【編者按】3月26日,位於秀洲國家高新區的桃園數字小鎮揭牌成立。它的成立標誌著秀洲區數字經濟發展平臺體系正在加快構築。秀洲區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亮點和成效,形成了怎樣的經驗和模式?即日起,本報記者將深入一線,走企業、看平臺,挖掘典型、書寫樣板,全景展示秀洲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魅力和風採。
【現場直擊】
「我們正在研製新一代機器人,一方面是希望能在第一代機器人的基礎上擴容增加處理能力,一方面也是運用新興技術實現對現場的遠程操控。」4月1日,在中國電科36所智慧產業園內的浙江嘉科電子有限公司裡,公司總經理李惺躊躇滿志地說。從方方正正的黑色設備櫃到呆萌可愛的機器人造型,改變的不止是外形,還有內核。
【企業故事】
成立於1998年的浙江嘉科電子有限公司是中國電科36所全資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首批省級軍民融合示範企業。公司以軍民融合發展為主線,軍工電子與安全電子兩大業務協同發展,努力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現代企業。
汙水處理智能加藥機器人,是公司研發的新產品。「經過前期調研,我們發現傳統汙水處理雖然實現了自動化,卻是程序性的自動化,就拿加藥環節來說,往往是採集汙水後通過分析汙染物情況由專家根據處理標準制定加藥方案並照此執行,一般情況下不能做變動。」李惺表示。這樣的操作模式既沒有實時性也不具變通性,藥劑成本高不說還可能導致二次汙染。而公司研發的加藥機器人可利用傳感器實時監測汙水並根據汙染物情況定量投放藥劑,不僅更具針對性也更有實效性。
據不完全統計,運用智能加藥機器人,每噸汙水處理成本可節省7分錢。如今這一設備已在嘉興本地的洪合汙水處理廠、五芳齋集團等投入使用,並輻射到四川川威集團旗下子公司內江市博威新宇化工有限公司,為企業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今年1至3月,我們已實現銷售額6000萬元。」李惺自豪地說,未來還有無限前景。2015年入駐中國電科36所智慧產業園的他們,也希望在秀洲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桃園數字小鎮的背景下,迎來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桃園數字小鎮規劃總面積4.44平方公裡,依託中國電科和嘉興在數字應用產業、科技、人才、金融等優勢資源,以建設嘉興新型智慧城市為契機,構建數據應用產業創新體系,打造集聚數字應用產業新高地,最終形成以數字應用為核心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中國電科36所智慧產業園為小鎮的啟動區。
為推進小鎮建設,由中國電科36所、智慧院、中電海康及秀洲國家高新區共同成立的中電科嘉興智慧應用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它也將成為桃園數字小鎮的運營主體。公司設有智慧應用研究院、數字產業發展基金,為小鎮入駐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和資金服務。
「截至目前,我們已有21個項目籤訂入駐協議,並力爭到年底實現破百,到2021年集聚300家數字經濟企業,形成一定規模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中電科嘉興智慧應用科技有限公司籌建組組長李勇介紹說。桃園數字小鎮將通過服務平臺以公司形式運營,充分發揮中國電科與嘉興市「三位一體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市」的深度合作效應,以嘉興大數據有序開放和「城市實驗室」項目先行先試為前提、中電科嘉興智慧應用研究院技術服務和數字產業發展基金服務為主要支撐,開展產業和人才集聚,再將雙方的合作成果服務全省、輻射長三角、推廣全國。
發展的底氣來自歲月的沉澱。據介紹,近年來,中國電科36所不忘科技興軍初心、牢記網絡強國使命,積極發展軍工電子、民品產業等核心業務。民品產業聚焦發展海洋電子、生態環境保護、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等業務,現有8家控股公司,擁有國防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嘉科民品總體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在嘉興新型智慧城市應用業務上重點發展了智慧交通、智慧養老、智慧安防等模塊;在生態環境監測修複方面逐步建立起符合嘉興綠色發展理念的雲服務平臺,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在海洋電子方面積極布局推廣航道信息化、船舶智能化等方向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系統,為嘉興海河聯運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