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18從最早的訓練曝光
到如今熱身賽打響
老詹每每都會在出場前上腳
而到了熱身賽場,詹姆斯又會換上17代實戰。並不一定說18代現在還是sample階段,存在什麼問題。可能只是時機未到,要等到正式的複賽,我們才能目睹LBJ 18的高調亮相。
經歷了高清的實物欣賞,帳面配置、設計圖稿的全盤釋出。對於LBJ18這雙鞋,我們大概也做到了心中有數,接下來和大家一同探討。
1.雙段設計
LBJ18塑造出了一種前後落差的造型:鞋面呈現一種上升趨勢,高高隆起;到了鞋幫處驟然下降。高低交錯,形成了獨特的鞋口設計。而在設計稿中,設計師更是明顯劃分了前後段。
前半部分代表著speed,後半部分代表著power。前面僅有微薄的單層全掌zoom提供啟動反饋,後掌則在zoom以及270max的雙重護航下提供絕對緩震。
其實第一眼看到這樣的手稿:speed/power字樣的出現,讓我一度認為LBJ18是和ZK7一樣的雙系統設計,實際上只不過是設計師簡單的命名方式,略有失望。
我想像中的LBJ18可能是在鞋面處多一層罩面通過魔術貼靈活搭載。蓋上時提供保護支撐,拿掉後增加透氣,降低鞋幫高度。真正達到speed&power的效果。
2.重心降低 側牆加固
從這張設計圖稿來看,不難發現設計師本人在前掌做了非常多的側牆嘗試。有些設計,甚至可以用相當誇張來形容。
畢竟從15代開始連續三代在防側翻這項指標上都不及格。
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在於前掌重心過高。以及為了妥協科技上的炫技,保證絕對腳感,材料包邊、防側翻設計都過於簡單僅是點到為止。
至少,我相信這次的LBJ 18在變相過程中應該不會出現過分的前掌外翻,一腳崴倒的情況。但其實18代也僅是在前掌紮實設計,穩住了腳,後掌依舊存在安全隱患......
3.花式炫技 270max不可控
全新的排列組合:全掌zoom+後掌270max
這樣的配置,怎麼說呢,可能不太夠看。就17代的表現而言,270max這項科技放在實戰球鞋這個領域,多多少少有點雞肋。
能達到的也僅是有著不錯的視覺效果,以及對消費者初次上腳造成一種腳感欺騙,更或者說是Nike彰顯實力的噱頭。
18代在後掌,不光是270max,上面還多加了一層zoom,這樣的重心確實有點高了。我已經能夠想像到有小夥伴穿著LBJ18爭搶籃板,腳後跟落地,崴倒在地的畫面。
當然,這次的18代好像是在後掌降低了270max的厚度。這樣的改進,相當可取。
Nike Lebron 17
不過目前僅有詹皇本人上腳,球員版以及市售版是否一致,還有待商榷。
畢竟在17代的時候,詹姆斯上腳的版本就和市售的實際版本,在max的氣墊厚度上就存在明顯差異。
不管怎樣
LBJ18都是一雙值得期待的戰靴。
首秀的中國玉
更是讓我對後續的配色曝光充滿期待。
市售預計在9月份,到時候我們也會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開箱以及實戰測評。
*部分素材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