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一部劇,莫非《大秦賦》,從一開始的豆瓣9.5分掉到現在的7.5,口碑高開低走的重要原因便是嫪毐的出現,這個讓觀眾恨得咬牙切齒的假寺人,讓《大秦賦》生生變成了大秦拖拉機!
開始我也是這樣以為的,但細思極恐,其實嫪毐被大家都誤解了,他才是大秦賦最重要的人物,是秦王嬴政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關鍵,以自身的悲劇為大秦歷史圖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南為何如此說?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嫪毐是呂不韋掌控大秦的一枚落子
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嫪毐是呂不韋送給趙姬的,原因大家都明了。
呂不韋這個人,一介賤商,位極人臣,功績顯赫,謀略膽識都超過常人,儘其所有扶兩代秦王上位,可謂一代名臣,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做丞相,無論從政還是從商,都是極大的成功,可謂是天賦異稟,被命運選定的天子驕子。
所著《呂氏春秋》恢弘著作,若是他當秦王,或大秦不會秦二世而亡。
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呂不韋或就沒有嬴政,更沒有大秦一統天下的壯闊歷史。
而趙姬的婦人之仁,除了生之外,並沒有幫到兒子什麼大忙,反而成為累贅,在呂不韋的蠱惑下,甚至推波助瀾,阻礙嬴政親政,將他的加冠推遲兩年,也就是在皇帝22歲。
在贏政親政之前,太后和呂不韋關係親密,呂不韋將繼續把持朝政,而嫪毐這個時候粉墨登場,作為大秦歷史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由此掀開了秦王、與呂不韋、李斯、趙姬、贏氏宗族浩浩蕩蕩的鬥爭的序幕,撕下大秦最後一塊遮羞布,將其狼子野心告知天下,斷其後路。
一生功績,其錯就錯在久居高位,被權力所困,著書,用人,以為秦國這匹天馬,須得按他的籌謀往前奔,連大王都得聽他的擺布,卻不知的卻不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嫪毐的出現打破了他精心籌劃,血拼半生得來的一切!
嫪毐是呂不韋送給趙姬享受的,還幫助趙姬將嫪毐閹割,以求從趙姬這個監國太后手中拿過實權,他做到了,但是嫪毐的作死是呂不韋沒有料到的,對於嫪毐的失控,是呂不韋一生的敗筆。其一生的算計或都因為嫪毐的出現而被褻瀆,這個汙點甚至讓自己晚節不保,成了大秦歷史的罪人!
嫪毐是秦王親政的一步穩棋
大秦是秦王的大秦,但是沒有嫪毐,秦王或不是秦王!
在介紹嬴政之前,大家看看百度百科!
嬴政,13歲時即王位,9年後,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
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冠禮!實行於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傳說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古代冠禮在宗廟內舉行,日期為二月,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
為什麼秦王到加冠之年也就是20歲,依然沒有親政,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呂不韋把持朝政,而太后作為監國太后,因為與呂不韋的特殊關係一直非常信任他,什麼事情都交由呂不韋處理,可謂位極人臣,連皇帝都要為擔起幾分,在這樣的情況下,甚至呂不韋和太后一起合謀殺死皇帝的親弟弟成蛟,以阻礙秦始皇親政,沒有親政的嬴政依然無可奈何。
嫪毐禍亂朝政,將鹹陽搞得烏煙瘴氣,秦王而後一舉平定趙太后、呂不韋、宗氏,以此獲得秦王實權,他們之間的鬥爭,拖拖拉拉的演繹了20集左右,被網友親切譽為大秦拖拉機,想要給編劇寄刀片。
編劇是真的沒有經過思考就這樣做嗎?
當然不是,他在交代故事背景的時候,就是要說清楚前後順序,這麼重要的棋子,如果沒有出現,那秦王與向秦相奪權,或就是生死存亡,宗族也不可能饒過呂不韋,大秦混亂,六國伺機而攻秦,大秦或更早滅亡。
嫪毐,這個「寺人」在大秦歷史,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的人,是秦王獲得政權的一次非常好的機會。
也就說大秦統一前的一把火,從相邦身上成功轉移到嫪毐身上,借著嫪毐的錯誤,嬴政和李斯,即大王黨派就可以利用它從太后手中奪回監國大權,呂不韋被罷免丞相,其餘黨羽被團滅,穩固了中央集權。
嫪毐是贏氏宗氏奪權的一步險棋
因為嫪毐的禍國,讓已經支離破碎的贏氏宗族再次擰成一股繩。
嫪毐事件因呂不韋與太后心生間隙,而坐收漁翁之利的便是贏氏宗族勢力,他們抱團,幫助秦王團滅其黨羽,在斬殺嫪毐,維護鹹陽安定,這一方面他們做出了有力貢獻。
嫪毐是李斯拜相的一步大棋
看電視的,相信大家都很疑惑,李斯是第一個知道嫪毐與太后有染,甚至生了兩個兒子,為何一聲不吭,依然跟呂不韋交好,在嫪毐被趙太后封侯的時候默許支持,甚至收了嫪毐送上門的賀禮以時示好,意欲何為?
他為什麼沒有告訴皇帝讓皇帝直接去找到他們算帳,沒有!他什麼都沒做,不,他在下一盤大棋。
嫪毐自己作死,咱就不說了,首先,因為嫪毐事件,監國太后被捲入,秦相呂不韋被捲入、宗族也被捲入,這是李斯的大機會,從他個人來說,扳倒呂不韋自己才有機會做秦相!
如是,通過李斯的一系列操作,各股勢力可謂是團滅,經過團滅秦王背後剩下唯一可用堪稱大才的人也就是李斯,拜為丞相,幫助秦王一統天下,便是必然!
李斯師從荀子,學的確是法家思想,他的夢想是,幫助秦王一統天下。
他做到了,呂不韋之後,李斯位極人臣,大展宏圖,助秦王一統天下,美名留青史,其功績無一人能比。
廢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哪一件拎出來都是撼動歷史的大事。
其中,嫪毐功不可沒!
綜上所述,任何歷史人物的命運都帶有其必然性。
我們大多數人,在觀看自己命運的時候,因為身在此中而不得解,其實任何事情的發生它都是必然的,因為認知受限,身處其中看不透,這便是生活痛苦的主要原因。
若把我們目前遇到的所有的問題放在一個時間和空間中去看的話,從第三者的角度去看我們自己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些非常可悲可笑的原因,覺得別人蠢死的時候,自己難道就不蠢嗎?
就如下棋一樣,牛人走一步看四步看五步,而我們自己呢,別說走一步看一步,甚至遇到事情被情緒左右,思考半步都難。所以,希望大家沒事還是多讀讀歷史,從別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自己,因為天下事情並無新鮮事!
秦南原創,誠請關注,一起讀歷史,一起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