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唾面自乾」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褒義?貶義?

2020-12-14 袁載譽

中國的成語,多是自古代流傳,代表了一個又一個或褒或貶的含有些微引人深思小寓意的典故。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唾面自乾」這樣一個成語。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看,「唾」自然是吐口水,「面」在這裡則是臉面,「自幹」就是自己幹掉。我們加上介詞、語境等,合起來正是被人吐了口水在臉上,等它自己幹掉。

等它自己幹掉?為什麼會是等它自己幹掉呢?一般來說,我們被人吐了口水,當然是要第一時間快快擦掉它呀,不生氣已經算好了。

這便要說到「唾面自乾」的歷史典故啦!看了下面的故事,相信你一定會對「唾面自乾」這個成語多一些認識!

婁師德:與弟箴言

婁師德,這個我們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大宰相,正是我們今天典故的主人公。

他出生於唐太宗時期,20歲便考中了進士,參與過唐朝與吐蕃的戰爭,在武則天時期受到極大重用,一生出將為相,為唐朝做出許多貢獻。

而他的為人,也尤其寬容溫和能忍讓,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真真是很符合婁師德的性格了。

正因為婁師德有極高的地位和極為寬和的性格,當他的弟弟被朝廷授予代州刺史一職時,為了讓弟弟能夠更好地上任,婁師德便叫來他,耐心地問他道:「我已經是宰相了,而你現在又成為了一州刺史,皇家對我們的榮寵實在太過豐厚,這難免會受到別人的妒忌,那在這些惡意當中,你要怎麼來保全自己呢?」

弟弟思考之後便回答師德說:「今後就算是有人把口水吐到了我的臉上,我將它擦掉就好了,兄長你不必為我擔憂。」

弟弟以為,自己默默消化掉這些「口水」,便已經足夠大度了,可是他哥哥的境界比他想像的還要高很多。

婁師德聽了弟弟的回覆,不僅沒有放心下來,反而憂心起來:「這正是我所擔憂的啊!有人朝著你的臉上吐口水,就是他發怒了,你將臉上的唾沫擦掉,只能說明你不滿,反而會讓他更加憤怒。如果別人吐你口水,你不將唾沫拭掉,不去管它,讓它自己幹掉,用笑容來面對,這才是正確的。」

婁師德這樣一番話,不僅給了他弟弟啟示,也讓「唾面自乾」這個詞成為了成語,流傳久遠。

婁師德:唾面自乾

婁師德說出「唾面自乾」,不僅僅只是一種假空大的說教論調。他在平日裡,也是這樣做的。

一次,婁師德在街上遇見一個街頭混混,他口中叫著婁師德的名字,叫囂著各種辱罵之詞。可是婁師德卻像是沒有聽到一樣,直直離開,完全沒有生氣。而後,回府之後,有人問婁師德,為什麼沒有生氣,他卻直說:「那是罵得別人吧!」可人又說,對方分明叫的是他的名字,婁師德這時候不慌不忙,只覺得,天下同名同姓的人那麼多,怎麼就一定是他呢?

對於市民的辱罵,他毫不在意,對於同僚的看不起,他也泰然自處。

當婁師德為納言,李昭德為內史時,剛好,李昭德要和婁師德一同入朝。然而婁師德身材有些肥胖,走路就很慢,這便導致了李昭德不得不多次停下來等他。

或許李昭德比較性急,在多次等待婁師德還是跟不上的情況下,他發怒了,直直地稱婁師德是個「只配種地的臭傢伙。」而婁師德聽了這生氣的罵語,也沒有生氣反駁,只笑著承認自己就是個種地的傢伙,完全不在意他對他的侮辱。

歷史上的著名大臣狄仁傑,也是婁師德的同僚。但一開始,狄仁傑與婁師德的關係並不太好,狄仁傑信服婁師德領兵守城的能力,但並不覺得他有其它優秀品格,值得交往。因此,狄仁傑在朝堂之上曾多次針對與婁師德,完全看不起他。

心胸寬大的婁師德知道狄仁傑對他的排擠,但是他沒有以怨報怨,待人依舊如初。直到後來,將兩人關係不好看在眼裡的武則天終於忍不住了,叫來狄仁傑,告訴他,其實他是被婁師德舉薦而來,也正是因為婁師德多封奏摺舉薦,武則天才相信他的才能,重用了他。

得知一切的狄仁傑無比感嘆歉疚,只覺得婁師德之包容讓自己遠不能及。

正因為這平素便養成的寬闊胸懷,這才讓婁師德可以在告誡其弟時說出「唾面自乾」的話,這是屬於他的為人處世品格,是他獨特個人品質的凝練。

評價

「唾面自乾」,這個流傳千年的詞語,它能夠傳承至今並讓人們使用,正是因為它所代表的心胸開闊的內涵。畢竟,「唾面自乾」這個詞一定不是要我們真的被別人吐了唾沫在臉上,不去擦拭,那只是個字面意思而已。如果真的不擦拭,或許會長癬的。

只是有時候,這樣的心胸開闊常常會被人說為老好人,認為沒有脾氣,不會反抗,反而讓自己吃很多的苦頭。但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真的為了一些意見、習慣、行為不和而斤斤計較,不分個好壞對錯不罷休,那麼這個世界一定會吵鬧疲憊很多,也會顯得沒有人情味。

所以,當我們對待一件稍有不和的事情時,用不同的標準衡量,對一些比較原則的東西堅守鬥爭,至於一些不太重要、不會傷到什麼人的事情就可以退讓寬容,那樣才會更好地長成一個更美好的人。

參考資料:馬軍. 婁師德:唾面自乾,為公忘私[J]. 傳承, 2008(07):46-47.

張曉政. 婁師德的肚量[J]. 政策瞭望, 2016, 000(008):56.

相關焦點

  • 唾面自乾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唾面自乾,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幹。形容受了汙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出自:《新唐書 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幹耳。』」
  • 女生發der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有褒義也有貶義,你一定要搞清楚
    女生發der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有褒義也有貶義,你一定要搞清楚時間:2020-07-11 15:10   來源:昕薇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生發der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有褒義也有貶義,你一定要搞清楚 現在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很多網絡用語頻繁出現,可能有很多語言的意思我們都不能太理解,比如說der的意思,不如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關於網絡用語,以及女生發der什麼意思,玩個der是什麼意思   原標題:女生發der什麼意思什麼梗?
  • 成語的褒義貶用和貶義褒用要分清。附常考易錯成語
    成語有著鮮明的感情色彩:褒義、貶義和中性。運用時一定要注意它所使用的對象、場合以及有沒有特殊意味。通常情況下誇獎、表揚的時候要用褒義成語,批評、貶斥的時候要用貶義成語。但出題者往往會故意褒詞貶用或者貶詞褒用。
  • 小貓那麼可愛,為什麼帶貓的成語卻沒有一個褒義?
    歷史上跟貓有關的成語不多,但是從頭到尾看一遍,這些帶貓的成語幾乎清一色都是貶義。貓哭老鼠、貓哭耗子、貓兒哭鼠貓哭老鼠常作為一個歇後語使用,後半句是「假慈悲」,貓兒哭鼠與其意思相同。後來這個成語就用來比喻壞人排擠、壓抑好人。貓在這個成語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捉鼠拿貓這個成語出自元代的一出雜劇,「若論我腹中的兵書,委的有神鬼不測之機,有捉鼠拿貓之法。」意思是有抓住老鼠和貓的本事,比喻制服敵人。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心不在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近義詞有:漫不經心、魂不守舍、心猿意馬,反義詞有: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心不在焉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 義 詞:漫不經心、魂不守舍、心猿意馬 反 義 詞:全神貫注、專心致志 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辨析:心不在焉和「心猿意馬
  • 心不在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近義詞有:漫不經心、魂不守舍、心猿意馬,反義詞有: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心不在焉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心不在焉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成語釋義:心思不在這裡。指思想不集中。成語出處:《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 忍辱負重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近義詞有:忍氣吞聲、含垢忍辱,反義詞有:忍無可忍,忍辱負重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忍辱負重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忍辱負重(rěn rǔ fù zhòng)成語釋義: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 高談闊論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多含褒義。也指大發議論或不著邊際地談論。多含貶義。出自:唐 呂巖《徽宗齋會》:「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近義詞有:誇誇其談、侃侃而談,反義詞有:一言不發、沉默寡言,高談闊論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舵手姐妹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見風使舵的小姐妹
    舵手姐妹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見風使舵的小姐妹時間:2020-06-22 19:17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舵手姐妹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見風使舵的小姐妹 指那些見風使舵(這裡是褒義意)的小姐妹,姐妹討厭我就罵,姐妹喜歡我就誇。
  • 成語「兩面三刀」原本的意思是什麼?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引讀:「兩面三刀」這句成語許多人都聽過,也都知道這句成語是一個貶義詞,用來比喻一些居心不良,表裡不一的人。但許多人卻不了解這句話的本意是什麼。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也許最後的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 褒義造句和解釋_褒義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褒義(bāo yì)。反義詞有:貶義。字句裡含有的讚美或好的意思。[褒義詞。]褒義參考例句:1、一個好的廣告通常會使用那些在人們心中帶有褒義色彩的詞語。2、雅皮一詞被視為褒義還是貶義,取決於其使用者是誰。
  • 忍氣吞聲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近義詞有:委曲求全、忍辱負重,反義詞有:忍無可忍,忍氣吞聲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忍氣吞聲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忍氣吞聲(rěn qì tūn shēng)成語釋義: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成語出處: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 帶「虎」成語近一半為貶義 專家:受狼拖累
    無論是褒義還是貶義,都自有其道理。在虎年新春之際,本報記者搜羅190個與虎有關的成語,試圖了解與「虎」有關的成語文化。  「虎」字成語,褒義、貶義、中性皆有之。中國民俗語言學會副會長譚汝為與語言文字專家王寧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虎成語進行了解讀。  如何解釋這種既複雜又有趣的現象呢?須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進行開掘和闡釋。
  • 少不更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出自:《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近義詞有:羽毛未豐、初出茅廬,反義詞有:飽經風霜、少年老成,少不更事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少不更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少不更事(shào bù gēng shì)成語釋義: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成語出處:《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
  • 很有亮點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帶有貶義……
    很有亮點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帶有貶義……時間:2020-04-07 16:1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很有亮點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帶有貶義 原本是指事物很有特色,吸引人,但現在該詞的含義得到了更改,變成了貶義詞,表示人或者事特別古怪、獵奇或者很嚇人、智障...總之你能想到的壞東西都可以用很有亮點來形容。真的沒有私心的講 該梗出自節目《青春有你2》   原標題:很有亮點什麼意思什麼梗?
  • 「一鳴驚人」是什麼意思?典故出自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成語「一鳴驚人」的歷史典故。「一鳴驚人」是指:鳥鳴使人震驚。
  • 息事寧人是什麼意思?息事寧人的典故息事寧人的人好不好
    ­  息事寧人是什麼意思?息事寧人的典故息事寧人的人好不好­  「息事寧人」這一成語最初和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出處是中國東漢一位皇帝的詔令。南朝宋的史學家範曄在其《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中記述,東漢章帝劉炟深知其父明帝在世時施政苛刻,因此反其道而行之,凡事寬厚,廢除酷刑,非常看重百姓的福祉。
  • 成語「愛鶴失眾」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愛鶴失眾」這個成語雖然古早,但是理解起來並沒有什麼難度。我們之所以對它陌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日常很少使用。這成語的意思就算逐字去拆開理解,也八九不離十,不像很多常用成語,不搞清背景就不知所云。因為愛上了仙鶴而失去了眾人的支持,字面上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瞬間能想起同義詞「因小失大」,或者更加貼切而流行的「玩物喪志」,都是指因為沉迷於某樣東西而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玩物喪志」失去的是個人的志向,而「愛鶴失眾」失去的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