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逐漸恢復經濟活力的時候,疫情仍在海外不少國家繼續肆虐。相較於其它行業,交通航空業受到的衝擊更甚,由於持續性沒有客源,一些小型航空公司在苦撐許久之後,還是走入了破產的泥沼。據媒體報導,今年前十個月,全世界宣布倒閉的航空公司多達43家,接近去年全年的倒閉數量。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告《2020-2025年中國航空旅遊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諮詢報告》分析顯示:
日本也出現了疫情下的首例航空公司破產案,一家名為「日本亞洲航空」的廉價航空公司所有4條航線近日全部取消。
日本亞洲航空目前正在退還租賃的飛機,其中1架在8日已經飛往租賃公司所在的新加坡,其餘兩架將在明年1月底之前退還。
日本亞航是由馬來西亞的亞洲航空公司聯合多家日本企業在2014年成立的一家廉價航空,一共運營3條日本國內航線和1條國際航線。
由於資不抵債,日本亞航上個月向法院申請啟動破產程序,負債總額約合人民幣13.6億元。
據悉,目前日本亞航仍拖欠23000多人的機票預訂款,總額約合人民幣3100多萬元。處理破產善後事宜的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與日本亞航的股東進行交涉,希望他們為退還票款提供援助。
但負責人也表示,從法律上來說,股東只需要在出資範圍內對債務承擔有限責任,所以乘客能否要回票款前景並不明朗。
疫情造成的衝擊沉重,不僅是廉價航空公司,即便是資本規模雄厚的日本兩大航空巨頭也都陷入了經營困境,全日空和日本航空預計本財年將分別出現約合人民幣320億元和170億元的淨虧損。
保加利亞的航空公司面臨大規模破產風險
12月11日,據商務部網站援引保加利亞國家廣播電臺報導:保加利亞航空公司協會主席斯韋託斯拉夫·斯塔努洛夫在接受保國家廣播電臺採訪時指出,保航空部門面臨大規模破產風險。國家補貼僅佔航空公司往年收入的20%到30%,航空公司即使拿出所有財務儲備,仍難以維持生存。
斯塔努洛夫稱,目前,來自定期航班的收入同比下降約65%,包機業務下降90%。過去的五個月中,包機業務幾乎中斷,航空公司已難以承擔其固定支出。保加利亞航空部門大約有4000-4500名員工,但員工素質普遍較高,因而該部門裁員較少。
挪威航空面臨破產風險
危機四伏的挪威航空公司為了生存,計劃募集更多資金。挪威航空發布聲明稱,計劃針對新股東和現有股東發行新股,籌集50億挪威克朗。該公司計劃在12月17日召開董事會。幾周前,挪威航空為其在愛爾蘭的兩家子公司申請了破產保護,破產保護申請將於下周由愛爾蘭法院受理。此前,挪威政府宣布,不打算向該公司提供任何額外的直接支持。挪威航空市場份額在過去一年大幅萎縮,僅上個月就下降了43%。
疫情過後航空業應當如何去走
航空業的發展與否取決於消費者願不願意上飛機,而上飛機的前提在於飛行安全,「明年實際上很關鍵,看能否把疫苗做好,並運輸到各個地方,就可以把飛行信心重新建立起來。」
此前一般而言,疫苗的研發周期會長至8-10年。對此,黃康坦言,「說實話航空公司沒這麼長時間等,尤其是國際航空公司。要等到完全安全,完完全全地出來一個解決方案,沒有很多的航空公司能等得了兩三年的時間。」黃康觀察到,現在消費者對坐飛機特別敏感,所以疫情之後,最關鍵的是航空業如何給消費者提供更安全的環境,放心地重啟飛行。
空客中國市場部航空市場及行業研究負責人宮輝也表示,作為飛機製造商,空客跟航空公司一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在後疫情時代,很多旅客由以前的價格敏感變成健康敏感,如何讓大家相信坐飛機是安全的,這是未來整個航空業可能要長期下的功夫。
想了解更詳實的中國航空旅遊行業未來趨勢及發展前景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出版的《2020-2025年中國航空旅遊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諮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