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中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9小時。數據一經公布,瞬間就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不少網友表示,一周工作時長肯定不止這個數,周末雙休早已成為奢侈。
畢竟加班文化在中國一直非常盛行。尤其是在網際網路公司,「996」工作制更是一種普遍現象。加班,甚至已經成了北上廣深不少企業的「標配」。除了企業之外,在中國各大工廠的「三班倒」制度下,加班早已成為常態。
實際上,除了中國之外,「996」工作制度,在包括日本和韓國等東亞國家內都是屬於常態。反觀歐美等西方國家工作制,加班文化卻基本不存在,有些甚至未達到8小時工作制,例如德國就以日均工作5.2小時成為全球工作時長最短的國家之一,簡直就是工作者的天堂。
但是即便歐美等國家工作時長相對較短,其經濟發展水平卻一直位居前列。令不少人疑惑,為啥歐美國家用不到8小時工作制就能躺贏東亞國家「996」工作制?
1. 缺乏先天優勢,需要後天緊追
在自然資源上面,無論是土裡資源、礦產資源還是石油資源,歐美等發達國家都擁有豐富的儲備,佔領了先天優勢。但是像日本和韓國雖然同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繁榮,但缺乏自然資源優勢,常年受制於他國。
就以美國和日本為例,美國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自然資源儲備都完勝日本,再加上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日本國內糧食常年需要依靠進口,其中小麥進口佔比高達90%,大部分進口來源於美國。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美等發達國家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僅通過出口的方式就能坐收巨額利潤,而日本和韓國等東亞國家只能從通過增加勞動時間來獲取更多的利益。
2. 智慧型經濟PK汗水型經濟
與日本和韓國相比,中國無論是在國土面積、人口總量以及資源儲備上都不輸歐美等發達國家,那為何加班文化同樣也在中國盛行呢?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目前還屬於汗水型經濟。所謂汗水型經濟是指靠創新技術獲取利潤的份額不大,只能靠拼汗水與勞動時間來賺錢。但是很多歐美發達國家都屬於「智慧型」國家,在單位時間內靠創新技術創造的財富較多,即使人均工作時長較短,也能獲得較多的財富。
最後,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於勞動時長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工人的基本權益受到法律保障,所以加班文化難以在歐美等國家盛行。目前不管是中國、日本還是韓國,都處於產業轉型過程當中,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加班文化應該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