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諳人性可得獲勝之道,看司馬懿的權謀,觀其過人素質

2020-12-23 懂個歷史

在亂世之下,膽識過人,權謀出眾者往往能堪大用,成為一方勢力取勝的關鍵因素。那些在眾多領導者身邊的謀士,能審時度勢,探尋未來進程,為己方勢力鑄就更有利局勢。也因此謀士對於一個集團而言至關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們可洞察人心,運籌帷幄,對於人性的把握十分熟絡,譬如司馬懿,深諳人性可得獲勝之道,看司馬懿的權謀,觀其過人素質。

關羽作為劉備集團的一大核心,其能力眾所周知,他憑藉著自己孔武有力的表現,將曹軍逼得進入困境,使得曹操也不得不低頭,甚至出現了想要遷都的想法。但是司馬懿又豈能坐視不管?他心生一計,認為應該利用劉備和孫權之間的嫌隙,利用孫權就能夠給劉備造成重要打擊,也正因如此,在聯結孫權之後,關羽便因呂蒙再也無法為劉備效力。這讓劉備陷入被動,沒能再像關羽在時那麼強盛。

諸葛亮前後五次北伐,最後一次出兵直接深入關中,這也能夠看出他已經脫離了原本謹慎的行動,不再採用迂迴方式,而是想要進行更深入的進攻。但是司馬懿卻給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諸葛亮這次並非是殊死一搏,因為如果想要背水一戰,會選擇從武功山向東進攻,但是他並沒有選擇這麼做,而是西上五丈原,這能夠說明,諸葛亮的確並沒有直接讓曹魏受損的能力。五丈原讓諸葛亮陷入被動,還成為諸葛亮最終的葬身之地。

曹爽也是被司馬懿的精妙籌劃除去的,司馬懿裝聾賣傻,假裝自己已經變得瘋傻,再也不會給曹爽形成威脅,也正因如此才讓曹爽以及親信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但是司馬懿其實一直蓄勢待發,還找準了機會,趁曹爽拜謁陵墓之時發動政變,一具將政權拿下,也將曹爽兄弟位於被動位置。

從這三方面的智謀能夠看到,司馬懿是一個深諳人性之人,他熟知其他陣營當中的利弊,還能動過人的弱點下手,藉助自己的靈機妙算獲得理想結果,這種權謀之術,印證了他的智慧。而從中也能看出他的三項過人素質,分別是謀定後動、避其鋒芒、熟知人心,這也是他能夠將政權最終握在手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深諳人性的星座,權謀相術信手拈來,但卻真的不願同流合汙
    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太過單純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有些星座,他們真的是深諳人性的弱點,權謀相術也是信手拈來,心機手段他們有,但是他們只用來保護自己,卻從來都不會陷害別人。
  • 《羅織經》的權謀智慧:那些升職快的人都深諳人性,懂領導的心理
    「懂人性」已經成了混圈子的必備技能,民國大佬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便說明,混到最後拼的絕對不是誰最狠,最渾,而是誰更能建立人脈,誰更精通人性。這一點,不管是職場還是社交,歸結到最終都必須學會「懂人性」,讀了權謀《羅織經》之後,我才在裡面找了辦法。
  • 《羅織經》的權謀智慧:那些升職快的人都深諳人性,懂上司的心理
    讀了權謀《羅織經》之後,我才在裡面找了辦法。《羅織經》這本書把人性拆解得非常透徹,被稱為「中國的人性的弱點」,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書中的4句經典,助你讀懂人性,學到與領導的相處之處,助你在職場突破自己。
  • 司馬懿的厚黑之道:曹操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再三試探,奈何藏得太深
    司馬懿出身士族,自幼便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有著過人的王霸之略。然而曹操生性多疑,為了不受牽扯,司馬懿便以養病為名閉門不出。為了讓司馬懿出仕,曹操直接將其收押入監獄相逼,最終成功逼迫司馬懿為自己的文學掾。雖說是得到了曹操的起用,但司馬懿越是處處表現得小心翼翼,越使得曹操開始懷疑他的能力。
  •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過世以後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
    許多人對司馬懿有誤解,認為司馬懿像曹操一樣,在高平陵政變之後就把控了大局,以丞相自居,因此,他的後代可以盡享其利,爭奪權力。
  • 年少攻經史,長成有權謀縱觀古今:成大事者皆深諳厚黑學
    而北周開國之君宇文泰和蘇綽的對話,更是對古代帝王之術做出了一個非常全面的總結!《北史.卷六十三》把這次對話詳細記載了下來: 宇文泰,北周開國之君。向來慕曹操之術。有蘇綽者,深諳治國之道,孔明之流也。宇文泰以治國之道問蘇綽,二人閉門密談。 上面我們看出:宇文泰為了求得帝王之術,真可謂是下了血本,堂堂一個帝王竟然放下身段閉門請教!
  • 《羅織經》:助你看懂人性的弱點,識破權謀背後可怕的人心
    他的意思《呂氏春秋》是治國之綱,這種事情應該由大王來做決定。可是呂不韋卻不以為然,強調他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讓大王研習治國之道所用,沒有什麼不妥。李斯再進言,說:「秦王非同一般大王,不知相爺真正了解秦王的所思所想呢?」
  • 權謀厚黑《羅織經》3段話,看透人性,教你提防小人
    權謀厚黑《羅織經》3段話,看透人性,教你提防小人當代作家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寫道:南周王朝在歷史上出現短短十六年,對人類文化最大的貢獻是一部《羅織經》。所謂南周王朝,就是武則天時代。恆公溺臣,身死實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莫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這一段對人心、人性的概括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開頭兩句說明受害和禍患,就是因為不去考查和心慈手軟。
  • 難怪諸葛亮會敗給司馬懿,原來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龐統也很無奈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的是在三國時期,軍師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那麼為什麼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上知天文,龐統下知地理,偏偏就不如一個司馬懿呢?其實只因為司馬懿明白一個字。首先我們先說一下諸葛亮,諸葛亮,有「臥龍」之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賢,同時也是劉備的軍師,早年隱居南陽躬耕隴畝,劉備在依附劉表的時候聽聞其名之後,便親自三顧茅廬希望能夠得到諸葛亮出山輔佐。
  • 胡三省評點司馬懿
    在這段敘述之後,胡三省寫了一條較長的注釋:「由今觀之,皆以為亮不用延計為怯。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亮之不用延計者,知魏主之明略,而司馬懿輩不可輕也。亮欲平取隴右,且不獲如志,況欲乘險僥倖,盡定鹹陽以西邪!」這裡可以看出,胡三省心中,司馬懿是善於用兵之人,特別是平定孟達的叛變,判斷準確,動手神速,正是在這一年的年初,必然讓胡三省留下深刻印象。
  • 權謀厚黑《羅織經》,記住這3句,助你讀懂人性,防住小人
    一代人傑宰相狄仁傑閱罷此書,冷汗直冒,卻不敢喊冤;女皇武則天面對此書,嘆道: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這是一本千古奇書,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為何比忠臣過得更好的奧秘:權謀厚黑。但是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這本書重點不在如何陷害別人,而是可以從中看清人性,看透人心,幫助我們在社會上不受欺負不被小人算計!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這3句話,記住了可以幫我們讀懂人性,防住小人。
  • 對權謀和人性殘酷進行渲染與誇張,是當下歷史題材創作的硬傷
    有觀點提出,當前文藝創作存在一種「羊群效應」,看來看去都大同小異,感覺創作者有點江郎才盡了。其實,我們有很多歷史題材可以拍,不都是悽悽慘慘的、風花雪月的。《康熙王朝》劇照關鍵的問題是怎麼講好故事。故事本來是好的,變成文藝作品後卻失去了生命力。像一些紅色經典作品,用貼近現實的、符合戲劇規律的方法去拍,把元素搞得活潑一點,是能夠變得精彩的。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回歸成語之原汁原味的意義
    現在有的將之解說為:用別人的辦法懲治別人。實則這一成語的用意,已失去本來的精神和靈魂。我們有必要透過其表面涵義,而挖掘其內在精髓,以回歸其原汁原味的意旨,參悟其人生觀上的深刻涵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本自朱熹的《中庸集注》,原文為「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深諳人性的女人,都有一張溫柔的嘴
    「誰最深諳人性?政客與妓女。」
  • 看人不看臉,記住這三句話,教你看透人性深處
    鬼谷子忠告:看人不看臉,記住這三句話,教你看透人性深處!一、當斷不斷,必有禍亂;當斷則斷,不留禍患。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每個人遇到某件事時,如果是時候結束它,那麼我們必須果斷地解決此事,有可能將來會存在隱患。
  • 狼顧之鬼——三國第一野心家司馬懿
    司馬懿已經看出秦嶺之西的街亭以及旁邊的列柳城都是漢中咽喉,諸葛亮想欺負曹真沒有準備,一定會攻取街亭。並且準備伏擊失街亭之後潰退的諸葛亮:「彼若回動,吾提兵於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卻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俱以兵守之。一月無糧,蜀兵皆餓死,亮必被吾擒矣。」這是司馬與諸葛的第一次交鋒,接下來就是長達數年的博弈,司馬採用堅守不戰的韜略,一直熬至孔明病逝五丈原,從此後,天下再無仲達對手!
  • 《道德經》:高明的領導,深諳一個用人之道,普通人卻難接受!
    《道德經》是領導學,那些高明的領導,和大企業家他們的言行無不暗合《道德經》;其中,最為人們廣泛推崇的是「用人之道」,《道德經》中被高明的領導者深諳,並踐行的「用人之道」,普通人卻很難接受。但實際的情況是,這個「用人之道」不僅是作為領導必備的一種素質,同時,它也是一種人人必備的素質,在人際交往中,即便是普通人,悟透了其中的道理,並在人際關係中踐行,也會人氣爆棚,做事順暢。那麼,這個「用人之道」究竟是什麼?
  • 他在年幼時已深諳帝王之道,讓其父親賞識,最終被立為繼承人
    他在年幼時已深諳帝王之道,讓其父親賞識,最終被立為繼承人趙無恤,春秋末期趙氏家族的家主。在他年幼時已顯露出他的非凡才能,以及已深諳帝王之道,因此,雖然出身卑微,但依然被他的父親賞識,最終被立為繼承人。趙無恤出身極其卑微。他只是一個妾士所生的孩子。
  • 司馬懿把曹氏族人都殺光,劉宋王朝建立時司馬氏族人已經所剩無幾
    後來,曹操擔任丞相,再次召見司馬懿為文。這一次,曹操態度很堅決,不能商量。他對使者說:"如果潘桓恢復了,就把它帶回去。"司馬懿感到害怕,不得不出來就職。司馬懿為人陰戶深,外寬內忌,深諳權謀之術。曹操意識到自己不甘居人下,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又聽說自己天賦異稟,有豺狼扭頭覬覦獵物的本能,想找機會驗證一下。
  • 張郃之死是司馬懿失策還是陰謀?
    (圖)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那意思就是說一看曹操襲烏巢成功了,張郃和高覽這哥倆腦袋一碰一商量,乾脆投降曹操奔個前程算了,這是主動降曹。這裡咱們對此且先不去深究,不管怎麼樣,張郃跟了曹操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