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亂世之下,膽識過人,權謀出眾者往往能堪大用,成為一方勢力取勝的關鍵因素。那些在眾多領導者身邊的謀士,能審時度勢,探尋未來進程,為己方勢力鑄就更有利局勢。也因此謀士對於一個集團而言至關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們可洞察人心,運籌帷幄,對於人性的把握十分熟絡,譬如司馬懿,深諳人性可得獲勝之道,看司馬懿的權謀,觀其過人素質。
關羽作為劉備集團的一大核心,其能力眾所周知,他憑藉著自己孔武有力的表現,將曹軍逼得進入困境,使得曹操也不得不低頭,甚至出現了想要遷都的想法。但是司馬懿又豈能坐視不管?他心生一計,認為應該利用劉備和孫權之間的嫌隙,利用孫權就能夠給劉備造成重要打擊,也正因如此,在聯結孫權之後,關羽便因呂蒙再也無法為劉備效力。這讓劉備陷入被動,沒能再像關羽在時那麼強盛。
諸葛亮前後五次北伐,最後一次出兵直接深入關中,這也能夠看出他已經脫離了原本謹慎的行動,不再採用迂迴方式,而是想要進行更深入的進攻。但是司馬懿卻給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諸葛亮這次並非是殊死一搏,因為如果想要背水一戰,會選擇從武功山向東進攻,但是他並沒有選擇這麼做,而是西上五丈原,這能夠說明,諸葛亮的確並沒有直接讓曹魏受損的能力。五丈原讓諸葛亮陷入被動,還成為諸葛亮最終的葬身之地。
曹爽也是被司馬懿的精妙籌劃除去的,司馬懿裝聾賣傻,假裝自己已經變得瘋傻,再也不會給曹爽形成威脅,也正因如此才讓曹爽以及親信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但是司馬懿其實一直蓄勢待發,還找準了機會,趁曹爽拜謁陵墓之時發動政變,一具將政權拿下,也將曹爽兄弟位於被動位置。
從這三方面的智謀能夠看到,司馬懿是一個深諳人性之人,他熟知其他陣營當中的利弊,還能動過人的弱點下手,藉助自己的靈機妙算獲得理想結果,這種權謀之術,印證了他的智慧。而從中也能看出他的三項過人素質,分別是謀定後動、避其鋒芒、熟知人心,這也是他能夠將政權最終握在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