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內驚現神秘巨洞,形成原因竟是爆炸?

2021-01-19 前沿科技陣地

來源:環球科學 編譯 | 石雲雷

在北極圈內的一個偏遠半島上,突然出現了一些神秘的大洞,這似乎說明了讓科學家擔心的事情正在地下發生。

北極圈內寒冷的西伯利亞平原上,一場爆炸突然發生,在平原上留下一個巨洞。巨洞的邊緣混雜著破碎的灰色冰塊和凍土塊,其附近的植物根部呈現出被燒焦的跡象。

6年前,直升機飛行員在飛過西伯利亞平原西北部的亞馬爾半島(Yamal Peninsula)時,首次發現了這類巨洞,洞的直徑約20米,深為52米。衛星圖像分析顯示,這個被命名為GEC-1的洞是在2013年10月形成的。這並不是一個孤例,截至目前,科學家在亞馬爾半島和鄰近的吉丹半島(Gydan Peninsula)上已經發現了多達17個巨洞。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片永久凍土上出現了這些洞,以及它們是如何突然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謎團。對於許多研究北極的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它表明地球北部這片寒冷、人煙稀少的土地,正在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Evgeny Chuvilin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的一位地質學家,他特意飛到亞馬爾半島上的這一僻遠角落來一探究竟。他對巨洞的形成倍感困惑,而一個深度接近50米的巨洞似乎包含了解決這一謎團的關鍵信息。

圖片來源:AP Photo/Associated Press Television

近期的一些研究為這種現象提供了線索。目前可以明確的是,這些巨洞的形成原因並不地表下的永久凍土融化、移動或逐漸下沉,而是爆炸。「在爆炸發生時,大塊的土壤和冰塊被拋離至離中心區域數百米的地方,」Chuvilin說,「這種巨大的力量是由很高的壓力造成的。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高壓,還是一個謎團。」

一些科學家比較了這些巨洞與冰火山(cryovolcanoes,噴射冰而不是巖漿的火山,存在於冥王星、土衛六和穀神星上)。隨著更深入地了解到這些巨洞的演化階段,他們開始將它們稱作「氣體排放環形山」(gas emission craters)。這個名字也提示了這些大洞是如何形成的。Chuvilin說:「對衛星圖像的分析表明,一次爆炸會在冰丘或土堆所在的地方形成一個巨大的洞。」

冰丘(Pingo)是一種圓頂狀的小山。當凍土層下方的水開始凍結,會將其往上推,使其膨脹成一個土堆。但在北極圈內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土堆最終都會塌陷。但西伯利亞西北部的這些土堆並不相同。Chuvilin解釋說,它們膨脹得「非常快,會上升到數米高」,然後突然爆炸。讓土堆膨脹隨後爆炸的並不是凍結的冰,而似乎是積累的下層氣體。

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巖相學家Alexander Kizyakov表示,從氣體累積到爆炸形成巨洞的周期只有3~5年的時間。在離亞馬爾半島不遠的喀拉海海底,科學家也發現了類似的氣體排放形成的土堆和巨洞,另外在巴倫支海也找到了類似的跡象。但是截至目前,他們還沒有在北極圈內的其他陸地上發現類似的現象。

亞馬爾半島的永久凍土中的一些成分,使它們容易爆炸形成巨洞。這裡具有一些典型的地質特徵:上層通常是一層很厚的冰,被稱為平頂冰(tabular ice),它能在永久凍土層上形成蓋層。這一區域還含有特徵性的溼寒土(cryopeg),它由永凍層包圍未凍結的土壤組成——就像一種永凍層「三明治」。而第三個特徵是該地區的地下深處儲藏著天然氣和石油。

/p>

圖片來源:Skolkov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研究人員發現在巨洞底部的水裡,甲烷的含量升高,這表明甲烷可能正在從下面冒出來。一個主流的理論是,來自永久凍土層下方的甲烷氣體通過一些途逕到達了冰層下未被凍住的土壤中。另一個觀點認為,當溼寒土中的水開始結冰時,其中溶解的高濃度二氧化碳會開始溢出。

Chuvilin表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另一種來源可能是未凍結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它們能分解有機物質並釋放氣體。研究人員對一個巨洞進行的甲烷同位素分析實驗,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但是,在近期形成的巨洞底部的水中,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的活性特別低。

但是甲烷也可能從冰中洩露出來。被封存在永凍層中的氣體,會和水組成一種奇怪的凍結狀態,稱為氣體水合物(gas hydrate)。當冰融化時,氣體就會被釋放。「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巨洞的形成可能存在不同的機制,很難用單一的模型來描述,」Chuvilin說,「巨洞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和地形。」他指出,目前至少發現了一個在河床形成的巨洞。

當它們最終爆炸時,場面看起來確實很壯觀。氣體上方的泥土、冰以及大部分未凍結的物質,被甩到300米外的地方。由於作用力太大,被拋出的土塊直徑可達到1米。洞的周圍會形成一個「護欄」,洞口比洞身更寬。根據當地的牧民報告,當2017年6月米烏德裡亞卡河岸邊的一個洞爆炸時,他們看到了火焰和煙霧。距離洞口以南約33千米的塞亞卡附近的村民稱,氣體持續燃燒了大約90分鐘,火焰達到了4~5米高。

雖然這一區域人口稀少,但在如此接近居住點的地方發生爆炸,也足以引發了人們的擔憂。除此之外,這塊地區還遍布著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管道。這些管道正在嘗試開採埋在永久凍土層下的化石燃料。

北極生態學家 Sue Natali說:「一旦我們發現類似的巨洞,就會利用高解析度衛星圖片,來弄清楚它們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他們的研究表明,這一區域的巨洞似乎比之前認為的更多。「我們已經確認並驗證了兩個新的巨洞的位置,並且正在檢查20多個『非常有可能』是大洞的位點。她的研究團隊希望能夠收集足夠的數據,讓這一搜索過程自動化。而她們的最終目標是創建一種算法,通過衛星圖像尋找可能的氣體排放堆,在大洞形成前預測出它們的位置。

想要弄清楚這些大洞的存在有多普遍,或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爆炸之後,大多數巨洞似乎也會很快消失。在Seyakha村附近,一個直徑70米、深度超過50米的巨洞由於它靠近河邊,在短短的4天裡就充滿了水。從巨洞過渡到湖泊,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其他巨洞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被水淹沒,但經過一兩年的時間,這些洞的邊緣會被腐蝕,它們會充滿水,最終變得與其他成千上萬的圓形小湖泊並無區別。這類湖泊也被稱為熱喀斯特湖(thermokarst lakes),它們點綴在這塊土地上。而究竟有多少湖泊是氣體排放形成的巨洞,目前尚不清楚。

科學家想要知道巨洞存在的情況有多普遍,不僅僅是出於好奇心。他們擔心這一現象的出現,可能與北極更大範圍的氣候變化有關。北極空氣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這一地區的永凍層在夏季的融化量也正在增加。

這正在改變北極的地貌,導致土壤下沉和類似解凍滑坡(thaw slumps)的現象出現。巴塔蓋卡巨型塌陷(the Batagaika megaslump)就是西伯利亞的一處大型解凍滑坡,它從20世紀60年代的一條溝發展成了直徑近900米的深坑。Natali說:「據我所知,地球上還沒有其他一個地方的氣候變化,導致地面的地質結構發生了變化。」

北極永久凍土層中含有大量的碳,大約是目前大氣中碳含量的2倍。它主要以植物和其他有機質的冰凍殘留物形式存在,此外,其中還有被困在冰晶中的甲烷。隨著地面解凍,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機物,並釋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與此同時,困在冰中的甲烷也會被釋放出來。作為一種強效溫室氣體,這些甲烷有可能加速全球變暖,從而導致更多的凍土融化。

亞馬爾半島上的這些巨洞或增加了另一個氣候變化過程的可能性,而後者可能通過一個複雜的反饋迴路,增加氣溫上升、永久凍土融化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可能性。如果事實證明,深埋在永凍層下面的甲烷沉積物開始通過一般無法被穿透的永凍層向上滲透,這將會是凍原上的凍結冰蓋變得更具滲透性的一個跡象。而北極變化如何影響更廣泛的全球變暖,也將具有新的不確定性。

「這些巨洞的出現是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跡象,它表明北極正在發生更廣泛的變化,」Natali說,「當你觀察這塊區域的變化時,有些是逐漸發生的,而有些則是突然發生的,很少出現爆炸性的變化。而這一現象也引起了人們的擔憂,考慮到它將如何影響大氣中溫室氣體變化。」

相關焦點

  • 北極現不明巨洞,深不見底,科學家:小心來自地球內部的警告!
    北極對於人類來講,是一片神秘而充滿未知的領域。即使近百年來,有不少科考隊到北極考察,但人類對北極的了解依然是冰山一角。那裡常年冰川覆蓋,特別寒冷! 地大人少極寒,這些因素導致了人類對它的了解知之甚少。但自2014年的時候,科學家在北極圈內發現了一種特別離奇的現象,就是北極圈內的平原上陸續出現一些不明的巨大洞口。
  • 俄羅斯亞馬爾半島出現巨坑 極端天氣導致熱浪 積聚的甲烷氣體爆炸
    據英國《每日星報》8月29日報導,俄羅斯日前發現,在靠近北極圈附近的苔原上,出現了一個深達165英尺(約50.2米)的巨坑,據調查,官方對外宣稱,因受溫室效應的影響,導致季節性溫度異常,今年夏季的氣溫出現了罕見的高溫,極端天氣導致熱浪引起苔原積聚的甲烷氣體形成了此次爆炸,進而出現這個巨大的深坑
  • 海洋藍洞是怎麼形成的?裡面有神秘生物嗎?
    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兩百萬年前的冰河時代。當時寒冷的氣候使得水被凍結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這就導致了海平面的大幅下降。同時由於淡水與海水的相互侵蝕,使得石灰質地帶形成了許多巖溶空洞。藍洞所在的位置也曾是一個巖洞,多孔疏鬆的石灰質穹頂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很奇異地塌陷成一個圓形開口,成為一個豎井,等到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後,海水便倒灌回豎井,就此形成了海中嵌湖的奇特景觀。
  • 北極圈內小鎮氣溫高達38攝氏度
    【新華社微特稿】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上揚斯克報告出現38攝氏度高溫天氣,若屬實將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2日報導,上揚斯克向公眾提供的天氣信息顯示,當地20日最高氣溫為38攝氏度,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攝氏度。
  • 北國極地追光之旅不可期,在北極圈內追光尋夢歐若拉
    摩爾曼斯克位於北極圈以內約68°處,白海的科拉半島東北,瀕臨巴倫支海的科拉灣。白海所處緯度高,氣候嚴寒,終年冰雪茫茫,結冰期長,結冰期內須藉助破冰船才能通航,航運發展緩慢。
  • 九龍小鎮神秘洞穴驚現「真龍」?太震撼!龍角清晰可見......
    《九龍傳說》一個隱藏了數億萬年的秘密,這個神秘洞穴驚現「真龍」?跟隨全國首發鏡頭一起揭秘↓↓洞內鐘乳石千奇百怪、活靈活現,洞頂色彩豔麗、錦繡斑斕。洞內不僅有石筍、石柱、石幔、石瀑、石花、蓮花池等景觀,形態各異,姿態萬千。
  • 張家界天門洞怎麼形成的——————野史
    天門洞是位於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天門山主峰中的景觀,天門洞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很多人都好奇天門洞是怎麼形成的。
  • 貴州深山驚現巨洞城堡,裡面住的人穿明朝衣服,他們究竟是什麼人
    在貴州深山中有一個巨洞城堡,附近形成了一個村落。住在這裡的人衣著打扮都是明朝樣式。不禁好奇,這些人究竟是什麼人?村長這樣介紹自己居住的地方。「這洞叫做人人洞,人人洞在幾百年前一直有人居住,村裡還派人守護著。但是從我爺爺輩開始,人人洞就無人居住了。」
  • 亞洲第一長洞中驚現異形生物 《怪獸2:史前異種》定檔9月25日
    作為曾創造1006.89萬元分帳票房,從當時一眾「妖魔鬼怪」中跳脫出來的網大稀缺類型——科幻災難片《怪獸》的續作,這部全新的《怪獸2:史前異種》延續前作科幻災難感,並在此基礎上再度升級,不僅選取了真實的「亞洲第一長洞」作為取景地,更是在怪獸造型、攻擊方式、局部細節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打造出精彩絕倫的怪獸對戰,為觀眾帶來一場刺激腎上腺素的視覺盛宴。
  • 新疆驚現一條神秘石球帶,貫穿北疆東西,這些石球是怎麼形成的?
    這些神秘的石球是如何形成的,究竟誰是這些石球的真正製造者?對這片神秘石球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沒有統一的說法。哈密棕白色石球哈密市天山鄉二道溝農民伊不拉音在山中找礦時,在一處山谷中發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石球,這些石球不同於北塔山和都善南湖戈壁發現的石球。它表面呈棕白色,在薄薄的表鈣質層下,呈黑色的矽質。
  • 安徽省的神秘洞穴,內藏眾多無頭佛像,至今無人解開謎題
    為了和大家分享一下地球上的神秘事情,小編覺得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神秘的洞穴,這個洞穴內藏眾多無頭佛像,至今無人解開謎題,這個神秘洞穴就在安徽省,感興趣的話趕緊看看吧。紫薇洞這個洞穴就是位於巢湖西紫微山上的紫薇洞,屬於AAAA級景點,紫薇洞位於紫薇山的正中間,形成於地下暗河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的時期。在暗河的衝擊下,洞內形成了一道一道的層紋,十分清淅,內有石鐘乳但不多。
  • 河南新鄉南太行神秘洞穴驚現「中國地圖」!
    據科學考證,在4.8億年前,此處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上億年的繁衍和變遷,形成了如今的洞穴被稱為「地下暗河」。洞內構造是由水流經過上億年的衝擊所形成了各種不同形態的洞穴,該洞直徑1.5-2米,水流方向由上而下,水太大時候會流出洞外形成非常壯觀的瀑布。神奇的是,走到洞內500米處,有一天然形成的「中國地圖」,傳說可以通過此處到達山西。
  • 美加州南部驚現神秘金屬柱
    美加州南部驚現神秘金屬柱 2020-12-05 13:01 來源:搜狐千裡眼美加州南部驚現神秘金屬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河池驚現一個神秘的身影,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廣西又雙叒叕驚現神秘物種!廣西版《秘境之眼》+《神奇動物在哪裡》大片已上線!悄悄告訴你們,這些可愛的「貴客」來頭可不小!它們是誰?別急,帶上你的好奇心,下面就隨小編我來強勢圍觀下2020年那些在廣西落腳的「寶藏」朋友們…… 野雞?鳥類?
  • 北極圈內大火捲土重來,專家分析:去年到今年大火就沒熄過
    針對北極圈內最新發生的幾場林火,有科學家表示,去年發生在西伯利亞的大火很可能並沒有熄滅,它們或許已經在地下燃燒了將近半年,如今又「破土而出」了。6月8日在俄羅斯北極圈以北發生的火災據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最新收集的圖像顯示: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北極圈附近多處地區燃起了熊熊大火,而這些地區正是去年發生過大火的地方
  • 最大的鑽石坑,俄羅斯鑽石坑是真是假,米爾內鑽石礦場
    米爾內鑽石礦場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鑽石礦坑之一,但長期以來那裡卻是一個迷,主要是俄羅斯國家對那裡進行的保密項目。 米爾內鑽石礦場,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鑽石礦坑之一,其入口直徑大1200米,深月525米,大概161層樓的樣子。
  • 晉源 | 天龍山深溝內藏著千佛洞
    從劉老先生近百年前的記載可知,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在聖壽寺南面的峽谷河邊西崖絕壁之上,從天龍山寺廟南下可達(我們因專程去探訪千佛洞,並熟悉路徑,就走了從窯頭村經峽谷直達此處的捷近路)。洞窟內開鑿佛像很多,所以就叫成千佛洞吧。因進出石窟道窄路險,加之溝深林密,極其隱蔽,可避兵亂之患,並用所鑿之石做成石碾石磨。此處石窟的開鑿是在晚於上洞石窟的明代,可惜在清代已崩塌。
  • 天雲有洞自形成 大蚶之巔聽石語
    點擊播放 GIF 0.0M2020年11月27日《莆田僑鄉時報》興化尋寶04版天雲有洞自形成 大蚶之巔聽石語景區內許多殿堂樓閣倚峰就壁,因勢起居,古樸典雅,各具特色。相傳大蚶山在遠古時代,只是海底的一塊巨礁,後因地殼變遷,升出海面,經歷千年浪淘潮蝕,成為今日巖陣群立,怪石雜陳,洞穴奇多,象形石遍布的景觀,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觀賞價值。在其主峰天雲巔有兩塊巨石,宛如兩扇蚶貝,也許這就是「大蚶山」得名的由來。另一個傳說在民間口頭廣為流傳,傳說臺灣海峽有一蚶成精,興妖作孽,造成「沉七洲」之災。
  • 家中驚現「小豹子」,竟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經專家鑑定,這隻「小豹子」來頭不小,竟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豹貓,豹貓在中國也被稱作「錢貓」,因為其身上的斑點很像中國的銅錢。主要棲息於山地林區、郊野灌叢和林緣村寨附近。目前,這隻豹貓已被民警送至重慶動物園,工作人員檢查後表示,這是一隻成年豹貓,身體沒有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