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雲有洞自形成 大蚶之巔聽石語

2021-02-07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2020年11月27日《莆田僑鄉時報》興化尋寶04版

天雲有洞自形成 大蚶之巔聽石語

天雲洞景區位於秀嶼區埭頭鎮境內的大蚶山上,景區面積6平方公裡左右,海拔約398米。天雲洞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徑曲稱奇,是典型的花崗巖石地貌和海蝕地貌構成的山體。天雲洞也是莆仙的四大祈夢勝地之一,「春莆禧、夏天雲、秋仙女、冬九鯉」,其中「夏天雲」就是指天雲洞,每年的夏季都會吸引周邊縣市眾多善男信女前來上香、祈夢。景區內許多殿堂樓閣倚峰就壁,因勢起居,古樸典雅,各具特色。

相傳大蚶山在遠古時代,只是海底的一塊巨礁,後因地殼變遷,升出海面,經歷千年浪淘潮蝕,成為今日巖陣群立,怪石雜陳,洞穴奇多,象形石遍布的景觀,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觀賞價值。在其主峰天雲巔有兩塊巨石,宛如兩扇蚶貝,也許這就是「大蚶山」得名的由來。另一個傳說在民間口頭廣為流傳,傳說臺灣海峽有一蚶成精,興妖作孽,造成「沉七洲」之災。玄天大帝遂揮劍斬妖,把蚶精劈成兩半,一半落在埭頭之北,成如今的大蚶山,另一半落在東嶠鎮、平海鎮之南,成鷺鋒山,兩山對峙,酷似蚶殼,故稱之。據說在東海浩渺的煙波上,此山也依稀可見,如時值初夏,天氣陰雨,但見青山雲湧,如波似浪,時而吞沒了部分山巒,景色十分迷人。

從山腳下棄車而行,沿著山間石階拾級而上,曲徑通幽,迎面一塊酷似人臉譜的巨石突兀而來,人稱「仙人迎客」,繼續前行,便見「雲海仙蹤」巨幅石刻,有「仙公洞」「龍喉」巨洞,還有「歸真」「忘返」等諸多建築,都是依峰傍石,逢崖就壁而立,密集分布在方圓不到400平方米的巨巖怪石叢中,且曲徑相通、景致獨幽、洞穴相間、洞幽壑深,景區全年氣候宜人,是一處難得的消暑勝地。得知記者此行的目的後,當地村民熱情為記者充當義務嚮導,一路上,村民為記者講解了許多有關天雲洞的神奇傳說。從村民的講解中,記者了解得知「袈裟石」「九色石」「一線天」「坐井觀天」等諸多景點。

「蚶山春樹」系清代名士李光榮所題。指每到春季時節,大蚶山上奇花爛漫,異草叢生,蒼翠欲滴,可謂是鳥語花香,一片春機盎然景象。一路欣賞山景,不覺已來至「龍喉」洞,「龍喉」其實是巨石扼守此處,像極咽喉要道,山巖屢經風化,形成一個巨洞,這便是天雲洞了。洞裡十分幽深,走進頓覺渾身清涼,洞內一條小徑通向鰲峰巖,踏步來到洞外,放眼四望,視野開闊,但見松濤起伏,怪石嶙峋,近處有觀音亭、孔子殿、通明殿、仙公洞、同道寺等眾多亭臺樓閣,飛簷重瓦,依山而建。遠處還有許多怪石,滿眼青蔥翠綠,站在高處俯視山下,山下的風光盡收眼底,民居、稻田、村間小路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讓人感覺仿佛進入一幅流動的畫卷。離天雲洞不遠有一個偌大的放生池,藍天白雲倒映在清澈池水中,池內魚兒在悠閒地遊動著,池中立一尊手持淨水瓶,面慈眉祥的觀音石像,一座九曲石橋在石像後面蜿蜒延伸。繼續北行,路旁左側一巨石上,有石刻「致雨龍池」四個大字,相傳系南宋幼帝與丞相陸秀夫南奔經莆留跡處,「致雨龍池」字跡,據傳是出自陸秀夫之手。石下有一活泉,長方形的水池四周用條石圍成,池水清澈可見底。據說,每當天氣驟變,大雨來臨前,巨石上雲霧繚繞,池中泉水霧氣交融,猶如神龍吐水,成為天雲洞景區的「天然氣象臺」。從「龍池」下行數十步,即見「恆山草堂」遺址。「恆山草堂」系清初邑儒陳恆山攜妻帶兒在此吟讀課徒,隱居修身之處。

沿草堂北上有一磐石長約250米、寬150米,這即是相傳「仙佛鬥法」的「三十六碟」,俗稱「仙碟巖」,在幾百平方米巨石的頂面上,錯落著似盤、碗、碟、湯匙等食具形狀的積水窟窿,形態各異,相映成趣,一處寬2米、深近1米的洗碗池,因形狀酷似梅花,所以也被稱為「梅花池」,常年不竭。又因各種形狀食具的石池有36處,被美其名曰:「眾仙聚筵處」,由此景衍生而來的「仙佛鬥法」神話故事至今流傳。從「仙佛鬥法」景點再往北行數十米,舉目即可看見山頂巨石群中一元寶狀巨石,重數十噸,靠近用手推卻能左右晃動,被稱之「風動石」,風動石的四周皆有如駝、鷹、狗等石像群,並有東西覆船石等,極為傳神,惟妙惟肖,蔚為奇觀,附近還有石魚鼓、石磬、十八跳石等。此外,還有唐人羅隱居留處「隱洞」等古蹟。據傳,唐朝詩人羅隱曾來此盡興遊玩,並贊曰「滿山皆秀」。除了唐朝詩人羅隱,也有宋代文天祥、陸秀夫,明代曾光魯、吳洪績,清代江春霖、李光榮等在此留下足跡,還有「演嶼聖跡」「蚶山勝景」等名人題刻,更有諸多傳奇的神話故事等。

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保護開發大蚶山旅遊資源的指引下,天雲洞景區管委會加強管理,積極推介,景區的保護、開發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已完成對景區道路、生態停車場等設施進行改建、擴建,通訊、電力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在該景區的主峰處近年新安了一座由整塊花崗石雕刻而成的大型觀音石像,石像底座高2.5米、像高9米,成為景區的一個新地標。

站在山巔向遠處舉目遠眺,令人思緒萬千,乘著改革的春風,天雲洞景區也引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每年都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遊玩,她那集眾多名勝、古蹟和動人的傳說,正在靜靜地等待人們去探幽、解讀。

END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成 雲 洞
    因山中雲霧飛騰,吸收山澤之潤,四季雨水充沛,加上山西北處有石穿土而起,在絕巖下天然形成一處石門,故有「成雲洞」之稱。因李光地曾在此處讀書,故後又改稱李文貞公讀書處。成雲洞背負巉巖,與大壁港隔溪相望。地勢跌宕起伏,四周綠紅掩映,瘦石凌空如筍,裂竹含嵐欲滴。天鑿巖洞,雲霧縹緲。兩棵古松破石突兀,蒼鬱枝虯,狀若青龍探爪,形似大鵬展翅。
  • 奇石之「洞」,洞之奧秘!石中乾坤大,石外意蘊深
    「洞」是奇石表現形態之一,無論是供石、象形石還是景觀石,洞都是奇石的一大亮點和看點,甚至成為奇石的主體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洞」寓意著吉祥納福,新婚夫妻第一天入的是「洞房」,神仙居住的地方稱為「洞府」,發現新的境界稱「別有洞天」……人類對洞充滿想像和嚮往,有著難解的情結。奇石乃大自然億萬年鬼斧神工創造,奇石之洞更是大自然神來之筆、得意之作。滴水穿石,塑就一個洞需要大自然非凡的毅力,更需要微乎其微的機緣。帶洞的奇石因此而顯得更加珍奇,更具典藏價值。
  • 奇洞異窟遍嶗山
    圖/那羅延窟「那羅延窟」俗稱「大洞」,位於華嚴寺西南方的那羅延山西澗,由花崗巖崩塌形成。「門北向,中寬豁如廈屋,高深各數丈,穹窿磅礴,一氣結成。最深處,有圓竇直通巖巔。人自下仰視,如井底而觀天。四壁皆有螺紋旋上。南壁之半凹處,又如佛龕,真異觀也。
  • 武寧嚴陽山石鑊洞考察記
    >舒實波戊子季夏十三日(2008年7月15日),睛空萬裡,縣誌主編熊公未喜,率縣誌辦等十餘人,前往嚴陽山麓石鑊洞尋蹤探勝。察其處,有大小、深淺不一之石鑊十個,「外方內圓,相連若灶,泉出其中,不泛不涸。」大之石鑊,徑三米、深丈餘,即舊志所謂嚴陽尊者製毒龍與祈雨處。小之石鑊,徑深尺餘,中兩隻相通,形同豬鼻,惹人喜愛。旁之石潭,塞後尚有丈深,峭壁凌空,煞是壯觀,又疑為石罅泉,覓字復不可得。
  • 熱血36洞,決戰北京之巔
    後浪逐新一天36洞熱血賽場決戰北京之巔!
  • 夜聽濠江丨礐石,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
    有一年夏天,當太陽西落,暮色降臨,天宮裡的玉兔悄悄地爬出海面,瑤池像是鋪上了一層銀色。這時候,一位長得如花似玉的仙女,她厭倦了天庭的枯燥生活,到人間雲遊,來到了這裡,看到這迷人的風景,以為是南海蓬萊,於是飄然下落凡間。
  • (玩轉莆田)春末夏初陽光正好,何妨相約九華之巔……
    摩崖石刻「九華疊翠」,雄踞九華之巔,是九華山的標誌景點。「九華疊翠」有詩描摹:九華攢翠峙乾坤,獻出蓮花萬古存。「仙公洞」在九華山最有名,就在雲端殿之後,洞額刻有「燕子洞」三字,並有一聯:「巷陌烏衣謝,樓臺棟宇空。」仙公洞是祈夢之地,為九華山增添了一層深厚的人文色彩。
  • 《道藏》上清大洞真經卷一之誦經玉訣
    畢,叩齒三十六通,微誦三天滅魔呪:北帝大魔王,受事帝君前,泉曲之鬼,四明酆山,千妖混形,九首同身,神虎放毒,馘滅雷震,神功吐呪,所戮無親,太微有命,攝錄山川,鳴鈴交擲,流煥九天,風火徵伐,神鋒十陳,兇試伏滅,萬精梟殘,妖毒敢起,受閉三關,請依洞法,莫不如言。
  • 《口袋妖怪究極日月》究極之洞神獸整理 究極之洞有哪些神獸
    導 讀 第1頁: 展開 《口袋妖怪究極日月》中的究極之洞,算是這一代其中一個賣點,這次神獸大禮包全部都要在這裡面相遇,是個令人上癮的小遊戲。那麼在洞中都有哪些神獸呢?
  • 華山之巔奏響天籟 雲海音樂會「雲」播出
    7月4日,伴隨著《我的祖國》嘹亮地迴蕩在雲層之間,西安交響樂團和西安交響樂團合唱團共同呈現的雲海音樂會在華山之巔圓滿結束。眾多音樂愛好者、遊客和市民通過網絡平臺,在欣賞西嶽華山美景的同時,聆聽了這一不同反響的交響音樂會。本次華山之巔·雲海音樂會全網首輪播放量達5千萬+。
  • 汕頭人,你還記得人民廣場的西「海螺」東「海蚶」嗎?
    提示:點擊上方"潮商"關注我們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名家志」公眾號汕頭是座海濱城市,在「一城一人民廣場」的城市會客廳設置怎樣的雕像才能突出鄒魯潮汕的文化體現呢?△ 人民廣場南面石圍堤的海濱長廊(六七十年代)  王丹 記憶畫1964年砌築防潮石堤567米,闢通寬29米的廣場大道與海濱大道相接。1999年10月20日完成全面改建,並正式向廣大市民開放。新建成的人民廣場佔地面積6.3公頃,其中綠化面積3.9公頃,硬地面積2.2公頃。
  • 外婆說:活到60歲才明白,什麼叫「天不語自高,地不語自厚」
    之所以會有這篇感言,是因為她的兩個學生來祝壽時,酒後起了爭執,當然,只是一些觀點上的碰撞,他們都是有文化的人。其中一個學生,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但因為口才不濟,辯論中處於下風,無奈自罰了三杯。隨後,他去請教外婆,外婆提筆寫下了這句老話:天不語自高,地不語自厚。
  • 上清大洞真經【卷一】
    畢,叩齒三十六通,微誦三天滅魔呪:北帝大魔王,受事帝君前,泉曲之鬼,四明酆山,千妖混形,九首同身,神虎放毒,馘滅雷震,神功吐呪,所戮無親,太微有命,攝錄山川,鳴鈴交擲,流煥九天,風火徵伐,神鋒十陳,兇試伏滅,萬精梟殘,妖毒敢起,受閉三關,請依洞法,莫不如言。
  • 張家界天門洞怎麼形成的——————野史
    接下來就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去看看天門洞的形成吧。  天門洞的形成  天門山古稱嵩梁山,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 ,山體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吳帝孫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易嵩梁山為天門山。天門洞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下置天門郡。
  • 探秘古人類文化遺址盤縣大洞
    順著蜿蜒的路徑向大洞奔去,跨過一道固若金湯的牆檻,這才發覺,那暖陽初照的大洞,正像母親敞開的胸襟在擁抱她散落在世界各地歸來的兒女。而她,不正是馳名中外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人類文化遺址盤縣大洞嗎!我佇立在9900平方米的洞廳上,就等於站在了跨越古人類堆積30萬年歷史更迭的書頁上。
  • 花果山乃神仙住地,水簾洞內又有石床,其前主人是誰?
    後來,因為孫悟空進了水簾洞,被群猴尊為美猴王。從原著來看,花果山水簾洞很不一般,似乎有人曾經住過。比如,花果山本身就是一座風水寶地,有山有水,山上有鳳凰、麒麟、仙鶴和壽鹿等瑞獸;水簾洞中,不僅有石床、石碗、石鍋、石凳等,而且石碣上還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 天 地 之 骨 : 古 人 論 山 石 法
    然石之狀不一,或層疊而秀潤,或崔嵬而顛嶮。有崖巖嵯峨者,有怪石崩坍者,或直插入水而深不可測者,或根石浸水而腳石相輔者。崪屼嶙峋千怪萬狀,縱橫放逸其體無定而入皴紋多端也。有披麻皴者,有點錯皴者,或斫皴者,或橫皴者,或勻而連水皴紋者,一畫一點,各有古今家數體法存焉。昔人云:石無十步真,山有十裡逺。況石為山之體,貴氣韻而不貴枯燥也。畫之者不可失此論也。
  • 靈官峽中的張果老登真洞
    鸑鷟山位於靈官峽東側,一水相隔和鳳凰山東西相望,依水而行和南歧山形成犄角之勢,東接馬嶺關和嘉陵江畔的琵琶崖山水聯袂。那麼,何謂鸑鷟?《康熙字典》述:鸑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水鳥,鳴於南歧(山名),聞其聲吉祥。據康熙版縣誌記述:「鸑鷟山,東十五裡。一名鳳凰山,石峰峻峭,長短參差,形如鳳凰笙,相傳有鳳凰巢於石穴。」
  • 英雄志丨紫禁之巔逢俠客,天外飛仙葉孤城——【紫禁之巔】盟主葉孤城記
    【葉孤城】,371區【紫禁之巔】盟主,其本身為貼吧達人,縱橫貼吧十三餘載,見世間繁華,品人生百味。S1賽季進入三國世界,拜徵東將軍,S2賽季轉俠客軍,親創俠客軍同盟,自領盟主,外聯諸侯,主導了370與371二區的整合,同時改組俠客同盟,正式成立【紫禁之巔】。葉孤城的傳奇,不僅僅是遊戲內所取得的成就,而在於他精思細巧的配將風格和在貼吧內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 崑嵛山:山之勝
    沿聖經山摩崖石刻西路下行,有「聖泉」一泓,清澈甘洌,終年不涸。此泉水含多種微量元素,有健身功效。過去,人們崇尚神靈,視之為神泉,多到此取水療病。聖水洞,位於玉陽洞西側。洞上方有數丈高巨石岌岌兀立,洞口高3米,寬5米,進深6米。洞頂呈圓弧型,與洞壁巖石相合處有一東西向縫隙,「聖水」自縫中滲出。《玉虛觀碑記》載:「水不見發源,但嵌嶔之下,裂石而出,激激如線,味甘冷且清,春秋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