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嚴陽山石鑊洞考察記

2021-02-20 武寧生活網

嚴陽山石鑊洞考察記

 舒實波

戊子季夏十三日(2008年7月15日),睛空萬裡,縣誌主編熊公未喜,率縣誌辦等十餘人,前往嚴陽山麓石鑊洞尋蹤探勝。

驅車二十餘裡至馬頸橋,後沿嚴陽港步行。石多綿亙,水甚清澈,兩岸林木蔥翠、巉巖疊起。逢淺水,跳石磴;遇深潭,攀峭壁。雖跋涉辛苦,然群情高昂。或歌聲悠揚,或詩興大發,或攝影採風,或握筆寫生,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越裡許,忽見左岸石罅銀練飛瀉、聲如雷鳴,疑為「石罅泉」,而覓字了不可得,大失所望。

又一裡,豁然開朗,「石鑊洞」三字橫臥於巖,映入眼帘,眾皆欣喜若狂。稍憩片刻,分工協作。或闢榛,或填字,或丈量,或攝影,汗流滿面,不亦樂乎!察其處,有大小、深淺不一之石鑊十個,「外方內圓,相連若灶,泉出其中,不泛不涸。」大之石鑊,徑三米、深丈餘,即舊志所謂嚴陽尊者製毒龍與祈雨處。小之石鑊,徑深尺餘,中兩隻相通,形同豬鼻,惹人喜愛。旁之石潭,塞後尚有丈深,峭壁凌空,煞是壯觀,又疑為石罅泉,覓字復不可得。詳察石鑊洞上方約三丈處之山麓間,有鑿平橫巖一方,高約四尺,長近一丈,中刻「石鑊洞」三大字,字均尺餘;右鐫「皇宋嘉泰辛酉夏旱,邑宰入洞祈求,隨車而應。邦民感令君之誠、獲龍神之貺。周友直率劉鈜書於神水之旁,而命工刻石」、左勒「承議郎知隆興府武寧縣主管勸農營田公事兼兵馬都監毗陵吳蔣立,刊者餘鵬程」等字樣,字匾寸餘,楷書陰刻,筆力遒勁,章法堪佳,鐫工精良,實不可多得之珍貴文物。經此次填紅,尤顯清晰剛勁。此石刻與清江摩巖石刻相比,遠勝於彼,彼被列為省文保單位,而此縣文保單位尚未列入,實屬憾事一件。故餘以斯事作《社情民意》呈報縣政協,尚祈縣政府責成有關單位報批解決。

又上丈餘,榛莽處,有高約八尺古石屋一座,舊志曰「泉神廟」,載有《石鑊洞泉神廟記》,圓頂翹角,內刻囚龍陰霾,意為紀念尊者製毒龍與祈雨澤民之事,建於清嘉慶年間。除簷層、拜臺倒塌外,餘皆保持完好。屋周雖茅草叢生,然新舊香棒直立依然,可見祭祀者寥有人在。

折回港中,見直立一長方型巖石,高五尺、長近丈,如中流砥柱,上方刻一七寸見方「佛」字。頂面平整光滑,相傳為尊者禪坐處。孔子曰:「逝者如斯乎!不分晝夜。」然尊者之心,靈明洞徹,恆寂不變。

諸事辦妥,又上行裡許,驟見壁立間有一深潭,清澈湛藍,復疑為「石罅泉」,眾雲「泉」字依稀可見。然餘眼拙,未辨究竟。熊公吩咐攝家仔細拍照,返縣分析。

驕陽當空,飢腸轆轆。頃刻間登上公路。仰望嚴陽山,群峰疊翠,蒼崖競秀;紫霧騰空,祥雲託日;白鷺叫樹,古澗生風;鶯啼鳥語,雀噪蟬鳴;「颯颯風雨來,隱隱蛟龍怒」;春時山花爛漫,夏來蒼翠欲滴,秋至五彩斑斕,冬臨銀裝素裹:說是仙境不為過也!遐思間,車門大開,餘等乘至嚴陽小鎮用膳。

返城,仍無倦意,出斯語,聊作紀念雲耳。

文稿:舒實波

攝影:葉   敏

相關焦點

  • 陽山旅遊景點你知多少?有了它你也可以輕鬆做陽山導遊~
    杜步大橋與周圍柔美的田園山色相映襯,更顯蒼勁雄壯,是值得遊客停車駐足一看的人造彩虹。 (3)唐代貞元年間,韓愈任陽山令。辦公閒遐之時常和學生區冊、區弘一起,在縣東三門灘下吟詩作賦,垂釣江邊。  後鄭士超相繼任職浙江、河南道監察御史,因唐代貞元十九年韓愈嘗任監察御史,後調任陽山令,是故,陽山民間盛傳「兩御史」,一是韓御史,一是鄭御史。鄭士超後來官至朝議大夫。陽山文塔,是陽山重視文教、發揚韓文公教育精神的象徵,民間尊奉為陽山縣徽。
  • 臺灣義聯集團計劃投資廣東陽山
    臺灣義聯集團計劃投資廣東陽山 2010-04-13 15: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程軼文  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廣東省臺辦網站消息,9日上午,臺灣義聯集團經營管理發展委員會執行副主委(大陸投資項目決策人)曾榕青攜專案管理處一行在到廣東陽山實地考察投資環境,並召開座談會,共商合作發展事宜。
  • 奇石之「洞」,洞之奧秘!石中乾坤大,石外意蘊深
    「洞」是奇石表現形態之一,無論是供石、象形石還是景觀石,洞都是奇石的一大亮點和看點,甚至成為奇石的主體精神。顧名思義,洞,即「物體中間的穿通的或凹入較深的部分」。奇石之洞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孔竅通達的透洞,幽深懸孔的深洞,峰迴路轉的暗洞,層疊有序的套洞,它們給人以撲朔迷離、浮想聯翩的精神享受。
  • 中國國家地理陽山營地要來啦!
    中國國家地理陽山營地要來啦!近日,中國國家地理·陽山營地框架協議正式籤約,將建設「中國國家地理陽山營地」,打造極具品牌辨識度和大眾認可的文旅地標,助力陽山文化和旅遊加速高質量發展。
  • 花果山乃神仙住地,水簾洞內又有石床,其前主人是誰?
    後來,因為孫悟空進了水簾洞,被群猴尊為美猴王。從原著來看,花果山水簾洞很不一般,似乎有人曾經住過。比如,花果山本身就是一座風水寶地,有山有水,山上有鳳凰、麒麟、仙鶴和壽鹿等瑞獸;水簾洞中,不僅有石床、石碗、石鍋、石凳等,而且石碣上還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 去陽山小江拍銀杏! 嶺南首波秋色已開啟
    陽山小江銀杏(資料圖片) 金秋省內首個銀杏節登場 位於清遠陽山的小江銀杏節剛剛在10月18日開園。陽山小江鎮有一片層林盡染的銀杏,日前正漸漸變黃。每年舉辦的陽山銀杏節都吸引無數遊客,美麗的秋景讓人嘆為觀止。參與活動的遊客在觀賞千年銀杏美景同時,也在遊玩中樂享小江當地的「杏」福文化。
  • 好山好水好風光,好滋好味好陽山
    可以到「中國綠色名縣」、「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陽山來。 陽山氣候資源獨特,山地落差大,最低的海拔不到50米,最高的有全省第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高低相差1850多米,隨著高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氣候帶,使海拔400米以上山區「盛夏無酷暑」、「千裡不同天」。
  • 東臺三灶古鐵鑊,究竟是何方聖物?
    據專家考證,三灶此古鐵鑊是漢代遺物,如果以此推算,這應該是東臺最古老的文物了,關於此鐵鑊的來歷,眾說紛紜,有古代行軍打仗煮飯之鍋說,有古代煎鹽所用牢盆說,有古代鎮水之物說,那麼此鐵鑊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呢?
  • 洞天尋隱·洞霄紀|大滌玄蓋洞天:「天目山洞」和洞霄宮
    關於大滌玄蓋洞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能夠進入洞中的沒有明確的記載,南宋的時候洞窟的內部似乎已經整頓完好了。在《洞霄圖志》卷三《大滌洞》中,對洞窟內部有如下記載: 「洞門石鼓,廣可尋丈。扣之逢逢有聲。自此上下皆平如剗削,兩旁崖石委曲,夾道中間,一石若柱倒懸,因以隔凡名之。過柱一穴如竇。內闊丈餘,中有圓井無底,惟聞浪浪水聲,乃歷代朝廷遣使投龍璧之處也。
  • 內容驅動文旅,長三角超級自然營地落地陽山
    、並進行踏勘選址考察。遠眺大陽山內容賦能文旅 深耕至美陽山舉行籤約儀式前,陽山營地專家團展開了深度細緻的踏勘選址調研,初步梳理了該地理區塊的差異化之美。接下來,雙方將從文化轉譯、數字再造、體驗重塑等層面著手,立足陽山,充分整合長三角經濟、文化資源,打造當代中國最高水準的自然認知觀及可持續發展的營地項目,為中國自然教育做出全新的探索,最終建成內容驅動型新文旅目的地。踏勘選址考察團陽山南臨太湖,北靠京杭大運河,不僅交通便利、物產優渥,在整個長江中下遊的地理變遷中有著重要的地標意義。
  • 霧鎖四明山,歷險探秘矛鑊古樹村
    我們一咬牙一跺腳就朝著目的地矛鑊村出發了,該走的還是要走的。我發動了車子,打開霧燈,走你,上路了。一路上紅紅黃黃的金秋景色煞是好看。我們翻山越嶺,一直往四明大山深處走,大霧開始瀰漫起來,而且越來越濃,濃霧嚇得坐在車裡的家人連連喊一路小心注意安全。我馬上神情凝重起來,打開雙閃,打開遠光燈,抓緊方向盤,車行時速不敢超過30,緩慢前行。
  • 年味陽山,傳統特色美食帶來的是團圓的味道!
    豆漿餈是陽山傳統特色小吃,使用一斤大米,二兩黃豆的搭配磨成漿,加點蔥,用圓形的鬥支撐,放進油鍋裡炸好而成。圓圓的外形,口感脆中帶軟,軟中帶酥。在陽山,這些被寄託來年希望的美味,一代又一代傳遞了下來。這些我們用味蕾記住的年味,就是幸福。
  • 東師文博 | 集安高句麗遺產考察記(上)
    ▲洞溝古墓群山城下墓區▲洞溝古墓群山城下墓區除2018級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生外,部分考古學以及2017級文博專業學生也自願參加了本次考察。談到本次考察,2018級文物與博物館專業李想同學說:「這次考察十分必要,意義重大,不僅使同學們對不可移動文物有了更加直觀的印象,對世界文化遺產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認識,特別是我,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高句麗考古的相關研究工作,能有機會親眼看到文字中的內容,聆聽考古大家對遺址的介紹和講解,更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讓我們對下一次考察充滿期待。」
  • 金華味道 | 鑊(huò) 灶
    當然,老家磐安還有「鑊灶泥在腳板背」之俗語,「泥」作「砌」解,是動詞,諷喻那些行動自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單身漢。小鑊炒菜,炒的是鹹菜豆腐、醋熘白菜、酸辣土豆絲等等家常菜;中鑊燒飯,俗稱大鑊飯,有獨特的清香──城裡人羨慕鄉下生活,大約就是衝著這碗柴火飯去的,即便沒有配菜,也能吃掉一大碗。
  • ...心中始終裝著村民——記雙牌縣何家洞鎮付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楊迪波
    編者按 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湖南日報開設此專欄,聚焦這些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奮鬥身影,講述他們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的故事,敬請關注。
  • 陽江地道特色小食「酹鑊邊」別有風味
    落有蒲瓜味更長,  練熟粉漿方酹鑊,  惜哉人技兩青黃。  《酹鑊邊》的「酹」,是古代用酒澆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對自然界事物設誓的一種習俗。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有「一樽還酹江月」之句。  「酹鑊邊」又稱為「酹鑊片」、「酹鑊罉」等,是用「酹」的方法製作一種類似湯粉的食品。
  • 醉美洞市-半畝園記
    ·關注生活在洞市 ☝ 關注洞市的生活·
  • 只有陽山人才知道的陽山麥羹!
    廣東人說「無雞不成宴」,陽山人則認為「無麥羹不成餐」,一頓飯總需要一碗麥羹才能稱之曰完整。而,陽山麥羹已被列入清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麥羹,陽山人對玉米羹的通常稱謂。選用的玉米,叫「大暑麥」。該品種,色澤橙黃、顆粒飽滿筋道。
  • 從拾房村到鴻橋村 田園東方將在無錫陽山持續打造「理想國」
    而在村鎮發展領域,無錫陽山可以算是行業公認的代表案例,其在2012年就極富遠見地引入了田園東方,開展了國內首個田園綜合體項目實踐。在「田園綜合體概念」被寫入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之後,無錫田園東方蜜桃村項目就成了鄉村振興領域無可爭議的「網紅」,迎來了絡繹不絕的考察和遊學。
  • 成 雲 洞
    成雲洞,坐落於湖頭鎮美溪村龍貴山麓,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