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老將內鬥:一個來了一個要走 或成華為和深圳機會

2020-12-16 新浪科技

來源:《財經》雜誌

原標題:中芯國際老將內鬥?一個來了一個要走,或成華為和深圳機會?  

中芯國際若失去梁孟松,或許也是一個機遇?

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再爆出大瓜,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這還不算完,更震驚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

中芯國際今天在開盤前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知悉梁孟松有條件辭任的意願,目前正積極與後者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該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公告為準。

受此消息影響,中芯國際A股今天盤中跌逾9%,港股一度停牌。現已於今日下午一時起在港交所恢復買賣。

為什麼突然要辭職?據網傳的一份梁孟松辭呈,他表示,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

言下之意則是,這項人事變動並未提前與其進行充分溝通。梁孟松覺得非常的「錯愕與不解」,覺得「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半導體領軍人物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

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正式官宣,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公告顯示, 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

蔣尚義

蔣尚義今年74歲,在半導體領域從業45年,是半導體界的領軍人物,曾在臺積電任共同營運長一職。

根據中芯國際資料,蔣尚義曾參與研發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雷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在臺積電,他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 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

蔣尚義於2016年12月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

不久,蔣尚義便加入武漢弘芯擔任CEO,但今年,投資超千億的武漢弘芯項目被曝廠房土建工程爛尾。

2016年,身負十餘年臺積電工作經驗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在此之前,蔣尚義在臺積電亦先後擔任研發副總裁、營運長(COO)等職。

任職期間,中芯國際的新工藝從28nm推進至14nm,同時在12nm工藝研發方面取得突破。

中芯國際獨立董事的三年任期結束後,蔣尚義於2019年出任武漢弘芯CEO一職。

蔣尚義最近一次對外表態時曾談到,其對半導體仍有很強烈的熱情,並且熱衷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Chiplet)。「現在中芯國際的先進位程技術已經做到14nm、N+1、N+2,相信在中芯國際實現我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可以比在弘芯快至少4-5年。」他說。

蔣尚義稱其決定加入中芯國際的關鍵是,中芯國際有先進封裝的基礎,同時先進位程技術已經推進至14nm、N+1、N+2,能夠實現其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方面的夢想。「我只是很單純的工程師,我有權利追求我的理想和事業的目標,尤其是技術上的理想。」他說。

一山難容「三虎」!

聯席CEO梁孟松要辭職

在中芯國際的公告中,對於蔣尚義的任職,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

而與此同時,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不過,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並未當場批准。

梁孟松

其實,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之後,業內就曾多次傳出梁孟松與另一位聯席CEO趙海軍不和將要離職的傳聞,但是可能是有著董事長周子學在其中調和,使得這些傳聞只是傳聞而已。

但是,此次由於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的人事變動,直接導致梁孟松公開在董事會上提出辭職實在是令人意外。

隨後,網上也傳出了梁孟松在董事會上公布的一份辭職聲明。在聲明當中,梁孟松表示,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梁孟松強調,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以下為網傳梁孟松辭呈全文:

致董事會信函

董事長及諸位董事,您們好!

我知道今天在這個會議上我們要做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事任命決議。

目前,中芯國際正面臨著美國的種種打壓,導致先進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威脅。我認為,今天這個人事提案必然會關係到公司的前景。

我自從2017年11月,被董事會任命為聯合執行長,至今已三年餘,在這1000多個日子裡,我 幾乎從未休假,甚至在2019年6月份,當我正在經歷著生命中最危險的時刻,都從來沒有放棄、 也沒有辜負過諸位對我的囑託。

這段期間,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 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而這些成果是由我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日以繼夜、賣命拼搏得 來的。當然,董事長和諸位董事過往的信任與支持也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我來中國大陸本來就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只是單純的想為大陸的高端集成電路盡一份心力。目前,28nm, 14nm, 12nm, 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 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目前看來,我的短期目標,似乎已經超預期、圓滿的達成了。

我是在12月9號,上星期三早上,接獲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 信任。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我可以暫時安心的休息 片刻。

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先生提名任職之後,我將正式提出辭呈。但是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而我應有接受和申訴的權利。

我在此很鄭重的告訴大家,我並沒有絲毫意圖想要影響各位接下來對此人事任命的表決,但是我覺得我應該要讓大家知道我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我的這份聲明,希望董事會秘書郭光莉女士可以列入本次臨時董事會的正式會議紀錄。

謝謝大家。

值得注意的是,梁孟松與蔣尚義均是臺積電「老將」,都曾在臺積電研發團隊任職。

梁孟松今年已經近70歲,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並取得博士學位,為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其在半導體業界有逾三十三年經歷,曾於1992年至2009年在臺灣集成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深研發處長。

2011年2月,梁孟松加盟三星,做晶片部門技術長。據傳說,三星給梁孟松的年薪折合成新臺幣約為1.35億,是臺積電的三倍。

三星掌門人李健熙有一段名言:三個比爾·蓋茨就能把韓國提升一個檔次,自己的任務就是找到三名這樣的天才。

對於李健熙而言,梁孟松就是晶片界的比爾·蓋茨,值得不惜成本招攬。

2017年10月,梁孟松獲任為中芯國際聯合CEO。

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產業「從 0 到 1」要歸功於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當年從海外號招 400 人到中國大陸成立中芯國際,也建立中國大陸第一座 8 寸晶圓廠。而多年之後,在歷經多任高層轉換異動後,現在的中芯的研發技術重責大任,由前臺積電、三星 CTO 梁孟松這位「名帥」一肩挑起。

按梁孟松的前下屬形容,梁是個技術狂人,能力強、要求高、脾氣急、做事腳步飛快,跟著他工作可是要狠狠地繃緊神經,沒有日與夜的差別,也沒有周末假期,是十足的工作狂。

若將梁孟松的一生職業生涯分為三部曲,第一個裡程碑是臺積電,當眾人以為第二個裡程碑三星已是他職業生涯高峰、此生無憾時,他在大陸官方的三顧茅廬、盛情邀請下,接下先進位程技術的兵符。

11月12日,中芯國際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表示,目前14nm量產良率已達業界業界量產水準,但我們距離世界一流企業,還有一定的技術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在此時爆出要辭職,投資者也很擔心對中芯國際的股價影響。

延伸閱讀:由梁孟松想到深圳的晶片製造業

來源 | 寧南山

文 | 深圳寧南山

如果中芯國際真的失去梁孟松,再加上在美國又傳出被投資者訴訟的消息,作為中國晶片製造的絕對主力連續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只是對整個國產半導體製造,對於中國甚至也不是什麼好消息。

說實話,這件事如果是真的,對中芯國際當然絕對是個利空,但是我感覺,或許搞不好是另外一個機遇,因為我一直以來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深圳一直沒有重點投入搞晶片製造?這有沒有可能是深圳和華為的一個機遇?

深圳作為華為起家的地方,也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也在盡力幫助華為打破封鎖,前不久的榮耀出售,深圳就起了很大作用,華為獲得了較多的資金,剝離了榮耀品牌,提高了持續生存的能力。

然而深圳在此次封鎖最為關鍵的半導體製造領域卻非常弱小,國內可能幫到華為的製造企業,中芯國際,華力微,華虹,長江存儲,長鑫存儲集中在上海,武漢,合肥,無錫,北京,紹興等地區,其中明顯長三角是最多的。

深圳的集成電路產線,主要就是中芯國際在坪山的一座8寸晶圓工廠,2020年第二季度這座工廠的月產能只有4.6萬片,這和中芯國際上海工廠的13.165萬片和北京工廠的22.95萬片完全沒法比,也比不上天津的7.3萬片。

在半導體製造方面,深圳排不進全國前十位。半導體產能高於深圳的城市就有:北京,上海,西安,無錫,天津,蘇州,大連,廈門,武漢,合肥,杭州….. 這還沒把有臺積電的南京,還有野心勃勃的成都和重慶算進來。

那麼現在,機會是不是來了呢?畢竟國內的半導體製造產能還遠遠沒有飽和。

對於梁孟松來想,我相信他也是並不願意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此結束的,離開中芯國際,意味著失去了國內攻克先進工藝的最好平臺,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畢竟全世界有意願和計劃投資10nm以下製程的工廠,只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中芯國際四家。

那麼如果對晶片製造有著強烈需求的華為和深圳,為什麼不能藉此機會提供一個舞臺呢?這個舞臺不僅提供了未來攻克先進工藝的可能性,而且還能給出不依靠美國設備做出先進工藝的挑戰,這對人的職業成就而言,顯然是具備誘惑性的。

當然,這個事情有一個可行性的問題,例如華為是被制裁狀態,如果是深圳市出錢,華為建工廠,那麼在被制裁清單上的華為,會面臨買不到美國設備的問題。但是如果搞純國產化產線呢?如果是深圳市來100%持股搞一個工廠,梁孟松做負責人,華為作為合作方參與呢?

我覺得一件事情有多難固然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做這件事情有多大價值,只要它的價值夠高,那麼是值得去做的。

非常明顯的是,不管是深圳,華為,還是梁孟松都非常需要這個平臺,或者反過來說,這樣一個平臺對於深圳市,華為,梁孟松都具備極高的價值。

從深圳的財力,華為的公司管理能力和梁孟松技術領軍實力來講,這三方的組合在國內實在很難以找到更強的了。

關於梁孟松是否會離開中芯,這件事也還沒有定論。也不知道華為和梁孟松有沒有在平臺上合作的可能性。除了華為以外,國內的另外一家代工廠華力微完全也可以嘗試招募梁孟松入職。

其實中芯國際最讓人擔心的還不是梁孟松的事情,更大的在於對其內部管理的擔心,因為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這也讓人對中芯國際的未來產生了懷疑。不過好在現在半導體市場火爆,中芯國際短時間內營運還不會受太大影響,另外中芯國際已經不再是「全村」唯一的希望,相信如果離職為真,相信也會有地方給梁孟松在中國大陸提供新的舞臺。

相關焦點

  • 技術大牛欲出走,中芯國際四面楚歌!一個更大的機會卻正在招手
    最新的消息傳來,半導體領軍人物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但與此同時,晶片界大牛、中芯國際的技術靈魂人物、連席CEO梁孟松卻被曝出辭職!內鬥升級之下,承載中國晶片希望的中芯國際陷入巨大的不確定中。但,與此同時,一個更大的希望卻正在誕生。
  • 晶片教父內鬥往事:臺積電師徒反目,來中芯CEO剛烈辭職
    蔣尚義與梁孟松原本的師徒恩怨,只是中芯國際被內鬥拖累的一個縮影。在美國高壓的大背景下,蔣尚義的進入與梁孟松的退出,也只是中芯國際在戰略上的一項對位選擇。但內鬥這一話題終究還是中芯國際難以避開的雷區,在此前的數年中,中芯國際已經因為管理方面的問題,耽擱了不少的機會。
  • 傳言梁夢松辭職,深圳和華為的機會來了
    梁孟松先生辭呈中提到,在他任中芯國際CEO的3年時間裡,「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但是,「12月9號,我突然接到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電話告知,蔣尚義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
  • 華為被限制,中芯國際來救場,無奈壓力太大
    禁令頒布後,華為緊急向臺積電下單,來儲備5/7/12nm晶片,然而很快臺積電回應無法為華為生產晶片,同時蘋果和高通紛紛增加對臺積電的訂單,一時間打了華為一個措手不及。如今全球晶片工廠將無一家可以為華為代工,除非華為使用別家現成的晶片。對此,眾多媒體也為華為未來的命運,做出了種種猜測。
  • 中芯國際內鬥的背後:蔣尚義為何而來,梁孟松為何要走?
    蔣尚義於2006年7月申請退休,既然都要退休了,怎麼會去打壓自己的老部下梁孟松?在蔣尚義退休後,臺積電選擇孫元成成為另一位研發副總,這很大程度上應該也是張忠謀和蔡力行的意思(2005年張忠謀第一次退休,蔡力行任總裁)。當時空降來的另一位研發副總——英特爾前先進技術研發協理羅唯仁也是蔡力行力邀來臺積電的,而其也是蔡力行臺大物理系學長。
  • 內鬥?中芯國際連發6個公告
    迎來半導體界重量級人物的同時,中芯國際被曝出發生「內鬥」。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現年74歲的前臺積電營運長、前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 中芯國際上演高層內鬥,中國晶片如何「東出」?
    大陸規模最大、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深夜被爆大料。臺積電前COO、晶片大牛蔣尚義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副董事長。有人來,就有人走,走的是中芯的核心人物——聯合CEO梁孟松。但其實梁孟松想走,不僅僅是因為個人恩怨,更多的還是兩人觀念不符。梁主導的先進位程因為制裁,設備禁運,中芯國際短期內根本無法拿到EUV光刻機,也就是說,中芯國際7nm以下的先進位程無法開展了。也就是說,他們只能搞研發,無法量產。對中芯來說,梁孟松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
  • 中芯國際8級強震!信息量巨大
    可以說,梁孟松入職中芯國際後,對中芯國際技術水平和能力的促進是顯而易見的。值得一提的是,外界盛傳梁孟松與中芯國際另一位聯席CEO趙海軍向來沒什麼往來。據問芯Voice報導,業界高層透露,去年趙海軍曾在董事會中提議要擴建新產能來滿足電源管理晶片 PMIC 客戶的龐大需求,但傳出梁投下反對票。
  • 梁孟松請辭 中芯國際上演高層內鬥
    中芯國際正陷入高層內鬥的風波中。12月16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確認現任聯合CEO梁孟松有辭任意願,正積極與之核實,而梁孟松請辭的原因或許與該公司突然宣布武漢弘芯前CEO蔣尚義代替其位置有關。這一事件上熱搜後,還引出了中芯國際高層之間不和的傳聞。
  • 美國禁令生效後,中芯國際能成華為依靠?參考中興事件你就知道了
    中芯國際能否成為華為的依靠?有消息指出,從2019年年底開始,華為就開始有意將晶片代工業務轉向中芯國際,以圖在美國加大限制措施後,有一條後路可走。而現在,美國已經加大了限制措施,那中芯國際能否成為華為的依靠呢?
  • 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保護中芯國際和華為的市場和利潤是破局關鍵
    美國在9月4日傳出消息稱,川普正考慮是否將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加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可能會步華為和中興的後塵。面對美國對中芯國際和華為技術封鎖,我們如何破局?雖然我們已經提出了抗議,但是面對近似「瘋狂」的川普,打壓中芯國際的事情很大機率會成為既定事實。
  • 斷了華為,再斷中芯國際,這一系統打擊還未完
    可是就在昨日,國內代工技術最強的中芯國際又陷入了「斷||頭」的處境,短期內不能發展到10nm以下製程水平,這就是中國科技的現實,也是中國工業界的悲哀。斷了華為,是毀了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能力華為是世界領先的通訊領域主導者、領導者。
  • 被曝"內訌"的中芯國際,靠什麼走下去?
    在前不久中芯國際剛剛表示14nm已經可以實現量產,且N+1晶片製程也進行了流片,可以說梁孟松這幾年沒少為中芯國際出力,但此時因為人事變動,梁孟松表示"感覺不到尊重和信任"。蔣尚義回歸,梁孟松出走有一個事是可以確定的,就是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一個不確定的事就是外界開始傳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但其官方人員說一切等公告。
  • 一山難容「三虎」 中芯國際「內鬥」CEO梁孟松要辭職
    關鍵時刻掉鏈子,中芯國際太不應該了!中芯國際曝出「內鬥」傳聞:A股跌逾9%,港股停牌。引發內鬥的原因,是新任副董事長的任命函。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現年74歲的前臺積電營運長、前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畢竟蔣尚義也是半導體製造行業的一桿旗幟,網羅人才如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 比較了一下中芯國際和華為,發現一些驚人的相似和差異
    當今的中國企業界,除了那幾家網際網路企業,最受關注的明星企業要算中芯國際和華為了。中芯國際和華為,都肩負著民族科技振興的重任。中芯國際擁有先進的集成電路製造技術,在他國對我國集成電路相關產業封鎖、打壓之際,被大眾寄予厚望;華為是我國通信及信息產業的領軍企業,是最有希望引領中國科技進入世界前列的企業。中芯國際和華為,都遭受到境外大國史無前例的打壓,都被列入「實體清單」,對華為打壓甚至更殘酷!
  • 中芯國際高層內鬥,半導體晶片行業發展或許受阻
    但是隨後有媒體爆出消息,因事先沒有和中芯國際聯席執行長梁孟松博士進行溝通,讓梁博士感到不解和困惑,覺得自己不再被董事會器重、信任,提出辭職申請。 截止收稿日,中芯國際回應,目前公司正在和梁孟松博士進行溝通,管理層暫時不方透露更多消息。
  • 國信證券:華為海思對外出售晶片 利好中芯國際(00981)
    海思作為大陸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對外出售晶片,將會擠佔非國內代工的國際晶片供應商的市場。2. 考慮成本、貿易限制等因素,海思很有可能選擇國內半導體廠代工,這將減少國際代工需求,增加國內代工需求。3.目前看,國內半導體工藝的先進位程只有中芯國際能夠承接,所以,中芯國際將受益於海思對外出售晶片。三.評論:1.
  • 中芯國際受重創,華為高端晶片再度受阻,好在還有備用晶片
    今年下半年,華為和臺積電的合作正式被叫停,所以華為的目光又轉而投向了國內晶片的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就在今年,中芯國際正式為華為代工生產了麒麟710A晶片。雖然該晶片的製成工藝只有14nm,但它的意義十分重大,代表著國內晶片代工的新突破。
  • 上海微電子、中芯國際接連宣布,華為迎來希望
    這一年多來,華為在美國各方面遭受重創,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華為不斷地將其「秘密武器」——海思麒麟晶片、手機服務生態以及手機系統拿出來。在華為遭受重創的這一年多時間裡,不但很好地化解了危機,更給我們國人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
  • 華為的「希望」,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是誰?網友:始料未及
    近段時間,科技界風雲變幻,我國和美國開啟了技術戰,晶片則成為了重中之重。現如今美國全面封鎖華為的晶片發展、合作,但值得慶幸的是,臺積電正在盡全力保證華為的訂單,並且努力爭取保持與華為的合作。但是在臺積電的晶片代工技術中,有著太多的美國技術,因此在120天的緩衝期結束後,臺積電或許將不能夠繼續為華為生產晶片,那麼屆時華為的「希望」便是中芯國際了。對於中芯國際這一我國國產的晶片巨頭,想必其實很多小夥伴的了解都不夠多,但我們能知道的是,中芯國際是真正的國產企業,為什麼呢?因為其的股份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