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體上開始流傳中芯國際CEO,梁夢松先生的辭呈。
大家知道,中芯國際,是中國晶片製造的絕對主力,而梁夢松,是中芯國際的中流砥柱。
梁孟松,晶片製造業內頂級大牛人,更難得的是,這人造晶片,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超越臺積電,產業報國。
這種有信仰的技術天才,可遇而不可求。
梁孟松先生辭呈中提到,在他任中芯國際CEO的3年時間裡,「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但是,「12月9號,我突然接到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電話告知,蔣尚義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地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於是,他發出了上述信函,若董事會通過蔣尚義的人事任命,他將正式提出辭呈。
蔣尚義何許人也?
梁孟松與蔣尚義都曾供職於臺積電,當時,蔣尚義是臺積電COO,二號人物,梁孟松的直屬上司。期間,兩人結下矛盾。後來,兩人相繼離開臺積電。
2017年,梁孟松回國加入中芯國際,3年期間,中芯國際技術突飛猛進。
2019年,蔣尚義加入武漢弘芯半導體公司,任CEO一職,但該公司在2020年暴雷,成為了千億投資爛尾項目,2020年6月,蔣尚義從武漢弘芯辭職。
中芯國際的董事長周子學,不知道咋想的,弄這麼一個人過來,做梁孟松的直屬上司(副董事長),還事前不和梁孟松溝通。
這樣的內耗,對中芯國際,無疑是一個大利空。也說明,困擾著中芯國際很多年的內部「人和」問題,始終沒有很好解決。將中國的晶片崛起,寄望於一家這樣的企業,感覺有點懸啊。要知道,一家企業文化不行、管理不行的企業,不可能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
不過,梁孟松先生辭職,對中國晶片製造產業,或許不是一個壞消息。
這個事情,可能為深圳、華為、梁孟松的三方合作,提供一個契機。
首先,像梁孟松先生這樣的人才,在中芯國際,其實是可惜了。如果有更好、更大的舞臺,應該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他本人也需要這樣的平臺。
對深圳來說,進軍和發展半導體製造業是必要的,這是未來十年製造業國產化的最重要領域,畢竟晶片是中國進口量最大的商品,比石油的進口金額還高。如果深圳不能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那麼會有在長期競爭中掉隊的風險。
晶片製造對中國、對華為的意義,不用說了,這關係到華為生存的命脈所在,是中國在民用高科技領域的第一次戰略性衝鋒,成敗關係重大。
華為,作為先鋒,一騎絕塵,衝到了美國高科技領域的核心地帶,可一回頭,發現右邊沒人跟上來,成為了一隻孤軍。
結果,被美國斷了糧草(晶片)。現在看來,華為的糧草(晶片)供應,還是得自己解決,靠友軍,有點懸啊,都是一群爛泥扶不上牆的貨。
而搞晶片製造,資金,技術,管理,三者缺一不可。深圳的財力,梁孟松的技術,華為的管理,這樣的鐵三角,組合到一起,可是妥妥的國際最高水平啊。
再說,中芯國際,目前用美國技術太多了,到了關鍵時刻,美國肯定會像制裁華為那樣,制裁中芯國際、制裁國內其他晶片製造企業的。
所以,中國必須有自己的底牌,就是搞純國產化的晶片生產線!
這是深圳的機會,也是華為的機會,更是梁孟松先生的機會——實現夙願,超越臺積電的機會!
晶片製造,中國必須實現「自主可控」,否則生意做大了,指不定哪天就被人家打劫。
而「自主可控」,體現在兩個方面:1,由中國掌握100%無償、無限制、無爭議的產權;2,由中國掌握100%開發下一代產品的技術能力。
很明顯,中芯國際,擔當不起這個重任。
作者/來源:東南幕府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