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芳:效命於華為26年,為挽救華為曾兩度辭職,最後一次真走了

2020-12-10 騰訊網

眾所周知,華為已經成為了中國科技公司的一個「標杆」,華為也用自己的行動讓自研的科技之風在中國盛行開來,各大科研機構以及高校也都開始逐漸意識到中國在核心科技領域必須擁有自主權,否則就還會遭遇華為目前遭受的來自美國政府的打壓與制裁,但是華為成功的背後,卻有一位為華為付出很多的女人,同時在華為內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很少稱呼別人為「總」,這個女人算是一個,她就是效命於華為26年之久的孫亞芳。

華為「輪值文化」的奠基者,讓有能力的人脫穎而出

我們都知道華為的輪值文化是非常盛行的,而且到目前為止,華為輪值文化依然在繼續,比如郭平、徐直軍、胡厚崑這三個輪值董事長,不過為何說孫亞芳是華為輪值文化的奠基者呢?其實和1996年,華為的市場部集體大辭職事件有關,這場市場部的集體大離職也讓孫亞芳一手打造了華為的人力資源體系。

華為一直以來奉行「狼性文化」,通過艱苦奮鬥讓整個公司時刻保持敏銳的嗅覺,以及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但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很難保證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的「倦怠期」,當然了作為狼群來說,更不願意接受外聘的沒有經歷過艱苦奮鬥坐享其成的職業經理人,所以華為還是希望內部人來接班,但是公司發展久了之後,就會在內部形成「山頭主義」,這對公司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更會埋沒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

於是孫亞芳帶領團隊的26個辦事處主任,同時向公司提交了兩份報告,一份是辭職報告,而另一份就是一份述職報告,重新競聘上崗,可以說是對華為當時「山頭主義」的破除,在這場離職重新競聘的考核之中,大約30%左右的幹部被刷下來,一些有能力的人最終脫穎而出,繼續為華為發光發熱,孫亞芳用這場離職挽救了即將進入倦怠期的華為。

效命26年的華為,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除了這一次比較知名的「大離職」事件以外,根據外界傳言,孫亞芳還曾經請辭過一次,而這一次的請辭是因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將自己的兒子任平引入到了華為內部,要知道前面所說的華為狼性文化,是很難歡迎一個坐享其成靠關係進入的人的,更是在內部被眾多高管熱議,孫亞芳也用辭職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當然了孫亞芳在華為的成就並不是打造了華為的人力資源體系,其更是在海外開拓、營銷等方面對華為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外界對孫亞芳了解的並不多,但是一些華為老人對孫亞芳的厲害可以說體會更深。

2018年2月28日的時候,孫亞芳榮登福布斯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的榜首,可以說對這個女人能力的肯定,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孫亞芳終於在效命華為26年之後,再次提出了請辭,這一次也終於如願,離開了華為,此時的她已經年過6旬,是該停下來為自己「活」一次了。

相關焦點

  • 孫亞芳:為華為效命26年,曾兩度辭職挽救華為,最後一次真走了
    作為進入美國《福布斯》"最有權勢女性"年度榜單的女人之一,孫亞芳所具備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她與"華為"也有著十分深厚的緣分。孫亞芳辭職華為的話題曾經一度被大眾熱議,直到最後一次的真正"分手"至今也有許多人認為是"假戲真做"。
  • 孫亞芳:曾兩度請辭挽救華為,為其效命26年,這一次是真的走了
    而他在1987年正式註冊成立的「華為」,在數十年之後成長成為了世界500強的第61位,並讓所有人為之驚嘆。任正非是華為公司的奠基人,並且稱他為真正的為了觀念而戰的商業思想家。而華為除了他,還有一位「女戰士」,也是華為的「女皇,她就是孫亞芳,在華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1996年,孫亞芳帶領7000人辭職華為,任正非稱讚:感謝她救了華為
    一、說孫亞芳是「華為的救命恩人」一點也不誇張,她曾經數次力挽狂瀾,拯救華為於危難之中。1992年,孫亞芳剛加入華為,在市場部擔任工程師時,就為華為立下了汗馬功勞。有能力的新員工上不去,便也跟著懶惰下來,如此惡性循環,華為遲早面臨倒閉。這個時候,孫亞芳再一次帶領市場部7000員工,一同向公司遞交了兩份報告——辭職報告和述職報告,在華為掀起了「先辭職、再競崗」風暴。公司根據這兩份報告做出人力需求評估,評估後再決定讓員工留下還是離開。
  • 65歲「華為女皇」孫亞芳:任正非背後的女人,真是個狠角色
    事實上,還真不是。 按照任正非的想法,華為一直都在冬天裡艱難求生。 這背後,是數十萬人的堅守與死磕。 華為成立33年來,經歷過無數次斷臂求生。 而幾乎每一次,都離不開一個女人的謀劃和拍板。
  • 站在任正非背後的女人:這些年,「虎媽」孫亞芳在華為都做了什麼
    這麼多年,華為經歷過許多風雨,華為的發展史上從來不缺少困難,同樣也不缺拯救華為的英雄,這其中,有位著名的「華為女劍客」,她們為華為的發展增添了一些亮麗的風景。在華為內部,盛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左非右芳"或者是「狼爸虎媽」。
  • 華為第三次大辭職運動,孫亞芳為何不反對?任正非:打破工號制度
    任正非又要來一次大辭去職務運動,但這一次孫亞芳為何不再對立?任正非:廢棄工號準則,再現天道酬勤。聲明:風起堂原創文章,嚴禁抄襲轉移,侵權必究01華為的工號準則帶來什麼?上一次堅決對立任正非第二次大辭去職務運動的孫亞芳,這一次沒有對立,而是挑選了積極支持。在華為的前20年開展史上,曾有過3次大辭去職務運動(第二次未被執行)。
  • 孫亞芳:最懂任正非的貴州人
    任正非等華為高層看到了這一變化,於是就出現了1996年孫亞芳帶領的市場人員集體大辭職事件,由此開啟土狼變身之旅。二是「獅子」。如同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獅子用尿液圈定領地一樣,在市場大發展中,華為培養起來一批善於分割市場、經營領地並能協同作戰的「獅子」型營銷幹部。
  • 華為中少有的「狠角色」
    在華為創立初期,由於名氣太小只能賒帳銷售,而他們收到的第一筆貨款就是50萬元。當時不少人覺得華為應該拿這筆錢繼續擴大產能,然而孫亞芳卻提出,已經好幾個月沒給工人發工資了,這筆錢應該率先發給工人。任正非最後也拍板贊成了孫亞芳的決定,工人在收到工資後,幹勁更足,華為直接躍升一個大臺階。華為對員工的關懷也是從這個時候產生的。不過孫亞芳做的可不僅僅是關懷員工,更是多次促進員工體系改革發展。
  • 孫亞芳:華為不能成為人才集散地!任正非:人又不是我趕跑的
    任正非召開人才討論會如果說在華為的成長曆程中,有哪一次危機對任正非的打擊最大,那一定會有李一男事件。就連孫亞芳都說:「華為不能成為人才集散地,我們必須想辦法留住華為想留住的人,讓『狼群』在矛盾和平衡中不斷奔跑。」任正非一看這架勢不對,心想這會開著開著,怎麼變成了對自己的批判會了?再說那些人要離開華為,又不是我趕跑的?
  • 話音剛落,孫亞芳反駁:你不了解他
    孫亞芳提煉的的這三點,逐漸也成了華為文化靈魂,也就是今天的華為哲學: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第一次大辭職運動後的第三年,任正非又想再來一次,讓張建國主持推動。但當張建國拿著方案向孫亞芳匯報時,卻被孫亞芳斬釘截鐵的拒絕。孫亞芳告訴任正非,當年的辭職再競聘,是無法準確判斷一個人的不得已行為,是小公司的做法。
  • 華為董事長選舉冷場,任正非說了1個故事,下午就全票通過
    華為作為中國企業100強,其選拔高層的制度亦是如此,在華為,只要有能力,都有機會坐上CEO的位置,在這裡沒有獨裁,唯有實力說話。華為董事長選舉冷場任正非1987年創立華為,當年他43歲,公司發展前期,體制還不完善,科學管理也有待提升,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任正非決定選拔董事長。
  • 華為的第一個10年,從實力最弱到最後的贏家
    一、起點極低  1987年9月15日,時年43歲的任正非被深圳南油集團除名,處於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的人生低谷,被逼無奈遂與5位合伙人共同出資2萬元,註冊成立深圳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即華為的前身。在電子信息產業中,要麼成為領先者,要麼被淘汰,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1992年,華為銷售額突破1億,1998年銷售額達到89億,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24%,增長速度最低的1997年也達到了58%。  1994年,華為員工人數突破1000人,到1998年員工人數已經達到了10000人。
  • 華為CEO任正非退出公司董事 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由田興普接任
    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華為CEO任正非退出公司董事,前華為總裁孫亞芳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由田興普接任。此外,包括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內的4名主要人員全部退出,新增董慶陽、陳志東為主要人員。
  • 任正非卸任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
    4月14日消息,據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10日,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任正非卸任董事。同時,孫亞芳卸任法定代表人,由田興普接任,後者為華為北京研發所所長。  此外,包括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內的4名主要人員全部退出,新增董慶陽、陳志東、彭中陽為主要人員。
  • 也是華為的「女皇」!其存在就是個狠角色
    其實除了任正非以外,在華為整個發展的歷程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她被稱之為任正非背後的女人,也是華為「女皇」一樣的存在。華為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企業到現在,成為國際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高科技巨頭,實現了5G核心技術的領先之後,就引起了美國的高度重視。
  • 華為7000名老員工集體辭職,任正非:支持,華為沒終身成就這一說
    7000餘老員工「集體辭職」華為這麼大的企業,每年辭職和入職的人不在少數,這是一個企業的發展新鮮血液流動的表現。但前些年,華為卻有7000名員工「主動辭職」,而任正非甚至還鼓勵他們辭職,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實這是一場「有預謀」的集體大辭職。
  • 任正非「炒掉」30%的幹部,「鯰魚效應」在華為的首秀,真漂亮
    但任正非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於華為來說,外部的市場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沒有內部員工的齊心協力,是根本不可能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而不可能走到現在。
  • 院士、少將、神舟飛船總工程師、華為原董事長,都來自這裡
    、以華為公司原董事長孫亞芳為代表的IT領軍人物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成為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的中堅力量,為我國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譚述森曾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91年、2001年、2003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獲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2007年榮立個人一等功,2014年被評為"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華為員工來自哪些大學?華為校招35所高校名單
    眾所周知,華為是我國很厲害的一家企業,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如果能進入這樣的大公司,前景將相當不錯。不過,華為的招聘條件往往是比較苛刻的,對學校、學歷的高要求缺一不可。本期,我將為大家介紹華為只招的35所大學以及華為是否只招本科21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