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華為已經成為了中國科技公司的一個「標杆」,華為也用自己的行動讓自研的科技之風在中國盛行開來,各大科研機構以及高校也都開始逐漸意識到中國在核心科技領域必須擁有自主權,否則就還會遭遇華為目前遭受的來自美國政府的打壓與制裁,但是華為成功的背後,卻有一位為華為付出很多的女人,同時在華為內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很少稱呼別人為「總」,這個女人算是一個,她就是效命於華為26年之久的孫亞芳。
華為「輪值文化」的奠基者,讓有能力的人脫穎而出
我們都知道華為的輪值文化是非常盛行的,而且到目前為止,華為輪值文化依然在繼續,比如郭平、徐直軍、胡厚崑這三個輪值董事長,不過為何說孫亞芳是華為輪值文化的奠基者呢?其實和1996年,華為的市場部集體大辭職事件有關,這場市場部的集體大離職也讓孫亞芳一手打造了華為的人力資源體系。
華為一直以來奉行「狼性文化」,通過艱苦奮鬥讓整個公司時刻保持敏銳的嗅覺,以及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但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很難保證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的「倦怠期」,當然了作為狼群來說,更不願意接受外聘的沒有經歷過艱苦奮鬥坐享其成的職業經理人,所以華為還是希望內部人來接班,但是公司發展久了之後,就會在內部形成「山頭主義」,這對公司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更會埋沒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
於是孫亞芳帶領團隊的26個辦事處主任,同時向公司提交了兩份報告,一份是辭職報告,而另一份就是一份述職報告,重新競聘上崗,可以說是對華為當時「山頭主義」的破除,在這場離職重新競聘的考核之中,大約30%左右的幹部被刷下來,一些有能力的人最終脫穎而出,繼續為華為發光發熱,孫亞芳用這場離職挽救了即將進入倦怠期的華為。
效命26年的華為,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除了這一次比較知名的「大離職」事件以外,根據外界傳言,孫亞芳還曾經請辭過一次,而這一次的請辭是因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將自己的兒子任平引入到了華為內部,要知道前面所說的華為狼性文化,是很難歡迎一個坐享其成靠關係進入的人的,更是在內部被眾多高管熱議,孫亞芳也用辭職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當然了孫亞芳在華為的成就並不是打造了華為的人力資源體系,其更是在海外開拓、營銷等方面對華為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外界對孫亞芳了解的並不多,但是一些華為老人對孫亞芳的厲害可以說體會更深。
2018年2月28日的時候,孫亞芳榮登福布斯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的榜首,可以說對這個女人能力的肯定,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孫亞芳終於在效命華為26年之後,再次提出了請辭,這一次也終於如願,離開了華為,此時的她已經年過6旬,是該停下來為自己「活」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