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會認識很多人,也會被人拜託很多事情,去給人幫忙。但是,如果常常不考慮對方的人品,有求必應式的幫助是很不妥當的。忙幫得多了,難免的,還會遇見這麼一些人,就是幫了他們,完全就是在給自己找罪受。而這樣就顯得很沒有必要了。
要知道,幫忙不是一味的幫,而是要看清楚委託人的好壞,看清楚什麼人能幫,什麼人不能幫。因此,如果有下面說的這3種人,對於他們的忙,就要少幫甚至是不幫,不然只會讓自己的福氣瞧瞧溜走,引來禍患,就得不償失了。
一、得寸進尺的人,要少幫
有這麼一種人,他們非常的貪心,只要是遇見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就會厚著臉皮跟你計較到底,讓人非常的反感。
老許跟鄰居不相往來,其實就是由於這個原因。老許的那個鄰居,因為自己做了點小生意,經常讓老李買他們的產品。
有一次,鄰居又來找老李,說要幫他衝一下銷量,買一下他的保健品。老李很不情願的看了一下,然後說:「是不錯,不過我暫時用不到,就不買了。」鄰居見老許直接拒絕就說:「你買一個備著也好,萬一用到了呢。」
老許覺得有點道理,就答應買了。可是沒想到,鄰居還說:「這個太少了,只能用幾天,這起碼要一個月以上才有效果。」老許也很無奈的答應了,然後就又給鄰居轉了帳。可鄰居見狀又說:「光用這個還不夠,還有一些配套的,這個也要買。」
老許徹底不耐煩了,就直接拒絕了,可是鄰居卻還纏著他不放,說:「你買都買了,不配套使用也沒多大效果。」老許很無奈的拒絕之後,就把鄰居拉黑了,也徹底沒了往來。
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他們的貪慾其實是無止境的。很多時候,他們的貪慾就像是擠牙膏一樣,只要裡面還有,就不會選擇放過,而是往死裡擠,有時候交情就是這麼擠沒的。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你越讓步,吃的虧就越多。因此,對於得寸進尺的人,還是少幫比較好。
二、自私的人,儘量別幫
小趙,以前總以為自己幫了別人的忙,別人就會記著他,會對他感恩。可是,現實卻給他狠狠的潑了把冷水。
他經常無條件的給同事阿波幫忙,因為阿波人脈廣,跟他混熟了也好說話。可是,後來小趙去找阿波幫忙的時候,卻被阿波說了一句:「我憑什麼非要幫你這個忙?」這讓小趙很是震驚,於是他準備打感情牌。
可是,阿波完全沒有在意,說:「沒有好處就要我幫你,你也想得太美了。」這讓小趙徹底寒了心,非常的後悔幫了他這麼多。
深入社會之後你會發現,過來人都勸你不要太善良。其實這並不是空穴來風。要知道,我們幫別人的忙,往往是為了一些利益才會選擇出手。可是,對於有些人,你再怎麼幫都撈不到一點好處。
因為這些人,其實都非常的自私,他們的眼中只有利益。往往也不會因為你的出手相助,而對你感恩戴德。
所以,那些自私的人。只會為自己謀利益,根本不懂得感恩。不得不說,不知感恩的人,他們的自私已經深入骨子裡。而給他們幫忙,無非就是在給自己找不痛快。因此,對於他們的忙,還是儘量別幫了。
三、到處結怨的人,最好別幫
陳叔有個朋友,很會巴結人,但是卻經常把別人的事情給搞砸了,然後跑路,惹得別人一臉不高興。有一次,朋友來找陳叔,要他幫忙。陳叔也知道這個朋友的德行,但是覺得跟他交情這麼深,應該不會玩出什麼大動靜。於是就草草的接下,跟他一起出了門。
過了幾天,有幾個人找上門來,說陳叔那朋友弄壞了他們的東西,要他賠錢。陳叔很疑惑說:「那怎麼找我這來了,他才是直接的負責人。」然後他們跟陳叔說:「當時就你們兩個人,你這朋友跑路了,不找你找誰。」
陳叔很無奈,他怎麼也沒想到,在利益面前,不管有多深的交情,都顯得這麼不堪一擊。那一天陳叔只好拿錢消災。幫朋友背了這個鍋。
村上春樹曾說:「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
陳叔就是太相信跟朋友的交情了,才會招了不必要的麻煩。不得不說,到處結怨的人,幫他們的忙,就是在自找麻煩。就算他們不會跑路,也最好別幫,更要少跟他們有聯繫。畢竟這樣的人,沒有自己做事的原則,到最後肯定會把事情鬧大,
要知道,對于堅持不住原則的人。有一就有二,更何況是在利益場上,根本就不適合談交情,因為談了也是沒多大用處。所以,身邊要是有到處結怨的人,對於他們的忙,就要考慮清楚了,畢竟風險擺在這,最好別幫,才是明智的選擇。
培根說:「禍患多蘊藏在隱微地方,而發生在人們疏忽的時候。」
給人幫忙也是如此,因為你考慮少了,就會很容易忽略這其中的壞處,而災禍,往往就是在你這不經意間到來。因此,對於上面這3種人,幫再多,也只會消耗自己的福氣,引來災禍,還不如少幫,讓自己自在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