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福?可能很多人會說家財萬貫是福,有車有房是福,等等,這些都是物質上的滿足。然而,在佛教裡,一個人最大的貴氣不是物質優越,而是有福報。一個人最大的貧窮也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常言說得好: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有福氣的人,做事往往得心應手、容易成就,不用奔波勞累。沒有福氣的人,再努力再拼命,最終得到的也不過杯水車薪。
世人都希望自己有用不完的福氣,可是福報是有定數的,福報多寡,也都是自己的因果緣法。自己曾經種下多少善因,今生受享多少福報,福報用盡,苦果就來了。如果惡業太多,也必會大肆地消耗掉福報。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人們應懂得惜福培福,廣種福田。福報從哪裡來?不是燒香拜佛求來的,也不是算命看風水得來的,而是一個人善業的累積。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善惡之報,真實不虛。《太上感應篇》裡講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是福是禍,不在天定,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外在的風水決定人的命運,而是人心的善惡決定外在風水的吉兇。心能轉境,一切唯心造,心有多好,福就有多深。這4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一、心量大,不計較、不嗔恨之人
佛教裡常說「量大福大」,一個人心有多寬,心量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凡事愛計較之人,計較來來去去,福報都計較薄了。做人做事要懂得進退取捨,往後退一步,不是軟弱,而是有教養、有德行。德行高尚之人,身邊必會吸引貴人相助,從而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寬。
除此之外,一定要戒掉「嗔恨心」,嗔恨,就是發脾氣、嗔怒、怨懟等負能量。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才是本事。生氣非常損耗一個人的貴氣,會使人內心磁場不好,從而影響人的運勢。
「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嗔恨心一上來,命運就糊了。我們應以佛菩薩為榜樣,平和慈悲,遇到冷靜智慧,不被外境所轉,人生才能處事吉利順遂。平心靜氣,人生自會越來越有福氣。
二、願意吃虧、樂善好施之人
佛說:願意吃虧的人,終究不會虧,吃虧多了,總有厚報;愛佔便宜的人,終究佔不了便宜,贏得了微利卻失了大貴。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該是你的,誰也搶不走;不是你的,搶也無用。愛佔便宜,只會讓人失去更多。
「有舍才有得」,福報不是爭搶來的,而是捨出來的。布施也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不是有錢了才去布施,而是越布施福報越多、人才會越來越富有。越不喜布施之人,越貧困。布施不是必須要你捐獻財物,哪怕你再貧窮,一個對他人善意的微笑也功德無量,一切功德皆看發心。
三、能吃苦,積極努力之人
佛教從來不是消極避世的,更不是眾生急功近利走捷徑、坐享其成、投機取巧的迷信之路,而是知因果改命運,努力精進,用智慧斷除無明煩惱,覺悟人生、解脫輪迴,到達極樂彼岸。《普賢菩薩警眾偈》裡說道:是日已過,命亦隨漸,如水少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甚勿放逸。
福報好命是靠自己修持來的,是積極努力奮進來的,沒有努力之因,何來累累碩果?年輕的時候吃點苦不怕什麼,就怕年輕時懶散懈怠,貪圖享樂,老來受罪,這樣的人最沒有福報了。每個人終其一生總要在某個階段吃盡苦頭,不要怕,吃苦了苦,消業積福,苦盡即甘來。
四、看得開、放得下,心態好之人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心態越好的人越活越有能量,越活越年輕。一個人最合適的年齡不是身體年齡,而是心理年齡。心中的憂愁煩惱越多,人就老的越快;心頭無事,心無掛礙,人就愈活潑自在。心有多淨,命就有多好。凡事不要掛心頭,事去即過,不執念過去,不憂懼未來,活在當下,隨遇而安,才是最好的活法。人生最大的福氣莫過於內心的安穩與清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常做善事心清淨,好因才會有好果。以上這4種類型的人,你在其中嗎?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