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三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5分鐘!
傳統文化中講究「老來福」,有「不怕年輕受罪,就怕老來吃苦」之說。因為年輕人體力豐健,容易承受苦難,而年老之人,體力、精力都不如前,再受苦無異於苦上加苦。
我們常羨慕他人的家庭美滿,事業有成,卻不知「福氣」從何而來。在我看來,不必羨慕他人的福氣,也不用探究別人的福氣從哪裡來,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因果福善禍惡,歷來不爽。譬如,《了凡四訓》中記載,袁了凡本來十分相信「萬般皆是命」,後來經雲谷禪師點化,隨即發願行三千功德,人生的軌跡也由此發生了意料之外的改善。掌握人生命運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越老越有福氣的人,身上往往有四大吉兆,看看你有幾個?
其一,內心平靜,不被外境所轉。
昔日,僧人法達到南華寺拜謁六祖慧能,因為誦讀過三千部《法華經》,他滋生了貢高我慢之心,禮拜六祖時,只是略微一彎腰,連頭都沒叩到地上。於是,六祖為他開示了誦經久而不明白經意,實際是與佛理成仇家的道理。
我覺得,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像法達僧那樣,被外境所轉。譬如,見到別人事業有成,身居高位,便豔羨不已,卻不知他人內人的平靜。實際上,我們沒有別人的心境,即便被放在那個位置,也會起我慢心,造作種種惡業,障礙自己。真到那時,恐怕連享受當下生活的機會,都要失去了!
其二,行善布施,廣結善緣。
經云:「若為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所謂布施,即給予他人福利安樂,使別人得到利益。佛門中講因果,布施為因,得福為果,所以施遠比受有福。
不管我們是行法施、財施,還是無畏布施,布施結緣,就如同擁有了一眼山泉,善果福報便汩汩湧出。但是,我們凡夫目光短淺,以為布施他人一分,自己就少一人。殊不知,布施如同耕種,每一粒稻種,都會帶來豐厚的收穫。
其三,深信因果,自求多福。
古德有言:「人為善,福雖未至禍事已遠;人造惡,禍雖未至福報已遠。」人生的福禍得失,不是靠祈求來的,世間也沒有誰能賜予眾生福報,每個人的命運,都真真切切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有福氣的人深信因果,故而自覺斷惡修善,福利果報也會隨緣而至。相反,輕信宿命,任憑命運擺布,甚至對江湖術士盲目信從,實際是一種愚昧的迷信行為。求福不在因上努力,反而去貪求無因之果,就如同空中樓閣,無非眾生的顛倒妄想。
其四,懂得隱忍,能忍則多福。
過去,師父曾經告訴我一句話,叫做「忍則多福」,多年來這句話讓我受益良多。佛家有言,「忍辱波羅蜜,便是妙中寶」,隱忍並非怯懦,而是大智慧。因為,人生路漫漫,我們每個人都是路上的行者,我的精力應當放在「趕路」上,而不應放在「搶路」上。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心寬天地才能寬,心量越大福氣也越大。
《佛遺教經》中有言:「劫功德賊,無過嗔恚。」人在辱境中最易起嗔心,嗔火若生,平日再多的功德積累,也會一齊燒盡。所以,真正有福氣的人,以忍辱護嗔心,懂得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總而言之,眾生的福氣,由善業感召而來,乃是自己修來的。從佛理來看,世間一切名利財富,無外乎夢幻泡影,其背後清淨的身口意業,才是根本。就如老話中所講,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四個越老越有福的特徵,你身上都具備了嗎?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