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擋+橫打讓你的直板反手不再僅僅被動防守,還有1+1大於2的效果
現在推擋在比賽直播中已經越來越難看到了,隨著桌球技術的發展,直板的反手已經進化成帶的進攻橫拉、橫打。隨著馬琳的退役,傳統直板打法在三大賽中再無獎牌入帳,最接近的一次應該是15年女子世界盃李嬌淘汰朱雨玲,但最終也僅拿到第四名。
傳統直板在業餘愛好者裡還是廣泛存在的,推擋技術相對來說掌握起來更加容易,而且在實戰中穩定性更好,但隨著球的變化,旋轉變弱之後相持球,也就是上旋球的回合增多,僅用推擋主動性相對不佔優勢,如果在反手對上旋球的處理加上一板橫打,會不會效果更好呢?
對於很多推擋用力很長時間的球友來說,在推擋的基礎上加入橫打技術,我認為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理的,在大球時代也比較適合的,加入橫打一方面不會影響你的實戰效果,還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反手的進攻能力。
在開始練習階段,加入橫打更多的是用來處理一些反手位的機會球,比如一些半高球或輕力量很難借力的球,這種球推擋是很難發力的,處理這種球加入橫打能讓回球的質量變高。
加入橫打首先要注意的是握拍的改變,橫打的握拍正面和推擋是基本一樣的,都是大拇指壓住拍肩,食指內扣,反面橫打是中指和無名指同時頂板,推擋一般是中指頂板,三個手指疊在一起。在發力上橫打是大拇指、食指、無名指三個手指協調發力,這樣的擊球穩定性更高。
除了握拍之外,橫打和推擋的技術框架也是不同的,尤其是肘關節,推擋的肘關節是基本貼在腰部,直板橫打的肘關節是打開的,大臂與身體一拳左右的距離,這樣能夠保證橫打的發力是以肘關節為軸,向右前方揮動。
我們從鄭培峰這組動圖中來看一下橫打的一些技術要領,首先是站位,雙腳平行站位或左腳稍微在前都是可以的,儘量不要右腳在前,這樣雖然利於反手發力,但是不利於下一板正手的銜接;引拍時肘關節架起,前臂帶動手腕往身體內收,身體重心隨著前臂轉動往左側移動;擊球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去帶動手腕向右前方發力,手腕的動作不要太多,手腕動作太多失誤也會增加,手指是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協調發力,食指不需要發力。
對於我們業餘愛好者來說,想把橫打與推擋結合起來更多的是需要一個意識的改變,其實在實戰中對於一些中性球是有時間來調整拍型和有選擇時間的,對於一些質量很高球速很快的回球可能在使用上會下意識的用回推擋,但這個並不影響整體實戰,我們加入橫打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放棄推擋,而是在意識上加強,讓兩者相互配合,達到1+1大於2的效果。
學習並將一項技術加入到你的打法體系了需要一定的時間,首先要敢於嘗試,隨著使用的增多會慢慢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可以再加入對下旋球的處理直板橫拉技術,讓自己的直板反手不再被動,這也是目前桌球發展的方向。
桌球網-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