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眾所周知,在重視君權、父權與夫權的古代,女子的地位相對較低,大多只能作為丈夫的附庸。在家譜記載中,許多人家不會將女兒的姓名記錄其上,有些人家則只記載一個小名。像歷代皇后、妃嬪及公主,即使在史書上留下身影,大多也只有姓氏而沒有名字,同時也是因為作為帝王的附庸而被記載。不過歷史上總有些「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通過自身努力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在男人的世界中為女人爭了一口氣。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子當屬武則天,這位當過李世民后妃、尼姑、李治皇后、皇太后的女人,最終登上帝位,成為一位空前絕後的偉大人物。雖然史書中對於武則天褒貶不一,但武則天在當時絕對是一時之豪傑。
▲女皇武則天稱帝場景劇照
她在位時期任命了大量女官,我國婦女地位在當時有了一定的提升,因而當時也湧現出如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及韋皇后等一系列厲害的女子。不過這些女子大多未曾收錄進史書中,反倒是一位影視作品中不多見的女子卻被史書記下了生平,她就是李淵第十二女——淮南公主。
01
淮南公主本名李澄霞,是李淵最小的女兒,也是唯一留下名字的女兒。李澄霞深受父親寵愛,在3歲時就被冊封為淮南郡公主,食邑三千戶(實封三百戶)。雖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皇女,但李澄霞並沒有養成驕奢淫逸的壞習慣,也從未蠻橫跋扈。要知道在隋朝及唐朝初年,無論是皇后還是公主,她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以霸道、善妒,權勢欲望強聞名於世,李澄霞在其中是最符合古代「三從四德」規範的一個了。據說李澄霞在看到南朝《辭婚表》時,她還曾感嘆前朝公主太過於飛揚跋扈,並將這份《辭婚表》帶在身邊時時引以為戒。
▲唐代大明宮現代數位化復原場景
李澄霞聞名於世的主要原因就是她極其擅長彈琵琶。琵琶是東亞傳統的彈撥樂器之一,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秦朝時期就在秦朝出現,後來傳到其他地區,有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地的琵琶。我們熟悉的名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最早都是琵琶曲。隋末唐初正是佛教盛行的時候,李淵早年也曾經信仰佛教,李澄霞受到父親影響從小接觸佛學,也喜歡上了彈奏佛教的音樂。
▲唐代公主劇照
樂器講究苦練,也講究天分,李澄霞在琵琶彈奏上面就極有天分。「年三四歲,見彈琵琶,即於扇上撥成小曲。」意思就是說,她三四歲時就會跟著彈奏琵琶的人在扇面上練習彈奏,五歲時因手指夠不到弦柱,還請別人幫自己捻弦,彈奏佛教音樂《達摩》和《支無愁》,連父皇李淵也對此嘖嘖稱奇。七歲時李淵請宮中樂師教她彈奏缽樂,沒想到李澄霞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掌握了這種樂器,李淵大喜之下讓所有嬪妃來聽自己小女兒演奏,演奏過程中李澄霞一個錯誤都沒有,令所有嬪妃為之讚嘆。
02
眾所周知,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蘭盆會,中國從梁代開始仿印度佛教徒行此儀式,唐朝早期皇宮中也會舉辦此盛會。某年盂蘭盆會前夕,樂師奉命教淮南公主演奏《龜茲佛曲》,在法會當天淮南公主的演奏十分精彩,令所有觀禮者聽得如痴如醉,這大概就如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寫的「如聽仙樂耳暫明」吧。可見淮陽公主李澄霞在樂曲演奏上既有天分,又功力深厚。據她自述,她聽到音樂前奏就會知道曲子是什麼,可見她在樂曲方面涉獵相當之廣。
▲演奏琵琶
除了在樂器方面極深的造詣之外,作為皇室公主,李澄霞的文學素養也極高。除了「女四書」外,她也精通各大名著,在為自己的兒子封思履、封思敏啟蒙時,她親自講述《詩》、《書》、《論語》等著作。除了儒家經典和詩詞歌賦外,她對史學也涉獵甚多,在寫文章時往往可以一蹴而就,「須有篇什,提筆即成」,相信這種能力也是讓現代許多面臨作文和論文「折磨」的學子們十分羨慕了。
▲唐代大臣上朝場景塑像
作為歷代公主典範,李澄霞除了文學和藝術方面的成就,在家也是賢妻良母的表率。她的丈夫是唐朝開國宰相封德彝之子封言道,渤海封氏家族是典型的官宦世家,從其高祖封回至父親封倫,封家二世為僕射、三世為三公、三世為本州刺史,家學淵博,底蘊深厚。出嫁後,李澄霞孝順公婆,教養子女,與丈夫舉案齊眉,兩人夫妻關係極為融洽。目前記載淮南公主事跡最多的是她的墓志銘,而這篇墓志銘就是丈夫封言道所寫,其中字字句句充滿追憶,可見封言道對自己妻子的尊敬和喜愛。
▲唐高宗李治劇照
李世民登基後,封其為淮南長公主,高宗永徽年間加大長公主,食邑累加至實封四百戶,墓誌中「帝族既尊,碪沐增厚,家人降禮,親敬日崇」的說法可謂名副其實。事實上,對於這個姑母,李治和武則天夫婦都對淮南公主都尊重有加,李治在下詔請淮南公主參加太平公主婚禮時,姿態也是放得非常之低,「小女出降,故使報加,又具禮碕,須有碖母,以姑懿戚,庶屈暫來」,甚至還說「若以淮路為遙,即莫勞動」,意思是說如果淮南到京城路途險阻,就不要大費周折地趕來了之意,言辭之間足見李治對姑姑的尊敬。就連武則天也敬她三分,在聽說淮南公主臥病在床時,親自挑選了御醫前往淮南為公主治病。淄州當地人對淮南公主的感情也十分深厚,在她過世後當地人夾道相送,不少人也痛哭不已。
▲唐朝公主及侍女形象壁畫(現代繪)
2003年,淮南公主墓誌在淮南墓中被發現,墓碑由青石雕刻,圖案十分精美華麗。整篇墓誌共計兩千一百字,是現存字數最多的唐朝公主墓志銘。不過有意思的是,其丈夫墓誌上的頭銜是「大周故淮南大長公主墓志銘」十二個字,其中的「周」字明顯是由「唐」字修改而來,這可能是因為淮南公主過世時正是公元689年,而武則天是公元690年正式登基的。考慮到武則天在淮南公主下葬才完成了篡唐,所以才出現了更改墓志銘中朝代的行為。事實上,這也是淮南公主丈夫封言道墓誌中朝代直接是「周」的原因,後者去世於公元699年,正好是武則天稱帝期間。
結語
遺憾的是,中國古代史書對於女子的態度在五代時為之一變。在五代之前,一些皇室女性和有傑出成就的女性還會在史料上留下全名,但宋朝之後女子的姓名就不會再公開記錄在史冊中,越是尊貴的女子越不會輕易留名,只有為史官所不屑的女子才會以「女賊」之名在史書中直呼其名。宋朝之後朱熹理學盛行,時人對女子的束縛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女子生存於世日益不容易,即使是李澄霞一樣德言容功樣樣可以的女子也未必能獲得讚譽,直到民國時期女子的地位才再次上升,如同秋瑾一樣的女英雄才湧現出來。
參考資料:
《琵琶行》
《大唐故淮南大長公主墓志銘並序》
《周故宋州刺史駙馬都尉上柱國蓨縣開國子封公墓志銘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