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世襲罔替親王,從十四歲傀儡王爺,到唯一終身制公務員

2021-02-23 偶讀說歷史

中國最後的世襲罔替親王,從十四歲傀儡王爺,到唯一終身制公務員

在清朝的時候,只有皇子和皇兄弟可以被封為親王(全稱為和碩親王),不過在蒙古等邊疆地區,也有分封少部分的異族親王,在這些族群中,親王的地位僅次於最大的首領「汗」。在如今的新疆庫車,曾經就由乾隆冊封過回部親王,全稱為「庫車世襲回部親王」。這一支回部親王自乾隆年起開始傳續,直到最後一任庫車王達吾提·買合蘇提在2014年去世,才畫上句點,這位最後的回部親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位王爺,更是最後一位世襲罔替的親王。

回部親王府的歷史要從乾隆年間的小和卓之亂說起,當時的庫車維族人首領被稱之為阿奇木伯克,這一任的阿奇木伯克是達吾提的先祖鄂對。鄂對和大小和卓之亂的首領霍集佔可以說有不共戴天之仇,霍集佔曾將鄂對的兩兒一女從高樓上推下活活摔死,又曾對鄂對的妻子有不軌之心,將她擄走想要強佔,還好鄂對的妻子熱木依是個頗有智略和膽識的女子,設法逃脫。夫妻二人及其後人為復血仇在平定大小和卓及其後代的叛亂中出力頗多,故而家族得為固山貝子,賜貝勒等級,世襲罔替,由清政府親自派漢族工匠為其修建庫車王府。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庫車貝子被國民政府封為親王。

世襲罔替是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類似我們常說的「鐵帽子王」,無論朝代更替,世襲不得降等,但是「鐵帽子王」一般只用於代指清朝宗室所分封的十二位王爺,因此這裡不能用來指代回部親王,但是二者的性質有一些類似之處,可以用來比較。從鄂對開始,回部親王一直傳續了十二代,尤其是最後一代親王達吾提的一生充滿了坎坷。當時的上一代庫車王買合甫孜沒有子嗣,於是「新疆王」盛世才下令讓地方官員從買合甫孜的親族中選擇了侄兒達吾提繼承王位。

兩歲的達吾提從一個普通的「巴郎子」(新疆語中的小男孩)一下子成為了王位繼承人。然而在當時盛世才一手遮天成為「新疆王」的時局下,等待著這個孩子的王位,正如他的伯父買合甫孜一樣,只是個傀儡。在1937年,一向對盛世才頗有不滿的買合甫孜終於遭遇不測,被盛世才逮捕殺害,將庫車王府也沒收,就是在這樣一場血腥的家破人亡的政變中,14歲的達吾提登上了最後一任庫車王的寶座,當地人也將他稱之為「巴郎子王」。直到解放後,庫車王府才在達吾提的要求下被收回,重新成為他的居所,不過如今的庫車王府,是在被盛世才破壞後重建擴建的。

達吾提雖然貴為最後一位庫車王,但是在他晚年回憶一生的時候,曾說過這樣的話。庫車王這個尊貴的頭銜和血統,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與眾不同的優越之處,反而使他一生中很多時候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在1949年新疆解放的時候,達吾提第一個將五星紅旗插在庫車的土地上,也正是這個時候,達吾提開始了新的人生,真正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他曾在庫車當過銀行行長、進過文物管理局,最後又成為了庫車縣的政協副主席,一直到88歲高齡去世,是我國唯一的終身制公務員和年齡最大的公務員。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雍正嘉獎怡親王胤祥世襲罔替的資格,為何到了慈禧時期,被她廢了
    鐵帽子王絕對是清朝所有王爺們最想得到的爵位封號,因為清朝的爵位,隔代是要降級的。比如說你是親王,那麼一般情況下,世襲你爵位的下一代只能是郡王,除非他自己也立下大功。
  • 胤祥被封和碩怡親王,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清末他的後代如何?
    九子奪嫡中,胤祥站在了胤禛這一邊,算是兄弟中唯一支持胤禛的,即便是胤禛的同母弟弟都沒有支持胤禛,反而是胤祥一直站在胤禛這邊,兩人倒更像是同母兄弟,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程度。也因此,在九子奪嫡的時候,胤祥一直在幫助胤禛,等胤禛繼位之後,胤祥這個唯一支持雍正的弟弟自然就得到了雍正更多的信任。也因此,雍正時期,胤祥的工作特別多,可以說,如果不是胤祥的存在,雍正大刀闊斧的改革很難順利進行下去。
  • 愛新覺羅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清末的時候他的後代如何?還是王爺嗎?
    和碩怡親王,是清代第九位世襲罔替的王爵,也是開國八大軍功世襲罔替親郡王之外(開國軍功世襲親郡王: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第一個不是以軍功而得到世襲罔替資格的親王,始封者為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雍正帝即位後避帝諱,改名允祥。雍正八年去世後,雍正帝特別加恩,復名胤祥。
  • 胤祥被封為世襲罔替的和碩怡親王后,他的後代如何?還是王爺嗎?
    想多數人會回答是雍正的弟弟,康熙的十三子和碩怡親王胤祥。胤祥,一位曾經無限接近於皇帝寶座的皇子。曾幾何時,康熙對自己的這位十三子,是尤為的鐘愛。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2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康熙前往盛京謁陵後,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廢太子胤礽發生前,在這整整10年間,康熙只要離開京師,無論是去哪裡,都會讓胤祥跟隨前往。
  • 作為歷史唯一宗室世襲罔替朝代,明朝皇族耗費財政支出你難以想像
    成都附近70%土地歸蜀王,河南一半土地歸王爺。光這幾位王爺就圈地就超過二十萬頃(兩千萬畝地)了。對比下被吐槽的清朝,清朝只有清初八旗圈地,加在一起還沒這幾個王爺多,而且清初就禁止了,並且清初還免費給百姓分地(更名田),而明朝都到明末了皇室還在圈地。此外,在歷史唯一全部宗室世襲罔替制度下,明朝皇族耗費著大量財政支出。
  • 「世襲罔替」的清朝皇族十二個「鐵帽子王」
    睿親王多爾袞畫像(資料圖)  鐵帽子王,是指清朝時皇族中世襲原封爵位的王爺,人們用「鐵帽子」這三個字來形象地比喻這些王爺頭頂上王冠的牢固、名聲的顯赫和身份的高貴  禮親王爵位在代善家族中世襲罔替,到清末共傳了十代,共有過十二位親王。其中第二位滿達海在襲禮親王二年後,被順治帝賜號巽,於是禮親王變成了巽親王。其後又傳了二位,傑書襲巽親王時,改號為康,這樣巽親王又變成了康親王。再傳了四位,永恩襲康親王后,乾隆帝在給代善配享太廟的同時,復改康親王為代善的原封號禮親王,之後直到清末未改。
  • 雍正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子孫世襲罔替的權力,為何被慈禧給廢了
    鐵帽子王絕對是清朝所有王爺們最想得到的爵位封號,因為清朝的爵位,隔代是要降級的。比如說你是親王,那麼一般情況下,世襲你爵位的下一代只能是郡王,除非他自己也立下大功。但是鐵帽子王就不同了,這玩意兒就是個萬金油,你是鐵帽子王,那麼你的世代子孫都能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這就是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特殊待遇。因此不知道有多少王爺們,他們爭取不到皇位以後,就想著爭取一個鐵帽子王噹噹。不過很可惜,整個大清朝,只有12位鐵帽子王。
  •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親王和郡王的爵位與稱呼,因清宮劇的泛濫而為人們所熟知,作為清朝宗室中的高等爵位,兩者共同構築了滿清皇室的宗親勳貴,但是兩者之間也有較大的區別,不但體現在爵位的規格上
  • 鐵帽子王:清代宗室王爵世襲罔替制度
    點擊「吉祥滿族」關注我喲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中國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
  • 中國最後一位王爺,6年前離世,臨終前唯一請求:把國旗掛我床邊
    眾所周知,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室族群都十分龐大,分封的王爺更是不計其數。到了近代,封建王朝被推翻,皇權不再,王爺們也隨之隱沒入歷史的洪流之中。在封建君主專制的社會背景下,王爺是一種身份高貴的封號,除了皇親國戚之外,平民也可能因為戰功或者政績被授予王爵封號。
  • 老照片:清朝末年的那些王爺們,看看和電視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
    根據清朝祖制,宗室爵位承襲前人的爵位時要降一級,直至降至最後一個等級再襲。(宗室封爵定為十四等級)可是鐵帽子王卻是一個例外,他的爵位是皇帝加恩世襲罔替的,不需要降級承襲。圖為鐵帽子王愛新覺羅·奕劻。愛新覺羅·奕劻是滿洲鑲藍旗人,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他還是清高宗弘曆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奕劻早年過繼慶郡王綿慜為嗣子,初封輔國將軍。
  • 史上的最後一位王爺,一直活到了2014年,昔日王府成景點
    達吾提·買合蘇提是第十一代親王買合甫孜侄兒,由於買合甫孜沒有兒子,達吾提·買合蘇提自幼就過繼給伯父,成了合法的王位繼承人。2014年7月30日17時15分,中國最後一位世襲"王爺"、中國目前年齡最大的國家公務員、新疆庫車縣政協副主席達吾提·買合蘇提在庫車縣的家中去世,享年88歲。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王爺,2014年去世前提一要求,在場的人淚流滿面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王爺,2014年去世前提一個要求,在場的人淚流滿面文/觀心通史王爺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人群,清朝的溥傑王爺於1995年去世後,中國就只剩下最後一位王爺了。這位王爺就是清朝皇帝冊封的世襲王爺,他叫達吾提·買合蘇提,他的一生非常傳奇。其祖上因為立下大功而被皇帝親自冊封為王爺,他世襲了祖上的爵位。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可以說九子奪嫡到了最後,也就是勝利者雍正帝和支持他的老十三得以保全自身,但即使如此,這二位的結局也不是多麼好,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被活活累死的,可以說九子奪嫡到了最後,是都沒有一個好下場的。我們再放大歷史來看,歷史上但凡是奪嫡之爭,基本上都沒有皆大歡喜的結局,只要一旦參與了奪嫡,失敗者往往下場不是多麼好,甚至慘烈如九子奪嫡這般,或者直接像玄武門之變那般血腥而殘酷。
  • 清朝王爺表面風光消遣,為什麼內心悲涼?這不是想要的生活
    同時,清朝還為降襲設置了底限,比如親王爵位(一級)降到奉恩鎮國公(五級)後就不再降襲,郡王爵位(二級)降到奉恩輔國公(十二級)後就不再降襲。而最低級的奉恩將軍爵位在承襲三次之後就自動取消。另外,清朝還設置有世襲罔替的王爺爵位,也就是民間說的「鐵帽子王」。
  • 胤祥:雍正最寵的弟弟,受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後代命運如何
    鐵帽子王的尊貴之處就在於世襲罔替,父親的爵位兒子完全繼承,不用降一等,要知道,爵位不同,俸祿不同,能夠被封為鐵帽子王就能保證子孫後代衣食無憂,是對宗室最高的賞賜。
  • 從「秦王晉王」到「禮親王睿親王」看我國古代王爵封號的變遷
    一、古代王爵變遷l 先秦時期的爵位夏商周三代之時,中國大地上還沒有皇帝的稱號,那時候國家最高的統治者稱之為王,夏朝稱之為後,即夏後,如夏啟又被稱之為夏後啟。自商代開始,最高統治者稱之為王,如我們熟知的商朝最後一位君主紂王,周朝延續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也稱王,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朝設爵五等,分別為「公、侯、伯、子、男」,《尚書·武成》記載:「列爵惟五。」
  • 清朝有哪些王爺? 清朝親王、郡王一覽表
    八年追削封號,奪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復原封,世襲罔替。  豫親王多鐸:太祖十五子,阿濟格同母胞弟。崇德元年四月封,順治六年卒。九年三月追降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復原封。  敬謹親王尼堪:太祖長子貝勒褚英之子,順治六年三月封,九年卒。  克勤郡王嶽託:代善長子,崇德元年封成親王,坐事降貝勒,三年卒,四年四月追封,世襲。
  • 清朝最後一位王爺,享年84歲,挺過14年抗戰,見證新中國成立
    一個王朝除了應該要有的皇室王位之外,還有很多的世襲爵位,而其中等級最高的。當然是非世襲罔替莫屬了,要知道,世襲罔替的爵位和一般的爵位相比,好的可不止一星半點,因為其他的爵位世襲承位還要降級,而那些世襲罔替的家族根本就不用擔心這種問題。
  • 清朝親王級別會享受什麼待遇?
    其班次、俸祿不得與和碩親王等」。與睿,肅,禮,鄭,豫,英,穎等當時的和碩親王在俸祿和地位上不可同語,即使後來塞碩被追封為和碩莊親王並世襲罔替,也不能像其他人功封鐵帽子王一樣配享太廟,入盛京賢王祠(前身就是雍正專門為胤祥修的怡親王祠)。第二類就是普通的和碩親王,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皇子長到十五歲,由宗人府具奏請恩封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