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赤坎有個老地名叫「雞嶺」,現在已經很少有年輕人知道了。雞嶺位於赤坎西面,嶺高30多米,北側有一條小河流入鴨乸港,另一小河流入南橋河。老湛江人把這個嶺方圓一兩公裡的地方都統稱為「雞嶺」。
據說,過去附近有農民多在這裡養雞,所以被稱之為「雞嶺」。最早的時候,雞嶺只有一條沙質黃泥路通志滿,除了少量行人外,平時十分荒涼。後來法殖民者為加強統治,於1918年建成從今南華廣場起,經雞嶺、謝家、坡塘、英豪至志滿的16公裡公路,隨後建起公局、兵營和監獄。這條公路是赤坎的笫一條郊區公路,雞嶺是必經之地,人來人往,逐漸也由人跡罕至的荒嶺變成熱鬧的驛站。
其實雞嶺後來還有個名字,叫做「珠嶺」,《湛江市地名志》對這個地名也有記載。「珠嶺」這名字是怎樣來的呢?原來跟民國初年廣州灣時期的一宗轟動全市的新聞有關——「一代名妓自殺,多情公子厚葬」,上演了一出類似於香港電影《胭脂扣》的悲情故事。
香港電影《胭脂扣》劇照
當時的廣州灣是法殖民地,殖民者為了掠奪財富,不顧老百姓的生計,縱容「黃賭毒」在廣州灣肆虐。廣州灣當時有很多家妓院,不少年輕女子被逼良為娼。上世紀二十年代,赤坎有一位很出名的妓女,名叫戴玉珠,是海康縣(現雷州市)紀家鎮人,她天生麗質,容顏出眾,彈得一手好琵琶,又有一付好嗓子,被稱為「琵琶妹」。她家境貧窮,自小被賣到妓院,因色藝雙全,年輕貌美,那些商賈富豪和紈絝子弟都喜歡挑她作樂。戴玉珠感懷身世,每每強顏接客後,常以淚洗面。
民國時期的青樓妓女
當時年輕人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一對男女常常連面都沒見過,就拜堂成親。哪裡有什麼感情基礎?加上在封建思想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不讓良家女子學習文化和技術,也很難有什麼個人魅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家境較好的年輕男人,對家裡安排的老婆沒有感情,卻對青樓裡色藝雙全、善解人意的妓女產生欣賞和愛慕之情。如張國榮演唱的一首粵曲《客途秋恨》,就是講一名公子對妓女的思念之情:「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小生繆姓蓮仙字,為憶多情妓女麥氏秋娟。見巨聲色與渠性情人讚羨,更兼才貌兩相全,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
廣州灣一位有錢人家的陳姓公子也不例外,他對名妓戴玉珠產生了真情,兩人真心相愛,生死相許,但,每每一想到未來,兩個人就非常痛苦。因為以陳公子的門第,他家人是絕不允許他娶妓女回家的。
戴玉珠看不到未來,心裡有了愛人,便不想再過著接客的生活。為了不再受欺凌,她便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服毒自殺了,時年不到26歲。這裡的「毒」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吞食生鴉片。因為當時的妓院也供應鴉片,提供煙館服務,妓女很容易得到鴉片膏。這個情節跟香港電影《胭脂扣》也類似。
多情的陳公子聞訊悲傷不已,他不顧家人反對,也不顧什麼家族顏面,出重金在雞嶺腳下為戴玉珠厚葬,他的朋友們也紛紛出資,把墓園建得堂堂皇皇。墓園四周有欄杆圍繞,刻有龍虎石雕護墓,還在旁邊建了一座六角涼亭,命名為「玉蘭亭」。在陳公子心中,戴玉珠永遠是一朵冰清玉潔的蘭花。
位於寸金動物園的玉蘭亭
後來,戴玉珠的墳墓在某次運動中蕩然無存,在這紀念亭至今仍然屹立在寸金公園的動物園內,「玉蘭亭」三個字還依稀可見。
赤坎有一些老人,至今還能記起紀念亭上的陳公子書寫的輓聯內容:「玉隕豈無因,斷卻芳魂,試問何人惜玉;珠沉難自白,憐他薄命,競從暗處投珠。」對聯把玉珠名字嵌入聯內,一頭一尾同字,描述了玉珠悲慘的一生。
到了現在,雞嶺(又稱「珠嶺」)已成為湛江市的文化中心,著名的湛江第一中學就佇立在雞嶺之巔。此外,雞嶺上還有湛江市博物館、嶺南師範學院、湛江市衛生學院等。而廣州灣一代名妓戴玉珠的自殺事件,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陳公子何許人也,更是無從可考。只有這座紀念亭仍然佇立著,控訴著那個對自由和愛情摧殘的舊社會,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闢邪天然藍玉髓,帶來靈性和好運,價格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