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項目按照資金投向可以劃分為:房地產信託、基礎設施類信託、工商企業類信託和另類信託等。
在這些分類裡,其中政信類項目(基礎設施類信託)最受投資者追捧,因為有著政府的背書,良好的兌付記錄和微不足道的風險,它的收益更為穩健。
01
什麼是政信類項目
政信類項目指的是:政府平臺為了城市發展建設而發的債。具體來說就是地方政府的各類融資平臺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開發、汙水處理等進行的融資。這類項目一般融資主體相對比較有實力,期限多為1到3年。
02
政信類項目的特點
純正的政信類項目同時具備以下四個要素:(1)融資主體:控股股東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門;(2)擔保主體:控股股東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門;(3) 風控主體:有政府或政府性平臺;(3) 資金用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開發等。
「信用比黃金還珍貴」,有政府做背書、政府對信用的重視是政信類項目最大的優勢。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政信類項目的違約率更低。以2018年發行規模3.31萬億的政信信託為基準,違約率大概為0.00302,也就是大約0.3%,這明顯低於銀行和信託整體0.79%的不良率水平。
不過,投資前你也需要警惕欠發達地區和普通區縣級地區的項目,它的風險肯定就比省會城市下屬的區縣級風險要高一些。
還有一些出現過政信類違約的網紅地區,出借人自己也要慎重,有些地方其實已經在私下裡被金融機構拉入黑名單,比如東北地區、貴州、雲南、青海、西藏等,別說區縣級別的,一般地方市級的估計都不會做,要做估計也是只有他們省級的融資平臺,而且條件還是非常苛刻的。側面也能反映越窮的地方舉債越難,舉債成本也越高。
此外在收益上,政信類產品的風險整體來說是可控的,屬於低風險等級的範圍,在這個風險範圍內,它的收益水平相對不錯。
03
優質政信項目的甄別
誠然,分析一個政信項目是否優質,我們還是要慎重判斷,我們可以從幾個維度來綜合評判。
01
區域情況
關注項目所在區域的經濟水平、收入水平、財政情況,以及市場成熟度、經濟結構等。一般情況下,經濟發達地區優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當然,經濟欠發達地區也並非沒有優質的項目,只是需要專業的機構進行風險的控制。所以,尋找可信度高的、風險控制能力較強的機構也是十分重要的。
02
政府財政
投資者可通過各地方政府、財政局、統計局官網查詢各地方政府財政情況。包括:行政級別、經濟實力、財政收入、負債規模和渠道等。
a.行政級別:在其他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行政級別越高,償債能力越強、風險越小。
b.經濟實力:可以從GDP規模、增速、人均值等方面評價。經濟結構不能太單一,多層次的經濟來源更有保障。
c.財政收支:重點關注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可支配收入以及收支平衡情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最好能達到並超過40億元。
d.負債規模和渠道:包括地方負債規模、債務率、負債率、償債率等指標是否處於合理區間。國際公認的90%-150%的債務率、60%的負債率為安全警戒線。
03
融資方股東背景
融資主體的股東最好是某某地財政局或者國資委控股的,出現問題的機率比較低。
04
融資方信用評級
目前國內公司主體信用等級劃分為三等九級,即AAA、AA、A、BBB、BB、B、CCC、CC、C,其中AA級及以上指償還債務的能力很強,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大,違約風險很低。
05
融資主體的主體資產狀況
雖然政信類項目一般會有較多的增信措施,但是融資主體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現金流,即第一還款來源的充足與否更為重要。融資方在期限內是否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總資產、淨資產、資產負債率、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等指標。
06
擔保措施
政信類項目的擔保措施包括發債主體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實物抵押和應收帳款質押,出具人大決議或者財政局安排專項還款等四種。
平臺公司能夠提供的實物資產抵押一般是土地和房產,土地作為抵押物可能會存在土地取得的合法性、土地出讓金是否足額繳納,相關手續是否完整等風險;
應收帳款是平臺公司承擔當地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需要注意應收帳款是否真實存在,有無其他瑕疵;
在人大決議或者財政局安排專項還款方面,2012年底463號文要求,地方政府不得直接或變相提供擔保承諾。所以一般政府出具相關人大決議和財政文件,更多只是表示政府知曉並確認此次融資行為;
在這些風控措施中,最為有效的還是發債主體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因為發債主體一般擁有優質的資源,報表是經過專業的審計機構出具無保留意見的,相對透明可靠。
從整體上看,政信類項目風險更低,逾期可能性更小。作為投資人仔細辨別政信項目,更好的甄選出優質項目,風險也會進一步下降。
(來源:信託圈內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