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2、大衛的崛起

2021-02-23 開國際玩笑

防失聯,請關注備用號

按:本文來源於網絡,本平臺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轉載僅供學習思考之用,請勿臆測小編觀點,上綱上線,不喜勿噴。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年輕的大衛

  約書亞在耶路撒冷北部的示劍建立據點,在那裡,他為耶和華建造了一座聖殿。耶路撒冷是亞多尼洗德國王統治的耶布斯人的故鄉,這個國王的名字表明他是一個祭司王。亞多尼洗德雖然努力抗擊約書亞的入侵,但最終還是被打敗了。然而,猶大的兒子們不能將耶布斯人趕出耶路撒冷,他們和猶大的子孫們一起在耶路撒冷居住、生活,直至今日。公元前1200年前後,拉美西斯大帝的兒子麥倫普塔(Merneptah),可能是那個被迫釋放摩西帶領的以色列人的法老,面臨著海上民族的襲擊——海上民族將近東的古老帝國搞得天翻地覆。為了恢復秩序,法老突襲迦南。回國後,他將這次勝利銘刻在底比斯神廟的牆上,宣稱他已經打敗了海上民族,重新佔領阿什克倫,並屠殺了一個到目前為止首次見諸史冊的民族:「以色列被摧毀了,但它的子孫沒有就此斷絕。」

  以色列還不是一個王國。《士師記》中說,它是一個由長者統治的部落聯盟,現在這些人遇到一個新的敵人,即海上民族之一、發源於愛琴海的非利士人。他們佔領了迦南海岸,建造了五個富裕的城市,在這些城市裡,他們織衣服,製作紅、黑兩色陶器,奉行多神崇拜。從小鄉村過來的山坡牧羊人以色列人無法與這些見多識廣的非利士人相提並論,非利士步兵身著希臘式胸甲、護脛甲和頭盔,揮舞著能夠挑戰埃及笨重戰車的短兵器。

  以色列人選出了富有魅力的軍事領袖——士師們——同非利士人和迦南人作戰。《士師記》中備受忽視的一節詩聲稱是以色列人攻佔並燒毀了耶路撒冷;如果事實果真如此的話,可見當時的以色列人並不想保留耶路撒冷這個據點。

  在公元前1050年左右的埃比尼澤戰役中,非利士人徹底打敗以色列人,摧毀了他們在示羅的聖所,俘獲了耶和華的神聖象徵——約櫃,並開始向耶路撒冷周圍山區挺進。面對亡國滅種的危險,希望「和其他民族一樣」的以色列人決定推選一個由上帝選擇的王。他們向日漸年老的先知撒母耳求助。先知不能預知未來但能分析現在——在希臘語中,「Propheteia」的意思是「詮釋神的意志」。以色列人需要一個軍事指揮官,於是撒母耳便選擇了年輕的勇士掃羅,用聖油為他施膏油禮。掃羅在基遍的一個山頂要塞上發號施令,此地距離耶路撒冷北部3英裡(約5千米),這個「統帥我的人民以色列人的首領」通過打敗摩押人、以東人和非利士人證明了撒母耳選擇的正確性。但掃羅不適合當國王,因為「出自上帝之手的惡靈折磨著他」。

  面對精神不穩定的國王,撒母耳私底下將目光轉向了其他人。他發現伯利恆的耶西的八個兒子中有一個天賦異稟:最年輕的大衛「臉色紅潤、面容姣好,堪當重任」。上帝也說:「起立,為他施膏油禮,所以就是他了。」大衛「在玩的時候也詭計多端,他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一個戰士,並且行事穩重」。在《聖經·舊約》中,大衛是最引人注目、形象最豐滿的人物。這個神聖耶路撒冷的締造者是個詩人、徵服者、殺人犯、姦夫,具有聖王的特質,同時又是一個有缺點的冒險家。

  撒母耳將年輕的大衛帶到宮中。大衛在這裡接受掃羅王的任命,成為為國王執掌兵器的人之一。當國王發瘋時,大衛展示了他的第一種天賦:他彈豎琴安撫國王,「以使掃羅恢復正常」。大衛的音樂天賦是他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歸到他名下的讚美詩甚至有可能就是他本人創作的。

  非利士人挺進以拉谷。掃羅和他的軍隊遭遇非利士人。非利士人派出了體型巨大的勇士——來自迦特[1]的歌利亞,他的全副武裝與以色列人單薄的裝備形成了鮮明對比。掃羅害怕雙方發生激戰,所以當大衛要求同歌利亞單打獨鬥時,掃羅鬆了一口氣——儘管他對大衛能否打敗歌利亞表示懷疑。大衛「從小溪中揀了五塊光滑的石頭」,他揮舞他的投石器,將石頭投擲出去,砸在這個非利士人的額頭上,直到石頭陷進他的額頭裡。[2]他砍了這個倒下的冠軍的腦袋,以色列人一路追趕非利士人,直到他們的城市以革倫。無論真相如何,這個故事表明大衛年紀輕輕就贏得英勇善戰的名聲。

  掃羅給大衛晉升,但街上的婦女卻吟唱道「掃羅殺人數以千計,大衛殺人數以萬計」。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視大衛如友,他的女兒米甲也愛慕大衛。掃羅雖然允許他們結婚,但自己卻飽受嫉妒折磨,還曾兩次試圖用標槍殺死他的女婿。米甲公主讓大衛從王宮窗戶處逃脫,從而救了他一命,後來大衛又得到諾布祭司的庇護。國王追捕他,將祭司們殺至只剩一人,但大衛再次逃脫,逃亡中成為六百個強盜的首領。他兩次潛伏到睡著的國王身邊,但都饒了國王一命。他的行為使掃羅泣聲說:「你比我正義!」

  最後,大衛叛逃到迦特的非利士國王那裡,非利士國王將自己的領土洗革拉賜給他。非利士人再次入侵猶大並在基利波山上打敗掃羅。他的兒子約拿單被殺,國王本人也揮劍自盡。

往期連結

耶路撒冷三千年:1、大衛王的世界

因為微信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

相關焦點

  • 薦書|耶路撒冷三千年
    《耶路撒冷三千年》 (英)西蒙·蒙蒂菲奧裡 著;張倩紅等 譯民主與建設出版社「一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不僅如此耶路撒冷更是唯一一個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這句話寫在西蒙·蒙蒂菲奧裡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封面上,如其所言世界上或許再沒有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這樣,為眾多不同民族、信仰、政治主張的群體所魂牽夢繞,而本書就是通過敘述這座城市上啟「舊約時代」、下至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這三千年來的歷史,來揭示耶路撒冷何以成為耶路撒冷。
  • 耶路撒冷三千年,為何至今爭論不休?
    可是,無論這些大咖在耶路撒冷有多少不敬的言行,他們仍禁不住心生敬畏:「我正坐在上帝曾經站過的地方」。跟著《耶路撒冷三千年》,一起回顧一下這座聖城的歷史吧。以下內容根據據《耶路撒冷三千年》內容整理,有刪減及加注。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42-3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與赫茨爾
    1898年10月29日,威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普魯士騎兵和奧斯曼騎兵的護送下,聲勢浩大地進入了耶路撒冷城。書中說是在大衛塔附近下馬進入的,應該是從雅法門進入。參加迎接儀式的有奧斯曼官員,阿拉伯貴族頭領,還有90歲的猶太拉比。威廉二世沿著耶穌走過的「苦路」,並參拜了聖墓教堂,皇帝「心跳加速,且激動」。
  • 半小時詳細讀完《耶路撒冷三千年》(筆記版)
    大衛王統治時代(西周於前1046年建立) 前1050年,非利士人打敗已經定居在迦南的以色列,先知「撒母耳」選擇勇士「掃羅」為王,取得一系列勝利。掃羅的部下」大衛「因戰鬥出色被掃羅嫉妒,叛逃到非利士國。    掃羅戰死,南部的猶大立」大衛「為王,定都希伯倫。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前言和序
    前1010年,聖經上說耶路撒冷被耶布斯人佔據,後被大衛佔領,並成為統一的以色列王國的首都(大衛城)。前962年,所羅門王建第一聖殿。前712年,被新亞述帝國圍城。前609年,耶路撒冷被埃及第26王朝徵服。前605年,耶路撒冷又轉向新巴比倫王國納貢。
  • 一文帶你走過耶路撒冷的三千年
    第一聖殿從此之後,耶路撒冷城便緊緊地與猶太國家的興衰,猶太民族的沉浮聯繫在了一起。公元前922年,耶路撒冷一度被埃及人佔領。公元前850年又被非利士人攻佔。在大衛後裔所羅巴伯的帶領下,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用20年時間在第一聖殿原址上重建聖殿,史稱「第二聖殿」。此後的300多年裡,耶路撒冷猶太社團大體上保持著自治地位。但從公元前198年起,佔據敘利亞一帶的塞琉古王朝在耶路撒冷強迫推行「希臘化」,後又宣布禁奉猶太教,洗劫了聖殿並將其改建為宙斯神廟。
  • 第123期 徘徊在天堂和塵世之間的聖城 --- 《耶路撒冷三千年》
    耶路撒冷的歷史是整個世界的歷史,它同時也是猶地亞山間一座長年貧瘠的小鎮的編年史。
  • 耶路撒冷三千年用不著讀一整本書,讀一篇文章就夠了|文史宴
    第一聖殿的完工奠定了耶路撒冷作為一神教中心的神聖地位。遠近四方的猶太教徒都來這裡獻祭和朝拜,耶路撒冷不僅成了猶太國家的政治中心,也成了猶太人的宗教中心。從此之後,耶路撒冷城便緊緊地與猶太國家的興衰,猶太民族的沉浮聯繫在了一起。公元前922年,耶路撒冷一度被埃及人佔領;公元前850年又被非利士人攻佔。
  • 聖地, 耶路撒冷的千年時間軸
    約公元前1000年,大衛王率領以色列人奪取該城,並定都於此,建立希伯來王國。大衛王將約櫃(基督教聖物)遷至到此並為此建立會幕。之後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繼位,並在約櫃位置建造第一聖殿。大家玩撲克牌時,那個黑桃K的形象就是來自於大衛王,你知道麼?約公元前930年,所羅門國王去世,北方分裂成10個支派,成立以色列王國,而南方依舊在大衛王后裔的統治下。
  • 保衛耶路撒冷 | 聖殿騎士團的崛起
    聖殿騎士團於1119年在耶路撒冷成立,正式得到認可的時間在1120年1月14日到9月13日。
  • 耶路撒冷城和聖殿的歷史簡介
    第一聖殿的歷史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登位做王第四年(約公元前959年),在耶路撒冷動工建造耶和華的殿,歷時七年才完成(王上6:1-38)。由於當時以色列蒙神賜福,國勢隆盛,聖殿建築美侖美奐,所羅門智慧蓋世,列國的君王都到耶路撒冷來見所羅門,要聽上帝賜給他智慧的話,並帶來許多寶貴的貢物,耶路撒冷就成為世上著名的城市。
  • 朝聖之路的盡頭是耶路撒冷 | 聖殿騎士團的崛起與隕落
    但是後來在公元前586年,猶太人的以色列聯合王國被巴比倫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消滅掉了。巴比倫摧毀了所羅門聖殿,幾十年之後,舊所羅門聖殿就完全消失了。但是再過了幾十年之後,巴比倫被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消滅掉了。居魯士大帝對猶太人比較友好,允許那些被巴比倫擄掠過去的人返回耶路撒冷。
  • 聖殿和耶路撒冷的毀滅
    一支往西遷徙,建立了英國,這英國人曾經建立了300年的世界霸權。英國霸權消失時,德國成一個過渡期,之後是二戰中崛起的美國建立世界霸權。當然巴比倫人本來就是蘇美爾文明的後來傳承。聖經耶利米書預言到以攔之地就是靈泉出來之地,這是在中國東部的郯廬斷裂帶上。
  • 小鳳直播室《以色列十日談》下篇:《劉軍寧:聖殿耶路撒冷》第7天
    V第七天 下午 錫安山—大衛冢—大衛王酒店距離耶路撒冷 零公裡關鍵詞:大衛王 先知與帝王 錫安是耶路撒冷的代名詞,因為猶太史上的巨人大衛王最早的城池就建在錫安山上,而這裡也是大衛王的埋葬之地。在《耶路撒冷三千年中》,西蒙這樣形容大衛王:「這個神聖耶路撒冷的締造者是個詩人、徵服者、殺人犯、姦夫,具有聖王的特質,同時又是一個有缺點的冒險家」。西蒙為何這樣描寫大衛?
  • 三千年的歷史,戰爭與和平的衝撞,靜待你的雙腳步步揭開!
    ,廝殺聲和慘叫聲不絕於耳,亞伯拉罕、大衛王、耶穌、默罕默德、獅心王、薩拉丁猶太人、十字軍、穆斯林、猶太復國者3000年的歷史中55次城池被攻陷,10次被屠城,38次被佔領、18次重建,無數生命灰飛煙滅即便是今天,它也是新聞中的常客是千年來人類戰爭與和平的縮影
  • 耶路撒冷,為何誰都想要這座城?
    三千年以上的建城史,在以文明古國自詡的我們這邊也不多,因為即使把周的鎬京算作西安史,也只有3100年而已。而這裡,卻一直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在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板上,便可找尋到這座城的名字。 他的名字,其實音譯過來,是撒冷二字。若是意譯,也是兩字,即和平。
  • 以色列探秘宗教聖地耶路撒冷(一)
    耶路撒冷的主要遊覽區在老城和位於老城南邊的錫安山及東邊的橄欖山。我們最先去的是錫安山。錫安山(Mount of Zion)既是猶太教也是基督教的重要聖地。首先,這裡有古以色列國國王大衛王的衣冠冢——大衛王墓(King David's Tomb)。
  • 耶路撒冷聖殿歷史
    歷史上的耶路撒冷曾先後出現兩座聖殿,現已被毀。第一聖殿在以色列王國時代,第二代國王大衛為建殿的材料作預備,由繼位的國王所羅門在耶路撒冷摩利亞山(聖殿山)興建第一座聖殿。故第一座聖殿又稱所羅門聖殿,聖殿長約30米,寬約10米,高約15米。聖殿落成後,隨即成為敬奉上主的崇拜場所,也成了以色列人民族的象徵。
  • 基督教刊| 耶路撒冷城對以色列人及基督教會有什麼重要意義?
    代上11:7-8「大衛住在保障裡,所以那保障叫作大衛城。大衛又從米羅起,四圍建築城牆,其餘的是約押修理。」 耶路撒冷城的歷史創世記14:18中講到麥基洗德被稱為撒冷王(即耶路撒冷,參創14:18注),這是聖經中第一次提及耶路撒冷城。
  • 耶路撒冷為何是三教聖地
    耶路撒冷,希伯來語意謂和平,歷經滄桑,這裡是三大宗教的誕生地。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在耶路撒冷老城區方圓一公裡之內,漫步老街……聽到天主教堂的鐘聲跟哈裡路亞的聖歌,還有回教穆斯林的祈禱誦經,加上猶太教士的誦經低吟。簡而言之,猶太教衍生出了基督教,隨後又衍生出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