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觀音寺的天然石屋(上)

2021-02-17 觀音贊

點開音樂瀏覽文章攝受力更強

          江門觀音寺的天然石屋

                    作者:釋仁明

江門觀音寺現在有新廟、老廟兩個建築群,新廟的殿堂鱗次櫛比高大莊嚴美輪美奐。穿過新建築群,有登山的石階,即是上老廟的路了。


從記載的文字來看,老廟始建於明末,有四百年的歷史了,以山為名,即「叱石寺」。山名也是有來頭的:此地原名羊石坑,先有《神仙傳》中黃初平叱石成羊的傳說,後有明朝末年大司馬黃公輔擁太子避難於此,見到此地亂石如羊,遂據傳說將此山改名為「叱石」的佳話。


叱石山不高,叱石山海拔380米,山勢峻峭。 叱石寺建在半山亭以下,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場,以佛教為主。老廟的山門就是刻有「叱石寺」的門樓,山門的楹聯是「叱起三生石,巖開萬善門」。這個「萬善」可謂點出了佛教文化的精髓,說出了大眾信仰、喜愛觀音菩薩的心聲——信善、行善、種善因得善果。


跨進叱石寺的門樓,拾級而上,映入眼帘的第一個殿堂是觀音洞。這是叱石山最古老的「殿堂」了,它是由三塊巨石搭疊而成的天然石窟。兩石壁立,一石橫臥其上。臥石長約十米,最寬處約五米,高二至五米不等,頭部昂起。兩塊立石前高后低,中間寬、高約三米,洞深不過七米。三塊巨石背倚山坡,前瞰遠方,像一個倒寫的「凹」字,又像一隻深邃的眼睛觀看著外面的世界。洞若屋狀,又名「天然石室」。石室搭在近半山腰的地方,像是給山嶺打開了一扇窗,向人間展示著大自然的神奇與奧秘。


洞裡緊靠石壁的佛龕裡供奉著觀音聖像,高約一米。這是全寺上下最具有神奇色彩的殿堂了,這是天人合一的傑作。橫臥其上,狀如屋頂的巨石又相傳是宋代道人白玉蟾變化所成,故又叫「玉蟾望月」。神奇的景觀總是給人以無限想像的空間。此石昂首向上,尾部對著相距五米的白仙祠,頭部稍遠的地方即是黃公輔祠,像這樣儒釋道的建築幾乎在一條平行線上的景觀,還是很少見到的。或許這是古人在建廟時的因地巧合,或許這是刻意為之,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三教並列、三教合一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它是中華民族文明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凝練和精髓。多元共存、相融互補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石室依山而立,簡潔明快,亙古不變,真是天地造化之佳作。上天用大威神力搭建了這個石屋,然後就靜待傳經人的到來。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不知等待了幾千年,到了明代,古人選擇了這裡,供奉了令人敬仰的觀世音菩薩。或許這個巖洞是上天特意給觀音菩薩準備的吧!不知道最初在這裡安放觀世音聖像是怎樣盛大的場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一定是有許多人在虔誠上香跪拜,這裡寄託了許多人的心願和祈求。


小巧的觀音鳥像綠色的精靈一樣,在周圍的大樹上飛來飛去,那清脆稚氣的叫聲劃破了山洞的清幽與寂寞。巨石身上長滿了苔蘚,密密的,綠瑩瑩的。有幾根藤條從石頂上垂掛下來,在洞口探頭探腦地隨風搖曳。巨石身上生長著許多禾雀舌,細長的葉子比柳葉短,對生的,密密地挨著,依附在石壁上,像是貼上去的。我更喜歡那叫不上名字的小圓葉,比銅錢還小,綠綠的,嫩嫩的,圓潤可愛。山頂上生長著幾株像三節鞭一樣的劍花,本應是挺拔的,在這裡卻是低伏著,趴在巨石上,像是在行跪拜禮。這些綠色生命布滿了石洞的周身,給石洞增添了滄桑感。其實石洞的滄桑絕不是幾簇植物所能代言的。請撫摸一下大青石那粗糙的表面,看看它被歲月剝蝕的凹處,就知道石屋早就幾經滄桑了。幾經滄桑的不僅指時間的久遠,自然環境的改變,也包括社會的更迭,歷史的變遷。


人們只看到滿山的石塊呈羊群狀,黃公輔即欣然筆——叱石山,卻忽略了這千古石屋,這才是大造化大傑作啊!雖然有玉蟾成仙化石之說,卻也未免牽強,巨石頭高尾低,狀似巨蟾,因此名曰「玉蟾望月」,也只是人們想像力的一次發揮罷了。有人又叫它「轉運洞」,但願這不只是表達一種美好願望而已,而是真心希望有人在此聽經聞法,思想開悟,命運轉變。古往今來,到此上香禮拜的信眾何止百萬,但願他(她)們早已經轉運了。阿彌陀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靈山秀水、洞天福地何其多也。僅從中學課本學過的幾篇來看,此石洞遠不及褒禪山之幽深,更無桃花源之美文。與它們無法相比,它僅有一室之空間,三石之搭建,它太簡約。但是在這叱石山上,它是大自然靈感的體現,這要經歷怎樣的偶然巧合,才構架出這個石室呢!石窟雖小,卻供奉著觀音聖像,傳承著幾千年的佛教法脈,承載著廣大信眾的祈願。他(她)們的虔敬之心,殷殷之情,化作這縷縷香菸,帶著人們的敬仰、希望、祈願升向虛空。佛教的這一傳統延續至今,並將繼續傳承。通達民情,化育人心,淨化思想,這一精神力量又豈是褒禪山、桃花源所能給予的嗎?


   有人看到我繞著石窟走來走去,或許覺得奇怪,這能看出什麼呢?殊不知這是一位慚愧僧在籍此發思古之幽情,在這滿布傷痕的巨石身上探尋千年歷史,從這簡潔的天地造化中尋找人生的真諦,從這悲憫的觀音聖像中思考佛教之法要,在這芊芊莽莽的山嶺上探尋人生歸去的路。(上篇完,下篇待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直接進入八月十五祈福登記!

相關焦點

  • 叱石觀音寺的天然石屋
    從手頭有記載的文字來看,老廟始建於明末,有四百年的歷史了,以山為名,即「叱石寺」。山名也是有來頭的——此地原名羊石坑,先有《神仙傳》中黃初平叱石成羊的傳說,後有明朝末年大司馬黃公輔擁太子避難於此,遂據傳說將此山改名為「叱石」的佳話。叱石山不高,約五百米。叱石寺建在半山亭以下,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場。
  • 江門觀音寺黃公輔祠修繕圓滿暨開光通啟
    坐落於叱石靈山黃公輔祠經過前期重新修繕,現祠堂內外面貌已煥然一新,江門觀音寺茲定於2020年12月15日(農曆十一月初一)上午9:30 舉行開光儀式。黃公輔他對故鄉杜阮,對叱石山林,感情深沉,從某種程度上說,在那個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時代裡面,是故鄉的山山水水慰籍、滋潤著他的心靈,所以他寫故鄉的山水特別的秀美特別的閒適,有一種「世外桃源」的驚豔。
  • 南海觀音寺
    觀音寺是屬於宮殿式寺宇,安有上御道與龍雕。觀音寺的中軸線上有漢白玉九龍朝陽及蓮花浮雕,名為御道(過去皇帝所行的道路稱為御道)。寺前放生池佔地30餘畝,遍植蓮花,夏日荷香塔影,柳浪聞鶯,使人流連忘返。這裡香火鼎盛,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日為觀音開庫(亦即觀音寺廟日)參拜的信徒達數萬之眾,已成為南海市最大的佛門聖地。寺前的文化廣場佔地40餘畝。林木婆娑,是為遊人憩息之所。
  • 新津觀音寺 · 隱秘的壁畫巔峰之美
    第七圓覺威德自在菩薩,圖源觀音寺以紅、黑、金為主調,衣物的華貴感也來源於天然礦物顏料的使用。沉穩的石青色出自藍銅礦,石綠是孔雀石磨製,硃砂為硫化汞礦石,同時還輔以佛金和珍珠粉。直到科技驅逐信仰的今天,壁畫這種藝術形式上也加入了更多個人觀念的表達。如出生於成都的當代藝術家楊冕,在延續他的CMYK系列作品時,懷著對故地文化傳承的天然珍視,重新解讀毗盧殿壁畫。以印刷四分色模式(CMYK)為核心,青色、洋紅、黃色、黑色如印版上網點聚集排布,卻並未混合疊加,再現壁畫中的圓覺。
  • 觀音寺再現神奇佛光
    目前,蘇州觀音寺三大士殿還有少部分供養位置,可供如意觀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金身像。1000元一年;10000元長期。目前觀音寺處於「雙暫停」期間,寺廟內部禮佛活動正常,廣大善信有來寺廟上香禮佛、佛事需求的,可以電話預約,在防控措施符合要求情況下進行。也可以關注蘇州觀音寺微信服務號在線登記,如隨堂普佛、牌位登記、供奉菩薩、隨喜功德、迎接財神、放生、供燈、供花、供香、供果、牌位、佛像供養等,在線登記後由寺院法師代為祈福、供養。
  • 石觀音寺參學記
    他們的成長體現在工作上就是熱情細緻地為大家服務,在寺裡、路上、參遊的時候,我們始終能夠得到藍營服義工的悉心照料。他們的身影像夏日的清風,帶給我們清涼的覺受;他們的精神像楊枝甘露,滴滴灑進我們的心田。上午用齋後有將近一小時的休息時間,義工師兄帶領我們來到石觀音寺的後山,向我們介紹建寺的過程以及期間遭遇的重重阻難,大家聽後深感中小寺院的艱辛與不易,發心以後要多多護持道場。
  • 石觀音寺己亥新春系列法事活動紀實
    大聖緊那羅王菩薩,即示現為緊那羅王身,為無量緊那羅及緊那羅王上首,具足不可思議神通,弦歌一動,聲震大千,大海波濤洶湧,須彌山為之湧沒,一切聲聞猶如舞戲。所奏音樂皆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之法,能令聞者生菩提心。經云:「緊那羅梵音,軟美復悅意,普攝諸世間,眾生言音等。」
  • 四川新津的觀音寺 ,造詣極高的壁畫、塑像驚豔了五百多年!
    北京法海寺的明代壁畫聞名中外,而在四川成都40公裡外的新津觀音寺壁畫與法海寺在題材、畫法、風格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可謂明代壁畫的並蒂蓮花
  • 星火石屋坑 經典紅色文化與迷人自然風光共舞
    中共皖浙贛省委於1936年4月成立,並常駐汪村鎮石屋坑。石屋坑曾是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轉戰地,是皖南紅軍獨立團的根據地和中共皖浙贛省委的常駐地。但時間太緊,安全撤離難度太大,眼看這幾人向紅軍駐地走過來,餘時女一個箭步衝了出去,迎上這幾人,問道:「老鄉,你們村裡能買到米嗎?」幾人見小姑娘長得好看,不假思索回到:「有。」「在哪兒可以買到,幫忙帶個路唄?」幾人一聽,支支吾吾,說不上來。就這樣幾經試探,幾人身份暴露無疑,當他們回過神來,紅軍戰士早已沿著一條小道安全轉移。
  • 石觀音寺庚子「戰疫」
    4月4日上午10時石觀音寺響應全國要求在防空警報聲中為疫情中的烈士和死難者降半旗  沉痛默哀我們更以佛教的傳統為亡者超度將國家首批評定疫情中犧牲的十四烈士的往生蓮位永久供奉在石觀音寺願他們往生淨土  永離諸苦全國哀悼日
  • 薦福觀音寺周邊 非機動車通行規則調整
    近日,交警河東支隊針對河東區薦福觀音寺周邊的大直沽中路與薦福道沿線非機動車通行方式進行了調整,規範非機動車在上述兩條道路「逆時針」單向通行,減少車流衝突,暢通道路通行,避免交通事故發生。薦福觀音寺位於河東區津塘路、大直沽中路、薦福道3條道路相交的「三角地」區域,周邊居民區密集,上述3條道路日常交通流量較大。
  • 觀音寺街道又添一家「菜籃子」
    觀音寺街道首座御園包括首座御園一裡、二裡、三裡、四裡共4個社區,84棟居民樓,目前常住人口有13153人。隨著入住率的不斷升高,居民對社區便民服務的需求也越發強烈,尤其是缺乏大型商超,急需儘快解決居民「買菜難」的問題。「由於是新社區,社區商業用房出租率較低。」
  • 博山區尖古堆驚現石屋部落:八秀山莊傳孝道 水石屋洞有傳奇
    記者第一次在這裡發現了一處龐大的石屋群落。第二次,記者探訪峭壁下的水石屋……勤勞的山民,將石頭最大限度加以利用,整個古村落到處都是巨石堆疊的石堰,十分壯觀。5月21日,記者在山路上遇到78歲的焦會蘭,自從20歲嫁到尖古堆,老人已經在這裡生活了58年,至今她還扛著鋤頭上山耕種。
  • 觀音寺喝梁,餘音還繞梁
    前天,我和愛跑步又飆到了觀音寺,繼續尋寺。因為我覺得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地標建築,那是有問題的。觀音寺的地標最好是一座觀音寺。寺沒有找尋到,便去楊家溪玩。在村部附近,找到觀音古寺文化旅遊公司。 前年三月,我到楊家溪遊玩時,正趕上該公司的陳、黃夫妻立屋,共十一間木結構樓房,非常威武。
  • 新華網:湖北武漢黃陂石觀音寺喜迎林佳楣女士參訪
    原標題:湖北武漢黃陂石觀音寺喜迎林佳楣女士參訪彌光老和尚以97歲高壽示寂,並於誕辰100周年之際,在湖北黃陂石觀音寺出缸,以圓滿成就的「金剛不壞之身」重現人間(又稱肉身不壞,或全身舍利)。年屆90歲高齡的林佳楣女士參禮上彌下光老和尚並上香老人在彌光老和尚三年前坐缸所使用的缸體前石觀音寺——見證禪宗功夫的真實不虛,見證佛門孝道的真摯不悔林佳楣女士進一步聽取了石觀音寺常住法師對於寺院整體情況的匯報
  • 江門觀音寺配套自來水及消防設施善款募捐最新明細通告
    慚愧僧釋印弘與叱石靈山觀音寺有大因緣,並發願重建此道場。光陰荏苒,一晃已十年。這期間在黨政府及社會各善者人翁發心布施捐助下,已建好牌樓、山門、天王殿、財神殿、祖師殿、臥佛殿、毗盧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藥師殿、大悲殿、觀音長廊、弘法樓、藥師壇城、藏經閣、觀音塔、僧寮、居士樓、一覺覺等等,還有古廟修繕及修建儒釋道區的黃公輔祠、觀羊亭、太子亭、轉運洞等。
  • 丁真,詩邑江門等你來!
    11月27日晚微博上有一個爆火的行動#全國各地都在邀請丁真#@理塘丁真  你確定不來詩邑江門遊玩一下嗎?江門也是一座適合旅遊的城市呢~開平立園 彭偉宗攝3000多座中西合璧的碉樓遍布江門五邑,被譽為天然的攝影棚
  • 中國女排隊長朱婷發文點讚江門!這樣的江門愛了愛了!
    今天進行的是本屆賽事半決賽, 在比賽進入高潮之際, 中國女排運動員、奧運冠軍朱婷 在「今日頭條」上發表長文 表示:「
  • 江門體育中心體育場田徑跑道免費開放
    江門體育中心體育場田徑跑道免費開放時間:每天18: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