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慧養娃查看更多孕育知識】
生育政策放開之後,大多數爸媽抱著「獨生子女太寂寞,兩個孩子相親相愛多好」的心態轟轟烈烈加入了二胎大軍。
二寶出生後,發現,寂寞的確是沒了,
然鵝,相親相愛變成了相愛相殺。
01
懷孕時,你腦海裡浮現的全都是兄友弟恭、姐妹情深的畫面。
比如,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可是,凡事都想得太美好,往往就會被現實拍打清醒。
「哥哥,這畫冊裡畫的是啥?」下一秒,「這下看清了吧。」
「哇,哇,有沒有人啊~~」下一秒,「你老姐在這兒呢!」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下一秒,「親情的小船說翻就翻。」
當然,某些時候,小可愛也不完全是無價值的存在。
與這些名場面相比,最令媽媽糟心的還是二寶脫離了毫無還手之力的嬰兒期,在智力和體力上與大寶有了一定的抗衡能力後,兩個人上演的唇槍舌劍、刀光血影。
二寶媽小T最近就很是鬱悶,本來哥哥上小學、弟弟上幼兒園,一天裡能發生正面衝突的機會並不多。現在遇到疫情,兩隻神獸圈在家裡,幾乎沒個消停。
有時是為了爭奪電視遙控器的掌控權,有時是在數十件玩具裡偏偏同時「多看了你一眼」,有時是弟弟「好心」幫哥哥完成作業或是哥哥「善意」拆除了弟弟的豆腐渣積木房……,總之,小的不肯認輸,大的不肯相讓,打打鬧鬧、鬼哭狼嚎。
如果說,兩個男孩上演的是武俠片,那兩個女孩就是宮心計了。
真相還在「調查」階段,兩個花骨朵似的小仙女就開始叭嗒叭嗒地掉眼淚,問得多了,就會被幽怨的小眼神嚇得一激靈,搞不好還會受到「媽媽,你是不愛我了嗎?」的靈魂拷問。
蒼天啊,現在為了擺平兩位祖宗流的汗,全是當時腦子裡進的水啊。
02
氮素,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的故事,的的確確也存在過的啊。
在知乎「有個妹控的哥哥是種什麼體驗?」的回答裡,許多鋼鐵直男在大咧咧吐槽一頓妹妹後,「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優秀事跡。
張子楓、彭昱暢主演的電影《快把我哥帶走》,對許多非獨生子女來說算得上暴風催淚,影片裡兄妹的吵吵鬧鬧更像是「相依為命」的取暖。
很多觀眾爆出最想哭的一幕是兄妹分別時,妹妹時秒跑到火車站那個場景。時秒大聲喊出:「哥哥你丟東西了」,時分環顧四周後說:「沒有啊!」,時秒接著說:「哥,你把我落下了!」 這六個字一出來瞬間淚奔。
快把我哥帶走:時秒:哥,你落東西了,你把我落下了!全劇淚點!而在許多親子綜藝節目中,也能看到不少萌娃相互照顧、彼此依賴,上演濃濃手足情。
《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曹格的兩個孩子——Joe和Grace,哥哥Joe雖然話不多,但行動總是洋溢關愛。
在進村走山路時,Joe一直緊緊抓著妹妹的手,生怕她摔倒受傷。
在「天坑杯」泥地足球賽期間,Grace害怕泥沼,於是在岸邊吃棒棒糖,Joe一直偷瞄妹妹的棒棒糖,心裡非常想吃,但妹妹喜歡他便沒有開口要,一直到妹妹吃盡興後,Joe才吃剩下的那部分。
第三季中,劉燁的一對漂亮混血寶貝,妹妹霓娜一出場就收穫眾人喜愛.
哥哥諾一則是十足 「妹控」,把妹妹又是摟在懷裡擦眼淚,又是讓她把頭依偎在自己肩膀上休息,全程哥哥力十足。
如果說,愛人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那麼,兄弟姐妹便是天上飄下來的雪花,誰也不認識誰,但落地之後融為一體,結成冰,化成水,永遠也不分開了。
「相親相愛」,是天然的血濃於水,更是朝夕相處中越來越牢固的手足相依。
「相殺相虐」,是孩子從來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兩個孩子,就像兩個齒輪,在一次次的咬合中,尋找彼此最合拍的節奏。
03
在我們家,最嫌棄弟弟的人是姐姐。她是那麼討厭弟弟和她搶媽媽。
每次想媽媽陪玩等久了:媽媽我好懷念沒有弟弟的時候啊!
弟弟哭個幾分鐘又抱怨:他好煩呀,我們把他送外婆家吧?
晚上睡覺前和弟弟搶媽媽眼淚汪汪地:媽媽你抱我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以及因為吃飯、扎頭髮、講故事、接送上學引發的各種各樣委屈地想要打弟弟的時刻。
..........
但是不管家裡誰說弟弟不好,第一時間跳出來維護的也是她。
「
弟弟一哭,大呼小叫地喊著:媽媽,快抱,快抱,弟弟哭了。
弟弟拉的好臭啊,她回:你給他換個尿布就好了呀,他還小自己不會上廁所,忍忍唄!
哄睡累了,我順口抱怨:這孩子真煩人,姐姐還嘴:你是他媽,要愛他!
️鄰居開玩笑說,把弟弟抱走,立刻反駁:不行,他是我的弟弟。
和小朋友聊天:小嬰兒事真多,討厭死了,她滿臉不爽:不許說我弟弟不好,我弟弟最可愛了。
️這幾天,二寶越來越喜歡有人逗他玩,我每次和姐姐玩或者讀書,弟弟都會扭頭衝我們傻笑,小腦袋晃來晃去的,姐姐又一遍遍地感嘆:小弟弟好可憐啊,不會走路,天天追著我們...
……
」
這大概就是血緣吧,每時每刻都在盼著他快快長大,有一些時候又很煩他。
因為他的到來,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邊嫌棄一邊愛他,一邊維護一邊爭搶,一邊嫉妒一邊無私,一邊期待一邊長大...
真是一種很特殊的感覺呢!
《波斯克育兒經》提到過這樣一個觀點:大寶之所以會嫉妒二寶,最根源就在於怕二寶分走了爸媽對自己的愛。
對于大寶來說,原本獨享的完整的愛必須分出去一部分,原本全身心陪伴自己的父母不得不去照顧那個什麼都不會的小不點,原本停留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微笑不知不覺轉移了方向……這一切都讓他們感到茫然、憂慮、無助,「為什麼我多了個弟弟/妹妹,卻好像失去了爸爸媽媽?」
孩子的心思是最簡單的,他們的心理變化都會直接落到行為上,如果處理不好便會出現讓大人頭痛的敵對、欺負、退行等「淘氣」表現。
而如果父母能以同樣的愛,愛著每個孩子,那麼,孩子也會以同樣的量、以他們自己的特有的方式,愛著彼此。
所以在全家都圍著最小的孩子轉時,做父母的,更應該看到大寶的心理變化,加倍地愛老大。
04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把孩子們對父母的關愛的需求比喻成蓄杯:每一個孩子都拿著自己的杯子,希望爸媽蓄滿安全感和愛。
願你我都能看見那個充滿期待、拿著杯子的孩子,並在漫漫歲月裡為他注入愛。
借著愛,乘著光,孩子們終有一天都會成長為熠熠閃光的小太陽。
圖源網絡
-END-
作者:
慧養娃,全網最接地氣育兒號,做科普,聊婚姻,寫人生,願我們,愛娃,更「慧」養娃,ID:anbaoshijia。桃子夭夭:醫學學士,十餘年育兒雜誌編輯,家有二寶,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