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讓情緒「長治久安」的飲食模式

2021-01-19 瀟湘晨報

「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給人提供基本的營養,選擇美食還會給人帶來享受。在凜冽寒冬和年末壓力的雙重打擊之下,人們難免有些焦慮抑鬱情緒。那麼,有沒有什麼食物可以補補呢?

俗話說「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在三九寒凍的日子裡,一頓熱氣騰騰、激活味蕾的羊肉火鍋,暖心暖胃,似乎真的能夠化解一整天的寒冷和辛苦。

01

美食真的可以調節情緒嗎?

答案是肯定的

工作累了,喝一杯奶茶提提神;

生活太糟心了,來一頓脂肪大餐加加油;

緊張壓抑了,來杯小酒壯壯膽;

……

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聽到的「情緒食療」,取決於你到底愛誰。

02

美食是如何調節情緒的?

關於食物是如何調整情緒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血清素理論 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能會通過提高大腦5-羥色胺水平來提高人的情緒。

2、抗炎理論 多不飽和脂肪酸等具有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食物可以改善情緒,甚至是用於治療抑鬱症。

3、多巴胺理論 美食會促進腦內愉快因子「多巴胺」的釋放,這在喜歡喝酒的人攝入酒精時以及神經性貪食的患者進食時都有研究報導。曹操說:「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酒精可以改善情緒的說法也是古已有之。

03

美食真的這麼美嗎?

血清素和多巴胺理論都在強調食物通過5-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影響情緒,但是隨著多巴胺的耗竭,愉悅的閾值提高,或者突然的停飲,失去了神經遞質支撐的情緒大廈就會搖搖欲墜,這也就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道理。

此外,美食背後的陷阱往往是糖和脂肪,傳說中的「飽和脂肪酸」是美食的「靈魂」所在——正是它賦予了美食令人沉迷的口感。

一頓脂肪大餐或許可以帶來一時的愉悅感,但是長期的高飽和脂肪酸飲食(典型代表就是傳統西方飲食)可能會從各個方面影響情緒。

04

什麼才是讓情緒「長治久安」的飲食方式?

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食物影響情緒的「抗炎」理論,相比於「粗暴」地改變神經遞質的水平,降低體內炎症因子水平,繼而從生理到心理全方面地產生影響,顯然這一理論才是「老成謀國」之策。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膳食致炎指數(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DII由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Nitin Shivappa等人依據了1950~2010年發表的1943篇文獻歸納提出的一項指標,藉以評估飲食對身體發炎反應所造成的影響,以下是各種營養素的DII值。

各種食物/成分的促發炎指數表

數值越大代表所攝取的飲食致炎效果越高,越低(負值越大)則抗炎效果越好。

研究表明,低膳食致炎指數的飲食結構能夠減少19%-24%的抑鬱症發生概率。而高致炎指數的飲食結構的西式飲食模式被認為會增加18%的抑鬱症發病概率。

營養學家所推薦的地中海飲食就是一種低致炎指數的飲食結構,因地中海地區居民所特有而命名。這種特殊的飲食結構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其次才是穀類,並且烹飪時要用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來代替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欖油,下面來看看國際推薦的日常飲食構成比。

三種地中海飲食金字塔的構成比

1份量指定為:25克麵包;100克土豆;50–60克煮熟的義大利麵;100克蔬菜;80克蘋果;60克香蕉;100克橙子;200克瓜;30克葡萄;1杯牛奶或酸奶;1個雞蛋;60克肉;100克煮熟的幹豆。

05

飲食建議

必須承認,火鍋、奶茶等美食可以改善一時的情緒問題,偶爾調劑未嘗不可,但可別讓「打工人」變成了「網抑雲」,類似於地中海飲食的結構模式是最值得推薦的。其中,橄欖油代替動物油則是地中海飲食結構中最經典的地方。

但是,很多上班族最常吃的往往是食堂和外賣,這一建議就未免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思。所以,除了橄欖油,應該大力提倡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以當季的蔬菜水果最為適宜,例如冬季的蘿蔔、菠菜、芹菜、橙子等。

世上沒有長生不老藥,也不存在吃了某種食物就可以讓情緒「長治久安」。在地中海飲食模式中,相比於「橄欖油」,抵制誘惑、保持自律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

監製:高紅慧

審核:金風劼

編輯:李理、楊揚

來源:健康浙江

【來源:嘉興工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飲食與養生
    這是說,藥物的作用只在「攻邪」,而人的機體要得到補益,精氣要獲得充實,必須服用「五穀」(粳米、麥、小豆、大豆、黃黍)、「五果」(桃、李、杏、慄、棗)「五畜」(牛、羊、豕、雞、犬)、「五菜」(葵、藿、薤、蔥、韭)。金元時期的道家李東垣認為,人的健康長壽全在脾胃健旺,元氣沒有損耗,而達到這一點的根本就在於胃對飲食進行消化、吸收,把營養物補充進人體。
  • 品晟草本養生咖啡,引領健康飲食新風尚
    品晟草本養生咖啡,打破了人們對咖啡與中藥不能相融的認知,它以中醫養生理念為基礎,將中草藥與咖啡完美結合,從而達到最佳的養生健康功效。在人們極其強調飲食均衡與健康的現在,它的誕生必將掀起咖啡業界的一場革命,引領咖啡步入健康新時代。
  • 疫情宅家,健康養生不能忘
    春回大地,萬物生發,春季是養生的最佳時節。疫情宅家,別忘了健康養生,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健康養生的知識吧! 通過這本書,幫助人們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正確選茶、科學飲茶,有效減輕工作壓力,調節情緒,使大家能更加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 健康飲食模式 應從娃娃抓起
    美國飲食指南諮詢委員會 (DGAC)近期發布飲食科 學報告,該報告是2020—2025 年美國飲食指南的重要依據。 報告再次強調人人保持健康 飲食習慣和終生保持飲食健康的重要性。 報告還首次為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以及24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提出了新飲食建議。
  • 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養生
    很多時候,你的身體狀態,取決於你的情緒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近年來,情緒狀態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漸為人們所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其實,最好的養生就是,順其自然,情緒穩定。情緒不好,再多的養生都是徒勞!吃得再好、保養得再好,可能也抵不過情緒帶來的傷害。生氣、悲傷、鬱悶……負面情緒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毀掉身體!
  • 秋季養生除了飲食運動,還要牢記這幾個養生原則
    秋季天氣相對比較乾燥,會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而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並且秋季早晚溫差大,因此,一定要做好相應的養生措施,健康度過秋季。不過養生的方法有很多,應該怎麼選擇呢?秋季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1、調精、調氣、調神秋季時分,樹葉紛紛落下,面對萬花凋謝,人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影響,這個要注意精神修養,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太波動,不能為小事討價還價,可以選擇旅行或與他人交談的方式,減輕自己的壓力。
  • 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皮膚、情緒、睡眠成三大健康困擾
    《報告》顯示,一方面,大學生總體健康水平良好,對健康需求的關注度較低;另一方面,相對寬鬆的校園生活和健康的校園環境,推動大學生在無意識中被動參與了很多有助於身體健康的養生行為。男生比女生更自信調查發現,大學生對自己整體的健康現狀較為自信。
  • 與朋克養生解綁,90後自救指南:加速實現健康飲食自由
    如今說起90後,「朋克養生」一詞總是緊緊綁定:「熬最深的夜,用最貴的面霜」、「蹦迪喝的是枸杞啤酒,黨參可樂,人參威士忌」,「晚上通宵熬夜打遊戲,白天拼命睡覺補精神」、「左手防脫髮,右手點重油鹽的外賣」……網絡上,父母吐槽孩子「作死」般挑戰身體極限的案例層出不窮。
  • 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 多數大學生在「無意識養生」
    原標題: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 多數大學生在「無意識養生」 皮膚、情緒、睡眠是大學生的三大健康困擾;六成大學生會為了健康而運動……丁香醫生等近日發布的《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顯示,一方面,大學生總體健康水平良好,對健康需求的關注度較低;另一方面,相對寬鬆的校園生活和健康的校園環境推動大學生在無意識中被動參與了很多有助於身體健康的養生行為
  • 小年的飲食習俗與養生
    小年一過,過年的氣息就越來越濃了,人們就開始忙著購置年貨,準備過年了,此時養生保健應該根據各自自身情況來進行。眼睛疲勞時在辦公室裡整天對著電腦,眼睛總是感到很疲勞,你可在午餐時點一份鰻魚,因為鰻魚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A。另外,吃些韭菜炒豬肝也有此功效。體瘦虛弱時體瘦虛弱的人適宜吃燉魚。在吃前最好小睡一會兒。
  • 生命樹丨冬至到,開啟養生模式
    ◆◆ ◆ ◆ ◆ ◆◆ ◆ ◆ ◆ ◆◆ ◆ ◆ ◆ ◆冬至到,開啟養生模式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後如何養生,起居飲食該注意哪些要點?記者採訪了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馬鴻斌和魏清琳兩位甘肅省名中醫,談談冬至後的養生攻略。專家簡介魏清琳,主任醫師,碩士、博士生導師,甘肅省名中醫,從事中醫針灸臨床、科研、教學31年。
  • 保健品企業如何才能長治久安,經久不衰?
    保健品企業要想長治久安,經久不衰,更需注重四個方面問題:產品是核心銷售保健品雖然是屬於商業活動,但是我們存在的最大價值是幫助社會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所以養生指南甄選產品時,必須要是功效型產品,不炒概念,不誇大、不虛假,必須是真正可以解決客戶問題的產品才可以。
  • 情緒不好,所有養生都是徒勞的
    01情緒不好,大多數的養生都是徒勞的。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身邊很多把「養生」掛在嘴邊的人,或者堅持「養生」的人,有時候不僅沒有真的身體比普通人健康,反而比普通人有更多的問題:常常保溫杯泡枸杞的人,如果脾氣不好,那他依舊會著急上火;常常說著早睡早起的人,如果心情鬱結,那他依舊會精神恍惚;常常不吃垃圾食品的人
  • 想要健康養生,離不開生活規律,四季氣候變化,遵循自然才是養生
    01健康正確的養生,應該順應四時規律,才能養好生1、春生「其實你還是做不到」,特別是下面幾點1、飲食以清淡、乾淨、豐盛為主2、作息作息,應當順應身體該休息的時間為準,到點就睡,正所謂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甘肅醫衛丨冬至到,開啟養生模式
    原標題:冬至到, 開啟養生模式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逢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23日, 從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 【跟著木蘭姐姐學養生】你認為的「清淡飲食」很可能都是錯的!
    【跟著木蘭姐姐學養生】你認為的「清淡飲食」很可能都是錯的!長期陷入這種低質量的飲食模式不僅不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而且容易增加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Ⅱ型糖尿病、乳腺癌、結直腸癌以及肥胖等的發生風險。清淡飲食=不吃肉?
  • 科學減脂、健康養生,告別無味飲食!
    而一提到健身飲食,相信很多人腦海浮起來的標配就是,水煮雞胸肉、水煮西藍花或嚴格控油控鹽,仿佛越清淡越低脂就越健康一般。健身餐 有健身行業知名人士稱:無油鹽的健身餐是屬於較苛刻極端的飲食方式,為了更低的體脂,肌肉乾度、分離度,達到更好的競技狀態。
  • 本草元堂健康生活館教你 秋季如何養生
    與這個秋季赴一場「養生之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被大多人們關注。說起養生,中醫養生更被大眾所認可。到底什麼才是科學的「秋季養生」呢?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之後氣溫逐漸由升溫轉成降溫,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人極易疲倦、乏力等。
  • 從飲食、起居、運動三方面入手,教您夏季如何健康養生
    中醫認為夏季與心相通,夏季養生應先養心。接下來為大家從飲食起居和運動三個方面介紹夏季養生注意事項。夏季飲食中醫認為夏季之後陽氣會上升,是一年四季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天氣逐漸升溫趨於炎熱,如果這個時候人們吃的都是些油膩,容易上火的食物,就很容易造成體內體外燥熱,可能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症狀。
  • 「吃素養生」關鍵並非吃素,而是均衡飲食
    「吃素風」盛行,真能帶來更健康的體魄?  「吃素養生」關鍵並非吃素,而是均衡飲食  ■本報記者 李晨琰  近日,話題「素食養生靠譜嗎」再度衝上熱搜,近6000萬的閱讀量可見其社會關注度之高。  然而素食真的健康嗎?長期吃素又是否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對此,滬上部分醫學專家直言,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適合作為一種養生方式。同時,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管是否崇尚「素食主義」,最重要的仍然是日常飲食均衡。  素食吃不對,對健康傷害可不小  素食人群是指以不食肉、家禽、海鮮等動物性食品為飲食方式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