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發源地不一定是中國,可能是

2020-12-23 騰訊網

鍾南山:我們的預測是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2月27日10時,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校長王新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黎毅敏出席通氣會並介紹疫情防控總體情況。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鍾南山在會上表示,我們自己的團隊也在傳統模型基礎上加上兩個影響因素(國家強力幹預和春節後的回程高峰消除)之後,也做出了預測模型,我們預測高峰應該是在2月中接近二月底。2月15日數字果然下來了。我們的預測是4月底基本控制。

對疫情的預測,鍾南山說,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談到疫情的預測時鐘南山還表示,疫情開始時,國外有流行病學家用權威的試驗模型,預測2月初,中國感染新冠肺炎人數將達16萬人。鍾南山說:「這是沒有考慮到國家的強力幹預,也沒有考慮春節後的延遲復工,我們也做了預測模型,2月中旬或下旬達到疫情高峰,確診病例約六、七萬人,投到國外權威期刊,被退了回來,感覺和上面的預測水平差太多,還有人給我微信『你的話幾天之內就會被碾個粉碎』。但事實上,我們預測更接近權威。」

鍾南山在會上表示,這次暴露的短板,我們CDC(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只是個技術部門,CDC的特殊地位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此外,據央視新聞 消息,鍾南山還在會上稱,新冠肺炎1人能傳染2到3人,說明傳染非常快。

之前大家普遍認為新冠病毒源自華南海鮮市場,但在1月26日,國際頂尖學期刊《Science》雜誌刊發了一篇報導:Wuhan seafood market may not be source of novel virus spreading globally,該文章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或另有其「地」,對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發起挑戰!

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進化生物學家Kristian Anderson分析了27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以求尋找病毒源頭,他的研究發現病毒源頭最早可能在10月1日出現。換而言之,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源自其他地方,隨後轉播到華南海鮮市場,才引發了後續的大規模集中爆發。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曹彬教授也支持這一看法,他說道:「現在看來,很明顯,華南海鮮市場並不是該病毒的唯一來源。但說實話,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病毒是從哪裡來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聯合華南農業大學和北京腦科中心的科研人員,一起收集了全世界各領域共享到GISAID EpiFluTM資料庫中覆蓋了四大洲12個國家的93個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基因組數據(截止2月12日),通過全基因組數據解析,追溯傳染源及擴散路徑。

查證者:李雷 |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博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以來,全民積極防疫,醫護人員在一線和病毒對抗,科研人員在實驗室為醫護人員的治療方案和用藥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還有一群科學家,他們承擔了另一個艱巨的任務:對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溯源研究,以期尋找到病毒的源頭從而掐斷潛伏中的宿主,避免下一次疫情的突然發生。

該研究發現,收到的93個樣本包含58種單倍型,可以歸納為五組(如下圖),包括3個古老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1, H3和H13)和2個新的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56和mv2);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進來,在市場中發生快速傳播蔓延到市場之外;同時,現擴散的病例至少來自於3個途徑。新型冠狀病毒在2月12日之前發生過2次明顯的種群擴張(分別是12月8日和1月6日)。

圖1. 新型冠狀病毒58種單倍型的演化關係和地理分布格局(A,B),單倍型之間的可能演化關係(C),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傳播和擴散路線(D)。A和B圓圈中的數據是樣本數量。

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

是從其他地方傳入的

基於120個變異位點得到58種單倍型(基因類型),單倍型演化關係顯示,單倍型H13和H38是比較「古老的」單倍型,通過一個中間載體(mv1,可能是一個祖先單倍型,可能是來自中間宿主或者「零號病人」)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關聯,並通過單倍型H3衍生出了單倍型H1。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的患者樣品單倍型都是H1及其衍生的單倍型H2,H8-H12,而一份武漢樣品單倍型H3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

可見,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進來,在市場中發生快速傳播蔓延到市場之外。另外,根據病患發病時間記錄和種群擴張時間推斷,也印證了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的推論。

對「古老的」單倍型H13和H38的病毒樣品溯源發現分別是來自深圳的病患(廣東首例)和美國華盛頓州的病患(美國首例)。他們的旅行記錄表明應該都是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初在武漢探親期間被感染的。

現有武漢樣本中沒有檢測到H13和H38單倍型,可能是因為現有樣品主要採自幾家定點醫院,而且樣品採集時間局限於2019年12月24日和2020年1月5日。如果能在武漢其他醫院早期的病患檢測到這兩種單倍型,將對於尋找病毒來源非常有幫助。

圖2. 新型冠狀病毒單倍型的樣品採集時間情況。紅色圈的樣品是確認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藍色圈的樣本確認與海鮮市場無關。

新冠病毒在2月12日之前

發生過2次明顯的種群擴張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發生重組時間推算1月之前的種群擴張發生時間是12月8日,該結果暗示病毒可能在12月初,甚至11月下旬即已經開始有人際傳播,隨後在華南海鮮市場加快了人際傳播。

研究推算2月份之前的種群擴張時間在1月6日,這個可能與元旦假期有關聯。需要指出,這一天國家疾控中心發布了2級應急響應。當時的預警起到了一些警示作用,公眾活動和出行都有所減少。如果當時的警示能引起大眾更廣泛的重視,那麼1月份中下旬向全國和全球蔓延的病例會有所降低。研究人員進一步確認我國其他9個省區和其他11個國家的感染病例基本都是從武漢直接或者間接輸入而來。

新冠病毒基因組

尚未發生重組事件

研究人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沒有發生重組事件,93個基因組之間有120核苷酸發生了突變(0.41%序列長度),並均勻分散在10個編碼區(χ2=1.958, df=9, P=0.99)。120個突變的核苷酸關聯了119個胺基酸密碼子,其中79個密碼子 (65.83%)改變了胺基酸類型,並有42個(53.17%)胺基酸理化性質都被改變。

120個變異位點在8個編碼區的分布情況。統計類型包括替換或替代(左上角),密碼子位置1-3(右上角),同義突變或非同義突變(左下角),和胺基酸性質(右下角)。

這些胺基酸類型以及理化性質改變是否會影響新型冠狀病毒的活性暫不清楚,需要其他蛋白組學和結構生物學方面的專業人士進行驗證。本研究是版納植物園綜合保護中心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的科研人員利用其在系統與演化領域的專長開展的,本研究提到單倍型演化關係分析方法可以結合到傳染病學研究中,對於尋找傳染源,以及精確的傳播和擴散方向能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要點:

1、中科院研究人員通過對93個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提取的病毒屬於H1類型,該病毒源於H3,H3是H13病毒和H38病毒的後裔,而H13和H38病毒分別在廣東首例患者和美國首例患者身上發現。這意味著,華南海鮮市場並不是最早的源頭。

2、此前柳葉刀發表的回溯性文章也發現武漢最早的病例有不少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另一篇來自新英格蘭醫學的報導也佐證了這個事實。所以無論是病例的溯源,還是基因組學的證據,都支持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最早源頭的結論。

3、不過,這個研究的樣本還不夠全面,樣本取樣受到了人為的限制,這導致最終的數據分析也受到影響。目前儘管大概率排除了華南海鮮市場為首發地,但從整個病毒的溯源來看,病毒的集中爆發地,依然存在於武漢或者湖北。

4、目前病毒已經發生了許多突變,可能引發一些潛在的威脅,最終是否會影響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致病性等問題,值得重視。

近日日本朝日電視臺的一則新聞在國內引發熱議。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消息稱,美國當季一萬四千多名因流感而死的人中,部分人感染的流感病毒類型不確定。朝日新聞據此稱,事實表明,美國流感致死的人中,一部分是新冠肺炎患者,紐約、洛杉磯等城市已經開始新的檢測方式。

朝日電視臺新聞截圖

消息一出,便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但經過觀察者網核實,CDC並沒有確切地發布消息表明,美國一部分流感患者死亡是因為患上了新冠肺炎,朝日新聞似乎對CDC公布的相關內容過度解讀了。

朝日新聞2月21日的報導內容中寫道,「流感在美國仍在肆虐,已經造成14000人死亡。而事實上,這其中很多人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還提到,本季度美國已有2600萬人感染流感,「同時,美國控制傳染病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宣布了令人驚訝的消息。在檢查疑似患有流感的病人處收集的樣本時,很明顯,很多病人患的並不是流感」。

然而,查詢CDC官方網站後可以發現,在CDC最新更新的報告中有關「很多病人患的並不是流感」的內容,實際上是本季度的流感病人中,部分人的流感病毒類型尚未確定:

「從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2月15日期間,FluSurv-NET(流感住院監測網絡)站點共報告了13775例實驗室確認的流感相關住院病例;與甲型流感相關的有9168例(66.6%),與乙型流感相關的有4529例(32.9%),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共同感染的有42例(0.3%),被類型尚未確定的流感病毒感染的有36例(0.3%)。在確定了甲型流感亞型信息的人中,2385例(93.3%)是甲型H1N1 pdm09流感,172例(6.7%)是甲型H3N2流感。」

CDC網站報導截圖

CDC並沒有指出,該「類型尚未確定的流感病毒」就是新型冠狀病毒,也沒有指出在美國因流感而死亡的人中,有人是死於患有新冠肺炎。

截止至2月中旬CDC估計的數據顯示,美國本季度已經至少有2600萬人感染流感、25萬人住院,造成至少14000人死亡,其中兒童死亡105人。

據CDC官方網站介紹,CDC並不知道美國每年具體有多少人患季節性流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流感並不是「可報告的疾病」(reportable disease),且並不是每個患者的人都會尋求醫療或接受檢查。

因此,CDC只能數學模型與傳統流感監測系統的數據,對流感患者的數量進行估計。而據CDC估計,自2010年以來,在美國,每年感染流感的人數在930萬和4900萬之間。

另外據媒體報導早在2月13日,就有消息稱伊朗出現過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但感染者從沒有去過中國。

在2月11日,伊朗各地照常舉行了伊斯蘭革命勝利日集會遊行活動,數百萬民眾湧上街頭。

伊朗第一次通報新冠疫情確診病例是在2月19日,在通報當天,兩位患者已死亡。這兩個確診病例都來自伊朗的聖城庫姆,確診前沒有和中國人接觸過,也沒有出過國,甚至連庫姆都沒離開過。

隨後,伊朗的確診病例快速增加,21日新增13例,其中2人死亡,22日新增10例,其中1人死亡……25日更是陡然新增確診34例、死亡4例。但迄今為止,傳染源一直無法查清。

伊朗衛生部官員莫瑞茲(Minou Mohrez)說,病毒已到達包括德黑蘭、巴博勒、阿拉克、伊斯法罕、拉什特等在內的很多城市,「很明顯,新型冠狀病毒已經開始在伊朗傳播。」據美聯社報導,首都德黑蘭第13區的市長拉赫曼扎德也被隔離了。

總結:

1.m國流感爆發得比我們早,死了一萬多不一定全是流感

2.伊朗的病例沒有接觸過中國人

3.義大利最先發現的病例也沒接觸過中國人

4.疫情發生之前,武漢舉辦了世界軍人運動會

5.m國有五種毒株,中國只有兩種!伊朗的跟中國的毒株還不一樣

6.------

種種跡象表明,就像鍾老所說疫情出現雖在中國,但發源地不一定是中國!

但在一切沒有明朗前,不要胡亂猜測,我們要相信祖國緊跟政府步伐,不要給國家添亂,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就一定會早日戰勝疫情!

最後我們再來回顧下鍾老今天關於當心熱點問題的解答:

2月27日,廣州市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鍾南山等介紹疫情防控情況並回應熱點問題。

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根據團隊在傳統模型基礎上加上影響因素,國家強力幹預和春節後的回程高峰消除後,預測高峰應該在2月中接近2月底。到了2月15日,數字果然下來了。我們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

新冠肺炎1人能傳染2到3人

武漢出現了大規模爆發,但是在其他城市規模並不算大。這與以往傳染性很高的疫情很不一樣。一個人能傳染大概2—3人之間,說明傳染得非常快。

回應美國大量流感病人死亡

在美國大量的流感病人也出現了死亡,我們加速了研發和臨床驗證。如何在短時間鑑別新冠病毒和流感是非常重要的。還要考慮怎樣更好確診,除了核酸檢測以外,對疑似病人進行IgM是很好的輔助手段。

治癒患者產生足夠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

對復陽的情況,一般病毒感染規律是一樣的,只要身體出現抗體,而且增高很多,增高到4倍就可以獻血漿了,一般這些病人不會再感染。不要說一發現有些殘餘就認為是再感染,身體已經產生足夠量的抗體,就不會感染,這是規律。至於腸道糞便裡有殘餘,還會不會再傳染其他人是有待觀察的。

疾控中心的特殊地位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這次暴露出短板,我們CDC(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只是個技術部門。CDC的特殊地位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要一級一級上報。

疫情蔓延很快的國家可以參考中國方案

現在形勢變化了,國外漲得比國內快。中國病例在到達高峰後很快下降,就是因為有聯防聯控機制。(疫情)發展蔓延很快的國家可以參考中國方案,早發現,早隔離。

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一個月內研發出新藥是不可能的

(我們)對突發性的一些傳染病重視得不夠,所以沒有持續地進行科學研究,所以這一次對新發的這個病我感覺在治療上有點束手無策,只能夠根據很多它的原理用現有的藥。在十幾天、二十天,甚至一個月研發出一個新藥根本是不可能的,這需要長期的積累。

如12月初就嚴防,病人將會大幅減少

21世紀已經有三次冠狀病毒的感染,凡是發現冠狀病毒的感染,馬上要嚴防擴散,這次就是一個極大的教訓。假如我們在12月初,甚至是1月初能夠採取嚴格防控措施的話,我們的病人將會大幅減少。我們曾經估計過,要是25號再實施的話,我們將會增加到十幾萬人。

文章部分內容和圖片來自人民網、央視新聞、華醫網、幫派等媒體,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每經12點 | 鍾南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有信心...
    每經12點 | 鍾南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治癒者一般不會再感染 每日經濟新聞
  • 鍾南山:新冠肺炎傳染情況可能比SARS還高,RO值是2-3之間
    2月27日上午10時,廣州醫科大學將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介紹,1月20日非常明確地提出,新冠肺炎出現了「人傳人」現象以及醫護人員被感染,對國家考慮整個病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當時,武漢的疫情極為嚴重,外地傳染非常快。當時的研判是,疫情在武漢發生大規模爆發。其他城市,廣東及其他城市並不是大規模爆發,這是最基本的出發點。
  • 何時能基本控制疫情?1個月內能研發出新藥嗎?鍾南山權威回應
    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 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對新冠肺炎的預測,(疫情剛暴發)時我們沒有考慮國外,現在國外的情況變了,我們還要另外考慮,首先考慮中國。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 鍾南山:不一定在中國
    因為,大家都明白,只有找到病毒的真正來源,才能更快、更科學地遏制疫情和研製疫苗。對此,無論是專家還是民眾,都非常關切這個問題。但時至今日,大家眾說紛紜,並無確鑿證據認定源頭。可能有人說,疫情首先在中國爆發,其源頭就是在中國!但是,鍾南山院士在28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 鍾南山院士在中國醫師公益大會上表示 預計中國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
    綜合央視、中新社報導 這些天,鍾南山院士很忙,先後在不同場合通過不同形式發聲。來看看他都說了什麼?預計中國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不容樂觀,歐洲、美國疫情出現反彈。
  • 鍾南山:香港已出現社區傳染!武漢、北京、大連,三地疫情發現...
    鍾南山:香港已出現社區傳染7月29日,在廣東廣州,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近期的香港疫情發展及防控措施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他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關鍵要看接下來的防控情況。
  • 全國多地出現散發疫情,大家能回家過年嗎?鍾南山這話務必牢記
    ,中國國內的疫情也有零星出現,很多人都開始擔心今年能不能回家過年。對此,鍾南山院士表示中國國內已經形成了有效並且嚴密的防控體系,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疫情。同時,鍾南山還提醒民眾,不要在春節期間去往國內外中高風險地區,在出行期間不要忘記做好防護措施。中國擁有豐富的抗疫經驗,想來今年春節大家不必太過擔憂出行自由問題。
  • 中國會暴發第二波疫情嗎?鍾南山最新發聲!
    主辦方供圖 預計中國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 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不容樂觀,歐洲、美國疫情出現反彈。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歐洲區域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1000萬例。此外,美國最近7天平均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74532例,創下疫情暴發以來7天平均日增數的最高紀錄。
  • 法德再次封城,中國有可能二次爆發疫情?鍾南山解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經蔓延了半年多,不僅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同時也大大地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儘管許多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成功防控了疫情,但是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第二波疫情又再度來襲。
  • 中國有可能二次爆發疫情?鍾南山作出解讀
    從近期法國德國各國發布的疫情數據來看,全球的第1波疫情已經到來,並且來勢洶洶,多國當日新增確診人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因為如今北半球的冬天已經到來,氣溫低有利於病毒傳播,加上在前期歐洲各國採取一定措施有所迴轉之後,又迅速推動經濟恢復,但是沒有做好防控措施,反而導致第二波疫情加快爆發,總體局勢不容樂觀。
  • 第二波疫情爆發!鍾南山做出判斷,中國還會怕?
    文丨張三 審丨瑾函世界範圍內已經迎來了第二波新冠疫情,歐洲和美國的整體疫情形勢並不樂觀,鍾南山院士做出判斷稱,以中國目前的防疫制度和防控措施來看,第二波疫情並不會在中國爆發。同時,冬季本來就是傳染病高發季節,而對新冠疫情的嚴格防控,也有利於隔絕流感的傳染。中國當前的社會環境是較為樂觀。若是第二波疫情不會在中國發生,那麼中國還會怕嗎?鍾南山認為中國的整體疫情防控形勢較為樂觀鍾南山認為,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第二波疫情已經事實上開始了。
  • 全國多地出現散發疫情,大家能回家過年嗎?鍾南山這句話很重要
    ,全國多地出現散發疫情,黑、遼、京和冀連續出現確診病例。 鍾南山表示,假期出行是不可避免的,但沒有必要制止。目前確實需要更多的關注,春節期間出行一定要做好防護。"國內的一些中風險地區不要去",鍾南山這話務必牢記。
  • 鍾南山院士改口,讓病毒來源變得越來越清晰!
    剛剛,鍾南山老爺子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三個重磅消息:疫情4月底得到控制、治癒的病人大概率不會被感染,另一個更為重磅: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還記得此前,網絡上關於疫情發源地的各種猜測麼?開始是怪武漢人吃蝙蝠,鬧得拍攝吃蝙蝠視頻的女子被網友噴得想要自殺。
  • 鍾南山:全球疫情關鍵看美國 氣溫上升對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鍾南山:全球疫情關鍵看美國,氣溫上升對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4月28日下午,2020年貴州刺梨產業發展雲論壇在廣州天河區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出席該論壇活動
  • 鍾南山院士與歐洲分享中國經驗
    ·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與分享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首先,鍾南山介紹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特徵:包括病毒的基因序列情況、人傳人性質以及多種傳播途徑等等。談到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鍾南山介紹了團隊開發的快速IgM(免疫球蛋白M)檢測試紙,可以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他還介紹了恆溫擴增晶片的應用,這種晶片可以幫助檢測人員區分新冠肺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 歐洲同行求助,鍾南山全程英文分享中國經驗:四個「早」是防控疫情...
    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
  • 「中國經驗可以讓世界少走彎路」——鍾南山談現階段疫情防控新判斷
    「中國經驗可以讓世界少走彎路」——鍾南山談現階段疫情防控新判斷 1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介紹說:世界衛生組織把新冠肺炎定位為「大流行」(「最高級」),任何國家都可以採取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來保護老百姓
  • 鍾南山談第二波疫情:中國不會再出現幾萬人感染 希望能活到2035年
    (原標題:鍾南山談第二波疫情:#中國不會再出現幾萬人感染# 希望能活到2035年)
  • 國內多地出現變異病毒,大家春節還能回家?鍾南山這席話必須牢記
    近期,我國多地出現疫情,這無疑引起了眾人的擔憂。因此,許多人都在猜測"大家能回家過年嗎?" 全國多地出現散發疫情 從去年12月份開始,我國多個地區便接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肺炎疫情,例如北京、河北等主要城市。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與日益嚴峻的全球疫情有很大關係。
  • 歐洲同行求助,鍾南山全程英文分享中國經驗!
    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新冠肺炎病毒基本特徵與檢測鍾南山首先介紹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特徵,包括病毒的基因序列情況、人傳人性質以及多種傳播途徑等等。談到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鍾南山介紹了團隊開發的快速IgM(免疫球蛋白M)檢測試紙,可以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