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球王馬拉度納離世,舉世哀悼。今天則是一代圍棋大師吳清源逝世六周年,圍棋人也會獻上哀思。
2014年11月30日,吳清源在日本小田原市去世,享年100歲。他是一位真正的世紀大師,百年歲月為圍棋的發展奉獻了極為豐富的技術提升和精神內涵。經歷了動蕩歷史時期的吳清源,14歲便東渡日本,此後在日本棋壇叱吒風雲,成為一代棋聖,但也因此失去了與新中國成立後培養出來的中國棋手在棋盤上直接對戰的機會,目前可查證到棋譜的吳大師與新中國棋手的唯一交鋒是1973年他與陳祖德的友誼對局。
陳祖德出生於1944年,是新中國圍棋的第一代國手,他創造了新中國圍棋的一系列紀錄,對新中國圍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64年,中國圍棋代表團第二次訪日,當時已經是中國隊第一主力的陳祖德與團長廖井丹一起到吳清源先生家中進行了拜訪,但因為時間關係,並沒有進行對局。直到1973年,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率領中國友好代表團抵達日本訪問,史上稱之為中日邦交正常化破冰之旅,受到了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熱烈歡迎。陳祖德作為圍棋界唯一代表隨團訪問,在日本期間與日本棋手進行了九場友誼對局,第一盤半子惜敗於藤澤秀行,第二局一子半力擒當時還是七段的加藤正夫,第三局挫敗日本業餘頂尖強豪菊池康郎,隨後因為身體欠佳等原因,連輸五局,對手包括當時的日本本因坊石田芳夫。最後一局,吳清源先生親自出場,與故國青年進行了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手談。
當時的吳先生年近花甲,早已不是巔峰狀態,但他的影響力無與倫比。能夠與這位巨匠交鋒,是陳祖德也是所有中國棋手的巨大願望和榮耀。
1973年廖承志代表團訪日圍棋交流賽
黑:陳祖德
白:吳清源
黑貼2又1/2子
共177手
黑中盤勝
對局日期:1973年5月15日
對局地點:日本東京住友會館
陳祖德是顧水如先生的弟子,而吳清源少年時代在北京時也接受過顧水如的指導,陳祖德老師視吳清源為自己的「師兄」。
第一譜 1-50
這盤棋陳祖德執黑先行。
左上角的黑9跳是當時定式一型,到黑17,形成黑勢白地的格局。
白18掛角時,黑19鎮神頭有氣魄。
白20是吳大師的輕靈構思,黑21厚重,蓄力。
白24虎時,黑25沒有從26位打吃,不想讓白棋早早獲得太多實地。
白28跳是大師的風格,現在看可能還是走29位長更為厚實。
黑33尖頂時,白34試應手,黑35、37頑強。
黑39後,黑空裡仍有味道。
黑41以下顯示了陳祖德大氣厚重的風格,看似損空,實際瞄著白棋的弱點。
第二譜 1-50(即51-100)
黑1靠是借力整形。
白6抱吃一子,肯定沒什麼不滿。
黑7補一手,白8還要出動,過分,這也成為本局的敗因。
陳祖德在此處抓住戰機,展現氣魄,爽快棄掉右邊一團,下邊白棋破碎,左邊也頓顯薄弱。
黑31、33是直線型的犀利攻擊。
黑39打吃時,白棋應該滾打,實戰吳大師對後輩的蠻力估計不足。
黑棋吞下左邊一團白棋,白棋自身還有斷點,吳大師已經非常被動。
第三譜 1-77(即101-177)
黑3再斷,白棋呈現崩潰狀態。
白4以下分斷黑棋,但黑9到13輕鬆逸出。
白14以下在左下角找機會,黑25狠辣。
白棋回到右上角製造頭緒,但黑33斷毫不放鬆。
白棋自身形狀不好,逐漸越死越多。
見事不可為,黑77時,吳大師投子。
這盤棋陳祖德充分展現了自己剛猛的中盤力量,以一場勝利向大師致敬。不過這樣的對局,勝負實在是無關緊要,對於中國棋手,能夠與神一樣的吳大師手談一局,本身就是最大的收益。對局前,吳大師與陳祖德老師互贈了禮物,親切交談,場景令人欣慰。
1984年,吳清源大師70歲時正式宣告引退,1985年他在新中國成立後首次訪問中國大陸,此後又數次回國,2014年8月獲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頒發的「和平發展貢獻獎」,被稱為「中日友好使者」。
陳祖德老師於2012年11月1日逝世,他與吳清源兩位大師都在11月離開,一個月頭,一個月尾,也算是一種特殊的緣分了。
歲月如流,謹以此局緬懷大師。
陳祖德執黑177手中盤勝吳清源
有意義的一局棋
百年大師
中國圍棋元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