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昨晚,郎朗彈出了巴赫的七情六慾

2020-12-12 澎湃新聞

兩個多月前,我從上海遠赴長沙寧鄉灰湯鎮一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溫泉度假酒店,想在即將到來的,也是我極為熱愛的密集的音樂攻勢前暫別音樂,享受幾天寧靜的鄉村生活,冷不防一下車就看到酒店門口的郎朗巨幅海報、路邊飄展的刀旗和印著他英俊相貌的SUV,原來是一家他所代言的醬香型白酒在我住下的酒店舉辦一級經銷商年會。

不日我離開灰湯鎮前赴長沙,卻又在市裡的公交車站看到他年度盛典的燈箱廣告,在汽車站的床墊廣告上出現了他的籤名和玉照,在機場的立柱上他化身為全屋整裝的代言人,在高樓電梯的液晶屏裡他端著牛奶向你微笑。

有理由認為,即使暫別音樂的主意不是天真的,想要離開郎朗半步的想法卻是多餘的。由郎朗代言的廣告鋪天蓋地,他有著連成龍或王菲這樣的老牌巨星都不曾擁有過的帶貨能力 ,這印證了他如日中天的國際影響力,自然也可以與他無與倫比的吸睛能力劃等號,因為市場是無情的。

不過,市場無情,巴赫有情,甚至在郎朗眼裡是有血有肉的。

2020年12月9日,郎朗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獻演巴赫巨作《哥德堡變奏曲》。主辦方供圖

那次長沙及近郊之行,郎朗的出現並不意外,只是早了幾天。數日後我飛赴深圳,郎朗音樂巴士十月末在深圳首發。首發儀式上,郎朗坐在一輛BYD雙層大紅巴士的二層車頭,面對著長槍短炮、一眾乘客和百萬級收看在線直播的網民,就像傳說中的王羲之用掃帚筆一樣,隨著搖搖晃晃的巴士在一架噪音多過拾音的紅色電鋼上閉起雙眼陶醉地彈奏起與這番火熱並不太應景的曲子:巴赫《哥德堡變奏曲》中的第一變奏,並笑稱自己彈出了「巴士style(風格)」。曲畢,他張大眼睛對著聽得一頭霧水的主持人勤勉地說:「真的,這首曲子說的就是『我媽做的酸菜不夠酸』 」。

這一看似戲謔的調侃並不是空穴來風。《哥德堡變奏曲》的第三十變奏據考證就是由兩首德國民歌拼寫改編而成,一首是《我離開你很久了》,一首是《桌上只有白菜和蘿蔔,我要走人了》。顯然郎朗抓住了這兩條線索,正如12月9日晚他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獨奏音樂會所呈現的,彈出了浪漫的《哥德堡變奏曲》,彈出了巴赫的大喜大悲,把素味淡泊的白菜彈成了口感脆生的酸菜,不管這是東北酸菜還是德國酸菜。

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臺音樂會從頭至尾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潛質。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的LED屏並沒有按照慣例全場打出音樂會的標題和劇場的標識,而是呈現關閉狀態,可能是想把聽眾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舞臺上那臺孤零零的施坦威大三角鋼琴上。音樂會一開始郎朗並沒有單刀直入演奏時長一個半小時,包含三十段變奏和一頭一尾兩首詠嘆調的變奏曲,而是點綴以舒曼的《阿拉伯風格曲》,用這首舒曼向克拉拉傳遞愛意的短小音樂情書照顧遲到的聽眾,更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為整場音樂會的風格定調。

浪漫貫穿於這套素來與浪漫相距甚遠的大曲中。鋼琴家展現一如既往的生動形象,用誇張的節奏和兩極化的力度帶動音樂的起伏,試圖把賦格和卡農轉變成夜曲或船歌,在高度節制的音樂裡斧鑿出巴赫的七情六慾。開頭的「詠嘆調」,郎朗就用輕盈的觸鍵和平緩的節奏,仿佛為在座的愛麗絲們開啟通往夢遊奇境的冥想之門,並且在慢板樂章如第九和第十三變奏中保持住幻境特質。

這一做法在在第二十五變奏中達到極致。因為受到手機鈴聲幹擾,鋼琴家作了稍久的停頓進入樂章。如果無視右手的快速裝飾音,郎朗簡直彈出了蕭邦的憂傷,或會被人誤以為是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縮混版。緩慢的音樂行進,音與音之間的距離被拉扯到原子與原子引起核裂變的極限,仿佛時間凝固了一樣。在十五變奏中,他如法炮製,以更甚於錄音的速度彈出了少有的悲涼,並且在緊接著的第十六變奏開始猛力砸琴,就像海頓的交響曲《驚愕》似乎是在把深陷幻境而沉睡的人們喚醒。

在快速樂章,比如第二十六至二十八變奏,郎朗的左手無懈可擊,右手少有錯音,點綴以有規則的踏板,衝勁十足製造亢奮,兼作展示出類拔萃的炫技。最後的「詠嘆調」再度慢到驚人,演奏化繁為簡,音樂九九歸一。

整場音樂會給我的感覺與《留聲機》雜誌對郎朗此曲的唱片評論不約而同。雜誌中美國樂評人傑德·迪斯特勒如此評價:「聽莫瑞·佩萊西亞、安吉拉·休伊特或安德拉斯·席夫彈《哥德堡變奏曲》就好像閱讀一本文學著作,聽郎朗彈就好像在看一部羅伯特·阿特曼或者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大片。他的《 哥德堡變奏曲 》細節令人髮指,情感與表現力豐富,風格經過深思熟慮又獨具匠心,技巧高深莫測而非空洞無味。」

然而,郎朗為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說《哥德堡變奏曲》就像《平均律》一樣是巴赫音樂上的智力遊戲,那郎朗則用他標誌性的敘事方式讓這首燒腦的難題變得平易近人。中國人的賞樂習慣與西方渾然不同,後者注重結構和理性思維,前者重在把故事娓娓道來。幾乎所有中國的古曲或近現代創作的音樂,不管是《高山流水》還是《二泉映月》,從曲名就在嘗試呈現人在畫中。

藉助於誇張但又渾然天成的表現手法,郎朗讓《哥德堡變奏曲》躍然紙上,帶有冰冷術語的一至九度卡農化身為惟妙惟肖的音樂日記。「我媽做的酸菜不夠酸」並不是一句玩笑,而是郎朗理解巴赫的真實寫照。曾經的「表情帝」儼然成長為「真相帝」,他用雙手下的「帶貨」方式而非面部特徵將巴赫的畫面感一一呈現在聽眾的眼前和耳邊。在天王巨星般名氣的加持下,拜郎朗所賜,巴赫和《哥德堡變奏曲》在中國簡直成了家喻戶曉的符號。雖然有十多對家長和孩子在音樂進行到第二十變奏時開始紛紛離場,但75%上座率下爆滿的99%的聽眾都堅持到了最後郎朗演奏自己根據巴赫《聖誕清唱劇》BWV 248的第十樂章「小交響曲」改編的鋼琴曲。這些悄然無聲的聽眾,其中不乏JK服(穿著日本女子高中生制服的蘿莉)、二次元(打扮成動漫角色的學生),他們不僅聆聽了故事性的《哥德堡變奏曲》,也見證了郎朗從演奏者到創作者的華麗轉向。

返場時,郎朗與學生合奏。

在這場作曲和演奏互為成就的現場,巴赫扮演了什麼角色?

還是在長沙,一個寒冷的夜晚,友人開著一輛老舊的保時捷超跑帶我兜風,車行至大學區便收起敞篷,把巴赫《音樂的奉獻》開到震天響,我們在車裡凍得直哆嗦,路人紛紛張望,回頭率百分百。是什麼讓路人投來好奇的眼光?

是巴赫的光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在巴赫工作多年的聖託馬斯教堂,郎朗要演《哥德堡變奏曲》
    當地時間3月5日19時,中國鋼琴家郎朗將在巴赫工作多年的聖託馬斯教堂,獻演《哥德堡變奏曲》,這也是郎朗第二次在公眾場合演奏此曲。郎朗參觀巴赫博物館聖託馬斯教堂是萊比錫最大的教堂之一。巴赫人生的最後27年(1723-1750)是在萊比錫度過的。他曾在那裡擔任聖託馬斯教堂學校的音樂指導,並負責該城路德教四大主要教堂的音樂禮拜事務。這段時間也是巴赫創作最旺盛的一段時期,曠世名作《馬太受難曲》便誕生於此。巴赫去世後被葬在聖託馬斯教堂,教堂對面就是巴赫故居,如今是巴赫博物館。
  • 郎朗發布《巴赫:哥德堡變奏曲》:這次攀登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
    9月4日下午,鋼琴家郎朗現身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發布現場,一個多小時的發布會,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旋律奏響了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哥德堡變奏曲》第二十五變奏「黑珍珠」極為優美的旋律響起,臺下瞬間靜了下來。
  • 郎朗登臺國家大劇院 演繹巴赫《哥德堡變奏曲》
    郎朗在琴鍵上按下了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著名的詠嘆調「薩拉班德舞曲」的最後一個音符,十秒後,餘韻延伸到音樂廳的各個角落,郎朗緩緩站起,向觀眾微微頷首,臉上帶著如釋重負的微笑。12月27日晚,國家大劇院上演了年末最為重磅的一場音樂會——郎朗用約95分鐘的時間,完整演繹了被稱為「音樂的珠穆朗瑪峰」的《哥德堡變奏曲》,別具一格的「朗味」巴洛克風格演繹,徵服了挑剔的北京觀眾。巴赫於創作巔峰期(1741年)寫下的《哥德堡變奏曲》,由寫給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德琳娜的一首薩拉班德舞曲作為主題和引子,憑藉30個變奏被稱為史上最複雜的變奏曲。
  • 郎朗為何能讓經典家喻戶曉
    專業人士和資深樂迷們或許未曾想到,巴赫著名的《哥德堡變奏曲》日前在上海短短的時日裡獲得一次強力推廣後,不說家喻戶曉,起碼令大批附庸風雅者(無貶義)趨之若鶩,音樂廳票房因之陡升。這一切,當然歸因於一個人,他就是郎朗。
  • 是否做虎爸,小孩是否要當鋼琴家,郎朗也開始育兒「焦慮」了
    鋼琴家郎朗說。1月7日晚,郎朗將再登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再戰巴赫巨製《哥德堡變奏曲》。和去年12月時間緊湊的東藝首秀不同,這一回,郎朗留出時間和上海媒體面對面,做了一場長達50分鐘的採訪。除了《哥德堡變奏曲》相關的專業問題,郎朗對各類話題來者不拒。妻子吉娜懷孕後,除了肚子稍有變化,和以前無異,引發過一波女性「身材焦慮」的討論。
  • 郎朗獨奏音樂會 純情與風暴同在
    下半場演奏的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則是對演奏家技術的考驗,時而狂風暴雨式的急促,時而詼諧,音樂情緒變化多端,郎朗應付自如,華彩樂段的演奏更顯現較高的技巧。這首作品郎朗已經演奏過多次,再次演奏更顯成熟,觀眾報以熱烈掌聲。這一晚,郎朗讓純情與風暴同在,音樂的反差也顯現了郎朗駕馭作品的能力。
  • 郎朗:鋼琴王子是怎樣煉成的?
    2020年9月4日,由中國鋼琴家郎朗演繹的巴赫鍵盤作品《哥德堡變奏曲》全球發行,並立刻登上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古典音樂專輯銷售榜第一,受到全球樂迷的追捧和熱議。
  • 郎朗夫婦在深圳點亮新年首場燈光秀
    2020年1月1日元旦之夜,由福田區委區政府指導,福田區委宣傳部主辦的第四期「點亮福田」新年特輯:暨郎朗&吉娜音樂點亮福田活動,在深圳音樂廳和圖書館的二樓廣場盛大舉行。 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福田區首位「文體名人」郎朗及其夫人吉娜·愛麗絲(Gina Alice),福田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高大偉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 鋼琴家郎朗要來貴陽演出了!這次他演奏的曲目是……
    鋼琴家郎朗要來貴陽演出了!屆時,世界頂級鋼琴大師郎朗將現場演奏深受樂迷喜愛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發布會上,郎國任分享了兒子郎朗的成長及學習歷程,現場指導了慕名前來的鋼琴愛好者,並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 郎朗引發的「哥德堡」現象被評十大音樂事件之一
    網易娛樂1月6日報導 近日,某知名媒體在盤點2020國內十大音樂事件時 ,提到其中一個音樂事件就是郎朗引發的「哥德堡」現象,文中指出2020年9月4日,郎朗在DG錄製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專輯在北京舉行全球首發式,在此之前的8月20日,他已在廣州大劇院啟動該曲的中國巡演。專輯發布後在全世界引發關注。
  • 返場以《夢幻曲》致敬傅聰,郎朗音樂會宣布五月將在上海開鋼琴學校
    在今晚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郎朗鋼琴獨奏音樂會上,郎朗演奏完一個半小時的《哥德堡變奏曲》,在觀眾的掌聲中返場,以舒曼的《夢幻曲》致敬他尊敬的師長。二度返場時,郎朗透露,他將於今年五月在上海楊浦濱江開一所鋼琴學校,讓更多的孩子快樂學習鋼琴,現場響起歡呼與掌聲。
  • 郎平是郎朗的姑姑?看看女排精神給一個琴童的鼓舞!
    過去的幾十年裡,郎平教練為女排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讓她無形中成為了很多成長中的中國少年心中的榜樣,而郎朗就是其中一個。由於郎朗和郎平同為「郎」姓,而郎朗,也一直親切的稱郎平為姑姑,這讓吃瓜群眾都產生了疑惑:他們是親戚嗎?
  • 紅星大家|郎朗:鋼琴家之外,也要做公益踐行者
    郎朗(資料圖)大山之間,鋼琴大師和9歲孩子四手聯彈,一首《四小天鵝圓舞曲》感動了現場所有人。10月8日,鋼琴家郎朗攜郎朗藝術基金會「快樂的琴鍵」走進汶川縣七一映秀中學和汶川特殊教育學校,他為四川和西藏的9所學校準備了一份特殊的國慶禮物——「快樂的琴鍵」音樂教室,為每所學校配備了一間有16臺電鋼琴的音樂教室。
  • 郎朗為羊城觀眾送新年祝福:演奏10位作曲家10首經典
    2020-12-23 06:52:52 來源: 南方都市報 舉報   炙手可熱的國際鋼琴大師郎朗所到之處總會引起樂迷熱捧
  • 如何評價鋼琴家郎朗?
    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鋼琴家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中國鋼琴演奏者,聯合國和平使者,畢業於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1997年12月,郎朗與IMG經紀公司籤約,開啟了職業演出生涯。郎朗被認為是中國的莫扎特( 法國《星期天日報》評),1999年世界最偉大的、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評),當今古典音樂星球最受追捧的藝術家(美國《紐約時報》評),當今世界最成功的鋼琴家(德國《世界報》評),也被認為是21世紀的霍洛維茨( 德國《鏡報》評),他是一個對藝術充滿激情且藝術造詣備受推崇的人,也是一個致力於文化藝術贊助事業的人( 貝陸慈評
  • 巴赫音樂的學習方法
    男的就好比左手的低音聲部,女的好比右手的高音聲部,左,右手各自彈好了,合在一起,慢節奏地,自然地彈出整個曲子。 正因為巴赫的曲子多聲線,所以音符多,各聲線之間變化多,比較複雜。單手練可以仔細地聽清楚每個獨立聲線的音符組合和節奏,加深音樂體會,很有風格地彈出每個聲線。如果一開始就是兩手,不僅非常容易出錯,而且抓不住聲線特徵,音樂聽起來結構鬆散,雜亂。
  • 獨家對話郎朗:被愛所成就,亦用愛去成就
    ​2020年3月6日,郎朗在德國萊比錫的聖託斯教堂錄製現場獨奏會,對著巴赫的墓演奏了《哥德堡變奏曲》。結束後郎朗在其微博表示,當彈到最後一個變奏時,眼淚跟著幾個聲部一起流了出來。「很激動,有種直擊靈魂的感覺。」
  • 郎朗:不止會撒狗糧的鋼琴家!
    郎朗相信大家都認識,他是全球知名的鋼琴演奏家。國人知道郎朗當然是因為他鋼琴演奏家的身份,不過最近郎朗的「人設」變化了許多,特別是去年傳出與吉娜的婚訊之後,我們從各大平臺上看到的都是郎朗與音樂關聯不大的消息。
  • 郎朗親筆籤名的杭州亞運會紀念筆記本,想要嗎?拼手氣的時候到了
    8月30日晚上,著名鋼琴家郎朗,在杭州奏響了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這首曲子,是巴赫諸多鋼琴獨奏作品中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亦被鋼琴家視為極難攀登的「珠穆朗瑪」。郎朗對杭州的喜愛,可謂「有目共睹」。作為享譽世界的鋼琴家,郎朗的行程非常忙碌。但在杭州這座城市中,還是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京杭大運河邊上,還有他的鋼琴學校。郎朗說過,頻繁的時候,他一個月會來杭州好幾次。郎朗說,這次來杭,和之前比,能夠感受到亞運氛圍越來越濃鬱了。「公交、道路、地鐵甚至建築上,隨處都可以見到杭州亞運會的宣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