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眾所周知,歷朝歷代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都是不可磨滅的,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都是戰爭爆發後最常見的景象。然而,戰爭固然是橫屍遍野,但比起人類對於自然界的掠奪,對於各種動物的所作所為還是要差一些。喜歡在活豬身上作畫的威姆·德沃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01
在人們通常的認知裡,藝術家都會有一些小怪癖,例如貝多芬就很喜歡在洗澡時將水往外倒來找靈感,不過他家的地板也因此經常滲漏,使得樓下鄰居十分不開心;我國古代書法大家米芾熱愛石頭,不僅喜歡收藏,還會抱著自己喜歡的石頭入睡;「元四家」之一的倪瓚有著相當嚴重的潔癖,不僅有兩個專門負責清潔書房的書童;一生取得3300多項發明專利的中松義郎喜歡潛入水下,讓大腦處於缺氧狀態來獲得靈感。
▲貝多芬畫像
除此之外,有時為了不走前人走過的路,藝術家們也會創作出許多不同尋常的方式來進行創作。比利時新觀念畫家威姆·德沃伊就是如此,他被譽為「極簡主義的反面」,因藝術風格大膽而獨特震驚世界。然而,他最出名的卻不是他的藝術風格,而是他的畫布。他擅長「豬皮畫」,顧名思義就是用刺青的形式在活豬背上作畫。
▲被紋身的豬
有過紋身經歷的小夥伴們都知道,紋身並不是無痛的,往往越複雜的花紋就會帶來越痛的體驗。人能夠感受到疼痛,豬同樣可以,因此威姆·德沃伊用活豬作畫的行為在比利時本國是被《動物保護法》限制的。起初,他在美國一家屠宰場買來豬皮作畫,不久之後他深感用豬皮作畫的效果遠不如在活豬身上作畫更有感覺,因此他跑到了不限制屠宰豬的中國,成立起了一個養殖場。
02
2004年,德沃伊來到中國開始專心從事他在活豬身上紋身作畫的事業,並將自己的養殖場命名為「藝術農場」。因為形式新穎,再加上他作畫的功底也不差,一時之間「豬皮畫」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訂單供不應求,往往一幅剝皮裱進框的「豬皮畫」價格能達到150萬之巨。因此,2011年他在北京順義區又成立了一處養殖場,養了上百頭豬作為他的「畫布」。
▲威姆·德沃伊和他的紋身豬
若忽略掉這些豬的命運,它們在德沃伊的養殖場中生活得著實不錯。為了保證豬的健康,以及豬皮油亮好看,這些豬從小吃著玉米、五穀、水果等營養豐富的飼料長大,會有專門的獸醫給他們體檢。每天它們會洗澡兩到三次,夏季會有風扇和灑水降溫,甚至還會在身上塗防曬霜;冬天的時候豬圈裡還有暖氣。然而如此舒服成長起來的豬,也只是為了提供一張好皮子罷了。
▲給豬紋身
在德沃伊進行紋身作畫的時候,豬其實是無法忍受這種強烈而連續的刺痛的,然而他又執意認為在活豬身上作畫的效果最好。因此一副「豬皮畫」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有些作品甚至中途要暫停幾十次,給醒過來的豬不打麻藥。可想而知,為了讓德沃伊完成這些作品,每一頭豬都承受了相當大的痛苦。在經歷過這樣的痛苦後它們也不會免於被屠宰的命運。若是豬能夠有人類的思想,恐怕寧可選擇普通養殖場的生活吧。
▲豬皮畫
在經過幾十個小時到上百個小時後,一幅豬皮畫繪製完成,這頭豬的使命也就結束了。接下來它會被工作人員屠宰,完整進行剝皮,然後進行專業防腐處理,再裱進畫框中。這樣,一副完整的豬皮畫才算製作成功。自34歲莫名喜歡上豬皮繪畫後,德沃伊已經從事這一藝術形式整整20年,完成了上千幅豬皮畫。毫無疑問,這也意味著有上千頭豬在活著的時候被他用來刺身作畫,之後再被殺掉剝皮。
▲紋身豬
德沃伊的獨特豬皮畫也在世界上有一定名氣。2012年他在羅浮宮舉辦了豬皮畫專場藝術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豬皮畫,這些畫作也被一些知名國際畫廊收藏。除了被剝皮的豬以外,某些他作畫面積較大,或者特別滿意的活豬作品還會被做成標本進行展覽。豬皮畫讓德沃伊名利雙收的同時,也引起了動物保護者們的抗議,有些人認為藝術創作沒有界限,有些人則認為他的做法太殘忍了。對此網友也表示:這是藝術嗎?欣賞不來這種慘無人道的繪畫作品。
結語
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吃豬肉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是一件家常便飯的事,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大部分人會覺得德沃伊的豬皮畫藝術價值更高,若是他喜歡在一些珍稀動物身上刺青,對他批評的聲音可能會更大。「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不敢言。」人在受到委屈時就算不能當面講出,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表達不滿,只是這些豬縱然再不滿,也沒有方式表達委屈,著實有些悽慘。
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四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