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哲皇后賢德漂亮 為何受盡婆母慈禧虐待?3大原因寫盡命運弄人

2021-01-19 騰訊網

(說歷史的女人——第907期)作為鹹豐帝的獨苗兒子,作為皇帝唯一的繼承人,原本同治帝應該是一片大好前程。但是事情卻並非如此,至少從同治帝繼位之初,諸多事情已經走向了不可逆轉的方向。其一是鹹豐帝駕崩的時候,同治帝尚年幼,才6歲左右;其二是鹹豐帝留下的八大臣和兩宮之爭,從以後的情況來看,無論權力落在哪一方手中,對於同治帝而言,都不太樂觀。落在八大臣手中,同治帝就會成為八大臣的手中玩物,落在兩宮手中,同治帝則侷促於兩宮、尤其是生母慈禧太后的股掌之間,同樣也難有作為。

有了這樣一個背景,使得同治帝以後所娶的皇后——孝哲皇后,也無可奈何走上了同治帝抑鬱的步履,悲劇命運早先已經鑄就。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清最為令人同情的孝哲皇后——孝哲皇后出身名門、賢德漂亮,又是同治帝的摯愛和知己,為何受盡婆母慈禧太后殘忍虐待?3大原因寫盡了命運弄人!

第1個原因:立後之爭,福禍相依。

一般來看,孝哲皇后以後不受婆母慈禧太后的待見,客觀來講,或許不是因為孝哲皇后不夠優秀,也不是孝哲皇后的身份低賤,而是因為她的出現,造成了宮中權力的失衡。

鹹豐帝死後,兩宮和八大臣爭鬥,以兩宮勝利收場。兩宮獲得朝權之後,因同治帝年幼,不得已實行兩宮同時垂簾聽政。如此,朝中權力相對而言,是一個平衡狀態,不管慈禧太后對權力多貪婪,但是慈安太后的聲望卻比慈禧太后高,雙方互相制衡,對朝局穩定是有好處的。

但是隨著幼帝同治帝的成長,到了17歲,他就要完婚,對於古代男子而言,完婚即意味著成年,可以親政了。原本同治帝系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同治帝親政,對慈禧太后當然是沒有壞處的,但是問題卻沒那麼簡單。

慈禧太后想讓自己的兒子聽命於自己,或者說在一些事情上更多考慮她的意見和決定,但是事與願違。在價值觀上,同治帝更傾向於慈安太后,在感情上,同治帝也反而與慈安太后更為親近。但真正造成雙方巨大間隙的一事,便是同治帝成年完婚選擇皇后。

原本是三方,最後卻變成兩方較量,原因是皇后人選有2人:一個是狀元崇綺之女阿特魯氏,這個崇綺很厲害,是大清立國以來唯一的蒙古狀元;另一個則是員外郎風秀之女富察氏。

阿特魯氏賢淑漂亮,端莊文雅,富察氏漂亮俊俏,自有風情。慈安太后認為富察氏輕佻不足以母儀天下,但慈禧太后卻認為富察氏漂亮聰明,有自己年輕時候的模樣。結果兩宮意見發生分歧,最終誰的意見唄採納,就取決於當事人同治帝了。

慈禧太后原本以為,同治帝肯定會聽從自己的意見,選富察氏為皇后,可是在擇後之日,同治帝卻把玉如意放在了阿特魯氏的手中。慈禧太后怒不可解,她不能對慈安太后和同治帝怎麼樣,故此就把所有的怒火全部轉嫁到了阿特魯氏的身上。

可以說,當同治帝把玉如意放在阿特魯氏的手中的時候,富貴和災禍一塊向她降臨了,這豈不是命運弄人?

第2個原因:性格原因,受盡虐待。

阿特魯氏被封為皇后之後,福禍相依的生活就開始了。也可以說,她過的是冰火兩重天的日子:

一邊是同治帝對她的百般呵護,同治帝為了表示自己對阿特魯氏的寵愛,從不主動去慈禧太后所選的富察氏房中;

另一邊卻是慈禧太后的百般刁難和虐待,根據《崇陵傳信錄》記載:說有一次同治帝生病,作為皇后的阿特魯氏就去看望,兩人因為慈禧太后的幹擾,難得一見,乃互訴衷腸,說到動情處,阿特魯氏就難以控制心中的委屈哭了起來;同治帝不忍看心愛之人如此悲傷,乃言曰:「卿暫忍耐,終有出頭之日也。」

結果皇帝和皇后的對話,被門外的慈禧太后聽到,慈禧太后勃然大怒,衝入房中,對著阿特魯氏又是扇耳光又是扯頭髮,接著又令人對皇后阿特魯氏大杖侍候。同治帝臥在病榻,無力相救,又不能眼睜睜看著愛人受苦,竟一下氣暈了過去。慈禧太后見皇帝昏倒,方才作罷。

再有根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慈禧太后對阿特魯氏的不滿與日俱增,竟生出廢除阿特魯氏皇后的念頭,於是就召惇親王商量此事,結果遭到惇親王的反對,慈禧太后只好作罷。不過惇親王也因此事得罪了慈禧太后,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有關阿特魯氏如此遭慈禧太后厭惡和迫害,除了兩宮之爭時留下的陰影之外,還有一點是性格原因。史載阿特魯氏品行端正,知書達理,但是性格耿直,不善於曲意逢迎。倘若阿特魯氏善於拍慈禧太后的馬屁,善於揣摩慈禧太后的心意,懂得讓慈禧太后開心,那麼大約也是可以彌補前嫌的。但阿特魯氏若這樣做,大概也會失去她本身的魅力,從而失去同治帝的寵愛吧!總之: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悲、喜命運在娘胎大概都已註定了。

第3個原因:腹中有子,唯有一死。

阿特魯氏的苦命在於,雖得皇帝恩寵,然這恩寵是如此短暫。因為同治帝身體不好,於19歲便病逝了。原本有皇帝丈夫罩著,在宮中的日子已經很不好過,如今丈夫駕崩,靠山全無,對於阿特魯氏來說,前途吉兇似乎不用算,就已經再明白不過。

不過更糟糕的是,在同治帝駕崩的時候,她已經懷孕。根據後來的情況來看,這大概是她必死的主因。若阿特魯氏將來生下兒子,那麼按照清朝的繼位規矩,繼位者當為同治帝之子,就算垂簾聽政,也是以後的皇太后阿特魯氏,而不是慈禧太后了。這是慈禧太后非常不願意看到的一種結局。所以慈禧太后是絕對不容許這種情況發生的,於是她選擇了新的繼承人載湉,慈禧太后的外甥。

載湉繼位,慈禧太后可繼續垂簾聽政,這時候為了保護自己選擇的繼承人,她就要掃除隱患:阿特魯氏和她的腹中子。

同治帝駕崩不久,22歲的皇后阿特魯氏忽然崩逝。不過阿特魯氏的死因卻眾說紛紜,至少有四種史載:

其一根據《清代紀事年表》、《李鴻藻先生年譜》記載:「其後之崩,蓋絕食也。」也就是說阿特魯氏是絕食而死。

其二根據《清室外紀》的記載,說阿特魯氏為吞鴉片而死。

其三根據《德宗承統私紀》記載,阿特魯氏乃是服用毒藥而亡。

其四說法比較廣泛,認為阿特魯氏乃是吞金而死。

結語:阿特魯氏的一生雖然短暫,僅22個春秋,但卻歷經命運大起大落的變幻,人生在須臾之間,嘗盡了各種榮辱悲歡。不管她是被慈禧太后逼死,還是自我絕望殉夫而亡,都已經成為歷史的謎團。所有的一切,或許都是命運無常,造化弄人吧!(文/說歷史的女人·老佛爺)

參考資料:《清代宮廷史》《慈禧傳》。

相關焦點

  • 惠陵近百年後被打開,同治只剩屍骨,為何陪葬的皇后依舊屍身不腐
    「慈禧太后」有關。話說,慈禧太后還是蘭貴妃的時候,為了爭奪「皇位」;不顧腹中孩子未十月成胎,用催產藥提前生下「皇子」,這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用現在時髦的話講:「同治帝是早產兒」;因此年幼的同治帝自幼多病,身體病弱。慈禧太后卻達到了她的目的,鹹豐去世後,同治繼承大統,母憑子貴;蘭貴人一躍變成皇太后;從此慈禧太后開始掌控大清帝國統治長達半個世紀。
  • 明朝這四位皇后皆賢德,卻都無過被廢,皇帝為何要這樣做
    他一心想將孫貴妃扶正,可胡皇后又是朱棣為他選的正妃,多年來一直沒有犯過錯,且頗受百姓好評。但朱瞻基對她沒有感情,仍然想盡辦法要廢她。 最後,朱瞻基抓住胡皇后無子這一點,懇請胡皇后主動遜位。胡皇后賢德,自然就答應了丈夫。於是宣德三年,朱瞻基正式宣布廢后。史書記載:「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 19歲少女被立為皇后,受到慈禧百般虐待,懷著孩子自盡身亡
    慈禧為何支持富察氏呢? 一方面,阿魯特氏的外祖父鄭親王端華曾是慈禧的政敵,在鹹豐去世後受命託孤,最終敗於辛酉政變,被賜自盡,因此,慈禧是反對阿魯特氏入主中宮的,如是,她才會支持其他人。至於為何看中了富察氏,除了富察氏的家庭背景之外,據說慈禧的母親也姓富察氏,雖與這名秀女不是同一家族,但畢竟也算是多少有點緣由了。
  • 正說孝哲毅皇后:出身科舉世家的狀元女,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丁巳3。○欽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皇帝衝齡踐阼。於今十有一年。允宜擇賢作配。正位中宮。以輔君德而襄內治。茲選得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淑慎端莊。著立為皇后。特諭。(清穆宗實錄卷328)隨即,兩宮太后開始為兒子的大婚典禮忙碌起來 ,六月初三,先封準皇后之父翰林院侍講崇綺為三等承恩公,早逝的生母宗室氏,以及兩位繼母宗室氏、瓜爾佳氏均為公妻一品夫人。
  • 正說孝定景皇后:丈夫不愛婆不喜,淪為太監提線木偶的末代皇太后
    提到末代皇后,很多人都認為是遜帝溥儀的妻子婉容,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婉容嫁給溥儀的時候,大清已經亡國,她又算哪門子皇后呢?所以,清朝最後一位皇后娘娘是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納拉氏。3月31日(二月二十四),紫禁城小朝廷為隆裕舉行冊諡禮,追諡她為「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民國政府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軍政要員也紛紛致電紫禁城小朝廷,對隆裕之死表示哀悼,並對其大加吹捧稱讚,比如副總統黎元洪稱讚隆裕「德至功高,女中堯舜」,參議院議長吳景濂誇她「以堯舜禪讓之心,贊周召共和之美。」
  • 從大清門抬進紫禁城的五個皇后,這是慈禧太后畢生的遺憾
    要說慈禧太后,一生榮華富貴,又執掌大清江山幾十年,算是登上了封建王朝女人的頂端,但是慈禧畢生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有從大清門入宮,這也成為日後婆媳關係的主要矛盾。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慈禧不喜歡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欲廢掉她,便召敦親王來說這事。
  • 鹹豐帝真正的嫡福晉孝德顯皇后,為何沒有慈安慈禧那麼出名
    就人生觀而言,在歷代帝王中,鹹豐帝的命運幾乎是最為悲慘的。他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三千年未有之變被他平息;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的衰落也被他平息了;他駕馭著一艘航行了兩百年的破船。沒有逃避的地方,沒有責怪的地方,沒有反抗的地方,痛心疾首,怨恨終生。
  • 清代共有29位皇后,她們的命運各不同,其中五個活得「最為憋屈」
    清人共有29位皇后(從努爾哈赤時期算起),她們當中,或母儀天下,或活躍於政壇,為後世所熟知,如孝莊、慈禧等。也有養尊處優,極享宮廷奢華,如孝聖皇后等。但是,這篇文章所提到的女皇都是命中注定的悲劇人物。孝哲皇后,阿魯特氏,是旗人狀元崇琦之女,也是大清從大清門進入紫禁城的第三位皇后。然而,阿魯特氏自從進宮以後,處處受到慈禧的冷眼,因為當時慈禧選秀的時候,慈禧沒有選皇后,只是在慈安和同治帝的堅持下,才選上了中宮之主。同治帝是個傀儡皇帝,大權全在慈禧手裡,一生無大作為。而同治帝又是清代最短命的皇帝,只有十九歲。
  • 康熙四年,她成為了皇后,家族背景強大,但命運弄人
    康熙四年,11歲的赫舍裡氏與同齡的康熙結為夫妻,被冊封為皇后,是第二位從大清門抬進紫禁城的皇后。她的祖父是輔政大臣之首索尼,為皇上產下兩子,但是命運弄人。赫舍裡氏被冊封為孝誠仁皇后,是康熙四個皇后中,冊封最早的。她與康熙皇帝的關係也十分和睦。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關心和關愛。
  • 探索長孫皇后的賢德一生
    探索長孫皇后的賢德一生我們在說到一個皇帝的時候,很容易就聯想到他的皇后,有的遺臭萬年,還有的卻被千古稱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皇后。要說到他們的感情啊,可以稱得上是模範夫妻了。就連史學家們說起長孫皇后來,也都是連連叫好。
  • 一隻貓害死一個皇后,成就了一個平民百姓到成功人士的華麗轉身
    李蓮英憑著這一技能哄得慈禧心花怒放,善於察言觀色、出口甜言蜜語以及行事心狠手辣的李蓮英漸漸獲得了慈禧的好感,並在安德海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殺死之後,成為慈禧的心腹。同治帝駕崩後,慈禧越發看孝哲皇后不順眼,經常稱他是狐狸精,說同治帝的死和她有關,最主要的是孝哲皇后當了慈禧掌權的道。幾次較量之後,慈禧起了殺心。
  • 母賢德老師
    母賢德老師   講述人:吳錫昭(自貢)  我不論在哪個學校讀書,都深受班主任喜歡。不只是學習成績好,還因為我很聽話,不調皮,能按時完成作業。  1958年,我剛讀初中,學校停課,下鄉支農。我們班分在本鄉一個地名叫花窗子的地方堂。
  • 慈禧的親侄女不止一位,為何偏選相貌最醜陋的靜芬當大清皇后?
    1888年,慈禧在太和殿為光緒皇帝舉行了選後大典,慈禧把自己的侄女靜芬,也就是隆裕皇后許配給光緒皇帝,靜芬是慈禧親弟弟桂祥的二女兒,靜芬長相實在普通,但是慈禧的親侄女不止一位,因為桂祥還有兩個女兒,分別是大女兒靜榮,以及小女兒靜芳,這兩位女兒都比靜芬相貌出挑,讓人不理解的是同樣是慈禧的侄女,為何慈禧要把相貌最普通醜陋的二侄女靜芬嫁給光緒皇帝呢
  • 清末老照片,慈禧母親唯一存世像和光緒帝「馬臉駝背」的皇后!
    因此,慈禧太后的照片大多是60歲以後的,眉宇間還能看出她年輕時的容貌。這張是她的臉部特寫,你可以看到鬆弛的皮膚,銳利的眼睛和下垂的嘴角。如果按照現在的審美標準來看,那就算不上美了。野史記錄,她從小就喜歡喝人乳美容,用中藥養顏。清朝皇帝有時從蒙古貴族中挑選妃嬪,畢竟她們都是馬背上長大的。長得高大,結實。但到了晚清,特別是慈禧入宮後,後宮妃子急劇減少。
  • 《清平樂》中的曹皇后漂亮,歷史上的曹皇后醜嗎?為何不得寵
    《清平樂》的上映,讓許多觀眾大呼過癮。它一改清宮戲的格調,顯示出文質彬彬、雍容華貴的北宋風情。它沒有其它朝代歷史劇那樣動輒喊打喊殺的情節,讓人感覺輕鬆愉悅。更為重要的是,這部電視劇雖然是由小說改編的,但很尊重歷史,每個細節都體現了精雕細琢的良苦用心。
  • 隆裕皇后:光緒的原配,大清朝的終結者,為何只活了四十六歲?
    成為皇后,不僅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也是因為皇后的身份讓自己年齡還未過半百就去世了。這樣安靜內向的性格自然不會得罪人,但也不懂得討皇上的歡心。再加上光緒皇帝一直都十分憎恨慈禧,但無奈於自己手中無權,只好一直任慈禧擺布。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光緒把對慈禧的不滿都發洩到隆裕皇后身上。不僅從來不給好臉色,冷暴力更是貫穿他們整段婚姻中。
  • 清代皇后冊立與八旗大姓氏族
    《八旗通志》中亦說屬正黃旗包衣:「滿洲正黃旗包衣第一參領……第三管領,系康熙三十四分立,以包衣大武士宜(即五十一)管理,武士宜升任內務府總管,以包衣大泰清管理。」但《清史稿·外戚表》中卻說屬鑲黃旗。聯繫到雍正十三年九月:「著出包衣,入於原隸滿洲旗分」的關於抬旗上諭以及孝淑母家由正白旗包衣抬入正白旗的情況,可知孝儀母家被抬入的應為正黃旗。
  • 正說端順皇后蕭氏:幫婆母監視丈夫,從開國太子妃到東丹國女王
    在契丹遼國,就有這樣一對怨偶,妻子不得丈夫歡心,就替婆母監視丈夫,丈夫憤而投奔他國,妻子取代丈夫地位去做事業女性,這對夫妻就是契丹太子人皇王耶律倍和嫡妻端順皇后蕭氏。01,開國太子妃端順皇后蕭氏(?阿保機是天皇帝,述律平是地皇后,如今封愛子為人皇王,這一家子是天地人都佔齊了。同時,任命皇弟迭剌為東丹國左大相,以渤海老相為右大相,渤海司徒大素賢為左次相,再從弟耶律羽之為右次相(中臺右平章事),並赦東丹國。
  • 慈禧長得有多漂亮,為什麼鹹豐皇帝那麼喜歡她?
    事實上,慈禧之所以得到了鹹豐帝的寵幸,原因大概有這麼幾個:第一,當然是長得好看,據說是非常的漂亮,天生麗質,無與倫比,當然我們沒有慈禧年輕時候的照片,不知道它究竟長什麼樣,但是按照當時的審美,它一定是非常的出眾的,自己很得意地對別人說過這樣的話,入宮後,宮人以我美賢妒我,但皆為我所制,到遭人記恨的程度,可見有多麼美了。
  • 明朝的皇后,為何大多出身平凡,徐皇后為何又例外
    而明朝的皇后,為何大多出身平凡呢? 其實,這源於朱元璋定下的一條祖訓。朱元璋稱帝後,特地修撰了《女訓》,用來管理後宮妃子。其中一條就明顯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採之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