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育己」《成功這件小事》:不要誤會,成功這件小事一點不小

2020-12-23 凱媽讀書

如果一隻大象告訴你他叫迦尼薩,他是神,他是賈伯斯、比爾蓋茨、牛頓、尼採、孔子這些全世界成功人士的啟蒙老師,還告訴你只要按他說的做你就可以像他們一樣成功,而且他教你的還是最簡單的方法,還要跟你籤訂契約書,如果違反契約他就要收走你的「希望」,而他教你的成功方法竟然是擦皮鞋、打掃廁所、講笑話、吃八分飽.....你信嗎?你信嗎??

這就是《成功這件小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的:做好29件小事,你就能成功。

本書作者水野敬也,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他在大學時曾經突發奇想自創「讚美業」:在街頭以1分鐘100日元的收費標準,不斷讚美路人,直到對方心花怒放為止。讚美業可以說是「誇誇群」的鼻祖了,這一瘋狂創意讓他一夜成名。

後來,他因為身邊的朋友常常抱怨「想要成功,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想到要寫一部關於「日常生活小事」的成功勵志書,於是就有了這本「神書」——《成功這件小事》。

這本書究竟有多「神」?

它「神」火爆——《成功這件小事》原名《夢象成真》,一推出就長期稱霸日、韓等國及中國臺灣地區等各大暢銷書榜冠軍,全亞洲總銷量突破1600萬冊,由這本書改變的電視劇、舞臺劇、遊戲、電影等更是引起跨界風暴,作者本人的巡迴演講也場場爆滿,書中提出的「29天小事成功運動」更是風靡亞洲。日本《朝日新聞》高度評價它:這是一本讓那些從來不買成功勵志書的人也搶著去買的書。

它的主角就是神——本書主角象頭神迦尼薩是印度創生和破除障礙之神,他也協助信眾接近其他的神祇。世人相信迦尼薩帶來成功和幸福,在舉行儀式之前、結婚、朝聖、出遠門、拜師開學、開店前都會敬拜迦尼薩。

在本書裡,一位年輕人去印度旅行,象頭神擺件作為特產店裡的火爆商品被他帶了回來。一天他參加了一位著名企業家的派對,在名流雲集、金碧輝煌的派對現場,他躲在角落,仿佛是個隱形人。派對結束後,回到家裡的他回憶起自己曾經輝煌的學生時代和普通寒微的現狀,不禁心煩意亂,借著酒意向象頭神擺件哭訴,而後倒頭睡去。沒想到,第二天,象頭神「顯靈」了!並每天給他一個課題,帶著他實踐一件件小事,一步步走向成功。

29件小事究竟是什麼?

《成功這件小事》這本書可以說是年輕人通往成功的超級行動指南,你一定以為這會是本講成功學的枯燥教條吧?並不是的,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相當有趣,並沒有嘮叨大道理,也沒有滿盆雞血,只是把29天改變命運的29件神奇小事融入到了象頭神和年輕人的日常互動當中。

這29件小事是——

1、擦皮鞋2、捐款3、吃八分飽4、提前發現別人想要什麼5、講個笑話,即營造氣氛6、打掃廁所7、下班後直接回家8、誇獎自己9、放棄一樣東西10、營造一個讓自己持之以恆的環境11、照全身鏡,整理儀表12、問別人自己最擅長的事13、問別人自己最不擅長的事14、愉快地想像夢想15、告訴自己「我運氣真好」16、讓別人免費為你服務17、為明天做最細緻的準備18、討身邊最重要的人歡心19、誇獎一次別人20、偷別人的優點21、看雜誌的招聘信息22、拜佛23、在受歡迎的店裡找到受歡迎的理由24、送禮25、現在開始做因為沒做過而後悔的事情26、本著服務全世界的精神訴說夢想27、幫助別人成功28、毛遂自薦29、心懷感恩

火爆「神書」背後的冷思考

29件小事,一件一件照著做,2000%能成功。

合上書本,從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退出來,回憶這29件小事,我發現:這些最簡單的小事一點都不簡單!它們背後深藏著成功關鍵詞。

思考一:小事背後的成功關鍵詞關鍵詞1:目標/夢想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明確的、遠大的目標,這是世人普遍的認知。但是,水野敬也對於成功的目標卻有著不一樣的定義。

「努力編制夢想,夢想就會實現」,是的,但不是必須編制夢想,如果強迫自己擁有目標,那麼這個目標的意義和勉強自己、滿足他人的期待是一樣的,會變得缺乏內在動力。成功的目標應該是讓自己一想起來就樂在其中的。這種感覺就像是——彩票中了大獎,擁有不計其數的財富,然後無憂無慮地計劃未來要過怎樣的生活、要做哪些事情。對,自己覺得享受、樂在其中,一想起來就覺得愉快、充滿動力的夢想才是一個人成功的目標。

可是,這個目標若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私慾,那麼這樣的理想也不會被祝福,更不會得到眾人的支持。所以要將自己的目標升級,在滿足自己的同時給別人帶去幸福感。而訴說成功目標的時候要本這服務全世界的夢想去表達。

聽上去有點虛偽,是嗎?但如果把服務全世界變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呢?那就會有很多人想為這樣的夢想加油了吧。

關鍵詞2:行動

目標如果僅僅是停留在想的層面,那麼就只能是夢想。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僅敢想,還會去做。

成功人的行動是什麼?總結起來就是不怕麻煩,周密計劃,不斷試錯,及時迭代。

為什麼象頭神要讓你去打掃廁所、去拜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我們也不想做,看起來很麻煩的事做起來似乎沒有意義,所以我們在太麻煩、不想做當中錯失了機會,而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願意去嘗試別人覺得太麻煩、沒有意義的事的人,才有機會獲得那一點成功的可能性。

為明天做最詳盡的計劃,這是「一流的人無論處於何種情況下都能得到好的結果」的原因。但計劃是不是只能一成不變呢?並非如此,在行動中模仿別人的有點,通過詢問別人我最擅長、最不擅長的事情是什麼,我們能夠在不斷的實踐中及時調整,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愛。

為什麼你會知道你最喜歡吃草莓味的蛋糕?因為我們嘗試了各種各樣口味的蛋糕,然後才知道我們原來最喜歡草莓味。是的,工作亦是如此,我們嘗試過各種可能,才能知道自己的熱愛。但這並不是勸你頻繁地更換工作,去做淺淺的嘗試,而是在找到目標、自我認知充分的前提下去試錯。

關鍵詞3:自律

你見過凌晨4點的清北圖書館嗎?你知道每天5點起床的人能把一天過成48小時嗎?

最近在看一個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講述知名律所實習生的經歷,這些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在一次對話中談及自己的學習時間,有一位實習生分享:「我最喜歡早上四點起來學習,那種感覺就是全世界都在睡覺,只有我在進步。」這就是學霸的世界!

成功人士都是極度自律的人,這種自律從吃八分飽開始,落實到對自由時間的絕對掌控,再到展示自己的每一個細節。

從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裡訓練自我掌控,當我們對此樂在其中的時候,生活就開始改變了。

關鍵詞4:自燃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起孩子的學習,她說她很不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壓力那麼大卻對學習那麼不喜歡,我們小時候啥也不懂卻總感覺上學是件很開心的事情。

我說,這就是原因,我們小時候沒有人和我們嘮叨學習的重要性、競爭的殘酷性、生存的危機感,所以我們學習是為了自己,享受的是學習本身,而現在的孩子被過分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在動力被外在動力掩蓋了,所以,學習就變成了痛苦。

內在動力能讓一個人自燃,不需要外界的壓力就能夠不斷為自己努力,因為知道自己的目標和熱愛所在。那麼,如何獲得足夠的「內燃力」?

首先,建立自我評價體系,走出他人的評價和期待。

其次,用實際行動為自己添加燃料,比如「每天誇獎自己一次」,「告訴自己我運氣真好」。

關鍵詞5:利他

成功人士都利他,因為他們深知這個道理:能為多少人提供價值,能讓多少人感到喜悅幸福,就能獲得多大的成功。

利他難不難實現?以前我一直以為很難,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別人不一定這麼認為,想讓別人感到喜悅幸福,事實卻是別人可能尷尬無比,還落得一個情商低的評價。後來發現並非利他難以實現,而是我的所懷並非真的利他理念,而是想要展示自己。

真正的利他是站到自己的對立面,從「客人」(家人、朋友、同事、客戶都是我們的客人)的角度出發,發現他們的需求,超出他們的期望,幫助他們成功(實現他們的目標),那麼無論方式是不是完美,都能夠得到認可。

今天看到湯馬斯·肯比斯的一句話:「不要因為別人無法按你的意思去做事而生氣,因為自己都無法照自己的意思做事,更何況別人呢?」瞬間有種釋懷治癒的感覺,我想面對繁雜瑣碎的生活,可能會有人和我一樣需要這句話吧。於是隨手轉發到朋友圈,沒想到引起一片共鳴,很多人都說被這簡單的一句話治癒了,感謝我及時分享。

你看,簡單的一個行為,幫助他們的同時,讓我也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原來這就是成功人士都知道的「利他」。

關鍵詞6:感恩

前兩天感恩節,朋友圈裡滿屏的感恩,其實我是無感的,甚至有些不屑:這滿屏的感恩有多少是真心的?

心懷感恩,就是——愛。

從愛自己的生財工具開始,擦乾淨每天陪你奔走的皮鞋,用心對待握在手上的手機,對你的車說一句謝謝,再到討身邊最重要的人歡心,當發現別人心中欠缺時,用愛灌溉對方的心田。

所謂金錢、名聲、地位、名譽都是別人給的,唯有感恩給予我們的人,它們才會長久地留在我們身邊。

思考二:真的做到這些小事就能成功嗎?是的,也不是。

毫無疑問,做到這些小事真的可以成功。但一定會成功嗎?不一定。因為這些事情不是做到一天就可以,而是要像象頭神所指引的那樣——「在今後的人生當中持之以恆地實踐那些課題,儘可能每天持續,直到它們成為你的一部分為止。」

與其說成功是每天做一件小事,不如說是每天開始做一件小事,再把這件小事每天持續下去。

思考三:人生一定要成功嗎?不是的。

成功不是人生的全部,放棄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也不叫人生。無論是充滿歡笑、哭得毫無形象、幸福得要命的日子,還是不幸得可笑、痛苦到不願面對世界的日子,還是看到令人感動落淚的美麗風景的時候,這些全都是這個世界為了讓你們體驗人生的百般滋味而創造的。

成功不是人生的全部,做自己才是人生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成功這件小事:成功需要莫大的不幸而不是幸運
    你是否在渴望著成功,期待擁有很多很多錢,包括名譽、地位、以及從事只有自己才能夠做到的工作,而這些無不彰顯了你的核心競爭力。即便你現在無法達到也不要緊,我們一起來跟著象頭神的腳步來實踐成功這件小事吧。從今天開始,實踐象頭神所出的課題--29件小事。
  • 做到這16件小事,減肥沒有不成功的
    來控制體重保持身材據說能做到下面16件小事一半以上都會成功變瘦若你有寫下待辦事項的習慣,一定要將運動放在「必須要做」的一列下,才會重視你的承諾,而不是以「可做可不做」的心態來看待運動這件事如果沒有做過功課,很有可能你健身消耗的能量不如你一天攝入的能量多,別說減肥了,不變胖就很好了。從現在開始就去關注下每種食物對應的卡路裡吧!
  • 多學學成都的這三件小事。︱德科地產頻道Live
    主講︱劉德科如果你很討厭成都,又不小心點開了這期節目,可以現在把它關掉,因為接下來我們要「謬讚」成都。我們要像小學生寫作文一樣,恭恭敬敬地記成都的三件小事。1st第一件小事:五岔子大橋。昨天晚上,我的朋友周錦虹在轉發「微成都」的微博時說了這幾句話:「讚美成都是希望中國其他城市的執政者也能有所啟發,只需要給商家一點陽光,就會給民眾帶來雨露。不要平壤的整潔,喜歡成都的煙火。」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平壤,我去過,在平壤的街頭,我感覺自己就是一頭殭屍。
  • 初戀這件小事,誰也躲不過
    平採娜·樂維瑟派布恩和馬裡奧·毛瑞爾合作的《初戀這件小事》於2012年在大陸上映,這部片子用極其細膩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初戀的甜和澀。小水(平採娜·樂維瑟派布恩飾演)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女孩子,偶然與學長阿亮(馬裡奧·毛瑞爾飾演)相遇,便對他一見鍾情。從此,小水為了獲得阿亮學長的喜歡,努力地去變美,努力地學習,努力地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 《初戀這件小事》:喜歡你從來不是一件小事
    《初戀這件小事》故事裡的小水暗戀學長阿亮,那會她還是矮個子不起眼的小黑妹。《初戀這件小事》這個關於暗戀的故事裡,還有小水的學長阿亮,那會他是高年級的帥氣校草。他覺得小水年紀還小,一直隱忍著這份喜歡。《初戀這件小事》他把小水送的融化的巧克力放在冰箱存放很多年,還在巧克力上的圖案畫上小水的牙套。
  • 誤會這件小事
    誰誤會了誰的誤會與誤會了誰的誤會的誰鈴木園子扔下正在和京極真發簡訊的手機,拿著水和毛巾走上前遞給呼吸不勻的毛利蘭。她幾口水寥寥壓下渴意,便拉著好友朝訓練室外走。最近各個社團都在籌備學園祭,只有他們空手道社在為關東地區春季賽做最後的準備。因為訓練太過枯燥,她最近總是趁著休息時間在各個社團門口穿梭著,偶爾還會去湊個熱鬧。
  • 每天做到這5件小事,讓你體重持續暴跌,體脂率下降!
    減肥速度慢的人,眼睜睜地羨慕著別人體重快速下降,心裡總會想著:為什麼明明一起減肥,他們的減肥速度就會比自己快那麼多呢,是自己不適合減肥嗎?很多人在減肥期間總是會產生自我懷疑,還會走向了不科學的減肥坑,比如:節食減肥等等。但是,你要明白的一點就是:節食減肥等方法,是不可能讓我們減肥成功的。
  •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極致,就是最大的成功!
    高爾基曾說:「一切偉大的事業,或者說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組成的。」這句話啟示我們,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構成的。小事日積月累,就是功德無量的大事。我們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從細微的小事入手,只有每一件小事做好了,整個事業才會完美。1466年,14歲的達·文西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韋羅基奧並沒有先教他什麼,而是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
  • 再看《初戀這件小事》盤點那些情,珍貴卻是它
    關於初戀題材的影視作品也不勝枚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等等,但在我腦海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初戀這件小事》這部電影。《初戀這件小事》這部電影是一個關於成長和努力的故事 。在群體裡,某個人進步一點會被嫉妒,這是常態,這是矛盾始端……但青春裡的友誼總是那麼單純,你我真心相待,沒有解不開的誤會。當那首「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沒有哪一天不想念……」的歌曲響起,一切都回到了初時大家一起嬉鬧,一起玩耍的時光。
  • 《初戀這件小事》:學生時代裡,你也經歷過的6件事!
    「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人,每次想起他的時候,會覺得有一點點心痛,但我們依然願意把他放在心底。」距離《初戀這件小事》上映,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雖然是一部以前的電影,但也有不少人經常去重溫。《初戀這件小事》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是因為你能從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 安東尼與火箭,正如《初戀這件小事》
    安東尼這一筆籤名,讓火箭球迷一等,就是四年。甜瓜與火箭之間,像是互生情愫的年輕男女,想要走到一道卻又顧慮不安,直到故事的最後,他們才在了一起。這樣的劇情,跟一部紅極一時的泰國電影《初戀這件小事》如出一轍。小水(休斯頓火箭飾)是初中一年級一個最最平凡的小女孩,她愛好不多,也不吸引人,老師和同學都認為她在學習上很有潛力(摩登組合)。
  • 《初戀這件小事》:為了Ta成為更好的自己
    初戀是莫大人生中的一件小事,又是萬惡青春中的一件大事,在沒有自我認知與定位的十幾歲撞上的第一個人會影響,「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人,每次想起他的時候,會覺得有一點點心痛,但我們依然願意把他留在心底。
  • 自我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需要做好這件溫暖的小事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讓自己真正變得更好,需要做好這件溫暖,且可以自愈的小事。 2.創造新的體驗,做好這件溫暖的小事 前面說了,真正的改變是需要創造新體驗開始的,那麼怎麼才能創造新的體驗呢?
  • 讓自己變幸福的20件小事
    哈佛大學推薦的這20件小事告訴我們,幸福離我們並不遙遠,生活裡細碎的小事,就是幸福的來源。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
  • 2020年,想要減肥成功必須懂得這8件事
    02 勿以「事小」而不為/為之有一些小事會使你積「小胖」成「大胖」,換句話說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變胖,比如久坐不動、熬夜、睡前吃夜宵等等,你每做一次,發胖的程度就會有輕微的累積、提升。「肥胖-超重-正常-瘦」是評估體重身材的四個不同階段,「肥胖」不能直接跨越過「超重」和「正常」變成「瘦」,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並不是對自己不夠狠,而是能幫助我們學會滿足,學會正確看待減脂這件事。
  • 「我想說,其實一開始你就成功了」——《初戀這件小事》
    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便把主人公少年時期的這種懵懂、青春、美好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大概每個少女時期的女生都會在心裡偷偷喜歡一個人。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中的女主人公小水也在她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這樣的一個人-----阿亮學長。
  • 《初戀這件小事》初戀這件小事一部很純情很陽光的泰式愛情喜劇
    初戀這件小事一部很純情很陽光的泰式愛情喜劇。講述了主人公小水,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孩,在初一那年,喜歡上一個優秀到讓她仰望的高一學長阿亮。於是她努力為他改變自己,經過初中三年的蛻變,最終成長為校花級風雲人物的故事。純真的愛戀 ,追夢的女孩 ,美好的青春,美好的初戀。
  • 《初戀這件小事》影評:暗戀並不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文/婉婷說情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人,每次想起他的時候,會覺得有一點點心痛,但我們依然願意把他留在心底。就算今天,我不知道他在哪裡,他在做些什麼,但至少知道,是他讓我了解,什麼是初戀這件小事。
  • 晚上堅持這4件小事,讓你睡覺也在燃脂,有效瘦全身
    晚上堅持做到這4件小事,讓你睡覺也能夠保持代謝的狀態,睡覺的時候也能燃脂。第一件小事,晚餐保持在晚上7點前完成,5分飽即可很多人都把晚餐當作夜宵來進行,減肥的人甚至不吃晚餐,來讓自己快速瘦下來。這種斷食的行為,不僅沒能幫到我們瘦下來,反而會損傷腸胃。
  • 求婚指南 - 你只需知道3件「最重要的小事」
    怎麼定義「不可複製」這件事?每個人應該都不一樣。但在我這兒,標準是,「接受並愛著真實的對方」。這裡只想講一件朋友的小事。 某次,當時還是男朋友的他去女生家吃飯,我朋友和她媽媽因為一點事情爭執了起來,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第一次見的男朋友只好兩邊打圓場。那一刻,我朋友覺得很狼狽也很丟臉(大家知道跟父母發飆時其實是最容易暴露真實自我的)事後女朋友問他,你怕不怕?意思是,今天看到這麼難堪這麼失態一面的我,你怕不怕。男生說:「怕啊,很怕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