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集之一 《相撲兒》宋•趙文

2021-02-18 體育詩詞會

相撲,是一種類似於摔跤的體育運動,現流行於日本。中國和日本兩國歷史上都有相撲,我國秦漢時期的角牴和日本現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早在西漢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帶流行著一種民間遊戲:人們戴著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鬥力,這種既是競技又是表演的活動,被稱為「角牴」,又名「蚩尤戲」。司馬遷在《史記·黃帝本記》對寫到:「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頭,以角牴人,今冀州為蚩尤戲。」秦漢時期的角牴歸於「百戲」,也稱作「角牴戲」。唐代,相撲也較為常見。孟浩然寫詩描寫相撲:「孟賁古冶兩相搏,強者角牴在必得。今番對陣顯身手,他日三軍勇報國。」現藏巴黎的敦煌唐代寫經上,畫有兩個上體赤身,穿犢鼻褲的人正在相撲。宋代,相撲運動進入了繁盛時期,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很流行。宋代宮廷中有御用相撲手,名為「內等子」,平時充當御前衛隊左右軍,宴會時進行相撲表演。宋代軍隊訓練中,也有相撲內容。在民間,既有相撲競技也有相撲娛樂表演,湧現出很多名揚天下的猛男颭(zhǎn)女,還自發形成了相撲社團——角牴社。南宋時期,還開展全國性的相撲比賽,地點設在京城臨安護國寺南高峰露臺,獲勝者能得到豐厚的獎賞。自宋以後,中國的相撲開始走向衰落。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後,摔跤成為主流,統治階級下令民間禁止開展角牴,《元史·卷一百五·刑法志四》中記載:「諸棄本逐末,習角牴之戲,學攻刺之術者,師弟子並杖七十七 。」明朝相撲仍然沿用唐宋的角牴稱呼,但只是一種簡單的娛樂項目。到了清代,角牴正式更名為撂跤(liào)、摔跤等,其形式及技法有了根本的改變。明清之後,相撲被邊緣化,鮮有文獻的記載。

相關焦點

  • 蒙古相撲選手橫綱朝青龍改寫日本相撲賽歷史
    新華網烏蘭巴託1月23日電(記者阿斯鋼)23日,日本相撲新年第一場賽事進入第14天。蒙古國籍大力士、日本相撲史上第68位橫綱朝青龍以完美的倒扣技巧戰勝總能給他帶來「麻煩」的同鄉、大關日馬富士,提前一天奪冠。日本相撲賽的歷史由此被這位蒙古國選手改寫。
  • 相撲館吃相撲手開的相撲火鍋
    橫綱是日本相撲運動員(日本稱為力士)資格的最高級,相撲力士按運動成績分為10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但是煩客在距國技館200米處有家前橫綱相撲手開的相撲火鍋店裡拍到了正在競技比賽的錄像。
  • 遊藝|和樂而起的相撲表演
    相撲則源於角牴,正史材料中對相撲的記載,要追溯到王隱《晉書》卷11《劉子篤傳》,此則材料中相撲稱謂的出現,應是較早的記錄。穎川、襄城二郡班宣相會,累以作樂。謂角牴戲。襄城太守責功曹劉子篤曰:「卿郡人不如穎川人相撲。」篤曰:「相撲下技,不足以別兩國優劣,請使二郡更論經國大理、人物得失。」
  • 川普看相撲,孫中山看相撲
    在川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及安倍晉三首相夫婦走進大相撲賽場時,萬眾歡呼雷動,美國總統來看大相撲,無論對相撲手和相撲粉絲來說都是一次很大的鼓勵。1578年,織田信長也在安土城看了一場相撲(兩國國技館所藏《織田信長公相撲觀覽之圖》)這讓人想起100多年前,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訪日時,也看過一次相撲,這也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看相撲。
  • 海賊王903集,路飛秒殺橫綱浦島,他的相撲技術是從哪學的呢?
    海賊王903集已經順利更新,這一集內容講述了路飛VS最強橫綱浦島。總體來說還是很有看點的,路飛的強大引發了不少人的驚嘆,甚至想要趕快知道他的來歷。就在打敗橫綱之後,索隆十郎站在舞臺上,也是亮彩了一次。大聲說到:是我怎麼了?好霸氣的回答呀!咦!是不是跑題了?
  • 相撲選手,如何增肥的?為什麼相撲選手的壽命短?
    相撲,是世界上最胖的一群人。相撲比賽,很多人第一看可能覺得,2個胖子推來推去有啥意思?但是,相撲手就像影視明星一樣,受到日本人的喜愛和崇拜,也是日本收入最高的運動員之一。相撲運動看起來很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要成為一名成功的相撲摔跤手,往往需要大量的訓練。在日本,相撲選手的生活非常辛苦,一般15或16歲就住在稱為「相撲訓練部屋」的宿舍式住宅內,忍受地獄般的痛苦訓練。
  • 史上最可愛女相撲手 日本女相撲手美貌驚人
    小學2年級時,為了增加腰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她練起了相撲,進入到專業的相撲俱樂部,實力慢慢增長。從初中開始,野崎在日本國內基本就已經沒有對手,多次獲得全國女子相撲比賽的冠軍。高3時,野崎代表日本參加了世界女子青少年相撲錦標賽,在訓練中不慎脫臼的不利情況下,她最終奪得了輕量級(65公斤以下)的金牌。
  • 《清平樂》:宋仁宗也愛看相撲?宋朝相撲運動有多受歡迎?
    前兩天,劇中正播到在元宵時節,宋仁宗帶著皇后和女兒徽柔出宮遊玩賞燈,還觀看相撲表演,民間一派繁榮景象。眾所周知,相撲現在是日本的國技,但早在一千年前的大宋朝,相撲可是風靡全國的全民運動。可以說,當時相撲是大宋的國技,後來才從中土傳到日本。
  • 相撲火鍋 — 論相撲大胖子的自我修養
    這個民族有著太多的代名詞,且大多極富民族特色,在這裡也就不能不提他們的國粹——相撲,作為日本人最喜歡的傳統體育項目,相撲的發源可以追溯至1300多年以前,至現代發揚光大,已經逐漸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少日本人也把相撲當做自己的國技。相撲運動員又被稱為「力士」,身高體胖,虎背熊腰,大多數體重在110-150公斤。
  • 相撲為何是國技?關於相撲你必須了解的11件事
    相撲基於日本固有的宗教神道教的神事發展而成,關於它的起源說法不一,《古事記》中描寫建御雷神和出雲的建御名方神之間的「力競」,是相撲起源傳說之一。簡單來說,「大相撲」是專業級別的比賽,「相撲」是業餘愛好者的比賽。日本大相撲裡,每一個力士,也就是相撲手,都有一個排名。大相撲力士的高等頭銜,也就是幕內力士,等級由低至高分別為:前頭、小結、關脅、大關、橫綱。橫綱是相撲力士資格的最高級,大關要連續兩次獲得冠軍才可以獲得橫綱的榮譽。
  • 日本相撲力士的生活
    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鎌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從17世紀起,日本各地興起職業性相撲,稱為"大相撲"。18世紀開始形成現代的相撲。到20世紀初期,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廣泛開展起來,至今。日本的相撲比賽每年都要舉辦六次,分為一月場、三月場、五月場、七月場、九月場和十一月場,每次15天。
  • 被冤假賽的中國籍相撲手,蒼國來成狀告日本相撲協會歷史第一人
    當時,恩和圖布新只知道跟村裡其他的小孩滿地打滾兒,不能理解奶奶的話。直到他12歲那年,奶奶離世,父母又常年不在家,恩和圖布新失去依靠,他聽奶奶的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去外面能幹嘛呢?」年僅12歲的恩和圖布新並沒有可以養活自己的一技之長,有次和小夥伴坐在家附近的木欄上,看著草原上緩慢落下的太陽,不遠處兩個壯碩的中年男人正在比試著摔跤。
  • 日本的大相撲
    日本《相撲之始》一書說,日本的相撲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3年,此時只是一種類似草原民族的摔跤方式,還沒有正式名字。南北朝時期日本引進漢字時,將日式摔跤稱為「相撲」。中國的相撲(中式摔跤),古稱素舞,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
  • 近距離感受日本大相撲比賽:頂尖相撲人氣極高
    25日記者頭一回來到現場觀看相撲比賽,近距離感受了日本國技的傳統與魅力。橫綱白鵬賽前表演。新華網記者 華義 攝  在日本,職業相撲比賽被稱為大相撲,每年在東京、大阪等地舉行6場巡迴賽,每場進行15天,依據勝負場次決出最後的冠軍。其中1月、5月和9月的賽事在可容納約1.1萬人的東京兩國國技館舉行。其他3場分別在大阪、名古屋和福岡舉行。橫綱白鵬賽前準備。
  • 中國相撲成為日本國粹,因女相撲太過「傷風敗俗」遭司馬光禁止
    從晉代開始,角牴又有了新名字:相撲。到了唐代,角牴與擊球並列成為兩項最受歡迎的運動娛樂項目,在盛大節慶時,角牴往往作為壓軸節目出場。唐代宮廷還專門設有角牴隊伍,取名「相撲朋」,供皇帝平時觀賞取樂。「相撲朋」還從娃娃抓起,只要身手敏捷,即便是小孩子也可加入深造。就如當時著名相撲選手蒙萬贏,加入相撲朋時年僅十四五。
  • 相撲在宋朝有多盛行,看看《水滸傳》中的相撲高手就知道了
    相撲是日本的國技,它備受日本人的喜愛。稻盛和夫曾說:「日本人對相撲的熱情,絲毫不亞於巴西人對足球的偏愛、西班牙對鬥牛的熱衷、美國人對拳擊的情有獨鍾。」而關於相撲的起源,中國的學者認為日本的相撲源自中國,是大唐時才傳到日本的。而日本學者則堅持相撲是日本固有的國技。
  • 相撲為什麼成了日本的「國技」?
    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兩人以驚人的速度向對方撲過去,滿身的肥肉隨著衝撞一陣亂顫.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這樣的一種運動,竟然能成為日本的國技,它既不太雅觀,也沒有什麼觀賞性。不過,日本人可不是這麼想的。相撲很早就出現在日本列島上了。《古事記》中就有關於相撲的神話 :遠古時代建御雷神和建御方神在出雲國那佐(日本古代地名)進行角力,賭注是領地,結果建御方神輸了比賽,羞愧地逃跑了。
  • 日本相撲,有點東西
    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是日本不可或缺的藝術文化瑰寶。有很多小夥伴對於相撲,都只是有所耳聞,沒有親眼看過,到了日本如果能親眼看上一場相撲比賽,一定會為你的旅途留下特別的回憶。那麼今天,小九就為對相撲抱有好奇心的小夥伴們來一次科普:相撲到底是什麼?當相撲手能賺多少錢?去哪裡看相撲比賽呢?
  • 土俵上的狂舞——相撲(四)
    前面(見《土俵上的狂舞——相撲(一)(二)(三)》)我們了解了日本相撲的起源、比賽規則以及等級段位等相撲賽場上的知識,還有相撲力士的飲食文化。這次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和大家一般印象中截然不同的相撲冷知識。一、相撲運動員在日本是有很高地位的。棒球和相撲是日本的國家運動,相撲更是被日本人奉為國技。
  • 相撲探秘:起源於中國,盛行於宋代,還出現過女子相撲高手
    小說中描寫了一場饒有趣味的相撲表演,地點在泰山腳下岱嶽廟。那場相撲是為祭神舉行的。一位老年部署(即裁判員),手持竹批上場,參拜神後,便邀請相撲對手上臺。相撲手任原,「頭綰一窩穿心紅角子」,跳上臺來,「喝了一盧參神諾,受了兩口神水」,另一位相撲手燕青,也是「除了頭巾,光光地束著角兒」,趕上臺來,擺了個架子,算是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