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俵上的狂舞——相撲(四)

2021-02-08 學思高考日語

前面(見《土俵上的狂舞——相撲(一)(二)(三)》)我們了解了日本相撲的起源、比賽規則以及等級段位等相撲賽場上的知識,還有相撲力士的飲食文化。這次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和大家一般印象中截然不同的相撲冷知識。


一、相撲運動員在日本是有很高地位的。棒球和相撲是日本的國家運動,相撲更是被日本人奉為國技。家裡如果有人從事相撲運動,家人和朋友都會以他為榮的。每到重大的相撲比賽,那必定是舉國關注,電視比賽的收視率也會很高。並且日本天皇、首相、政府官員都會出席比賽。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白鵬頒獎


相撲運動員平時專注於訓練和比賽,相撲新人從15歲開始訓練,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在訓練營裡完成,不允許隨便外出,所以相撲運動員和外部的接觸比較少,不容易染上不良習慣。並且,作為運動員,還具有純真、熱情、謙虛、胸懷寬廣等良好品質。這樣良好的品質,也是吸引人目光的重要一點。雖然體型較笨重,但相撲運動員在生活中實際上是非常軟萌的。並且,日本人非常崇尚強者。在他們心裡,相撲運動員是強者的代表,所以他們非常敬重相撲運動員。



而正是因為相撲力士有著極高的社會地位、良好的正面形象以及優秀的品質,所以相撲力士備受女性歡迎,相撲力士的妻子也都非常美麗大方。



相撲力士和妻子


二、現在的相撲力士尤其是段位最高的橫綱大多數是蒙古人而不是日本人,這或許和蒙古人在先天的身體條件以及蒙古人歷來摔跤非常厲害等因素有關。

三、在我們看來,相撲力士肥碩的體型,體脂率一定很高。然而我們看到的那些重量級力士,他們會把體脂率控制在30%以內。一些相對沒那麼大隻的選手,體脂率可以保持在12%甚至更低。創造了日本相撲史上最多連勝紀錄的超級大橫綱(橫綱,相撲手最高等級) 160kg的白鵬,體脂率25%。


女性體脂率對應體型圖


現役橫崗--白鵬


一個相撲手的肌肉並不比肌肉男少,只是被皮下脂肪掩蓋了肌肉而已。當然脂肪對他們來說是個好東西,比賽中無論是被撲倒或者遭衝撞,對身體的衝擊是非常大的。脂肪正好是一個緩衝器,可以減輕內臟受到的衝擊和傷害。

相關焦點

  • 日本相撲運動員退役後都幹什麼
    昨天,是巖木山作為相撲運動員生涯的最後一天,他重新登上了國技館的土俵,先與自己的侄子,或許也是他的第一位弟子進行了一次比賽。然後帶上3歲的兒子,在土俵上進行了意味深長的父子戰。首先,它是在國技館的土俵上進行的,這一土俵不僅是所有相撲選手最渴望登上的地方,更是日本相撲這一國技的最高象徵,因為歷年來日本最高級別的相撲比賽,都在這一土俵上進行。土俵的上方,是象徵著日本神社的寶殿屋頂。
  • 川普看相撲,孫中山看相撲
    在川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及安倍晉三首相夫婦走進大相撲賽場時,萬眾歡呼雷動,美國總統來看大相撲,無論對相撲手和相撲粉絲來說都是一次很大的鼓勵。「升席」是設置在接近比賽區域——土俵的一種席位,和「溜席」相比離土俵稍遠,最前排離土俵約6.65米,每塊坐席區為1.3平方米,成四方型,由4塊坐墊組成,旁邊用鐵管把這個區域圍起來,一塊「升席」區域可以坐四個人,最後一排能坐6個人,可以飲食和照相。
  • 相撲丨日本的國技
    對於初次看相撲的人而言,一定會覺得很難理解:比賽看起來就是兩個穿著十分不雅的胖子推來推去,但為什麼日本人卻把相撲視為「國技」來推崇呢?相撲和日本文化又有哪些關聯呢?今天咱們就走進相撲的世界去看一看。據說相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事記》(712年)、《日本書紀》(720年)中的比試力量的神話及宿禰與蹶速的天覽之賽的傳說。
  • 【文化】相撲有啥好看的?為什麼在日本備受推崇?
    ( 來源:朝日新聞)  土俵(相撲的賽場)傳說為「神降臨的地方」:作為「大相撲」(日本相撲協會主辦的專業相撲比賽)賽場——土俵,上方垂著四色穗子,別為青赤白黑,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及上天的四大神獸,即青龍、朱雀、白虎和玄武。四色彩穗寄託著「祈禱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每季大相撲賽事為期15天,人們相信,賽期內神靈會降臨土俵,而力士們將得到佑護。
  • 相撲為何是國技?關於相撲你必須了解的11件事
    撒鹽:力士們在入土俵時會撒些鹽在土俵上。日本神道教認為鹽能闢邪,撒鹽是為了淨化場地。另外鹽有消毒的作用,若比賽受傷了,鹽可以對傷口進行消毒。據說大相撲比賽期間每天需要使用45千克的鹽,也就是說15天的比賽一個土俵會被撒大約675千克的鹽!
  • 大相撲:世界上最靈活的胖子
    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相撲比賽通常在幾十秒甚至幾秒內就能結束,有人可能會問,那麼短的時間裡角逐出勝負會不會太草率? 但其實,相撲運動的魅力也許就在這裡。 日本茶道有「一期一會」一詞,形容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遇,所以要用心款待對方,相撲比賽也一樣。相撲,指兩人在土表中角力的一種格鬥技,是一項日本傳統體育運動。
  • 相撲二三事:有個320斤胖子拋棄日本國民女神 轉眼把另一女主播搞大肚
    據悉,意外發送時第一個衝上土俵上的是一名女護士,其他上臺的女性也有救護能力,正是她們將市長從死亡線拉了回來。但此舉違反了大相撲運動延續1400年的「禁止女人上土俵」的傳統,不僅主持賽事的裁判播報「女性請從土俵上下去」,相撲協會事後還在土俵上撒鹽「驅魔」,希望達到清潔和闢邪的效果。一時間,輿論譁然。日本當地的網友紛紛豎起旗幟支持上土俵的女性,表示了對相撲協會的傳統的時代性的質疑:「傳統規矩要遵循,但在人命關天,沒人能為死守規矩的後果負責。」
  • 相撲集之一 《相撲兒》宋•趙文
    相撲,是一種類似於摔跤的體育運動,現流行於日本。中國和日本兩國歷史上都有相撲,我國秦漢時期的角牴和日本現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早在西漢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帶流行著一種民間遊戲:人們戴著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鬥力,這種既是競技又是表演的活動,被稱為「角牴」,又名「蚩尤戲」。司馬遷在《史記·黃帝本記》對寫到:「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頭,以角牴人,今冀州為蚩尤戲。」
  • 相撲|日本將在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之間舉辦相撲比賽
    2月4日,東京奧組委和日本相撲協會在東京宣布,將在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舉辦的間隙,舉行一項為期兩天的相撲大賽,旨在推動相撲運動的國際化。新華社記者王子江攝↑2月4日,日本大相撲冠軍白鵬翔(中)在發布會上發言。
  • 相撲館吃相撲手開的相撲火鍋
    橫綱是日本相撲運動員(日本稱為力士)資格的最高級,相撲力士按運動成績分為10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但是煩客在距國技館200米處有家前橫綱相撲手開的相撲火鍋店裡拍到了正在競技比賽的錄像。
  • 近距離感受日本大相撲比賽:頂尖相撲人氣極高
    新華網記者 華義 攝  大相撲的選手也分為很多層級,從上往下依次是橫綱、大關、關脅、小結、前頭等,這些選手稱為幕內力士,此外還有十兩、幕下、三段目等不同等級的力士。現在大相撲的橫綱只有4人,其中白鵬、日馬富士、鶴龍3人都是蒙古國人,只有稀勢之裡1人是日本人。稀勢之裡去年晉級為橫綱,打破了外國人壟斷日本大相撲橫綱19年的歷史,讓日本人對相撲運動的熱情格外高漲。
  • 相撲探秘:起源於中國,盛行於宋代,還出現過女子相撲高手
    小說中描寫了一場饒有趣味的相撲表演,地點在泰山腳下岱嶽廟。那場相撲是為祭神舉行的。一位老年部署(即裁判員),手持竹批上場,參拜神後,便邀請相撲對手上臺。相撲手任原,「頭綰一窩穿心紅角子」,跳上臺來,「喝了一盧參神諾,受了兩口神水」,另一位相撲手燕青,也是「除了頭巾,光光地束著角兒」,趕上臺來,擺了個架子,算是亮相。
  • 《清平樂》:宋仁宗也愛看相撲?宋朝相撲運動有多受歡迎?
    前兩天,劇中正播到在元宵時節,宋仁宗帶著皇后和女兒徽柔出宮遊玩賞燈,還觀看相撲表演,民間一派繁榮景象。眾所周知,相撲現在是日本的國技,但早在一千年前的大宋朝,相撲可是風靡全國的全民運動。可以說,當時相撲是大宋的國技,後來才從中土傳到日本。
  • 為什麼健美的人欣賞不了相撲,相撲運動員其實並不是一身肥肉!
    今天也不知道怎麼了,總有人想跟小編嘮相撲,是小編的身材讓人聯想到相撲運動員了嗎?又或者是愛吃菠菜的大力水手?哎呀,既然你跟小編嘮相撲,作為一個寫體育的小編,肯定要跟你掰扯掰扯,那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來嘮嘮這個相撲跟健美的不同吧。
  • 相撲選手在日本地位多高,為什麼那麼多漂亮女性嫁給相撲選手?
    每個國家都有特色的運動,在日本相撲就是一項廣受民眾喜歡的運動。同時相撲運動員的福利與地位都比較高,很多漂亮的日本女性都喜歡嫁給相撲選手。相撲運動唐朝時,相撲傳入日本,並在日本成為一項流行的運動,可以說是日本的國技。相撲就是兩個力士赤裸上身,下身系一條兜帶互相角力的一項運動,除了需要力氣還需要推、摔、捉、拉、閃、按、絆等技巧。
  • 相撲火鍋 — 論相撲大胖子的自我修養
    這個民族有著太多的代名詞,且大多極富民族特色,在這裡也就不能不提他們的國粹——相撲,作為日本人最喜歡的傳統體育項目,相撲的發源可以追溯至1300多年以前,至現代發揚光大,已經逐漸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少日本人也把相撲當做自己的國技。相撲運動員又被稱為「力士」,身高體胖,虎背熊腰,大多數體重在110-150公斤。
  • 《權力的遊戲》前傳:「血龍狂舞」成為坦格利安家族衰敗的轉折點
    但是這些故事裡面重點講述的還是「血龍狂舞」,「血龍狂舞」所敘述的是坦格利安家族之間的內鬥,這件事情的發生也讓坦格利安家族從興盛轉向了衰落。此次的戰爭使得大部分坦格利安的成員死去,也造成了大多數龍的傷亡。為什麼會說前傳會重點講述「血龍狂舞」這部分呢?
  • 2020寧夏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高中音樂說課稿《金蛇狂舞》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高中音樂說課稿《金蛇狂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05號考生,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金蛇狂舞》,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
  • 中國相撲成為日本國粹,因女相撲太過「傷風敗俗」遭司馬光禁止
    從晉代開始,角牴又有了新名字:相撲。到了唐代,角牴與擊球並列成為兩項最受歡迎的運動娛樂項目,在盛大節慶時,角牴往往作為壓軸節目出場。唐代宮廷還專門設有角牴隊伍,取名「相撲朋」,供皇帝平時觀賞取樂。「相撲朋」還從娃娃抓起,只要身手敏捷,即便是小孩子也可加入深造。就如當時著名相撲選手蒙萬贏,加入相撲朋時年僅十四五。
  • 郭松民  《讓子彈飛》:酒神的狂舞
    一路上他高歌狂舞,放蕩不羈。命運的不幸沒能挫折他剛毅的個性,流浪的生活反倒給了他無限的快意。面對不幸,他是歡樂的,因此,他又被稱為「歡樂之神」。因為他在17歲時,就擔任了「要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蔡鍔將軍的護衛隊長,後來還被將軍保送接受了完備的軍事教育。將軍去世後,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他幾經淪落「落草為寇」,本來頗有內涵的名字「張牧之」也被訛傳成了「張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