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丨日本的國技

2021-02-17 japanembassy
對於初次看相撲的人而言,一定會覺得很難理解:比賽看起來就是兩個穿著十分不雅的胖子推來推去,但為什麼日本人卻把相撲視為「國技」來推崇呢?相撲和日本文化又有哪些關聯呢?今天咱們就走進相撲的世界去看一看。

據說相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事記》(712年)、《日本書紀》(720年)中的比試力量的神話及宿禰與蹶速的天覽之賽的傳說。在古代為佔卜當年農作物的收成,有力量的男性會舉行力量間的較量,之後成為宮廷的儀式持續了約300年。儘管相撲的歷史可追溯到古代,但直到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它才成為一項職業運動。今天,人們主要在中學和大學的俱樂部以及業餘相撲協會開展這項運動,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國外,相撲作為一種觀賞性職業體育項目早已為人們熟知。

 江戶時代的相撲浮世繪

兩國國技館

相撲所包含的文化主要體現在場地、穿著和動作上。

首先說場地。相撲的賽場被稱為「土俵」,傳說是「神降臨的地方」。土俵上方垂著青赤白黑四種顏色的穗子,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及上天的四大神獸,即青龍、朱雀、白虎和玄武。四色彩穗還寄託著「祈禱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土俵

接下來說穿著。相撲比賽時穿的東西稱為「回(廻し)」,類似兜襠布,長度一般是腰圍的7~10倍。從「回」的材質上還可以分辨出相撲的等級,排名靠前的穿絲綢製品,排名靠後的穿棉製品。由於比賽時選手僅僅下身穿「回」進行格鬥,所以能否牢牢抓住對方的「回」是就勝負的關鍵。比賽時,「回」鬆開的一方會被判輸,被認為是「不潔而敗」。

 相撲的標準比賽服裝

第三是髮髻。從髮髻的形狀可以判斷相撲的等級,而相撲身上那種獨特的香味,正是髮油的氣味。正因為相撲的髮髻如此重要,於是就有了專門為相撲選手們打理髮髻的師傅,被稱為「床山」。目前,相撲界有「床山」53人,分別位居五等到特等共6個級別。

至於動作,門道就更多了。比如相撲獲勝後接受裁判頒發的獎金時,選手會凌空連劈三次「手刀」(左右中),以向「決定勝負的三位神明」致意。還有撒鹽,相撲在入土俵的時候會在上面撒鹽,因為在日本人的觀念中,撒鹽是可以驅邪的。再比如「塵手水」,選手蹲踞在兩側,雙手合擊後水平向兩邊伸展,手掌向上翻,展示給對手看,以表示自己沒有攜帶武器。動作只是形式,但傳遞的是相撲純真的心性——一場純粹的比賽才更有觀賞價值。

 比賽前往場地裡撒鹽

日本相撲界是不折不扣的「階級社會」,從上往下的稱號依次為橫綱、大關、關脅、小結、前頭,都是相撲界的主要力士。「前頭」之後稱為「十兩」,日本相撲協會為十兩級別以上的力士提供月俸,橫綱是282萬日元,十兩103萬日元,不到十兩級別的力士沒有月俸,只能從前輩那裡拿些零用錢激勵自己。

橫綱作為相撲的最高稱號,一旦晉升就不會再降級,此外,橫綱在賽場內外,都必須要保持高雅的品格和氣質,因為這代表了相撲界獨一無二的至尊地位。

 弓取式

相撲對決並不是只靠蠻力,而是有很多技巧的,如傳統「四十八手」,1955年改為「技麻利」七十手,而現在又改為八十手,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兩個胖子在互相推搡。「寄切」、「釣出」、「突張」、「控手」、「押出」都是基本技巧。因此,相撲比賽除了要有好的體格,還要有很靈活的頭腦,因為技巧對勝負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比賽中小個子戰勝巨人也不足為奇。

 訓練技法的相撲選手

相撲的勝負判定很簡單: 在土俵內,選手只有兩隻腳掌允許著地,除此之外身體的任何部分一旦觸及土俵即為輸,即使是身體觸碰到土俵上撒的砂,也同樣會被視為失利。另外,足部跨出土俵外也算輸。

 激戰中的相撲

相撲選手看起來粗笨,其實,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除了相撲技巧的訓練,還要學習包括思想修養、飲食、運動醫學、生理學及漢詩。因此,在日本,相撲運動員是高雅的職業,他們要具備純真、熱心、胸懷寬廣的素質和誠實果敢、謙虛的修養。

李光忠先生在《曖昧的日本人》一書中這樣描述相撲:當兩位超級胖子梳著古代的髮髻,挺胸凸肚,八面威風地登上用土袋堆築成的圓形賽臺,按照古法鞠躬行禮,伸開雙手岔開兩腿蹲下,抬起碩大的腳丫子把賽臺砸得咚咚直響,以示沒有任何武器的時候,當那位身著古代官服、精瘦如猴的神官裁判,在一旁揮動著扇子,忙碌不停地圍著兩個大胖子打轉,以一種古怪的聲音不斷地喊著雙方的姓名,為他們加油鼓勁時,觀眾的確可以充分領略到一種久違了的原始古樸的情趣和快樂。

相撲並不是隨時都有比賽,在一年當中,只有「奇數」的月份才會有比賽,即一、三、五、七、九、十一這幾個月,並且為了照顧到全國的觀眾,相撲比賽也不都是在東京舉行,而是按照一、五、九月在東京,三月在大阪、七月在名古屋、十一月在福岡這樣的順序舉行的。

2019年具體舉辦的時間和地點可參考下面的表格:

日本的國技相撲,現在大家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相撲為什麼成了日本的「國技」?
    相撲比賽中,兩個赤身裸體、只穿兜襠褲的大胖子,面對面地站著,彼此怒目而視。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兩人以驚人的速度向對方撲過去,滿身的肥肉隨著衝撞一陣亂顫.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這樣的一種運動,竟然能成為日本的國技,它既不太雅觀,也沒有什麼觀賞性。不過,日本人可不是這麼想的。相撲很早就出現在日本列島上了。
  • 日本國技選手中招,相撲協會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
    日本國技選手中招,相撲協會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 海外網4月10日消息,據日本雜誌《體育日本》當日報導,日本相撲協會當日報告稱,隸屬於該協會的一名相撲選手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 相撲為何是國技?關於相撲你必須了解的11件事
    相撲,被稱為日本的國技。擁有巨大軀體的男人之間的搏鬥,簡單易懂的比賽方式,悠久的歷史和壯觀的氣氛,這項被稱為日本國技的傳統體育運動,相信很多人看過一次就難以忘懷。如今每年秋季都會舉辦世界女子相撲錦標賽,女子相撲項目也納入世界運動會相撲比賽。在緊身衣之上穿兜襠布的女相撲選手=圖片來源:朝日新聞11.為什麼說相撲是日本的國技?
  • 日本「國技」相撲運動,兩坨肥球激烈鬥爭,為何受人追捧?
    與日本其他的文化相類似,在大唐盛世,熱愛學習的日本人也學到了「相撲」,但是卻成為了一種流行的體育運動。後來到17世紀,在日本各地開始出現職業性的相撲,被稱作為「大相撲」,直到20世紀初期,相撲才被認作「國技」在民間大量開展起來。慢慢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相撲運動也逐步趨於完善和成熟,才有了現代的相撲之道。
  • 日本「國技」相撲運動,兩坨肥球激烈鬥爭,為何受人追捧?
    力與美文化展現1、相撲的起源相撲其實源自於中國春秋時期,最開始其實是叫做「角牴」,是帶有武術性質的,後來到南北朝時期才叫做「 相撲」,相撲的性質也隨之變化。與日本其他的文化相類似,在大唐盛世,熱愛學習的日本人也學到了「相撲」,但是卻成為了一種流行的體育運動。
  • 日本國技相撲運動,為啥沒有女性運動員?網友:吃不消啊!
    日本相撲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技,基本上可以說如今國際上提到相撲運動大家能聯想到的都是日本。實際上這項日本著名的運動,最早是從唐朝傳入日本的,後來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逐漸演變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運動項目,而說到這一運動項目,大家更多會聯想到體型壯碩的男性運動員。難道日本的相撲運動中,就沒有女性的相撲運動員嗎?
  • 日本國技相撲被蒙古人霸佔,反而宣稱桌球也是他們的國球,鬧什麼
    而最近放出的日本NHK BS紀錄片中採訪劉國梁時,劉國梁曾說到:在中國,桌球收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桌球在中國被稱為『國球』,就相當於相撲之於日本。」論重視程度桌球確實不輸日本重視相撲。但是桌球發源畢竟不是來自中國,反而是我們給截胡過來,將人家英國發明的東西發揚光大了起來。
  • 從「角牴」開始,日本「相撲」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國技」的?
    相撲運動,是一項擁有悠久歷史的運動,是日本搏擊運動最具特色的運動,現在已經成為了深受日本人民喜愛的項目,被日本人稱為「國技」。作為一項搏擊運動,比賽過程十分具有觀賞性。自它誕生開始,相撲就是日本文化的一桿鮮明的旗幟,是日本文化的體現,從各個方面都可以體現出日本獨特的民族文化,也是日本國民思想的一種反應。
  • 日本棋院:圍棋是「國技」
    日本棋院修改了相關章程,將圍棋定位為「國技」,理由是「長年以來,圍棋在日本國內深受喜愛」。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棋院還計劃將這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據日本《每日新聞》20日報導,圍棋誕生於中國,一千四百多年前傳至日本,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時盛行於貴族階層,到了江戶時代,一般民眾也開始接觸圍棋。日本古代知名棋手本因坊丈和曾寫過一本名為《國技觀光》的圍棋入門書。
  • 日本相撲選手的日常竟然是這樣丨壹讀精選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選自日本通(微信號:ribentong-517japan)本文已取得授權文丨bearsang被尊為日本「國技」的相撲,是日本人特別喜歡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大部分力士體重在110一150公斤, 為贏得身體上的優勢,每天要吃大量的食物,並且吃飯後再睡覺。(沒想到這個世界有這樣一種職業是需要你吃飽後睡,睡飽後繼續吃的,好羨慕呀!!)
  • 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日本「國技」相撲,已經逐漸被蒙古人統治
    相撲相撲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在日本存在了,雖然很可能是從中國漢代的角牴運動演變出來的,但是發揚光大,推廣到世界上,還是從日本開始的,這項在日本有千年歷史的運動,而且很早就被日本視作「國技」,在接見外國使臣的時候,也會進行相撲比賽的表演。
  • 日本的大相撲
    日本《相撲之始》一書說,日本的相撲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3年,此時只是一種類似草原民族的摔跤方式,還沒有正式名字。南北朝時期日本引進漢字時,將日式摔跤稱為「相撲」。中國的相撲(中式摔跤),古稱素舞,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
  • 日本相撲力士的生活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鎌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從17世紀起,日本各地興起職業性相撲,稱為"大相撲"。18世紀開始形成現代的相撲。到20世紀初期,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廣泛開展起來,至今。日本的相撲比賽每年都要舉辦六次,分為一月場、三月場、五月場、七月場、九月場和十一月場,每次15天。
  • 說到日本,一定要去了解一下他們國技——相撲文化
    日本的國技相撲,它是始於日本的神道教,在千年以前,原來是為了感謝神明的一種慶典活動,以後就流傳了下來,演變為今天的相撲活動。作為一種專業競技項目,相撲也是有它的一席之地的。日本人的喜愛相撲的程度從古至今一直是長盛不衰的。相撲除了自己熱門以外,無形中也影響了其他的一些文化。
  • 日本「相撲」——原始、古老又充滿趣味的運動
    不過這種刻板印象讓很多人沒辦法深入去了解相撲運動本身,以及相撲運動與日本文化相融合之後的魅力。 其實相撲被稱為"日本國技"的時間並不是很久遠。1909年,作家江見水蔭為新建造的國際館起草的致辭文中才提到這一說法:"相撲畢竟是日本的國技……"自此這個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
  • 日本將圍棋定為「國技」欲在奧運期間推廣「傳統文化」
    (每日新聞)當地時間20日,日本棋院修改了相關章程,將圍棋定位為「國技」,理由是「長年以來,圍棋在日本國內深受喜愛」。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棋院還計劃將這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據日本《每日新聞》20日報導,圍棋誕生於中國,一千四百多年前傳至日本,平安時代(794年-1192
  • 相撲選手在日本地位多高,為什麼那麼多漂亮女性嫁給相撲選手?
    每個國家都有特色的運動,在日本相撲就是一項廣受民眾喜歡的運動。同時相撲運動員的福利與地位都比較高,很多漂亮的日本女性都喜歡嫁給相撲選手。相撲運動唐朝時,相撲傳入日本,並在日本成為一項流行的運動,可以說是日本的國技。相撲就是兩個力士赤裸上身,下身系一條兜帶互相角力的一項運動,除了需要力氣還需要推、摔、捉、拉、閃、按、絆等技巧。
  • 日本相撲,有點東西
    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是日本不可或缺的藝術文化瑰寶。有很多小夥伴對於相撲,都只是有所耳聞,沒有親眼看過,到了日本如果能親眼看上一場相撲比賽,一定會為你的旅途留下特別的回憶。01 相撲到底是什麼?相撲是一種日本的傳統競技,兩位裸露上身,腰上繫著腰帶的力士選手互相角力,在直徑4.55公尺的土俵進行比賽。
  • 日本將圍棋定為"國技" 欲在奧運期間推廣"傳統文化"
    海外網10月21日消息,當地時間20日,日本棋院修改了相關章程,將圍棋定位為「國技」,理由是「長年以來,圍棋在日本國內深受喜愛」。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棋院還計劃將這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 日本將圍棋定為「國技」欲在奧運會期間推廣「傳統文化」
    日本棋院(每日新聞)海外網10月21日電當地時間20日,日本棋院修改了相關章程,將圍棋定位為「國技」,理由是「長年以來,圍棋在日本國內深受喜愛」。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棋院還計劃將這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據日本《每日新聞》20日報導,圍棋誕生於中國,一千四百多年前傳至日本,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時盛行於貴族階層,到了江戶時代,一般民眾也開始接觸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