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撲」——原始、古老又充滿趣味的運動

2020-12-11 騰訊網

提到相撲這個運動,我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國家一定是日本。隨後腦海裡會浮現出兩個渾身溢著肥肉的男人,頭上繫著布條,裸露著上身,互相扭打在一起。不過這種刻板印象讓很多人沒辦法深入去了解相撲運動本身,以及相撲運動與日本文化相融合之後的魅力。

其實相撲被稱為"日本國技"的時間並不是很久遠。1909年,作家江見水蔭為新建造的國際館起草的致辭文中才提到這一說法:"相撲畢竟是日本的國技……"自此這個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本篇就讓我們來一起探索一下這項原始、古老又充滿趣味的運動吧。

一、 相撲運動的起源

由於類似相撲這種不帶任何武器徒手肉搏的競技,是人類最原始的搏鬥方式,所以若想細細探究相撲這一運動到底怎麼出現的,現已經無從考究。不過關於相撲的起源,現如今還是有一些猜測的。

1.唐宋中原"角牴"的演化

"角牴"也是赤裸著上身進行肉搏的一種活動,源自於古冀州的"蚩尤戲"。有文獻記載,在晉代之初,"角牴"已經被人們稱之為"相撲"。《太平御覽》 引《晉書》記載道:"襄城太守責功曹劉子篤日:'卿郡人不如穎川人相撲。'篤日:'相撲下技,不足以別兩國優劣。'"

唐朝時期,"角牴"既是一種表演,也是一種從上到下的民間習俗。皇帝們除了觀看神策軍的角牴表演,還專門在宮內組織設置"相撲朋",召集"角牴之徒"來進行比賽。在民間,角牴活動開展得就更加如火如荼了。

不論東南西北,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角牴比賽。中南地區的人們在街邊,四川地區的人們在神社前……在百姓的生活中,哪裡都可以作為比試場。

"角牴"甚至融入了各個傳統節日,成為一項慶祝節日的習俗。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裡,保存著唐朝時期有關相撲的幡畫。在衣著方面,畫上的裝扮與如今日本相撲選手的裝扮很是相似。

2.騎馬民族摔跤的演化

根據考古資料的研究,相撲也有可能起源於騎馬民族。由於日本大和民族是由大陸騎馬民族遷徙而來,所以這一假設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河南密縣出土的東漢末期漢墓壁畫,其中就載有"角牴圖"。兩晉南北朝時代,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遊牧民族素有"角力"比賽的傳統,後來吸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摔跤文化,然後逐漸發展演化成了相撲。

3.日本農耕文化的產物

也有實據證明,相撲誕生於早期日本的一種農耕儀式。724至749年左右,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日本的勞動人民會為了佔卜而舉辦"相撲"活動:分別請兩個村子的大力士進行對戰,他們認為獲勝的一方代表的村子就會獲得豐收。當時,相撲運動還會作為豐收後感謝上蒼的祭神儀式。

後來甚至發展為在皇宮中舉行的年景預測佔卜的獨立儀式——相撲節。之後這種方式還被廣泛運用於解決各種紛爭、劃分領域等方面。

二、 相撲運動在日本的發展歷程

1.古代相撲——宮廷相撲節

日本古代包括了大和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能夠概括這一時期"相撲"形式的,是集中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相撲節"。每年從2月份開始,政府就會從各地選拔優秀的相撲選手,召集他們切磋訓練。

然後到7月7日那一天,選手們就要到天皇面前進行比賽。在奈良時代,這僅僅只是一場全國性質的相撲大會。之後到了平安時代,相撲又添加了許多新的規則,這個節日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甚至發展成一種獨立的宮廷儀式。

2.中世紀相撲——武士派與職業派

日本中世紀包含了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和戰國時代。中世紀前期盛行武士文化,所以當時流行武士之間的相撲,當時的相撲運動更具有一定的武術性。

鎌倉幕府成立後,幕府熱衷於舉辦各類相撲比賽,有時還會舉行有將軍觀戰的"御覽相撲"。武士們互相練習競爭,然後在將軍面前進行競技表演。不過此時,職業相撲手也並沒有完全消失。

鎌倉末期至室町時代的300年間,統治階級沉迷於各種各樣的遊樂技藝,這直接導致相撲發展舉步不前。這時可謂是相撲歷史的 "黑暗時代"。直到戰國時代才得到恢復與復興。

中世紀後期,武士派相撲日益衰落,職業選手以奉納相撲和勸進相撲為主。

3.近代相撲——藝術表演

近代的相撲運動更具有藝術表演的性質。戰國時期,各國諸侯會出錢僱傭職業選手來進行相撲表演。同時,相撲以表演的形式在各地的神社前上演,被稱為勸進相撲

"三都勸進相撲"就是來源於這個時代。每年在江戶、大阪、京都這三座城市舉辦共4次勸進相撲表演,也被稱為"四季勸進相撲"。此時的相撲發展十分繁榮,比現代相撲更具藝術性。

三、 相撲運動與日本文化

1.渴望"大"的"小"國家

由於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島嶼國家,土地面積小,物資匱乏。這導致他們擁有想變得"龐大"的心理。通過相撲這種表現形式,體現了日本人民要克服自身的弱小與狹隘,用廣博的胸懷去面對世界。

日本民族所追求的"勇敢、尚武、忠誠、淡然、向前",剛好在相撲運動中被體現出來。同時,相撲也體現了日本對資源的渴求以及對自身的過分肯定。身材相對矮小的日本人,一直擁有一種自卑感和危機感,所以他們努力追求"大""龐大""強大"。

同時他們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能夠快速向強者學習,並將精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他們肯定人自身創造的價值。在日本相撲的賽場上中,如果有身材小一些的大力士打敗了大個頭的大力士,那麼全場一定是極熱烈的歡呼沸騰。雖"小"而"不弱",這是日本一直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2.對高尚、聖潔的追求

日本文化中存在著"恥感文化"——人人都非常在意外人對自己的看法。對於他們而言,只有"知恥"才是道德高尚的表現。"除汙穢"是"恥感文化"的一種極端表現。

類似於:失敗的武士自殺謝罪,避免留下恥辱;其妻子一同自殺或終身守寡以表忠貞……這些行為都不難看出"除汙穢"在"知恥"文化中的重要性。

觀看過相撲比賽的都知道,在每場相撲比賽前,場地上都要撒上鹽。"撒鹽"在日本傳統中表示:去除汙穢。這一儀式使得使相撲成為一種"知恥"的高尚運動,顯得更加"聖潔"。

3、相撲運動的現狀

相撲運動如今也變得愈發國際化,這對日本相撲界來說可謂喜憂參半。一方面,相撲運動能夠對外發揚光大,這當然是一個宣傳日本文化的好機會。

但是另一方面,國外選手訓練到一定程度,極有可能超過日本大部分相撲選手,成為頂尖高手。相撲最高級別的力士被稱為"橫綱",截至目前全世界只有72人獲得這個稱號

而近5位中,有4位都是蒙古人。這種情況也讓日本相撲高層明顯感到不安。在繁榮與危機中,日本的"國技"究竟會如何發展下去呢?現在的日本是否也還像前人那樣滿懷野心,抱著必勝的信念呢?

總結

相撲,是日本最具民族特色、深受百姓喜愛的體育競技項目。從"慶典相撲"到"武士相撲"、"勸進相撲"再到如今發展成為國際化的體育競技項目,日本人民對"強大"的渴望以及他們對高尚的追求深深烙印在這傳承千百年的古老運動上。

從外人看來,相撲運動也許單調、傳統、誇張甚至有點粗俗。但稍加了解,我們便能體會到,這項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的競技運動,作為日本的"國技",自有它源源不斷散發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了解、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再考日本相撲運動的起源》

《日本相撲的文化審視》

《日本相撲運動相關考察》

《論相撲在日本社會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宋仁宗也愛看相撲?宋朝相撲運動有多受歡迎?
    前兩天,劇中正播到在元宵時節,宋仁宗帶著皇后和女兒徽柔出宮遊玩賞燈,還觀看相撲表演,民間一派繁榮景象。眾所周知,相撲現在是日本的國技,但早在一千年前的大宋朝,相撲可是風靡全國的全民運動。可以說,當時相撲是大宋的國技,後來才從中土傳到日本。
  • 日本「國技」相撲運動,兩坨肥球激烈鬥爭,為何受人追捧?
    突然一聲令下,只見兩坨肥球便開始激烈的鬥爭,靈活的讓人難以置信,這是對日本相撲比賽形象的描述。但是有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是如此油膩的運動為何還有那麼多的人喜歡。可是存在即合理,在物質生活如此豐富的今天,那樣古老的運動仍然受人喜愛一定有它的原因,查閱歷史,深究其背後的文化底蘊,或許就能夠知道其中的原因。
  • 日本「國技」相撲運動,兩坨肥球激烈鬥爭,為何受人追捧?
    突然一聲令下,只見兩坨肥球便開始激烈的鬥爭,靈活的讓人難以置信,這是對日本相撲比賽形象的描述。但是有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是如此油膩的運動為何還有那麼多的人喜歡。可是存在即合理,在物質生活如此豐富的今天,那樣古老的運動仍然受人喜愛一定有它的原因,查閱歷史,深究其背後的文化底蘊,或許就能夠知道其中的原因。
  • 全球羨慕的谷底逆襲,古老的相撲比賽如何真正抓住年輕一代?
    李兆忠在《曖昧的日本人》一書中曾對相撲有著這樣的描述。古老的相撲運動作為一項運動本身,相撲其實屬於體育賽事中觀眾愛看的格鬥比賽。在很多相撲愛好者的觀念裡,「規則簡單易懂」、「比賽時間短」、「勝負就在短短的一瞬間」是他們喜愛的緣由。
  • 日本相撲,有點東西
    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是日本不可或缺的藝術文化瑰寶。有很多小夥伴對於相撲,都只是有所耳聞,沒有親眼看過,到了日本如果能親眼看上一場相撲比賽,一定會為你的旅途留下特別的回憶。02 相撲的制度與等級日本的相撲分為「大相撲」和「相撲」兩種。簡單的來說, 大相撲是專業級別的比賽。相撲是業餘愛好者的比賽。日本大相撲裡,每一個力士都有一個排名,通過每年由日本相撲協會舉辦的六次比賽定級別。
  • 中國式摔跤,日本柔道及相撲…
    中國式摔跤,日本柔道及相撲…摔跤是重型運動競技項目之一,主要意思就是兩個人徒手相搏,以各種標準的技術方法摔倒對手。像中國的摔跤、日本柔道及相撲等都屬於摔跤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固定的方式跟摔法,比賽是有一定標準規格的。
  • 什麼是日本相撲?從職業等級到退休生活
    當然,退役的相撲也不會人走茶涼。一般來說,相撲宣布退休後,會在國技館舉行「退役儀式」,儀式中會邀請包含橫綱、大關在內的所有相撲列席,一起歡送這位「戰友」告別運動生涯。儀式相當隆重,給足了退役相撲面子,為了增加隆重感,還會舉行一個「斷髮儀式」。退役和斷髮儀式等級在「十兩」以上的相撲力士,才被允許梳一種名為「大銀杏」的髮髻。
  • 相撲丨日本的國技
    對於初次看相撲的人而言,一定會覺得很難理解:比賽看起來就是兩個穿著十分不雅的胖子推來推去,但為什麼日本人卻把相撲視為「國技」來推崇呢?相撲和日本文化又有哪些關聯呢?今天咱們就走進相撲的世界去看一看。據說相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事記》(712年)、《日本書紀》(720年)中的比試力量的神話及宿禰與蹶速的天覽之賽的傳說。
  • 很多日本女人希望嫁相撲選手,為什麼相撲運動在日本如此受追捧?
    相撲選手之所以在日本那麼受追捧,一方面與日本人的文化觀念有關,另一方面就是相撲選手本身的價值。上個世紀40年代,兩枚原子彈摧毀了日本的國土,同樣了摧毀了他們的國家意識,種族優越和文化認同。潛意識裡,他們盼望著有巨大的東西來拯救自己,為自己帶來安全感。這份期盼除了表現在二次元領域,還表現在被譽為日本「國技」的相撲上。
  • 在日本當相撲手,能賺多少錢?
    它的起源非常古老,由神道的佔卜神事發展而成,是種在耕作和農耕禮儀時進行的活動,在那之後就成了佔算農作物收穫的國家儀式。時至今日,相撲依然保留著古樸的農耕儀式,現在在競技開始的第一天會在土俵埋日本酒、米、鹽等供物來迎接相撲神明,在最終日的千秋樂分出勝負,由於這樣的歷史背景,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已深耕於日本人的心靈與生活了。
  • 日本人為何對相撲情有獨鍾
    原標題:日本人為何對相撲情有獨鍾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相撲運動在日本被尊奉為「國技」。每一回的相撲比賽,儘管日本國家電視臺NHK場場直播,很多日本人還是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門票,親臨賽場觀看比賽。緊張處,如痴如醉,如癲如狂。日本的相撲比賽,每一場都是座無虛席的。相撲運動究竟魅力何在?
  • 日本國技相撲運動,為啥沒有女性運動員?網友:吃不消啊!
    日本相撲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技,基本上可以說如今國際上提到相撲運動大家能聯想到的都是日本。實際上這項日本著名的運動,最早是從唐朝傳入日本的,後來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逐漸演變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運動項目,而說到這一運動項目,大家更多會聯想到體型壯碩的男性運動員。難道日本的相撲運動中,就沒有女性的相撲運動員嗎?
  • 去日本旅遊去兩國國技館看一場相撲比賽,順便了解下相撲文化
    相撲運動我們都聽過,是日本的一項古老競技運動,其實我們在去日本旅遊的時候,完全可以抽點時間去看看這項運動,它在日本可是很受歡迎的,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地址:東京23區墨田區橫網1-3-28知識拓展:相撲是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項目,誕生於中國,秦漢時期叫做腳抵,南北朝時間叫做相撲,唐朝的時候流傳到日本,總之,日本人一看到這項運動就特別喜歡,並且將相撲尊為國技,在日本,相撲選手很受國人的尊敬,相撲選手也會有大量自己的女粉絲
  • 相撲為何是國技?關於相撲你必須了解的11件事
    正如李光忠在《曖昧的日本人》中描述的那樣,相撲是一項充滿趣味的運動:當兩位超級胖子梳著古代的髮髻,挺胸凸肚,八面威風地登上用土袋堆築成的圓形賽臺,按照古法鞠躬行禮,伸開雙手岔開兩腿蹲下,抬起碩大的腳丫子把賽臺砸得咚咚直響,以示沒有任何武器的時候
  • 日本的大相撲
    在日本,相撲運動是高雅的事業,運動員要具備純真、熱心、胸懷寬廣的素質以及誠實果敢、謙虛的修養。職業相撲運動員稱「力士」,力士們身高體胖,膀大腰圓,走起路來一搖一擺,威風凜凜。相撲不以體重分等級,大部分力士體重在110一150公斤』。400年相撲史上最重的力士是來自美國身高 1.84米的小錦,他曾是大關級別。相撲史上最年輕的橫綱是朝青龍,2003年晉升橫綱時才年僅22歲。
  • 揭秘日本女子相撲運動:從色情表演走向全民競技
    文/深扒歷史與現實最開始認識相撲,還是從出名的相撲選手認識到這一種職業的,當時就覺得很特別,為什麼他們會吃得這麼胖,還不穿衣服,好像兩個人在臺上摔跤。後來才知道,這種職業,是日本歷史悠久的一項運動,不講技巧,主要是用力量來搏擊。
  • 相撲並非日本土生土長,源頭可追溯至上古時代,以角牴人分勝負
    像是日本的櫻花,很多朋友會覺得,它就是日本這個國家原生的呀。雖然說,櫻花在日本也算是年頭久遠的植物了,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但追根究底,櫻花還是從我們國家帶過去的呢。而另外的一種同樣是盛行於日本的運動,源頭也是在中國。就是相撲了。相撲,在日本確實是非常出名,極具代表性。如果說相撲不太好懂,那說摔跤運動,應該就很好理解。
  • 東京旅行看相撲,胖人相撞讓外國人覺得傻,日本年輕人已經不了解
    從日本回來後,覺得以前了解到日本的相撲信息已經落伍。一直以為相撲在日本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相撲選手是男孩們渴望的職業,是女孩的夢中情人。事實有點尷尬,雖然現代日本人可能會瘋狂地為他們只喜歡的足球比賽打call,也會為他們心中的棒球英雄們歡呼,但談起相撲,只有上了年紀的人們仍然會以敬畏的口氣進行談論。相撲這項獨特的日本運動,擁有著古老的歷史。大約出現在公元前5至3年左右,和泰國農民祭祀水稻之神一樣,相撲也是用來祈禱水稻種植豐收的一種農業儀式。
  • 日本相撲手退役後都去了哪裡?並沒有想像的那樣風光!
    相撲是一項古老的競技運動,最初起源於中國,傳到日本後,經過百年發展,成為了日本的國粹。相撲跟柔道一樣也有等級之分,共有十級,橫綱是相撲運動員的最高級稱號,也是終身榮譽稱號。在日本,相撲運動員是收入很高的一個群體,因為級別的不同,年收入在80--300萬人民幣不等,級別越高,收入越豐厚。退役時,積累千萬家產對相撲運動員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多困難的事情。僅這一點就從經濟上俘虜了日本女性。另外就是,日本人對相撲非常尊敬,跟相撲運動員結婚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並受到民眾的尊敬。所以,相撲運動員的老婆們,多數都很漂亮。
  • 日本「女相撲」黑歷史,如何從香豔的赤身表演,變成國際競技運動
    在世界人的眼裡日本無論是習俗還是文化上都帶著一種奇葩的思想,與其說奇葩不如說就是有點小變態。在日本經常有些習俗確實讓世界人眼裡就是有點毀三觀。比如光屁股節,裸體節,男根節。好像所有的節日和競技項目都是和性方面掛著勾的,比如風靡全球的相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