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F1巴林站格羅斯讓撞牆後爆炸起火的視頻,震驚世界。既驚嚇於場面的危急,又驚嘆F1車體的安全——熊熊大火燃燒了28秒後,車手能主動逃生,只受輕傷,堪稱奇蹟。
而這就要歸功於F1和國際汽聯長期以來對車手安全的重視和投入了,是2020年代賽車的安全系統,如單體殼、Halo系統、HANS系統和防火賽車服,挽救了格羅斯讓的生命。下面就讓我們簡單科普一下當今的F1安全系統
#單體殼(monocoque)
F1賽車有兩個心臟,一個是引擎,另一個就是單體殼。這個在高溫下炙烤製成的炭纖維殼,是車手最重要的安全保護倉。炭纖維的強度是鋼的兩倍,質量只有其1/5,目前F1戰車的單體殼共有12層炭纖維組成。
無論賽車遭遇多麼嚴重的碰撞,單體殼結構都能做到絲毫無損,此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7年加拿大站庫比卡的「驚天一撞」,賽車瞬間支離破碎,但單體殼完好無損,庫比卡只受了輕傷。
#Halo系統
Halo系統,2018年引入F1後,江湖戲稱「人字拖」。這個系統,正是昨晚挽救格羅斯讓生命的關鍵——Halo的頭部保護系統採用鈦合金材料製成,重量約7公斤,卻能承受住12噸的重量,是F1賽車中最堅固的部件。
它主要用於保護車手免受飛行雜物的侵害,而昨晚Halo有效地阻擋了護牆,格羅斯讓才能從車裡安全撤離。
#HANS系統
HANS指的是「Head And Neck Support」,也就是頭頸部支撐系統。它的作用在於保護車手的頭頸部在受到猛烈撞擊時不至於受到嚴重傷害。
我們知道,F1賽車的六點式安全帶能夠把車手的身體牢牢固定,HANS則能固定住車手脆弱的頭部和頸部,防止在高速運動中頭頸受到衝擊。
#防火賽車服
當然,格羅斯讓從火海全身而退,防火賽車服也起到關鍵作用。據歷史數據,賽車手在撞車後遭遇火災的概率非常大,但直到1976年傳奇車手尼基·勞達全身大面積燒傷,賽車界才真正重視起防火賽車服。
現在最常用的製作賽車服的材料,是一種叫做「諾梅克斯」的耐高溫阻燃纖維。在600-800攝氏度高溫下堅持11秒後,賽車服內溫度不得超過41度。同時,賽車服使用的拉鏈也是耐高溫材料,不會因熱熔化。
LHR.袁一帆
F1電競和真實F1比賽最直觀的區別,就是我們在運動中所要承受的碰撞,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的。唯一可能對電競車手造成的傷害,就是手腕。當出現碰撞或是高速失控上牆的情況下,方向盤會給予車手一個很強的力反饋,會給手腕造成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袁一帆無論在比賽還是訓練中都會戴手套來保護手部
如果F1電競裡出現類似格羅斯讓這種高速上牆的事故,我會在碰撞前的一刻雙手脫離方向盤來保護自己的手部,可以說這是F1電競中可以對車手造成的唯一的傷害了,和現實是完全不能比的。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可以不計後果地全力推進、去找到賽車的極限。
MRT.吳亞超
看到事故視頻,真心覺得這些年國際汽聯的功夫沒白下,點點滴滴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措施,給了我們熱愛賽車的人很多身心保障。而作為一個長期參加卡丁車比賽的車手,我對現實車賽中的安全性也是深有感觸。
同時,作為F1電競車手,我可以在模擬器上更保險地觸碰到速度的極限、輪胎的極限,這在真實的F1比賽中反而很難觸及,否則就會導致安全事故。所以,我覺得F1電競這項運動真的很好,可以讓F1運動的愛好者們以最安全的方式接觸到最高級別的賽事,而且可以在比賽中不斷地提升自己,對自己駕駛卡丁車的能力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WLG.潘偉傑
如今的F1賽車事故並沒有減少,但致命事故減少了,這都要歸功於賽車的這些安全設計。如果早些引入Halo,比安奇可能就不會死;如果早些引入輪胎安全索,塞納可能就不會死;如果早些引入Hans,拉森博格的脖子可能就不會斷;昨晚的這個事故缺少了任何一個,格羅斯讓可能都沒辦法成功逃脫「撿回來一條命」。
而相比F1,F1電競的攻防會比真實更加激進一些,這確實是因為「F1電競」的容錯空間要比真實F1大很多,即使發生事故也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不用賠償車損,所以作為車手可以沒有心理負擔地去做動作、更專注於比賽本身。當然這也不表示電競的攻防可以亂來,模擬器上的車損也是按照真實比例去還原的,所以一旦發生碰撞,賽車也是會受損失、成績名次也會受影響——這也是車手不願意遇見的狀況。
所以,我覺得F1電競的一大優點,就是既還原了賽車本身應有的激情和膽量的比拼,但又沒有生命上的風險。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現在電競F1的比賽能比現實更加精彩的原因吧。
雖然F1電競的事故「後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F1電競中國冠軍賽的賽事裁判們還是按照真實F1比賽的規則嚴格執裁,一方面希望帶給選手更強的代入感,另一方面也是幫助車手在日後涉足線下賽車比賽時,能更快適應、更深的理解。而隨著我們的F1電競中國冠軍賽職業聯賽不斷進行,選手們也越來越理解規則,理解仲裁們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