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網際網路破行業痛點,千億房產市場,貝殼如何重塑「人貨場」?

2020-12-16 財經無忌

文 | 無鏽缽

「反直覺的事情,決策起來比較難。」——彭永東

「想像一下,一次社會化大分工、一場世界大戰、甚至一次行星碰撞地球對這個世界的影響。」

在沃頓商學院教授大衛·貝爾的筆下,這樣瘋狂的比喻被用以描述近年來零售業激變帶給人們的衝擊。

零售的本質,始終是將付錢的「人」和交易物「貨」連接在一起的「場」。

大數據時代,有交易的地方,零售不變的仍然是「人貨場」,而這之中,圍繞商品與用戶之間發生的一切交易行為,都可以被冠以零售的視角做出解讀,無論商品的種類、單價,也無關用戶的身份、頻次。

阿里、京東、美團、餓了麼、攜程、滴滴……一眾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翹楚,率先在 「衣食住行」中分別實現了對於「人貨場」要素的重新定義,在涉及民生的幾大領域築建起區分傳統商業模式與網際網路產業模式的 「分水嶺」。

唯一不同的是「住」,這是「衣食住行」中唯一一個重度的 「低頻產業」, 「人貨場」的概念放在它身上,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然而,貝殼的出現,讓一切似乎從情理之中跑到了意料之外。

當原本十幾年躬身發展的鏈家,突然橫向轉身裂變成技術驅動的「貝殼」,集中展示其「樓盤字典」、 「貝殼分」、「ACN」等機制或數字工具,搭建起居住服務領域的人、物、服務的標準時,直起腰的貝殼又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

是我們對於數位化場景下 「人貨場」各個要素的認知局限了?還是「人貨場」的內涵外延變化了?數位化轉型的最優解到底是什麼?

騰訊「930」變革的頂層設計者和核心參與者楊國安率先通過其對話類節目《一問》發問了,對象是貝殼找房聯合創始人、CEO彭永東。

而這次貝殼給出的答案尤為深刻。作為彭永東口中「全中國最大的數位化零售領域」,這一行業中的一眾品牌,早已在數位化浪潮的加持之下,積極藉助工具賦能,為新零售的「人貨場」要素賦予新的定義。

數字加持,破局最重「人貨場」

「我們想用『重』網際網路的方式把住這個行業重做一次。」

公開場合裡,彭永東不止一次表達過對於重塑行業的一種期待。

在他的視角下,網際網路和房產經紀行業的融合顯然有著光明的未來,只不過,這一未來的前提並不等同於那些常見的網際網路淺層案例,而是架構於一種更為紮實、厚重的技術邏輯之中。

畢竟,只有「重」的網際網路才能承載起同樣「重」的房產經紀行業。

在貝殼的視野裡,相比於快消、娛樂、出行等輕資產行業,房產經紀行業的「重」,表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是「貨」重,較之通常的零售單品,房產屬於高單價、低頻次消費,缺乏復購率,成交機會也較為有限。

其次是「人」重,不同於電商平臺只將「人」定義為「消費者」,房產經紀行業中的「人」,除去顧客,還包含著數以萬計的經紀人、從業者,房產交易的成長並不僅僅是讓客戶獲得消費滿意度,同樣也像彭永東所說的那樣,要「讓這個行業的服務者都看長,讓他們的體驗變得更好」。

最後則是「場」重,高客單價和低頻次的特點,造就了行業以成交為導向,忽視消費者和經紀人感受的短視風向,也在無形中提高著雙方的互信成本,造成交易環節的複雜化、冗餘化。

而在貝殼的視角下,改變這一行業痛點,實現消費者價值和服務者價值升維的關鍵,就在於依託技術力量的加持,對於傳統「人貨場」模式的升級。

「重」的背後,楊國安更看到了貝殼的「難」。

「它最大的挑戰,就是決定要不要做,因為鏈家本來自己做得好好的,它在行業裡面還是龍頭。」,他說,「主動做轉型是很難的,因為它不夠痛。」

從鏈家到貝殼,裂變背後的答案就是做,而數字科技,給予了他們更多信心。

《一問》中,彭永東這樣講到:「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創造一種企業自我迭代的場景。」

對於貝殼來說,這種迭代可以是「貨」的完善。

這背後,更多是體現了他們鐫刻在價值觀深處的「真房源」理念,早在2008年,時任鏈家董事長的左暉就專程僱了幾百號人,在30多個城市中的不同小區裡做「房屋普查」。

這份積累在後來的數位化浪潮中被逐步深化為一種名為「樓盤字典」的資料庫,在這份字典裡,每個房子的信息都被濃縮為300多個欄位的描述,用以向經紀人和消費者展示真實房源的具體細節——時光飛逝,這一字典如今所涵蓋的房源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33億套,國內市場目前超過三百個城市,近八成的房源都已錄入其中

龐大而充實的「貨源」,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也為後續消費場景的升級中,以VR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於看房、裝修、設計等多個環節提供了可能,2020年第三季度,貝殼的VR累計採集房屋數量達到了711.3萬套,較之上季度增長35.8%的高速增長背後,近一年來的累計VR瀏覽量也達到了9.66億次。

「場」的迭代還不止於此,一系列新技術帶來的場景重構還在不斷滲透到按揭和產權環節,這背後,貝殼找房致力於讓整個流程的效率、體驗得到提升。

除此以外,滿足消費者體驗的同時,貝殼也時刻關注著「人 」這一要素中,從業者的進步。

早在鏈家時期,面對行業中幾近100%的人員流動率,左暉就已經意識到,經紀人「不是擰乾就換的毛巾,他們才是這一行業的核心資產。」而如今,彭永東仍然強調,「新居住」時代最重要的還是經紀人。

在彭永東的眼裡,對待零售場中的「人」,貝殼內部存在著兩種差異化的算法邏輯,一個是藉助於數位化力量為消費者帶來體驗升級的「母愛算法」;另一個則被他稱作「父愛算法」,是一種建立在貝殼分這一評價系統上的,對於流程環節的反饋和對於從業者的訓練、提升。

而在那之外,貝殼對於這一系列「人貨場」要素的再定義,可以說本質上就是依託技術,實現對於房產經紀這一「重」行業痛點的破局。

這之中,對於貝殼來說,技術的意義就在於「Know How」,也就是在其引領下,對「舊要素」到「新要素」之間的進化通道的落實和構建。

一如今年的高瓴技術領袖峰會上,彭永東所表達的那樣:

「在解題的過程中,貝殼關注的不止是企業的進化,同樣也是行業的進化、世界的進化。」

「最終我們發現,所謂進化的本質,其實就是從低價值向高價值的變遷和轉移,這種對價值的調節,決定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ACN機制,託起「人貨場」的底層邏輯

客觀來說,房產經紀行業中,貝殼並不是唯一試圖為行業帶來進化的品牌。

今年入局的天貓好房也試圖憑藉「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ETC)」,來構建起房源方、客源方和交易服務方共同參與的數位化服務協作體系,並最終實現對於業務鏈條的打通。

這一模式在提出時,曾被不少人解讀為「藉助流量思維來威脅貝殼」、「專注與改變地產交易環節淺層痛點的機制」、「頭痛醫頭」。

不止貝殼與天貓好房,房產交易環節的冗餘複雜人盡皆知。然而區別就在於,天貓好房對於構成這一交易「場」中的「人」和「貨」,缺乏對應的升級邏輯,僅靠對於一塊木桶板的補長,顯然不能讓桶的容積變大。

ETC這一旨在優化交易效率的模式,似乎並未真正觸達傳統地產行業「人貨場」痛點。

將交易的「場」搬到線上,問題照樣!

高客單價的「貨」和低頻次的「人」為何會導致交易「場」體驗破碎,核心原因並不在線下線上,而是在於房產交易的利益分配模式。

正如左暉所說的那樣,在這一模式下,變革就意味著要「動人飯碗」

傳統的交易模式下,房源誰出手,利益就歸誰所有,這種機制在複雜的線下服務鏈條中製造了利益矛盾,這才交易「場」中最難的「最後一公裡」。

優化這一切,需要的不是線上的流量和技術,而是一套全新的利益分配機制,一套更符合這一深度垂直行業的商業邏輯的分配製度,能夠幫助打破人與人、貨與貨之間的邊界,從而優化整個「場」的協同效率。

只有在這一機制下,技術構想下的「人」、「貨」、「場」變革才得以嵌套有序運行,而不是淪為隔靴搔癢。

從這個角度看,區別於ETC模式,貝殼所推行的ACN模式顯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位化與線上化,讓這一龐大網絡找到了更好的棲息地。

楊國安在訪談中問彭永東:「打造平臺,一個生態一個核心,你作為一個賦能者,如何讓大家感覺到你是公平公正的?」

這一點上,ACN替後者做出了回答。

這一最初鏈家旗下的客源管理制度,伴隨著貝殼找房的平臺化,不斷豐富了自身的內涵和邏輯,並最終成長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製度。

面對過往行業分配的諸多不合理,這一全新的模式旨在將一個完整的交易分為不同步驟,允許多個經紀人跨品牌、跨店面,在一次交易中合作,並根據其角色分配佣金,並藉此實現跨品牌的房、客、人的合作,打破經紀人合作壁壘及跨品牌聯動困境。

數據證明了這一模式的可靠。

相較於過往「自掃門前雪」的經營理念,如今貝殼平臺,平均每10單交易有7單是跨店成交;1單交易最多由13個經紀人協作完成;最遠一筆跨城交易相距3000公裡;每個經紀人平均每年服務16個家庭。

工具理性,「人貨場」背後的技術克制

在那之外,天貓和貝殼兩個品牌,看似相同的出發點卻走出了迥異的兩條軌跡,這背後,更多是源於雙方對於「網際網路」、「數位化」等技術所持有的不同態度。

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天貓,以技術為前提和視角去看待行業問題,而產業網際網路思維下的貝殼,以行業問題為核心去挑選應用的技術手段。

相較於無條件被動的轉型升級,貝殼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更明白自己的賽道究竟是什麼,也更有耐心,並不沉浸於技術帶來的甜頭。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品牌得以藉助工具理性,在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的前提下,保持對於全盤網際網路化克制,在當下的技術浪潮之中扎定錨點,不隨波逐流。

縱觀貝殼及鏈家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這種選擇「做難而正確的事」的長期主義,早已刻入左暉和管理層的血管之中,並陪伴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無回報期,最終得到消費者正反饋。

面對短期利益的誘惑,左暉不止一次的強調過:

「我既然做這件事情,我所想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怎麼能把它做成百年老店。」

正是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16年前,鏈家在業內率先明確提出「透明交易、籤三方約、不吃差價」的陽光作業模式,由此打破了長期以來中介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弊端,使房產交易雙方的權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並將其作為公司業務準則全面推進。

如今,身處時代的數位化趨勢之中,這一血脈基因同樣也已融入了貝殼的價值體系,指引他們不迷失於浪潮波瀾的詭譎。

這一點,在楊國安的訪談總結中被歸納為了一種「令人難忘」的特質:

「貝殼對這個行業的格局跟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看得很遠。他們願意做一些很底層的東西,創造一個開放共贏的平臺,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賦能者,不是一個管理者。」

長期對行業基礎設施進行改造,能提升效率和消費者體驗,再獲得商業的長期回報。這是貝殼面對時代提問做出的回答。只是在「住」這樣重的行業,貝殼面對的投入更大,無回報期會也更長,這背後,無論是ACN、貝殼分、「樓盤字典」等一系列動作,只有更篤定的價值判斷才能支持整個團隊決定這樣做:「正確」的事情往往也比較艱難,但要做難而正確的事。

過去二十年,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各種網際網路企業彎道超車的神話,它們迅速地扎入一個個屹立已久的領域,將賽道上的資深玩家打得潰不成軍。

網際網路派幹掉傳統派,幾乎成了故事唯一的結局。

而這一次,或許在貝殼這裡,人們可以看到有別於過往的全新終章。

相關焦點

  • 貝殼「人貨場」的理性瞭望
    阿里、京東、美團、餓了麼、攜程、滴滴……一眾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翹楚,率先在 「衣食住行」中分別實現了對於「人貨場」要素的重新定義,在涉及民生的幾大領域築建起區分傳統商業模式與網際網路產業模式的 「分水嶺」。
  • 聚焦產業網際網路下的企業安全變革 貝殼找房ICS安全技術峰會舉辦
    貝殼找房一直積極推動自身的數位化轉型,致力於用數據和科技改造房產經紀行業,用科技讓房產經紀行業獲得重塑和新生命力,帶領整個行業邁入產業網際網路的新時代。針對居住產業網際網路安全建設的話題,貝殼找房安全與風險中心負責人吳玉潔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談到,產業的存在和發展都早於網際網路,線下的信息安全風險的出現也早於線上數據安全。在房地產行業的早期,房產交易雙方的信息都記錄與紙面上,往往剛剛登記一條售房意向信息就很快會被不法分子竊取、倒賣,從而造成隱私洩露。
  • 貝殼「弱冠」,新居住定義房產經紀新時代
    看完這場發布會,你會覺得,似乎疫情這隻「黑天鵝」對房產經紀行業並沒有影響。這背後其實是貝殼這個產業重塑者的賦能使然,兩歲的貝殼,此刻表現出了絕佳的自信。20年以來,在房地產行業帶動GDP快速增長的同時,市場混戰不止、服務水平低下、經紀人缺少榮譽感,已成房產經紀行業的沉痾痼疾。有人曾把這行業比喻成《三體》裡的「黑暗森林」——缺少陽光,風險密布,弱肉強食。貝殼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 網際網路房產江湖10年生死局,最小化倖存遊戲?
    7 月 24 日,虧損 40 億的貝殼找房公開遞交招股,擬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美股擬迎來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估值達到 200 億美金。這一估值,對於其他房產公司來說已經成績出色。但 2018 年中國房產市場大概25 萬億元成交額,相當於阿里電商三年的成交額。滴滴創始人程維也曾說,衣食住行四大領域,都會出現千億美金以上的網際網路玩家。
  • 一線|貝殼左東華:產業網際網路要求人才既能仰望星空,還能腳底沾泥
    不同於大多數對於人才市場顯現出供大於求的認知,貝殼找房(BEKE.NYSE)高級副總裁、CHO左東華表示,產業網際網路更需要深入產業內核同時具備數位化視野,不僅能仰望星空,還能腳底沾泥。 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人才標準,被貝殼找房具象化為「五力」,即:用戶力、產業力、耐挫力、合作力與價值力。左東華說,這不僅是針對貝殼的自有員工,也是針對平臺上的所有服務對象。
  • 貝殼入選「新興市場科技百強挑戰者」 數位化轉型經驗成行業樣本
    近日,全球知名諮詢機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布《2020年BCG科技挑戰者——新興市場下一代創新生力軍》報告,揭曉2020年「BCG新興市場科技百強挑戰者」名單,貝殼找房、字節跳動、美團、拼多多等40家中國企業入選。據悉,BCG新興市場科技百強挑戰者榜單的選拔標準分為技術應用、行業地位、商業模式和市場牽引力四大板塊。
  • 房產經紀龍頭居安思危孵化「貝殼」,如何用數位化解找房之痛?
    當問及轉型中最難的決策時,貝殼找房聯合創始人&CEO彭永東表示,最難的是「決定要不要轉型」。和遇見痛點再轉型的企業不一樣,鏈家發展狀況一直比較良好,並且處於行業龍頭,孵化貝殼是「主動轉型」的決定。「主動轉型更難,因為它不夠痛。有更美好的追求才能做出這個東西。」
  • 貝殼找房CHO左東華:人才迭代,致勝產業網際網路
    貝殼希望培養一批獨具貝殼特色的居住服務產業網際網路複合型人才,即同時具備用戶力、產業力、耐挫力、合作力、價值力,這「五力」也成為貝殼的人才觀。聚焦產業網際網路發展需求,以「五力」人才觀培養複合型人才目前,我國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加速,網際網路對房地產的改造正在向服務的上下遊延伸,即改變房源信息生產傳播方式、行業的作業方式、組織結構和競爭規則,讓服務實現品質化、線上化。
  • 「天貓們」殺入房產生意後,貝殼該如何守成?
    目前來看,在房產市場中沉澱多年的中介、經紀人,是最符合行業習慣的抓手。經紀人等垂直資源的掌握上,貝殼的優勢幾乎是寫在基因裡的,但天貓找房仍有機會通過新房快速切入戰局,補課垂直資源。畢竟,貝殼沒有做好的還有很多,中介方對貝殼還有諸多抱怨。眼下,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深刻變化。
  • 貝殼找房榮膺2020脈脈年度破界先鋒僱主
    其中,「2020年度破界先鋒僱主」獲選企業在行業、平臺或商業模式等領域實現跨界突破,兼顧多個領域人才的吸納與融合,包括貝殼找房在內的3家知名企業成功斬獲此項大獎。主辦方認為,貝殼找房憑藉優秀的破界能力,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吸引了海量網際網路人才以及房地產從業者,成為脈脈平臺上中高端人才求職的心之所選。
  • 貝殼找房:產業「熵戰」,行至中程
    作為常年聚焦企業數位化的觀察員,以及騰訊「930」變革的頂層設計者和核心參與者,他對產業網際網路路徑有足夠深入的觀察和理解,這也恰是貝殼找房吸引他的點。對比網際網路企業與貝殼找房,兩者有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 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從移動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其本質變化是服務對象的變化,底層的產品驅動是固定不變的。
  • 2020產業網際網路年度報告發布 女裝批發平臺一手App成行業研究範本
    11月29日,由億邦動力主辦的「新範式--2020億邦產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武漢隆重召開。12月1日,億邦智庫重磅發布《2020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報告》。報告認為,2020年,企業數位化意識被疫情激醒,在四方面因素的加持下,已經有六方勢力入場,形成「3+1」範式,產業網際網路理論落地為應用場景,未來的發展主線和格局基本確立。
  • 2020產業網際網路年度報告發布 女裝批發平臺一手App成行業研究範本...
    11月29日,由億邦動力主辦的「新範式--2020億邦產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武漢隆重召開。12月1日,億邦智庫重磅發布《2020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報告》。報告認為,2020年,企業數位化意識被疫情激醒,在四方面因素的加持下,已經有六方勢力入場,形成「3+1」範式,產業網際網路理論落地為應用場景,未來的發展主線和格局基本確立。
  • 貝殼找房:如何用兩年時間定義「新居住」?
    從競爭型思維轉變到合作型產業思維疫情背景下,各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理念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塑,尤其是「線上化」的加速推進。作為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平臺,貝殼找房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它給這個產業帶來的核心影響是什麼?
  • 重塑房地產經紀行業,貝殼創造了什麼獨特價值?
    本文精編自中泰證券研究報告《從傳統中介到貝殼平臺,商業創新如何重塑行業》 牛牛敲黑板: 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貝殼開創了經紀人的精細化分工時代,實現跨品牌、跨門店、跨經紀人的協作共享機制;
  • 貝殼找房:產業「熵戰」,行至中程
    作為常年聚焦企業數位化的觀察員,以及騰訊「930」變革的頂層設計者和核心參與者,他對產業網際網路路徑有足夠深入的觀察和理解,這也恰是貝殼找房吸引他的點。對比網際網路企業與貝殼找房,兩者有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從移動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其本質變化是服務對象的變化,底層的產品驅動是固定不變的。
  • 貝殼上市:長期主義者的速勝
    彭永東2010年加入鏈家,按公司規定,他到一線和經紀人一起賣房兩個月,這段經歷讓他對行業痛點有了切身感悟。那時候地產經紀人普遍沒有尊嚴,因為不得不騙人。新手和老手的差別就是老手底線更低,騙人時面不改色,但心裡知道,因此眼神躲閃,不敢直視客戶。消費者(買房賣房人)則讓中介的無底線折磨得怨聲載道,對所有經紀公司都失去信心。
  • 貝殼為什麼觸動了楊國安?
    企業家或者創業者最大的一個特質就在於,面對一個行業的痛點,或者潛規則,多數人的選擇是從憤怒到默默接受,而企業家卻會選擇去改變現狀。所以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創業的初心,就是要改變某個混亂無序的行業。左暉,就是這樣的。
  • ACN模式背後,貝殼能否「一統天下」?
    文 | 網際網路江湖歲末的房產行業,頗有些冰火兩重天的意味。蛋殼暴雷之後,長租公寓「風聲鶴唳」,自如連忙召開發布後曬出現金流以「自證清白」。在房產交易的賽道上,8月份赴美上市的貝殼卻「一路高歌」,僅僅4個月市值已經接近760億美元,直到美東時間12月28日,貝殼美股盤後收跌4.5%,市場才稍稍恢復理性。
  • DAS未來星 直擊行業痛點 重塑直播生態
    2018年以來,網際網路行業前景可謂是一片大好,短視頻在線直播火爆螢屏,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的一部分。移動網際網路所衍生的短視頻,似乎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代表。據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以快手為例,目前在快手已有超過2億日活躍用戶,每天都要產生一千五百萬條以上的原創短視頻,視頻庫存200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