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弱冠」,新居住定義房產經紀新時代

2021-01-09 摩羯商業評論

新冠肺炎這隻破壞效果僅次於戰爭的「黑天鵝」,已經對中國的各個行業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對於絕大部分企業來說,2020年能追平去年的經營業績,就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然而,在4月23日,貝殼找房(以下簡稱貝殼)以一場頗為吸睛的「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宣告了自身在2020年代的新使命,並且為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勾畫出一個可以量化的成長目標。看完這場發布會,你會覺得,似乎疫情這隻「黑天鵝」對房產經紀行業並沒有影響。

這背後其實是貝殼這個產業重塑者的賦能使然,兩歲的貝殼,此刻表現出了絕佳的自信。

俗話說「百年樹人」,一家企業的發展過程很像是一個自然人在降低一個年齡數量級之後的成長軌跡:1歲兒童期,考驗生命體是否可以存活;2歲弱冠,結束內部組織的基建期與磨合期,駛入外部發展快車道;3歲而立,以成熟的方法論和聚焦的戰略去修身齊家,甚至平天下。

貝殼的經歷也是如此。2018年春天誕生的貝殼是一個理想主義項目(請移步評論區閱讀《貝殼理想國》),在西方商業案例庫中也難覓蹤跡:其使命,是拆掉行業圍牆,改造房屋經紀行業長期存在的「黑暗叢林」,提高整個行業的信息對稱度與服務水平。

毋庸想像,這是一個難度極大的事業。事實上,自一誕生,就迎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只想讓自己活」的質疑,此外還有「貝殼掏空鏈家」這樣的冷箭。

貝殼的這兩年探索,有如一場艱苦卓絕「長徵」。兩年過後,貝殼發明的以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 經紀人合作網絡)網絡為代表的一系列新的行業組織模式、人才標準以及新的價值觀,大面積重塑了這個行業的經紀人、店長、店東以及門店的技能表現和服務模式,並已經沉澱為一種文化。存在二十餘年「黑暗叢林」正在朝著協同共生的方向演化。

理論與實踐,從被質疑到被廣泛接受

1998年,中國開啟了房地產市場化大幕。20年以來,在房地產行業帶動GDP快速增長的同時,市場混戰不止、服務水平低下、經紀人缺少榮譽感,已成房產經紀行業的沉痾痼疾。有人曾把這行業比喻成《三體》裡的「黑暗森林」——缺少陽光,風險密布,弱肉強食。

貝殼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鏈家創始人左暉選擇這一難度極大的創業挑戰,其理論根基是:房價飛漲、買到即是賺到的時代成為歷史,賣方市場十分明顯的房產經紀行業,將隨著中國人均1萬美元GDP時代的到來而進入比拼服務的時代。

(貝殼董事長 左暉)

其實,在貝殼成立之時,很少有人相信「炒房時代」的結束,因為就在2016年,中國的房價還經歷了一次快速上漲。而隨著復產復工成為中國社會主題,房地產行業在後疫情時代何去何從也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4月初,深圳房產價格快速上漲的新聞開始出現於報端,然而不過數日,政治局開會再次強調「房住不炒」,各主管機構紛紛下場調研、擠泡沫,最終使得深圳房地產市場恢復了平靜。

在2020年春天發生的這一幕,頗具象徵意義。它再次印證了左暉判斷的正確性,同時也間接印證了貝殼的價值:房價高增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服務將是房產經紀行業的競爭核心。

事實上,很少有創新型企業,會遇到貝殼在誕生之初所遇到的被普遍質疑的窘境。

因為在本質上,房產經紀行業就是圍繞著房源與客源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來搭建商業模式。中國地域差別巨大,需求低頻、從業門檻低、職業流動性大,房產經紀品牌多如牛毛,最關鍵的,是中國並沒有美國那樣強大的行會組織(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這些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貝殼如何去改變?貝殼是不是鏈家收割同行的障眼法?

在質疑聲四起的時刻,左暉說:

「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貝殼沒做成,鏈家也沒了。」

貝殼當初遇到的阻力,不免讓筆者想起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幸福島》中的名句:

創造者要成為新生嬰兒,他必須首先成為母親,忍受那分娩之痛。

顯然,即使「房住不炒」時代到來,印證了貝殼出發姿勢的理論正確性,同行也難以被本來是競爭對手的左暉說服。正式在這種背景之下,貝殼開啟了兩年的「長徵」——從一城一池的改造做起,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依靠實踐去說服整個房產經紀行業。

關於貝殼這兩年進行重塑行業探索的報導很多,本文不再贅述。將這場「長徵」總結下來就是:一隻手堅持依靠鏈家多年積累的2億規模真房源資料庫——「房屋字典」,實現房源共享;另一隻手廣泛推行貝殼的ACN,打造整個行業的信息共享與操作平臺,提高經紀人與門店的經營業績和服務品質。

協同效率與競爭公平,是貝殼在兩年間為行業帶來的最大變化。

在「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上,貝殼CEO彭永東舉了一個4月初發生在貝殼平臺之上的「一單跨三地」房產交易案例:房屋業主在加拿大,業主配偶在濟南,交易的房子在北京,成交價近千萬。北京、濟南、加拿大三地同步通過貝殼APP完成線上貸籤,業主只用了17分鐘就順利完成了貸款業務辦理。

顯然,在熱播劇《安家》展現的那種隨時有可能被「撬客」的同行相互猜忌之下,在過去的那種房源信息嚴重不對稱的行業現實之下,這個「一單跨三地」房產交易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貝殼誕生之初,有人說貝殼是在搞「破壞性創新」。兩年過後看,事實並非如此,貝殼不但沒有扮演「門外的野蠻人」讓同行無路可走,而且是激活了整個產業鏈條的活力。可以說,貝殼給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帶來的變化是具有革命性質的。

實際上,基於客觀事實的出發理論與透明務實的實踐成果,在2019年誕生一周年之際,貝殼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行業基本面。

貝殼誕生後不久,流量平臺58同城聯合21世紀不動產等知名房產經紀公司和開發商,在北京舉辦了一場針對性十足的「五嶽盟主大會」,劍鋒直指貝殼。

然而,在2019年的第一屆貝殼新居住大會召開,亦即貝殼一周歲之前,處於國內行業第一陣營的21世紀不動產就已經轉而投向貝殼平臺,成為了貝殼模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我一再強調,我從來就沒有說過21世紀不動產不可以用貝殼。我說的最狠的話是,時機不成熟,現在沒看明白。一直就是如此。」21世紀不動產CEO盧航在當時雙方合作的發布會上說道:「我們不像小孩打架一樣,跟這個好跟那個好。我們就是(關注)誰能為21提供想要的服務。」

從不相信貝殼的房源共享、協同共生,到雙方達成互信,21世紀不動產用了一整年的時間去考察。而在「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召開之時,貝殼已經實現了星火燎原——貝殼已進駐全國110個城市,入駐合作新經紀品牌超過250個,連接經紀門店超過4萬家,服務超過37萬經紀人。

在這些數字背後,行業圍牆正在一點點被拆掉,黑暗森林也有望被改造成協同共生的社區。貝殼用兩年的成功實踐證明:連結與擁有不矛盾,共生比競爭更重要。

相互定義,科技與服務者詮釋ACN文化

從2013年開始,「科技改造傳統行業」成為了財經、科技領域的熱門詞彙,它反應了一種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與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之後,所不可逆轉的產業升級大趨勢。

在中國各行各業都以美國所難以企及的速度,被網際網路所重構、升級之後,國民經濟中最「重」的一個行業——房地產行業的科技升級改造卻遇到了極大的瓶頸,在數年間,不但房地產公司一籌莫展,就連馬化騰、李彥宏與王健林牽頭的「三人轉」也沒了下文。時代的車輪在房地產領域卡住了好幾年,直至2018年貝殼誕生。

實際上,在誕生之初,貝殼就背負起了「用科技改造房屋經紀行業」的使命。然而,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在這個使命背後,貝殼其實有著關於房屋經紀行業本質、關於經紀人本質的更為深入的思考與實踐。

「新居住有兩條主軸:一個是科技;另一個是服務者。這是兩條永遠交錯、相互迭代、相互定義的主軸。」

在「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上,貝殼CEO彭永東介紹了在「新居住」概念之下,科技與服務者(經紀人)的最新關係。

(貝殼CEO 彭永東)

實際上,無論是樓盤字典Live,VR看房還是小貝助手,科技都是貝殼拆除行業圍牆的重要手段。然而,工具畢竟不能代替人。科技與服務者相互定義,是貝殼經過兩年「長徵」所收穫的重要方法論。

具體來說,在貝殼平臺所連接的經紀人,貝殼對其的賦能絕不僅僅是上網查看「樓盤字典」,進入ACN網系統進行業績與水平考核這麼簡單。

實際上,ACN在一開始確實是以一種協同辦公的「技術流」面目出現,但經過兩年的實踐過後,它對於經紀人群體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技術層面,而上升為一種價值觀文化。

其實,在ACN所提供的效率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客戶好、對經紀人好、以及高度協作,等對服務者——經紀人個體與群體在價值觀層面的提升。

最善於強調「價值觀」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說:

「戰鬥力最強的員工,一定不是你用重金挖來的職業經理人,而是你親自培養出來的理想戰士。」

不謀而合,貝殼CEO彭永東在大會上說:

「服務者的改變將帶來整個行業服務水平的大幅提升,如果沒有服務者的改變就沒有行業的變化。經紀人是一種可以長期執業,且具備稀缺屬性的職業。服務者的職業目標應該是大寫的人。」

實際上,今年以來,「價值觀」文化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公司的一個顯學。大到BAT,小到獨角獸公司,每一個高科技公司都已經意識到:只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成長體系,並強調「價值觀」,科技賦能才能持久。

具體到貝殼,ACN所承載的價值觀,絕不僅僅是職業道德說教,而是一整套旨在打破部門牆,提升自驅力,鼓勵協作化,全面聚焦以服務客戶為最終目標的一系列主張與手段。

(花橋學堂是第一所幫助店東實現職業化的學校)

正是通過不斷迭代的ACN網絡,以及與之配套的陪審團、店東委員會、CA、花橋學堂等一系列面向服務者的賦能工具以及價值觀體系,貝殼才能在兩年間初步完成拆除行業圍牆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正如左暉在大會上說:

「知禮節必倉廩實,個體遵循ACN文化,堅持長期主義,不僅能夠獲得自我成長,也將最終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貝殼的這種價值觀驅動,首先會使被貝殼所連接的房產經紀行業得利,同時,服務的提升也意味著購房者獲取了最大的利益。

實際上,相比於阿里巴巴與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貝殼在兩年間進行的這場「長徵」,更像是一種複雜的重建社會組織的實驗。而相比於前兩者,貝殼所在房產經紀行業與普通民眾的幸福指數,也更為息息相關。也正因為如此,貝殼在此次大會上闡釋了「科技與服務者相互定義」之後,宣布其願景升級為「服務3億家庭的品質居住平臺」。

結語

在疫情期間熱播劇——《安家》劇集裡,「撬客」一詞在劇中多次出現,似乎這是每個房產經紀人害怕發生這樣的事情。同時,在《安家》裡面,把房產經紀人為了多賺錢而損害購房者利益,以及剛需的購房者面對信息不對稱的無奈,都刻畫得非常生動。

兩年前誕生的貝殼,以及其承載的科技與服務者相互定義的價值觀,就是為了讓《安家》呈現的這些已經習以為常20年的行業陋習,不再發生。

(貝殼董事長 左暉)

兩年過後看,貝殼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並且已經將自身主張的科技與服務者相互定義的這種價值觀,沉澱成為了以「新居住」為總括的企業文化。

2016年5月17日,最高領導人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說到:

「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企業亦如此。在商業世界裡,商業理論可能過時,彎路探索不可避免,舊制度也很可能成為創新的障礙,而只有文化自信,是一家企業牢不可破的護城河。

兩年「長徵」過後,連接了一個高度「科技武裝」,高度協作,高度自律與高度透明的新居住服務者群體。其結果,就是圍牆一點一點被拆掉,房屋經紀行業的「黑暗叢林」,也正在逐漸被改造成為信息與利益共享,品牌與經紀人合作共生的社區。

剛剛結束的「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有如一場弱冠之禮。經過兩年艱苦跋涉,貝殼已經在科技、組織、資源等各方面磨合完畢。它在後疫情時代揚帆起航,準備將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引入一片新天地。

相關焦點

  • 貝殼找房:如何用兩年時間定義「新居住」?
    作為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平臺,貝殼找房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它給這個產業帶來的核心影響是什麼?又是如何通過充分釋放過去在「線上化」領域積累的能力,來提升服務者效率,從而助力行業升級的?近日,在以「數字新居住 產業共生長」為主題的2020年貝殼找房新居住大會上,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回答了這些問題。
  • 貝殼兩周年打造新居住「場」:數字和物理空間更好融合
    在消費升級和網際網路技術的雙重塑造下,人們對品質居住的需求不斷提升。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4月23日,以「數字新居住 產業共生長」為主題的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通過線上雲直播方式,完成了一次對於居住產業網際網路戰略走向的全新定義。
  • 新居住時代,看數字與物理空間如何深度融合
    4月23日,以「數字新居住 產業共生長」為主題的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通過線上雲直播方式,完成了一次對於居住產業網際網路戰略走向的全新定義。
  • 居住服務業首個「1+X」證書獲批 貝殼找房引領新居住數位化經紀...
    近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發布《關於受權發布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第四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名單的通知》,貝殼找房聯合行業協會、專業院校及行業知名優秀企業共同擬定標準並開發的「新居住數位化經紀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成功入選第四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入選公示名單。由此意味著,居住服務業首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正式落地。
  • 貝殼研究院發布新青年居住報告 90後成新一線購房新主力
    近日,貝殼研究院發布《2020年新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發現了新青年居住的8大趨勢及特點。報告發現,購房壓力逐年呈下降趨勢,但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仍居高不下; 95前成購房新主力,95後開始進場;在租房上,今年相比往年更多人傾向「低價格,小面積」。
  • 貝殼武漢五星經紀人、門店出爐,打造房產經紀服務升級新標杆
    近日,貝殼找房武漢站新一期五星經紀人、門店評選出爐。來自鏈家的柳鵬、鄧露露,來自住商的汪勇、袁琦,以及來自德佑的張燕等5名表現優異的經紀人獲得「五星經紀人」的稱號。同時,德佑華之韻-米蘭映像店、C21武漢中潤佳誠萬科金色城市店、鏈家金地西岸旗艦店、住商漢森首義A店、愛享家盤龍城歌林店成為貝殼武漢站的「五星門店」。新一屆的五星經紀人、門店正成為品質居住服務的代言人,以服務素養高、專業能力強、服務效率高、服務保障全、服務評價好為核心的「星服務」正成為新一代房產服務標準。
  • 貝殼試點校企共建 居住人才專業培養獲共識
    11月20日,由中華教育改進社、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和貝殼找房聯合主辦的新居住服務者專業教育論壇在京落幕。逾200名來自教育、居住領域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人士參會討論,呼籲居住服務專業教育需各方重視、校企合作,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
  • 房產經紀人榮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貝殼助力打造房產經紀人才成長...
    房產經紀人獲得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這不僅是對貝殼平臺新經紀品牌經紀人的褒獎,也是對房產經紀行業的認同。房產經紀人這一職業正日益發揮其價值,並正得到社會的認可。「以前大家會覺得房產經紀人不專業、不可信,但現在走在小區裡,居民看見我們都會認為是貝殼平臺上的經紀人帶客看房,都很尊重我們,我覺得房產經紀人的職業形象變化很大。」
  • 新居住來勢洶洶,小中介如何突圍?
    近日,貝殼舉辦以「數字新居住 產業共生長」為主題的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將居住服務擴展到了交易後領域,推出全新家居服務平臺——被窩家裝以及社區生活小程序。貝殼找房CEO彭永東在現場說:數位化的價值在於賦能服務者,放大服務者的價值,最終實現推動行業升級的目標。未來,通過數位化與服務者相互定義,貝殼找房將致力於打造「服務3億家庭的品質居住平臺」。
  • 2020年貝殼深圳第二期五星經紀人、門店亮相 引領房產經紀人新面貌
    近日,貝殼找房深圳站新一期五星經紀人、門店評選出爐,來自鏈家、糯家、脈房、68置業、微地產的5名表現優異的經紀人獲得「五星經紀人」的稱號,同時5門店成為貝殼深圳站的「五星門店」,城市中心商圈大屏、戶外廣告欄也遍布優秀房產服務者的身影,新一屆的五星經紀人、門店正成為品質居住服務的代言人,以服務素養高、專業能力強、服務效率高、服務保障全
  • 產業網際網路破行業痛點,千億房產市場,貝殼如何重塑「人貨場」?
    阿里、京東、美團、餓了麼、攜程、滴滴……一眾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翹楚,率先在 「衣食住行」中分別實現了對於「人貨場」要素的重新定義,在涉及民生的幾大領域築建起區分傳統商業模式與網際網路產業模式的 「分水嶺」。
  • 諾獎得主讓•梯諾爾出席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談影響平臺經濟的...
    4 月 23 日, 201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讓·梯諾爾出席 2020 貝殼新居住大會,並圍繞「平臺經濟商業模式」發表演講。他提出,「對於雙邊平臺來說,選擇正確的商業模式是成功的關鍵」。同時,對平臺如何取得競爭優勢,結合貝殼關於「數字新居住」的戰略布局,從經濟學角度提出了制勝策略。
  • 貝殼-銀行資金存管,為房產交易保駕護航
    「資金存管是保障房產交易安全的有力抓手,也是關鍵因素」,貝殼交易平臺總經理伊凱4月23日在「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上發布「貝殼-銀行資金存管」,此舉可有效避免交易過程中由客業原因引起的購房款與產權損失風險,解決買賣雙方不信任的問題。
  • 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烏鎮啟幕 貝殼找房以科技賦能居住服務生態
    科技重構未來:居住產業迎來技術驅動時代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例如,以二手房交易的標準化為例,貝殼把房屋信息標準定義為433個欄位,關鍵流程拆分成了10個以上的環節,並形成合作規則與指標,才最終完成了二手房標準化。標準化之後的下一步是數據化。為此,貝殼找房在實踐中持續沉澱客戶、經紀人、房屋、交易流程等方面的多維度數據。
  • 高瓴張磊:貝殼在大居住產業的創新探索,正是「啞鈴理論」的一個...
    樂居財經訊 李禮 4月23日,2020年貝殼新居住大會線上發布會——「數字新居住 產業共生長」圓滿舉行。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出席此次大會,並就產業網際網路下的投資邏輯發表重要演講。張磊表示,科技和數位化對於大居住領域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入。
  • 242萬客戶37萬服務者,貝殼如何利用技術做好居住服務這門生意?
    顯然,他已經不再需要過多地解釋「為什麼要做貝殼」,問這個問題的人也越來越少。「這個問題在我們自己做貝殼的過程中也不斷地被消減。」彭永東說。如今,他更多要闡釋的是何為「新居住」。早在去年,貝殼找房就提出了新居住戰略,但如今,關於新居住的圖景越來越清晰:它是數位化與服務者相互定義。
  • 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即將召開 關鍵詞鎖定數字、共生
    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居住需求的多元化、品質化如何被更好滿足,產業縱深發展將走向何方?4月23日,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將以線上發布會的形式舉辦,共話新居住,解碼新未來。
  • 貝殼·如視亮相第七屆房地產經紀行業峰會 以技術驅動居住服務行業...
    作為行業領先的居住領域VR服務商,貝殼找房旗下如視受邀參展,貝殼找房如視事業部運營總經理鄭深圳圍繞「技術驅動下的房產行業進化」,分享了如視對居住服務行業技術升級的長期觀察和實踐經驗。居住行業VR領航者 如視以科技促進服務升級據了解, 2017年如視事業部正式成立,實現VR技術在房產行業應用的初次探索,是國內首個在不動產領域大規模落地三維實景重建與虛擬實境技術的服務商。
  • 居住平臺巨頭的貝殼找房壟斷市場,底氣來自於哪裡?
    以前的房產中介行業,大部分公司的模式都是千篇一律,而整套買房、賣房的流程都是通過經紀人實現,從最初聯繫客戶、看房、協議籤訂再到房產過戶。單—流程持續很久的傳統行業就是很容易被新模式給顛覆,誕生寡頭企業,房產中介行業也不例外。幸運的是,現在已經有機構意識到這些問題並開始著手進一步努力重構行業健康生態。重構行業的主角則是剛剛成立兩年多的貝殼找房。
  • 八大產品打造「新經紀服務加速器2.0」 貝殼找房踐行新經紀品質觀
    彭永東在講話中強調,「對客戶好、對經紀人好、合作共贏、線上化是新經紀時代所有從業者進行價值檢驗的四條黃金準則。」如今,全國超過20城進入存量時代,2.5億套存量資產將被充分盤活,中國房產交易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誰能夠提供專業化、品質化的服務,誰才能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