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第一僧「趙州禪師」

2021-01-11 凡心問禪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趙州八十猶行腳」這句話的來源就是「趙州禪師」。在佛教的發展歷史之中,有一個特別引人注意的群體,那就是「苦行僧」,他們不怕風吹雨淋,常年行走於各條大道,以一顆虔誠之心,朝拜各大名山古寺。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近代第一苦行僧「趙州禪師」。

趙州禪師:趙州禪師(778年~897年),法號從諗,曹州(今山東菏澤)人,是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

禪師一生致力於佛教的傳播與佛法的弘揚,前面有一句話叫「趙州八十猶行腳」,趙州禪師八十歲之時都還在行腳,一路行腳至趙州,這也是大家為什麼稱它為「趙州禪師」而沒有叫從諗禪師。

劇《行狀》載,趙州禪師自受戒之後,一路行腳,遊歷,拜訪過無數高僧大德,朝拜無數古剎。回到師父寺院之後也是雙親相知,想來見面,當禪師知道之後卻說:"俗塵愛網,無有了期。已辭出家,不願再見。"當夜就收束行裝避開了。在趙州禪師的語錄中有這麼一句話「"七歲童兒勝我者,我即問伊。百歲老翁不及我者,我既教他。」可謂其學習的心態。

現如今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些苦行僧人在行腳之時,三步一拜。這代表的除了堅定不移的決心,還有恭敬之心。反而對於網絡上各種評論說佛教害人等等相差不是一丁半點。

相關焦點

  • 【古道禪心】連載029~趙州禪師
    趙州禪師道:「有主沙彌。」南泉禪師道:「那(哪)個是你主?」趙州禪師於是走上前,躬身問訊道:「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候萬福。」南泉禪師知道趙州禪師是個不可多得的法器,遂收他為入室弟子,並令維那僧將此沙彌別處安排。一日,趙州禪師入室請益,問南泉禪師:「如何是道?」南泉禪師道:「平常心是道。」
  • 趙州禪師:十二時歌
    晚唐時期的趙州從諗禪師,晚年住持趙州觀音院,因為其禪風平實、活潑,被時人尊稱為「古佛」。趙州禪師早年在南泉普願禪師座下徹悟本心,卻依舊四處參學,道業日臻玄奧,到八十歲時才到趙州觀音院駐錫,到臨終前的兩三年才為當地的藩王所知,備加尊奉。
  • 趙州禪師公案欣賞
    趙州(今河北趙縣)從諗(shěn)禪師,南泉普願禪師之法嗣,俗姓郝,曹州(治所在今山東荷澤)郝鄉人。趙州禪師道:「不見瑞像,只見臥如來。」南泉禪師一聽,便翻身坐起來,問道:「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趙州禪師道:「有主沙彌。」南泉禪師道:「那(哪)個是你主?」趙州禪師於是走上前,躬身問訊道:「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候萬福。」
  • 趙州禪師
    趙州觀音院的從諗禪師,俗姓郝,曹州郝鄉人。趙州禪師行腳很有名,留下了很多故事和公案,他行腳一直到八十多歲。趙州禪師於本州的扈通院從師披剃,當時他還是個孩子,而且還沒受戒就開始行腳參訪了。他去了不少道場,這天他到池陽參訪南泉。
  • 趙州禪師《十二時歌》
    趙州禪師在趙州觀音院駐錫期間,生活極為艱苦。他的《十二時歌》就是對這段「村僧」生活的真實寫照。
  •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趙州和尚就像我們在座的許多同學一樣,童貞入道,很小的時候就出家了。他在做沙彌的時候就參訪行腳,從山東行腳到安徽的南泉院,就是現在的池州市,那裡有馬祖的大弟子,叫普願禪師。普願禪師是馬祖八十幾個大弟子中最著名的弟子之一,馬祖的師父是南嶽,南嶽的師父就是六祖,所以說趙州和尚是六祖以後的第四代。趙州和尚到了南泉瑞像院,就去參拜那裡的方丈和尚。當時並不叫方丈和尚,而是叫老師。
  • 趙州禪師的故事
    趙州禪師是一位禪風非常銳利的法王,學者凡有所問,他的回答經常不從正面說明,總會要你從另一方面去體會。  有一次,一個信徒前來拜訪他,因為沒有準備供養他的禮品,就歉意地說道:「我空手而來!」  趙州禪師望著信徒說道:「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  信徒不解其意反問道:「禪師!我沒有帶禮品來,你要我放下什麼呢?」  趙州禪師立即回答道:「那麼,你就帶著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不解,說道:「我什麼都沒有,帶什麼回去呢?」  趙州禪師道:「你就帶那個什麼都沒有的東西回去好了。」
  • 趙州禪師是怎麼開悟的?
    (居士:佛性)你們回答「應該是佛性」你看人家趙州禪師,到南泉禪師面前,躬身問訊:「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候萬福」師父,現在天冷,希望您多保重啊!南泉禪師一聽這幾句話,馬上收為入室弟子。就叫維那(註:維那是佛寺中一種僧職。管理僧眾事務,位次於上座、寺主) :「過來過來,把這個小沙彌別處安排。」單獨安排一個好地方去。「一日,趙州禪師入室請益」,一天,趙州禪師到了方丈室裡問法。
  • 高僧傳奇 趙州禪師
    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八十高齡的從諗禪師行腳至趙州,受信眾敦請駐錫觀音院,弘法傳禪達40年,僧俗共仰,為叢林模範,人稱「趙州古佛」。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享譽南北禪林並稱「南有雪峰,北有趙州」,「趙州眼光爍破天下」。趙州禪師住世120年,圓寂後,寺內建塔供奉衣缽和舍利,諡號「真際禪師」。
  • 老和尚開示 |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普願禪師是馬祖八十幾個大弟子中最著名的弟子之一,馬祖的師父是南嶽,南嶽的師父就是六祖,所以說趙州和尚是六祖以後的第四代。趙州和尚到了南泉瑞像院,就去參拜那裡的方丈和尚。當時並不叫方丈和尚,而是叫老師。那裡的老師就是普願禪師。趙州和尚是一位再來人,有很高深的智慧,從小的時候就對佛法有很真切的理解。他去參拜普願禪師的時候,就來了一個機鋒。
  • 趙州禪師「吃茶去」究竟藏有什麼樣的禪機呢?
    趙州禪師「吃茶去」究竟藏有什麼樣的禪機呢?南北朝兩宋時期,中國禪宗大盛於世,進而推動了中國禪茶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峰期,高僧大德普頌唐代趙州禪師傳續下來的禪茶妙境。唐人飲茶之風,始終與佛教禪宗有著不解之緣,「禪茶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
  • 趙州禪師這樣回答
    趙州禪師這樣回答皆仁法師趙州禪師八十歲那年,被眾人迎請到趙州的觀音院住持弘化。清晨,陽光透過鬱鬱蔥蔥的柏樹縫隙,照在院子中,小鳥正在枝頭婉轉鳴叫。寺院中一早就傳來沙沙地掃地聲,在寂靜的清晨中,格外地響亮。而年逾八十的趙州禪師正在院中掃地。
  • 趙州禪師:我死後去地獄
    趙州禪師(778~897)俗家姓郝,法號從諗。幼年出家,受戒之前曾參南泉普願禪師,後去嵩山受戒,旋歸南泉並在其座下依止二十年,其後歷參黃檗、寶壽、鹽官、夾山、五臺諸位大德。八十歲時,眾請住趙州城東觀音院,四十年間,大揚禪風,人稱「趙州古佛」。師居北地,振南宗禪,其問答示眾等公案,如「狗子佛性」「至道無難」等語都膾炙人口,又如「吃茶去」「庭前柏樹子」諸語無不流傳千古。
  • 忍辱美德的寓意,趙州禪師話風活潑捷巧,回向的故事
    佛陀又再說道:「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瞋世恨人,是背法遠僧,常墮於惡道之中輪迴,能忍惡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災難之禍。  有智慧的人,能見到深遠的因果,克服瞋心,多行忍辱,佛法的精神、佛法的真義,和世俗的看法不同。世間上認為珍貴的而佛法認為下賤,佛法認為好的、對的,而世人不肯實行。忠與佞不能相容,邪的嫉妒正的存在,惡的不喜善的並行。
  • 嚴陽尊者與趙州禪師的故事:「放下」與「放不下」
    閱讀本文前,先熟悉下面幾個詞:1 趙州禪師(778年~897年):法號從諗,祖籍山東臨淄,出生地曹州(今山東菏澤),是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
  • 見寬禪師:雞足山的隱修僧
    見寬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 見寬禪師簡介: 他是臺灣人,出家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精通英語和日語,遍遊世界各地,佛道耶回都接觸過,後來對佛法生起信心,就皈依在中臺禪寺惟覺長老門下出家 後來與雲居山緣分盡了,06年到雞足山,行持頭陀苦行,先住在銅佛殿,後來到木香坪開闢茅蓬,先起名叫「普覺茅蓬」,後來因為一誠老和尚的題詞因緣,遂改成「雞足山木香坪釋子茅棚區」。 見寬禪師行跡怪異,破衣爛衫,竹杖芒鞋,出沒在雞足山密林中,或宴坐,或飛奔,或長嘯,或狂舞,被很多人當成瘋子。
  • 善為道者不欲盈,趙州禪師吃茶去
    唐代從諗(shn)禪師,常住趙州觀音院,人稱趙州禪師。一天,寺裡來了個新和尚。新和尚來拜見,趙州禪師問:「你來過這裡嗎?」「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新和尚連忙改口:「沒來過。」「吃茶去。」趙州和尚仍是這句話。
  • 趙州雪梨乾—趙州印象
    趙州—依太行,傍陸澤,通邢洺,望京津,沃野千頃,聚落似弈,富饒壯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橋。趙州橋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 文 青衫文齋禪宗史上有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就是趙州禪師,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受戒之後,趙州禪師一路行腳,遍訪無數高僧大德,朝拜無數古剎。趙州禪師不僅通曉佛法禪理、善打機鋒,對世俗人情也瞭然於心。
  •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帶你感受下老禪師的十二時辰
    晚唐時期的趙州從諗禪師,晚年住持趙州觀音院,因為其禪風平實、活潑,被時人尊稱為「古佛」。趙州禪師早年在南泉普願禪師座下徹悟本心,卻依舊四處參學,道業日臻玄奧,到八十歲時才到趙州觀音院駐錫,到臨終前的兩三年才為當地的藩王所知,備加尊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