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不確定性叢生的2020年,對每一個即將進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都註定不易。近日,《2020年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對參與2020年秋季校園招聘的大學生與企業分別進行了調研。數據顯示,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且薪資與學歷高低成正比。具體來看,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首份工作平均起薪高於整體水平2000元以上,形成顯著差距;本科與大專學歷則分別為5102元/月與4562元/月。學歷雖然已不再是人才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但高學歷人才進入職場後也擁有更高起點。
工學專業就業收入更高,機械工程專業以6851元月薪位居榜首
監測2019年不同專業畢業生當前的收入水平發現,機械工程以6851元/月成為高薪之首。其他工學學科畢業生收入優勢依然凸顯,在前10名中佔據7席、前20名中佔據11席。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等專業已成為數位化人才的蓄水池,也成為企業人才大戰中的主要目標。
除工科「硬核」人才外,工商管理(6370元/月)、心理學(6156元/月)與傳播學(5918元/月)也都成為各學科的高薪代表。
清華大學畢業生月薪達17682元/月
智聯招聘同時對2019屆畢業生的畢業院校及平均月薪進行追蹤,整理為TOP50高薪大學。畢業生收入高低與其畢業院校的等級形成強關聯,畢業生收入排行前50名的高校多為雙一流/211/985類大學。一方面,優秀高校有著更好的教育體系和資源、更注重對人才的塑造和培養;另一方面,畢業院校資質也成為了一些高薪行業、職位、企業的招聘門檻。
具體來看,清華大學以17682元/月名列榜首,北京大學(15365元/月)、上海交通大學(11199元/月)、浙江大學(11137元/月)位列其後,畢業生現平均月薪均超過萬元。專業上來看,除北京大學以外,其他三所高校均為理工類頭部學府。此外,還有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以理工科而知名的學校成為「高薪人才」的搖籃。
單位就業為畢業生首選,超9成已正式開始求職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2020屆目前尚未解決工作問題的畢業生心態已顯「佛系」。現階段還在求職的2020屆應屆生中,僅63.6% 選擇單位就業,較2021屆低8個百分點左右;一部分2020屆畢業生正在向「慢就業」和「自由職業」模式進行轉化,佔比分別達到15.6%和10.2%,明顯高於2021屆畢業生。
畢業後的規劃與應屆生所處的階段緊密相關,2020屆已經經歷了一輪求職洗禮,而2021屆剛準備進入求職生涯,因此兩個群體的規劃也大有不同,不管怎樣,就業仍為大學生畢業後的首選(總體比例為66.2%),但是隨著就業模式的多元化與就業觀念的轉變,年輕人也在努力擺脫全職工作就是最佳選擇的觀念,嘗試通過慢就業及自由職業來拓展職業生涯的新可能。截至2020年9月,在計劃單位就業的畢業生中,92.9%已經正式踏上求職之路,這一比例在2021屆畢業生中為86.6%。
35.2%的畢業生期望進入國企
在本次調研中,民營企業以數量大、行業分布廣的特點,仍是招聘第一主力軍,佔據68.9%;而國有企業因制度優勢與實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員流動的穩定性,在招聘市場中佔比24.6%。
然而,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與市場現狀存在偏差。經歷疫情後,大學生們也期待僱主提供遮風避雨的「保護傘」。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的國有企業受到35.2%畢業生的偏愛;民營企業緊隨其後,佔比25.9%。另外,期望進入事業單位、三資企業、國家機關的大學生分別為16.6%、11.9%和6.7%。
畢業生期望的企業規模與現實的招聘結構也存在差異。本次接受調研的企業中,規模在20-499人的小型企業以41.0%的佔比成為招聘市場的「頭號玩家」,萬人大企緊隨其後,佔比24.6%,中型企業(500-9999人)和微型企業(20人以下)則分別為21.3%和13.1%。
23%企業偏好雙一流/985/211院校畢業生,經管、理工專業較熱門
調研顯示,37.7%的企業將今年秋招門檻定在普通本科院校及以上,表示希望招聘畢業於雙一流/985/211院校與專科院校及以上畢業生的佔比均為23%。而本次參與求職的畢業生中,近9成來自普通本科與專科院校,雙一流/985/211院校僅佔6.4%,形成了雙一流/985/211院校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方面,招聘經管類專業人才需求最高,達42.6%,隨後是工學(37.7%)與理學(36.1%)。如今,企業的技術研發與商業運營已成為剛需,且需求不斷攀升,為經管、理工類專業畢業生帶來較為寬裕的求職環境。
6成多畢業生為就業願調低薪資預期
儘管薪酬福利仍是畢業生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佔比60.2%),但63%的求職大學生依然將順利就業當作第一要務,可以接受實際薪資不如預期,另有28.4%表示薪資不理想會選擇繼續尋找。
2021屆畢業生的薪資預期較2020屆更高。2020屆畢業生期望薪資集中在4000元-6000元區間內,達到53.9%,這一比例在2021屆中為35.4%;而薪資預期超過6000元的2021屆畢業生共達到36.8%,普遍高於2020屆。經歷求職窗口期後,2020屆畢業生更具有現實主義精神,普遍接受了理想與實際的落差,而2021屆相對從容,仍然對高薪懷有期待。
綜合調研與大數據,不難發現2020年秋季校園招聘的求穩心態明顯,現實主義當道;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畢業生在單位就業之外,以創業、慢就業等形式走向社會。對於畢業生來說,從容不迫的求職心態固然重要,而不急於一步到位、先就業再擇業也不失為良策。同時,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應綜合考慮專業背景、自身能力與行業發展,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偏好,有針對性地設立與調整就業期待,並通過技能學習、科學測評與諮詢、求職技巧研習等方式提升自我,積極打破「最難畢業生」的魔咒。
交匯點記者 沈佳暄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