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生態眼」為長三角生態環保提供智慧支撐

2021-01-14 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袁雪飛報導 近日,南京大學傳感與成像技術研究院與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薛海林、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單錦炎出席儀式並見證籤約。

協議約定,南大傳感院將與浙江省環科院共同研發浙江「生態眼」系統,構建天空地一體化、跨部門數據全聯通的新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高光譜成像、超高清成像等先進技術,實現對生態系統的全面感知,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智慧支撐。這也是南京新型研發機構在長三角生態環境科技一體化進程中的一次創新探索。

南大傳感院是南京一家新型研發機構,2018年5月由江蘇南大五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團隊共同發起設立。由研究院作為核心技術支撐單位、南大五維作為建設單位的「生態眼」生態環境感知系統,目前已在長江南京段上線應用。

薛海林表示,在「生態眼」系統中,南京大學一批重要的技術成果,包括無人機高光譜成像、超高清成像、彩色夜視技術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南京大學技術成果對生態環境感知領域技術創新的支持和牽引。此次合作形成突破地緣桎梏優勢互補的融合創新新模式,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長江流域大保護注入科技力量。

「目前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從傳統的環境要素監測,逐步向全方位的生態環境監測發展。未來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中,圖像感知手段和影像數據是核心,而衛星是公認獲取面數據的性價比最高的途徑。」研究院副院長潘巍松介紹,長江生態眼項目藉助建設單位南大五維公司及南大相關院系一直以來參與航天載荷研製和遙感分析服務的優勢,與航天部門深度合作,解決了過境的拍攝角度偏差及雲層遮擋等問題,把衛星數據採集周期提升至15—20天,保障長江南京段1000平方公裡區域每月獲取一張遙感影像,真正意義上在生態環境領域把衛星遙感監測手段常態化。

自「生態眼」運行以來,南京迅速成為當前國內衛星影像數據最多的城市之一。此外,南京「生態眼」與17個涉江部門23個信息化系統進行數據對接,打破了原來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信息壁壘。在全面、透徹、實時、連續採集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基礎上,「生態眼」面向生態環境業務應用需求,充分利用南大跨學科科研優勢,綜合運用人工智慧、遙感反演、計算視覺、地理信息等跨學科專業知識融合分析,實現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掌握和汙染事件的微觀解剖,促進精準治汙、科學治汙。

相關焦點

  •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南報融媒體記者 杜文雙攝江心洲江島智立方的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一樓,南京長江生態眼智慧感知平臺24小時運行,它運用物聯網、大數據、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打造天地空一體化「智慧大腦」,實現對長江南京段「水、岸、氣、船、園」進行實時監測管理。
  • 南大五維「生態眼」入選工信部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示範項目
    南大五維「生態眼」多源立體感知系統憑藉智慧監測與物聯網系統的深度融合,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一種可複製、可推廣的解決方案。近幾年,智慧城市在密集的中央和地方政策指引之下迎來了新的發展,2020年正式提出的新基建政策也與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十分契合,越來越多建設主體參與其中。
  • 長江「生態眼」環境立體感知監控平臺助推長江大保護 | 美麗長江之歌
    工作人員首先為綠會團隊展示了「生態眼」環境立體感知監控平臺的介紹視頻。水、氣、船、園、岸,五個項目對長江的生態環境做到了全面覆蓋。彭向陽副主任(以下簡稱彭):生態眼系統是為了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部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由南京市委市政府啟動,中國電科28所牽頭承擔的,集成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物聯感知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構建的「天空地一體、水岸氣統籌、多部門協同」的生態環境智能監測系統
  • 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聯合江蘇南大五維成功舉辦『生態眼』發布會
    楊會長表示,物聯網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企業渴望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物聯網產業協會一如既往專注於為物聯網企業提供一個交流、合作、資源共享的平臺,做好會員企業與政府職能部門聯繫的紐帶和溝通的橋梁,為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 30多顆衛星為中央環保督察提供「天眼」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曹瀅)記者日前從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了解到,衛星遙感、無人機、大數據以及「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全面技術支撐,已成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等工作名副其實的「天眼」和「後盾」。
  • ...智慧城市」高端研討會暨江蘇南大五維「生態眼」全案發布會圓滿...
    6月9日,2020大灣區「新基建-智慧城市」高端研討會暨江蘇南大五維「生態眼」全案發布會在深圳隆重召開,會議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深圳物聯網產業協會、江蘇南大五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新興產業處沈禕舜先生,王興軍教授、宋宏偉先生等大灣區物聯網智庫專家,及 「智慧城市」 領域尤其是智慧環保、智慧城市總集、運營服務商、智能製造、智能 安防、車聯網、智能交通等領軍企業負責人齊聚深圳。為大灣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獻言獻策。
  • ...印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
    形成統一的生態環境管理架構,推動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促進一體化示範區經濟社會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為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有效的制度示範和創新引領。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謀劃、分步突破。
  •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於近日印發,方案要求,堅持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導向,統籌推進一體化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分階段落實「三統一」制度建設,為保障生態環境持續穩定改善、築牢一體化示範區發展的生態基底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支撐。
  • 蘇創| 戴上「生態眼」裝上「強健芯」,江蘇吹響水科技創新集結號
    南大還以國家有機毒物汙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託,在長江沿線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建設多個政產學研平臺,不斷求解大江大河的綠色「方程式」,推動了地方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如今,位於秦淮新河河畔的曹村泵站,池水清澈見底,昔日的「臭水溝」不見蹤影,這正是李愛民教授團隊承擔的一項環保治理工作。
  • 【IOTE企業秀】南大五維利用物聯網核心技術建設智慧城市創造美好...
    江蘇南大五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態環境多源立體感知系統通過流域生態環境物聯網監測站、無人機和衛星高光譜遙感監測,構建流域生態環境感知「一張網」;流域生態環境大數據在AI生態分析「一平臺」進行人工智慧分析,輸出流域生態環境質量
  • 感受「硬科技」西安環保小衛士探秘「環保智慧大腦」
    12月5日,西安市生態環境局聯合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開展2020年秋冬季生態環境保護公眾滿意度開放日活動,邀請百名親子家庭一起探秘「環保智慧大腦」,展示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科技手段,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公眾滿意度。
  • 中國太保:以綠色保險力量助力長三角生態一體化
    原標題:中國太保:以綠色保險力量助力長三角生態一體化  8月26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行。長三角生態綠色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兩省一市、兩區一縣政府在現場籤署六個重點合作項目。
  • 尚勇敏:長三角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與建議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最大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之一,無論是產業基礎、發展水平,還是科研實力、創新水平均全國領先,打造長三角節能環保集群既是緩解生態環境壓力、推動產業轉型、催生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途徑,也是長三角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 先河環保發布生態大腦 智能環保進程加速
    在大數據分論壇現場,由生態環境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本鋒做《長江生態大腦支撐政府環境決策》主旨發言,先河環保北京研究院崔厚欣博士做《高光譜技術在水質監測中的應用》主旨發言。此外,本次會議上,先河環保聯合生態環境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發布生態大腦系統。
  • 「千裡眼」坐雲觀山,「順風耳」聽風辨雨——祁連山生態環境「智慧...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地跨甘肅、青海兩省,總面積為5.02萬平方公裡。如此大的區域,如何實現有效監管,這曾是困擾人們多年的難題。然而如今,這一難題卻伴隨「智慧祁連山」的建設而被逐步解開。打開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一張衛星地圖將整個祁連山盡收眼底,祁連山資源「一張圖」資料庫正是智慧祁連山建設的核心,它為祁連山的綜合監管提供信息支撐。在此基礎上,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已經建設了聯通保護區管理局、基層22個自然保護站和120個資源管護站的專屬通信網絡,建成了覆蓋區內各單位的綜合協同辦公網絡平臺和移動平臺,實現了網絡化、移動化、無紙化辦公和信息共享。
  • 長三角經濟「龍」抬頭 央企重大項目當龍頭
    項目投運後,年發電量可達6.1億千瓦時,將顯著改善當地能源結構,為長三角地區提供穩定電力,助力綠色能源生態發展。 鹽通高鐵全線開鋪 「大數據+環保」服務京杭大運河生態治理 ,推動大運河生態進入「大數據」時代,為杭州城市環境治理和打造美麗長三角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數字方案」。
  • 共商合作大計 京津冀、長三角環保企業齊聚京城
    本次推介會以「創新+環境」為主題,來自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節能環保上市龍頭、行業獨角獸等150餘家企業參加會議,參會嘉賓涵蓋了環境技術研發、環境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境裝備製造,及環境治理、環境工程、環境服務等環境全產業鏈領域
  • 先河環保:「生態大腦」讓環境治理決策「更聰明」
    先河環保與辛集市人民政府、海康威視舉行生態大腦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先河環保供圖長城網訊(記者 李麗鈞)「目前我們的工作人員正在與辛集市政府進行溝通對接,為辛集市的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合理方案。」12月20日,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榮強對記者說。近日,在江蘇省泰州市舉辦的「健康長江」高峰論壇大數據分論壇上,國家生態環境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與先河環保發布生態大腦整體解決方案,提出了「讓數據有生命、讓生命有智慧、讓智慧助決策」的核心理念。辛集市成為「生態大腦」的首批試點城市。
  • 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2020-08-25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他指出,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錯綜複雜,我國經濟發展將更多地依賴於內部的增長,需要找到增長的新動能,國內國際雙循環將成為接下來經濟發展的主要邏輯,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群發展的深入將為中國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各方面提供穩固支撐。樊綱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例,深刻分析了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下的價值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