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三字經讀後感1000字

2021-01-19 太平洋親子網

【三字經】三字經讀後感1000字

2012-07-03 09:27:3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小精悍、膾炙人口的《三字經》,可謂是家喻戶曉。這裡面蘊含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而不斷流傳。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小時候,就每天「人之初性本善」的背《三字經》,簡直可以說是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可是雖會背,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幾天,我又找來這本書,細細的讀了起來。讀完後,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終於明白了古人為什麼說讀了三字經,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這些故事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得就是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事。孫敬年少好學,讀書時,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於是,他每次讀書時都會找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是洛陽人。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孫敬和蘇秦他們不用別人的督促,困了自己提醒自己讓我想起一件事,頓時感到十分慚愧。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寫數學作業,突然,盯上了爸爸放在書桌上的計算器。我為了趕快寫完作業,提心弔膽地拿起爸爸的計算器,可是轉念一想,我現在是打基礎的時候,應該按老師的要求去列豎式。聽到小夥伴們在外面玩耍的歡笑聲,我忍不住了,飛快的算起來。寫完後,我把爸爸的計算器又放回原處。第二天,作業本發下來,我的作業全做對了。我很高興,同時心裡又有幾分說不出的感覺。我的耳邊似乎迴響起老師的聲音:「做一件事不怕做不好,就怕說謊騙人。學會了騙,就會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沒有用的人……」我欺騙了老師,更欺騙了自己。我為了貪快,為了玩,竟犯下如此大的錯誤。於是,我勇敢的向老師承認了錯誤。

  讀了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我羞紅了臉。他們不用別人監督,自己督促自己,而我呢?偷奸取巧,竟然用計算機完成作業。十年苦讀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孫敬和蘇秦的刻苦為他們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而他們日後的成功也正是憑藉這這些深厚的積累。所以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的刻苦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一定要像孫敬和蘇秦學習,自己監督自己。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會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自己的學習不能放鬆。《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相關焦點

  • 【三字經】三字經讀後感500字
    【三字經】三字經讀後感500字2012-07-03 09:27:1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讀本,大家對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邊仿佛迴蕩著幾百年前,私塾裡的學童正咿咿呀呀的誦讀聲,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 【三字經】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三字經讀後感2012-07-02 10:47: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字經》讀後感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背誦《三字經》。通過閱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 《三字經》《弟子規》讀後感,真是長見識了!
    《三字經》、《弟子規》可真是兩篇寶貴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讀了一遍,才知其中蘊含著天地間的哲理是我們這些「90後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過的《三字經》、《弟子規》的感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師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 《三字經》傳承文脈
    想要吟誦《三字經》,就必須要了解他的時代、背景、作者。《三字經》的作者是誰呢?是南宋的王應麟。他一位大儒。在他留下的著作中包含了天文、地理、農耕、水利、詩詞、文賦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在宋朝滅亡以後,王應麟回到了寧波,拒絕了元朝統治者伸出的橄欖枝,隱居山林,開了一間小私塾。《三字經》就是自他的私塾中傳抄而出。
  • 三字經的作者到底是誰?
    三字經的作者到底是誰?2011-10-26 16:34:4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字經》其書作者說法大致有四種:  一、明代黃佐《廣州人物傳》十,明末諸生屈大均《廣東新語》十一,清代惲敬《大雲山房記》二,都以為作者應是宋代末年的區適子;  二、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註:「《三字經》,南海黎貞撰。」
  • 宋人寫《三字經》流芳百世,此清人寫《續三字經》,卻攤上了大事
    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有人對《三字經》加以補充,比如《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廣三字經》等等。祝平章從祝浹書桌上翻出的《續三字經》就屬於這類續書,只是不知作者為誰。祝平章信書打開,見首篇赫然注道:「拙齋侍祖參訂。」
  • 廣東這村是《三字經》作者故鄉?遊客:粵語念《三字經》更押韻
    《三字經》取材廣泛,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倫理道德,裡面包含了一些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的內容,其核心思想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在格式上,《三字經》是三字一句,每一句有朗朗上口;有淺顯、易懂、易記等特點。民間有一種說法: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歷代讀書人,都以《三字經》作為開啟童蒙和提高個人素養,現在學校裡依然要求學生背湧《三字經》。
  • 【三字經】讀三字經有感
    【三字經】讀三字經有感2012-07-02 10:47: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字經》這本書說它難又不難,說它簡單又不簡單,在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讀它。它能用簡簡 單單的幾個字表示出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古人的學習啟蒙讀物,《三字經》
    很多人都聽說過「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出自古人的學習啟蒙讀物《三字經》。古代兒童通過這本書開始認識字、學道理,明是非。作為這樣一本重要的古代教材,很多人對它的了解還是不多,很有必要和大家好好介紹一下《三字經》。
  • 全文背誦《三字經》是念歪「經」
    但是,從教育規律和對青少年未來負責的角度說,作為小學老師,筆者認為要求小學生全文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其實是念歪了經,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要求小學生全文背誦經典作品,實質上是採取應試教育手段逼迫孩子接受國學教育,死記硬背的經典誦讀教育在無形之中只會增加孩子的學業負擔,因為小學生全文背誦1000多字的《三字經》、《弟子規》等文言文撰寫的經典作品需要大量時間,否則做不到。  事實上在前幾年各地推行國學教育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就有一些地方嘗試全文背誦《三字經》做法,但是遭到了公眾的反對,並及時進行了糾正。
  • 三字經弟子規
    三字經弟子規 系統安全 大小: 39.8M
  • 蒙學之冠《三字經》——張聖潔
    (一)識字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是我國明清以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蒙學讀物。關於它的作者,有南宋王應(yìng)麟、宋末區(ōu)適子和元末明初黎貞等幾種說法。但自從清朝學者王相所作的《三字經訓》問世並廣為流傳以來,他在序中所說的「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這個說法便被大多數學者接受了。王應麟(1223—1296),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在南宋理宗淳祐年間(1241—1252)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給(j)事中。他對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著述頗豐。
  • 「耐人尋味」的三字經
    「耐人尋味」的三字經2012-06-20 16:52:3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在五月份下旬,我認真地讀了《三字經》,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  《三字經》向人們講述了古代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非常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
  • 讓孩子讀《三字經》,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6)拿成功事例對兒童進行勸學(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能夠在古代多種蒙學教材中勝出、得以長久流傳,《三字經》在文本上有它的特殊之處——三字句體,易於誦讀;字義淺顯,易於理解。西方來華傳教士馬禮遜,曾對比評價過他所了解的四種中國蒙學教材。
  • 易中天:不要給孩子讀「三字經」,我卻發現三字經對孩子好處更多
    文|凝媽有個北京的朋友,孩子上一年級,需要背誦《三字經》。語文考試滿分110分,有10分是國學知識,主要就是三字經。孩子背三字經的時候,吭哧半天,總是記不住,每天愁得哭。不只他家孩子這樣,其他家長也表示為孩子感到累。
  • 《三字經》成為幼兒園和小學教材,不合適
    ①能夠在古代諸多蒙學教材中勝出而得以長久流傳,《三字經》在文本上有其特殊之處。三字句體,易於誦讀;字義淺顯,易於理解;內容所涉義理(如前文所總結),亦頗易為古代知識分子所接受。西方傳教士馬禮遜在其1812年的《三字經》英文譯本中,對比評價了當時流行的四種中國蒙學教材(三字經、幼學詩、千字文、百家姓)。馬禮遜說:「《三字經》是四種小冊子中最有趣味的。
  • 讀《三字經》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有感
    —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註解人最開始出生的時候,本性是善良的。初生的孩子一開始性格都很相似,後來因為家庭以及環境影響導致各個孩子習慣千差萬別。就我個人理解,雖然《三字經》是育兒經,但是它其實是寫給父母看,然後其父母通過總結的一些想法來教孩子的,或語言或行為。結尾語本章主要講述《三字經》的第1、2句原文,原文解釋,作者的心得體會和看法。
  • 開學誦經典:區適子版《三字經》寶藏何其多
    作為區適子的故鄉,順德陳村鎮近年對《三字經》這本蒙學經典進行了一系列的挖掘和研究。又是一年開學季,南都借用數據分析的手段,對陳村鎮重新整理出版的區適子版本《三字經》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全面解碼《三字經》中的蒙學奧秘。
  • 孩子讀三字經是一件愚蠢的事?那讓孩子讀《三字經》到底好不好?
    這也有一個歷史類的自媒體大號發文稱,家長讓孩子讀《三字經》其實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因為在現在的社會當中,有很多優秀的識字課本都要遠勝於《三字經》,並且他認為《三字經》當中也存在著很多的糟粕,這個消息一經曝出之後,就引起了多方的議論,那麼讓孩子讀《三字經》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深讀|緣何順德陳村出了《三字經》?
    據悉,《三字經》與順德陳村有著頗多的歷史淵源。此前,歷經多年嚴謹考證,由順德學者提出宋末元初的順德陳村登洲人區適子是《三字經》作者這一觀點,獲得學界普遍認可。據明萬曆年間出版的《順德縣誌》記載:「故老傳今《三字經》,適子所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