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然「小說解剖刀」的領讀人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張悅然

很長時間以來,張悅然是80後作家群體的一個典型代表,為眾多文學讀者熟知。近幾年,她除了繼續寫作,還走進高校授課,如今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作為一名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理科生,她的文學積累純粹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這種自我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高質量的閱讀。她給學生分享自己是如何走進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寫作的過程中,又該如何在主角和配角之間把握平衡,等等。她將對小說的閱讀與人的生命狀態聯繫起來,「通過小說發出的光芒,發現自身的遺失之物,並用讀和寫,再次賦予其生命。」

張悅然的文學課,得到學生們的認可。每次下課,都有同學追著她下樓,要跟她繼續交流。學生們對文學的熱情感染著張悅然,也改變了她的看法,「這些學生將來大多並不從事文學相關的工作,也有可能因為生活的忙碌而逐漸遠離文學,而我所做的事,就是儘可能讓文學多留在他們生命裡一段時間。」

1

重新抵達故事現場

如今,就算沒有機會在人大聽張悅然講文學的人,也有福了。因為她用3年時間,將自己在人大8年所上的寫作課教學經驗,以及自己過去20多年來的文學閱讀創作積累,寫成了一本書《頓悟時刻》。閱讀這本書,就像上一堂堂張悅然的文學公開課:她是如何讀村上春樹的?波拉尼奧給了她怎樣的啟發?艾麗絲·門羅、伊恩·麥克尤恩又對她展現了怎樣精彩的內心風景?是什麼促使作家動筆寫一篇小說?是什麼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開始了思想的跋涉?大眾小說為什麼能感動更多的人?

從《都柏林人》到《嫌疑人X的獻身》,從《刺殺騎士團長》到《2666》……張悅然猶如化身攜一把「小說解剖刀」的領讀人,開闢鮮為人知的閱讀路徑,帶領讀者重新抵達故事現場。她的領讀不斷提醒我們,有限的故事卻能幫助我們了解世界與他人,尤其是當我們凝視小說家筆下的愛意和傷痛、煎熬與暢快,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身處之地在時空中的坐標,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

在最敞開的公開課裡,我們卻能看到張悅然最細密、最個人的閱讀方式。比如張悅然讀書沒有做筆記的習慣,但她會在讀完一本書之後的幾天裡,留給自己一點時間,不斷回想那本書。「那幾天很寶貴,我儘可能不去讀新的書,我用這樣的方式確認是否可以和一本書建立更深的情感。有時候剛讀完一本書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幾天之後會忽然感受到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我通常不讓自己馬上做出判斷,而是儘可能延遲這種判斷,看看它可否在心裡生成更多的東西。」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難免會產生變化,閱讀越來越成為張悅然生命中相對恆定的部分。她說,有時候閱讀並不是為了指導和啟發自己的寫作,「單純地,就是一種度過生命的方法。」

2

她與文學沒有走散

近20年前,非常火熱的新概念作文大賽,把當時還非常年輕的一批80後寫作者,推到了備受矚目的聚光燈下。出生於1982年的張悅然就是其中一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批作家有的拍電影,有的經商,有的則消失在大眾的視線之外。大家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漸行漸遠,有了不同的選擇。但張悅然一直還在文學的路上,創作狀態穩定。這位15歲就開始發表作品的山東女孩,還有一段「下南洋」的經歷,她的大學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的,專業是計算機。在陌生的異國,面對毫無溫度的專業,她用文學寫作來抵抗孤獨。大學期間,張悅然晚上的時間大多用來寫作,有時寫到天亮,聽見鳥的叫聲。

在她早階段的作品中,比如《誓鳥》《水仙已乘鯉魚去》《櫻桃之遠》等作品中,她用才華書寫著當時自己那個年齡階段必然會關注的青春心靈狀態。2016年,以父輩生命經驗為題材的《繭》,也被評論家認為她的寫作進入更廣闊的地帶。如今,2020年之夏,她帶著文學閱讀手記性質的《頓悟時刻》,仿佛在告訴讀者,這些年來她一直在耐心閱讀,閱讀一直是護衛她行走的鎧甲,她一直過著美好的文學生活。

與張悅然同齡或者更年輕的讀者,或許並沒從事文學寫作,但卻跟著她一起,通過文學整合著自己的當下人生。她與文學沒有走散,讀者也沒有與她走散。

隨著後浪90後、00後逐步走上社會的聚光臺,「80後」這個概念也正在悄然褪去其新聞性。但好在優秀的文學寫作者不會被世代困住,而是會超越時間,成為不會被浪花拍在岸上的標杆。

封面專訪

寫作和教書共享同一片文學土壤

張悅然,2001年獲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小說集《十愛》入圍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繭》入選《亞洲周刊》2016年度十大小說。2008年創辦文學主題書《鯉》系列,擔任主編。2012年起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閱讀不會被取代

封面新聞:現在社會,各種誘惑很多。人的精力很容易就被分散掉。要保持深度閱讀的狀態,其實是不容易的。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經驗?

張悅然:沒錯,保持深度閱讀是一種能力。失去它比我們想像的要容易。有的時候,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找不到一本真正喜歡的書,也會失去閱讀的熱情。雖然仍在閱讀,但讀得很淺,那種感覺就像小時候課間一邊走著神一邊做廣播體操一樣。動作看起來是一樣的,可是意識完全沒有參與,身體並未得到任何訓練。在這樣一個時代,深度閱讀所面對的困難不僅僅是有限的、碎片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很容易被消耗和轉移的熱情。這種熱情是需要保護的。所以不管怎麼樣,我都會把閱讀放在生活中很重要的位置,不讓它被其他事物取代。

封面新聞:很多閱讀者並不一定從事文學寫作,他們的工作也與文學距離比較遠。但是他們依然要從文學閱讀中獲得力量。同時,文學往往在相對小部分的人群裡有影響力。在你看來,文學與現實,與我們的生活,是怎樣的關係?會有感到文學比較無力的時刻嗎?

張悅然:文學的地位的確越來越邊緣,影響的人群也越來越小。從年輕時代一路走過來,我見到很多同路人離開了文學,因為文學無法供養生活,也因為自身對文學的熱情在減少,這是很自然的事。我憂慮文學的未來,但也並不比我對世界的未來的憂慮更多。我也會因為這份憂慮而去盡力做些事,讓更多的人關注文學。比如2018年鯉雜誌所做的「匿名作家計劃」就有不錯的反響。

做更細緻的探討

封面新聞:在書中分享了你近年常讀的村上春樹、波拉尼奧、門羅等同時代的作家作品,可以聊聊你為什麼挑選了這幾位作家?以及閱讀這些作品給你帶來哪些特別之處?

張悅然:我所挑選的這些作家,是過去幾年裡我閱讀得比較多的。我也經常在課堂上與學生談論他們。因為學生很喜歡他們的作品,希望可以做更細緻的探討。因為講課的緣故,我經常需要重讀他們的作品,對他們的作品比較熟悉。此外,我認為他們是與我們同時代的作家,無論在文學觀念還是關心議題方面,都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的面貌。通過閱讀他們,我們也能更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和世界。比較遺憾的是,還有一些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來不及書寫,比如庫切、石黑一雄、安吉拉·卡特、哈維爾·馬利亞斯等等,一方面是時間有限,一方面是我可能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希望日後有機會,完成他們的閱讀報告。

封面新聞:《頓悟的時刻》容納了你在人大8年所上的寫作課教學精華,以及自己過去20多年來的文學閱讀創作積累。在人大教書8年,對你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是怎樣的影響?

張悅然:教書確實督促我做了一些系統化的閱讀。我儘量避免講重複的課,即便是相似的主題,我通常會更換一些用於分析的小說文本。因為講重複的東西會讓我自己失去熱情,沒有熱情的授課,是在虛度時間。為了保證課程有新的內容,必須以閱讀和重讀來提供充分的準備。不能說這些閱讀和重讀對寫作有什麼即時的幫助,有時候它們甚至相隔比較遠,但是寫作和教書又的確共享著同一片文學的土壤。我將多數時間用在了耕耘這片土壤上,然後讓它們進行各自的光合作用。

拓展心靈的邊沿

封面新聞:現在有越來越多揭露複雜人性的作品,比如大熱的國產劇《隱秘的角落》。站在創作者的角度,你是如何處理人性複雜的作品的?也需要作家對此產生共情嗎?

張悅然:在早年的作品裡,我的很多人物都具有偏執和極端的人格,他們十分強烈,但並不複雜。這是由某種年輕時代的審美趣味造就的,同時也和我個人的天性有關。我時常覺得自己的「天性」不夠複雜,甚至有點簡單或者簡陋。這在生活中可能是種福氣,一方面我沒有給身邊的人設置太多相處的難題,一方面我也不太會因為內心某個不見光的角落而備受折磨。但是這對一個作家來說,是個巨大的弱點。它意味著如果我要成為更好的寫作者,必須學著去認識和理解他人,必須不斷去拓展心靈的邊沿。

封面新聞:你認為文學愛好者在探尋寫作之路的過程中,閱讀文學評論類的書籍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張悅然:我個人非常喜歡閱讀文論。從早年的麥可·伍德的《沉默之子》、哈羅德·布魯姆的《西方正典》到近年的喬治·斯坦納、伊格爾頓及詹姆斯·伍德的諸多著作,我都非常喜歡。還有一些作家的文論給我帶來過影響和啟示,比如庫切的《內心活動》、戴維·洛奇的《小說的藝術》、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的藝術》等等。好的文論總是能喚起閱讀和寫作的熱情,總是使文學和你的關係更親密。而且,有的時候文論本身所呈現的文法、語句之美,也同樣令人沉醉。

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頓悟時刻》分享「文學公開課」 攜一把「小說解剖刀」重達故事...
    她將對小說的閱讀與人的生命狀態聯繫起來,「通過小說發出的光芒,發現自身的遺失之物,並用讀和寫,再次賦予其生命。」張悅然的文學課,得到學生們的認可。每次下課,都有同學都追著她下樓,要跟她繼續交流。8年人大文學授課精華 20多年閱讀創作積累她一直過著文學的生活如今,就算沒有機會在人大聽張悅然講文學的人,也有福了。
  • 張悅然X克裡斯託夫|文學小說:評估世界的稜鏡
    2020年11月28日,中歐文學節活動迎來了兩位文學明星:「最具影響力的年輕作家之一」張悅然和法國著名媒體人、作家克裡斯託夫·奧諾-迪-比奧。兩位作家從自己的作品出發,講述了歷史及文學同現實相互映照傳承的纏綿關係:在古代神話和文學文本中,可以找到現實意義;而歷史故事和前人經驗,都潛伏在現代文學小說的每一個縫隙裡。過去會照亮現在,現在會啟發未來,不同時代的小說,都會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理解現實、理解人性。
  • 張悅然:80 後作家在短暫話語權之後如何在這個時代自處?| 100 個有...
    她的影響力也不小,對於出版社來說,她的小說起印量可以達到 10 萬冊,仍是銷售的保障。如今,張悅然的嘴裡已經出現了「現在的年輕人」這樣的字眼,一方面代表著讀者越來越年輕化,最初讀張悅然作品的同齡人,如今也難免要審視後起的「年輕人」;另一方面也讓人意識到當初以「青春文學」概念起家、記錄自己成長困惑的那群人,現在也不得不跟這一行當的前輩們一樣,要去幫別人解答困惑了。
  • 張悅然的創意寫作課:為經典小說重新搭起腳手架,甚至攀登路線
    張悅然作家張悅然,如今也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的講師,在教學的創意寫作課上,她將自己多年閱讀寫作經驗,轉化成了這本《頓悟的時刻》。從人物、視角到衝突、情節,以創作的框架構築閱讀的王國;從喬伊斯、契訶夫到門羅、波拉尼奧,截取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瞬間,淬鍊成小說獨異的配方。
  • 「都來讀書」領讀人張泉靈在抖音推薦《青鳥》:幸福就在自己身邊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短視頻似乎成為了「流量」時代下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信息洪流中掌握自己的知識選擇權。為了持續推動大眾讀好書、多讀書,抖音、今日頭條、番茄小說與人民日報新媒體等國內數十個文化機構,聯合發起了全民閱讀計劃——」都來讀書「,並邀請知名作家、資深圖書編輯、文化文藝名人擔任」領讀人「,原央視記者及主持人張泉靈便是其中之一。
  • 家庭領讀人|你的大腦擁有無限潛能
    歡迎大家來到由北京市婦女幹部學校主辦、東城區婦聯承辦的「家庭領讀人欄目」人大腦的信息儲存約等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50倍今天繼續由韓竹老師擔任此欄目的主講人和「書香東城·家庭領讀人計劃」的劉智涵家庭一起為大家一起領讀《讓學習提速》
  • 我是「傳齊」領讀人|許豔萍領讀《毛澤東詩詞鑑賞大全》
    大家好,我是「『傳齊』領讀人」許豔萍,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毛澤東詩詞鑑賞大全》。該書主要收集了毛澤東從1910年到1976年,長達60年的80多首詩歌創作,柳亞子先生曾以「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起瑰麗詞」的詩句稱讚毛澤東的詩詞。
  • 我是「傳齊」領讀人|劉金玲領讀《平凡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傳齊」領讀人劉金玲,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鬥。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力量。
  • 家庭領讀人 | 學會幽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每個人都會遇到些難堪的事情讓你尷尬到腳趾摳地有時候只需要一句幽默的語言便能成功化解今天繼續由韓竹老師擔任此欄目的主講人和「書香東城·家庭領讀人計劃」的「家庭領讀人」帶領全家人豐盈有料有趣的家大家好!我是東城婦聯「家庭領讀人」欄目的主講:韓竹
  • 領讀人馮筱揚|給歲月以生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通訊員 郭楠新年第一天,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錢江晚報主辦,浙江圖書館特別支持的2021「書香迎新 閱享美好」TALK SHOW上,第一位領讀人,90後編劇馮筱揚,和大家分享了他的閱讀和思考。(以下為馮筱揚的演講文字速記▼)大家好,我是馮筱揚。
  • 家庭領讀人 | 如何掌握快速閱讀好方法?
    、東城區婦聯承辦的「家庭領讀人欄目」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獲取更多知識呢?今天繼續由韓竹老師擔任此欄目的主講人和「書香東城·家庭領讀人計劃」的劉保桑家庭一起為大家一起領讀《快速閱讀》掌握快速閱讀好方法領讀視頻
  • 「斜槓青年」馮驥才:作家、畫家、領讀人
    他以寫小說見長,筆下人物凝練傳神,著筆畫意活潑幽默,箇中情理耐人回味,是當之無愧的小說高手。至今,他出版各類作品250多種。  他畫技精湛,曾辦過23次畫展,被評論界稱為「現代文人畫的代表」。  在創作盛年,他又從文學創作轉身,致力保護城市歷史、搶救民間文化,被譽為「中國古村落保護第一人」。
  • 領讀經典-現代文學 | 茅盾:《子夜》
    領讀經典-現代文學 | 茅盾:《子夜》 2020-03-0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領讀人 | 掌握整體性學習法
    家庭領讀人「婦女之家」服務大講堂線上課堂沐浴書香,幸福全家親子共讀,祥和滿屋歡迎大家來到由北京市婦女幹部學校主辦、東城區婦聯承辦的「家庭領讀人欄目今天繼續由韓竹老師擔任此欄目的主講人和「書香東城·家庭領讀人計劃」的德永紅家庭一起為大家一起領讀《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MIT4年33門課程整體性學習法》
  • 領讀中國廈門十強主播揭曉
    本次 10 強主播共有 11 位選手,其中 2 人因為分數相同並列入選。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記者 鍾寶坤 莊雅君闡釋生命的光輝,追逐閱讀的夢想。經過為期 5 天緊張激烈的投票," 領讀中國 · 晨念廈門 " 全民公益誦讀活動總投票數突破 27 萬,結合評委老師的專業打分,10 強主播名單正式出爐。由於第 10 名和第 11 名選手分數相同,因此本次 10 強主播共有 11 位選手。他們分別是:邢竣南、初相山、寇鶴鏵、李顯達、李文、陳菲菲、張宸熙、田寒松、李遙、王磊、尹曉瑋。
  •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2020-04-1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尋找閱讀的奧秘——「人教·快樂讀書吧領讀課」啟動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學資源網」「人教書苑」「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等微信公號上發推文,宣告「人教·快樂讀書吧領讀課」將在2020年發布70餘條領讀音頻、視頻;並啟動「尋找閱讀的奧秘」活動,動員人教版圖書讀者曬抗疫居家讀書書單,參與由人教社和合作夥伴聯合舉辦的閱讀體驗徵文活動。
  • 領讀中國朗誦者王磊誦讀《背影》
    晨念廈門,領讀中國。我是領讀中國朗誦者王磊,我為大家誦讀的是《背影》。領讀人:王磊去年,由於種種原因,王磊與「領讀中國」的複賽失之交臂。帥氣的面龐下有一顆執著的心,為了彌補遺憾,今年王磊毅然再次「出戰」。
  •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俄羅斯] 列夫·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俄羅斯] 列夫·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2020-04-0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領讀中國「50進10」投票開啟
    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 記者 鍾寶坤 莊雅君即日起," 領讀中國 · 晨念廈門 " 全民公益誦讀活動進入緊張的 "50 進 10" 階段。主辦方將根據投票結果及專家評委評審意見,選出 10 位優秀主播,參加 8 月舉行的領讀盛典。本次領讀中國活動以 " 生命的光輝 " 為主題," 領讀中國 " 廈門站活動由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廈門日報社、廈門市總工會主辦,海西晨報社、ZAKER 新聞、廈門市圖書館、外圖廈門書城承辦,廈門市民數據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樊登讀書參與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