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是學生發展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正確把握閱讀教學特點,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本文通過論述電子書概念和在語文閱讀中的優勢,以B小學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電子書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影響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電子書閱讀活動,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組織連貫能力、模式辨識能力、篩選存儲能力以及語感和遷移能力顯著提升。在電子書閱讀指導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融入多種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饒有興趣參與,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 電子書; 語文閱讀; 閱讀教學效率;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的重要方法。《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學生要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閱讀中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和感受理解能力[1]。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使用頻率逐漸升高,電子化閱讀成了一項重要的閱讀技能,以電子書為媒介,要求學生不僅具備傳統的文本閱讀能力,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對多媒體文本進行解讀、與電子媒體進行交互等,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本文通過論述將電子書應用於小學語文閱讀的優勢,分析電子書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影響,希望對語文閱讀教學提供幫助。
一、電子書概念及其在閱讀中的優勢
(一)電子書概念
傳統意義上的電子書是指一種網絡書籍,將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元素進行融合,統一利用電子屏幕動態顯示。電子書的發展起源於1990年代末,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代是為了方便閱讀者在任何場所閱讀,研究者將傳統書籍數位化,以傳統紙質雜誌的網絡電子版取代紙質書籍;第二代主要是將數字媒體雜誌化,電子雜誌社將大眾喜歡的圖書進行電子化排版,形成閱讀雜誌的網絡版,擴大讀者的選擇空間;第三代就是當前的多媒體網絡電子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媒體性和交互性,讀者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在線閱讀,同時將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分享,閱讀體驗性好。
(二)電子書閱讀優勢
電子書在發展中融合了多種互動技術,集合了多種媒體的表現形式,生動有趣的畫面感,提高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特徵主要表現在:一是,將不同的媒介材料進行了整合,讀者不僅能夠欣賞文字之美,也能結合圖片和視頻加深對文章線索的尋找和主旨的理解,表現形式多樣,滿足了不同讀者的興趣愛好,此外,全面、生動和豐富的資料,也給讀者帶來了感官刺激,閱讀吸引力十足。二是,在閱讀活動中,利用網際網路的交互功能,讀者可以在線參與電子書的定製,還可以與編輯在線互動,並在評論區發表看法,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閱讀思維[2]。
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能夠閱讀書報雜誌,能夠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豐富精神世界。傳統的閱讀材料是文字印刷材料,教師要求學生一行行按照字符循序閱讀,書本中很少有生動的插圖,學生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一般。電子書交互性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將閱讀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在閱讀中更懂得抒發情感。
二、電子書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影響調查
(一)研究方法的制定
為了深入研究電子書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本文以電子書閱讀活動開展較好的B小學為研究對象。B小學為了增強信息化教學效果,設置了普通班和平板班,平板班的學生每人都有一臺平板電腦,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為網絡環境下的數位化教學。本文選取三年級普通班和平板班各70名學生,開展為期一學期的閱讀活動調查,平板班採用電子書閱讀,普通班採用學生配發的紙質書閱讀。一學期的閱讀活動結束後,測試學生閱讀成績,分析電子書應用效果。
(二)電子書閱讀設計
在電子書閱讀設計中,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閱讀學情,通過組織生動的自學、互學和展學活動,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將閱讀課堂交給學生[3]。教師角色要由閱讀活動主導者變為引導者和策劃者,通過分析學生閱讀中出現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比直接分享答案效果會好很多。設計過程:一是師生、生生之間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活動尋找閱讀的材料;二是對於選定的材料進行有效組織,豐富電子書畫面,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和方式;三是選擇閱讀測驗方法,並通過自評、互評和小組評等活動,提高學生對電子書閱讀的認識。以小學語文課文《美麗的南沙群島》為例,電子書設計框架和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表1電子書閱讀設計框架
(三)閱讀能力評價
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還不是很強,不管是紙質閱讀還是電子書閱讀,教師都要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關注學生的閱讀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本文閱讀能力評價基於閱讀六要素:語言理解能力、組織連貫能力、模式辨識能力、篩選存儲能力、語感能力和遷移能力。測試標準化試題以這六個閱讀能力為基礎,每項100分,分值越高,說明學生該項閱讀能力越強。
(四)閱讀測驗結果
通過一學期的調研,對三年級普通班和平板班學生共進行10次測驗,計算了每位學生的閱讀能力評價值,得到表2所示數據。可以看出,平板班學生的閱讀能力六大指標得分高於普通班,說明電子書閱讀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幫助很大。
表2兩組學生測驗結果對比(分)
三、電子書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幫助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過程通常為教師領讀、學生跟讀記憶、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課堂師生、生生互動較少。在電子書閱讀模式下,教師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手段,可以將抽象文本內容變得生動有趣,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可感的情境。此外,在電子書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將翻轉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教學、情境創設教學過程融入,在學生出現學困時,利用豐富化的手段重新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品質,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利用電子書進行綜合性的閱讀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多媒體支持下,學生利用電子書可以對文字符號和課文語句進行再加工,或將文字與畫面進行結合,或文字與聲音結合,或文字、聲音、畫面三者結合,增強了閱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提高了學生信息搜集和加工能力。理解是閱讀的基本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文學情,將他們安排成能力高、中、低三個小組,每個小組給予不同的閱讀要求,通過角色扮演閱讀的方式理解文章主旨,豐富頭腦中的表象,這樣會慢慢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在組織連貫能力培養中,教師同樣可以結合電子書的特點,讓學生根據圖畫內容對文章內容進行組織梳理,從而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在利用電子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形成閱讀習慣。
(三)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實踐性
閱讀教學素材來源於實踐服務於實踐中,電子書閱讀是一種交互性較強的閱讀方式,當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難以理解的內容時,可以通過在線留言尋求幫助或者直接聯網搜集找到正確的答案,同時利用電子書的交互功能,師生、生生之間還能進行實時溝通,增進師生感情。因此,電子書閱讀有助於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在電子書閱讀完成後,為了提升學生閱讀體驗性,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性閱讀活動,比如朗誦賽、辯論賽等,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電子書內容的理解,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綜上所述,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信息化手段越來越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的渠道。電子書是一種數位化教學資源,將其應用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於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素養有積極的影響。在指導學生進行電子書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閱讀學情,制定電子書閱讀計劃,慢慢地讓學生喜歡上利用電子書閱讀,並在閱讀中不斷自我調節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健.AR電子書對小學生閱讀學習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0(23). [2] 袁如玲.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外閱讀[J].讀與寫(教師),2018(9). [3]袁詠茵,馬曉玲,曹露娟,等.電子產品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