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春:「葡萄架」搭出群眾「致富路」

2021-02-18 巧家黨建

巧家縣金塘鎮雙河村共產黨員鄧永春,用真情打動著四方鄰裡,靠智慧打開致富門路,成為當地群眾發家致富的領頭人。

初見鄧永春時,她正頂著烈日在葡萄園裡「打尖」,汗水浸溼了衣衫,被太陽烤得通紅的臉上帶著微笑,就是這樣一個平凡、樸實、勤勞的農村婦女,在平凡中編織出美麗的人生之夢,不僅讓自己富起來,也讓周圍群眾都富起來,帶領大家一起向著富足幸福的生活而努力。

反季蔬菜、葡萄種植 不斷探索致富路

出生於1971年的鄧永春,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心靈手巧,初中畢業後,就在家裡做起百貨生意。1994年成家後,她開始種植反季蔬菜,幾年下來,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資金,但隨著種植反季蔬菜的人越來越多,鄧永春在心裡算了算帳:「菜多了,價格就下來了,而且蔬菜的病蟲害大,需要請很多工人幫忙,不划算呀。」於是她又開始尋求新的更好的致富門路。

2005年,鄧永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己要致富,更要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的想法在她心裡生根發芽。堅毅的性格、善良的心靈、平和的心態歷練了鄧永春出眾的思維能力,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電視上報導某地種植葡萄發家致富的信息,聰穎心細的她想,雙河村地處金沙江畔,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光照時間長,特別適合種植葡萄,自己何不學習種植葡萄呢?

因種植葡萄的收益相對反季蔬菜來得慢,新種葡萄第一年是不會掛果的,而種反季蔬菜1畝地當年就能收入5000多元,為此,家人沒有一個支持她的。可她不放棄,頂著壓力和家人軟磨硬泡,硬是說服了家人讓她試試。當年12月,鄧永春根據《致富天地》雜誌上的廣告引進了無籽葡萄,在自家地裡試種了1畝多,投資了近2萬元,第三年葡萄開始掛果,但快要成熟時卻出現了大面積裂果、落果,葡萄根本沒有賣出多少錢。面對挫折失敗,她沒有灰心氣餒,而是認真反思。鄧永春說:「我是一名黨員,如果我不冒險,就沒有人來帶這個頭了。」鄧永春明白缺乏經驗和技術是試種失敗的關鍵,她一方面到雙河村的農家書屋查閱相關資料,一方面四處求學拜師,併到四川省西昌市西鄉、昭陽區鳳凰村學習種植技術。她不怕苦、不怕累,有空就往葡萄園裡鑽,將學習到的知識經驗付諸實踐。

付出終有回報 葡萄果好量大銷路暢

常言道:人生最怕認真二字。幾年來,鄧永春吃在葡萄園,住在葡萄園,常年以葡萄園為家,在葡萄種植過程中一步一個腳印。通過幾年的艱辛努力,辛勤付出終獲回報,鄧永春種植的葡萄逐漸見到收益,果子個大飽滿,口感好,產量也高,而她也因此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能手。

有了收益,開始嘗到甜頭的鄧永春沒有滿足於此,而是向著葡萄種植基地化、規模化方向努力。目前,她家4.5畝地全部種上了玫瑰香和無核水晶兩種優質葡萄,現已全部掛果,畝產可達到5000斤左右。每當葡萄成熟時,她會在公路邊掛上一塊大牌子,以親切的口吻寫著「老表,葡萄熟了」來提醒大家。當地地處金沙江邊,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種出的葡萄含糖量高、水分足、口感好,銷路非常不錯,葡萄總是在成熟10多天的時候就被搶光,客人有從昆明、會澤來的,也有從四川來的,保守估計,每年收入20萬元以上。鄧永春用攢下的錢買了一輛計程車,丈夫在城裡跑生意,自己在家裡繼續發展葡萄種植,忙的時候開計程車的丈夫也要停工回家幫忙打理。一家人過著舒心、愜意的生活。

「致富女能手」 毫無保留傳授種植技術

幾分汗水,幾分收穫。2010年,鄧永春作為「致富女能手」被選舉進入村「兩委」,先後擔任雙河村婦代會主任、計生宣傳員、村委委員。她的葡萄園被金塘鎮黨委授予「金塘鎮葡萄種植示範園」「金塘鎮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示範點建設水果基地」,她也多次受到鎮黨委、鎮政府表彰,並作為致富女能手在該鎮其它村交流經驗。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社會對她的認可,更加激發了她實現人生價值的信心。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有路。我是一名黨員,在一個地方,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如果我不帶動群眾致富,就不符合一名合格黨員的身份」。逐漸富裕起來的鄧永春,始終忘不了自己的初衷——要帶領更多的群眾發家致富。過去,該村的婦女農閒時沒有事情幹,習慣了左鄰右舍拉家常、打撲克、做針線活……現在,鄧永春種植葡萄成功了,讓村民們看到了希望,鄧永春鼓勵身邊的村民大量種植葡萄,並組織人員成立了「金塘鎮鄉音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走「農戶+基地+專業合作社」的路子。在她的帶動下,雙河村田壩、河邊和金塘灣三個村民小組28家農戶已種植了80多畝無核早紅、摩爾多瓦、紅皮等優質葡萄,年創收200多萬元。她告訴我們,自從做了婦代會主任,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之餘,她要不斷尋求各種方法為種植戶找銷路,組織種植戶學經驗,搞交流,並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種植戶,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支持水電建設 承擔社會責任 她又有了新法子

鄧永春成就了一份事業,她的所做所為不僅感染了金塘鎮雙河村周圍的婦女,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更加博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2012年,鄧永春光榮當選為昭通市第三屆人民大會代表,2017年,鄧永春再次當選為昭通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鄧永春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不能坐井觀天,只為自己著想,最重要的是要承擔社會責任,造福一方百姓」。在她的就職發言中,她表示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婦女幹部的橋梁紐帶作用,帶領廣大婦女在幹事創業上找出路,在發家致富上尋突破。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能說會道的她,利用開人代會、各種婦女會的機會,推廣她的葡萄種植,諮詢婦女創業就業的各種途徑……

2021年,鄧永春家所處的位置將在白鶴灘巨型水電站蓄水後淹沒,儘管她賴以致富的葡萄莊園將不復存在,但她絲毫沒流露出一絲抱怨。她說:「作為一名黨員,一定會支持國家的建設。」就在其他村民還在擔心田地淹沒不知所措時,鄧永春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她計劃水庫蓄水後,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將致富的觸角延伸到旅遊開發上。

「胸懷大志做表率,示範帶動為人表」。從無到有,從小規模發展到大規模,從簡單的耕作模式到現代耕種模式,從個人種植到帶領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這一切當然需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但更需要有像鄧永春這樣既有勇氣又有智慧的帶頭人存在。相信鄧永春一定能夠密切聯繫群眾,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在致富創業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相關焦點

  • 孫靜:眼中有群眾 蹚出致富路
    心中要有國家,眼中要有群眾,要用工作成果回報領導的培養和父老鄉親的厚愛。想到這些,她咬緊牙關,擦乾眼淚,化悲痛為力量,迅速轉換角色,她要用繁忙的工作讓自己走出失去至親的痛苦,她迅速撲下身子,積極投入到了盧山口村的各項工作中。 從此,人們在棗莊山亭區西集鎮盧山口村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到處能看到孫靜忙碌的身影。她來到村民家中耐心聽取村民意見及建議。
  • 雙孢菇拓寬鎮平縣郭莊鄉群眾致富路
    雙孢菇好似搖錢樹,種了雙孢菇能致富,成為當地群眾的一句口頭禪,像李正恩這樣的例子在孫樓村共有32戶。今年3月份,郭莊鄉因地制宜,引進先進技術,建起了孫樓村雙孢菇種植基地,基地總投資720萬,共40個大棚,佔地33畝 。在產業的帶動下,農戶可以加入合作社,承包大棚種植雙孢菇;周邊群眾還能在該基地實現就業務工,獲得穩定收入。
  • 太白:打好「組合拳」 拓寬群眾致富路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消費者的「菜籃子」,一頭連著貧困群眾的「錢袋子」。近年來,太白縣立足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打出了一套「規模化生產、品牌化推介、多元化助銷」的消費扶貧「組合拳」,有效拓寬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持續推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 樂陵鐵營鎮:「鄉土人才」爭當群眾致富「領頭人」
    這個從池塘走出來的「土專家」,如今已經成為群眾致富的「領頭人」,用勤勞的雙手帶領著越來越多的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路。窮則思變 小泥鰍敲開「致富門」孫連軍出生於鐵營鎮西堡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一家老小靠著傳統農業生活。1983年參軍退役後,為了方便照顧年邁的父母,孫連軍選擇返鄉繼續與土地打交道。
  • 葡萄架下黨旗揚 南通崇川殘疾人科技種植園攜手32人致富奔小康丨...
    據青龍橋社區黨委書記、合作社社長李明思介紹,該社區有100多名殘疾人,為了幫助他們自食其力儘快致富,以原有的蔬菜專業合作社為載體,設立了殘疾人科技種植園,啟動「 黨員助殘扶貧幫帶工程」,讓有勞動能力、有致富願望的殘疾人入園務工增加收入。   走進殘疾人科技種植園,品種多達五六種。記者發現每一個葡萄種植大棚進口處都懸掛有「葡萄架下黨旗揚」的紅色標牌。
  • 崇左:機械化助力新榨季甘蔗生產 夯實當地群眾增收致富路
    目前,崇左市15家製糖企業已全面開榨,預計2020-2021年榨季原料蔗產量1650萬噸,產糖量205萬噸,進一步夯實群眾的增收致富路。連日來,在崇左市扶綏縣渠黎鎮的廣西甘蔗機械化試驗示範基地裡,技術人員通過向農業大戶、機收隊、農機手們講解甘蔗收割機操作技術及安全常識,並手把手地示範教學,幫助大家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甘蔗機械化生產的要領。
  • 冠山連翹茶:搭上山西藥茶「快車道」走出一條致富路
    原標題:冠山連翹茶:搭上山西藥茶「快車道」走出一條致富路   當前,山西形成了以連翹葉茶、黨參茶、黃芪茶等為主的藥茶
  • 平涼市崆峒區修好「脫貧路」 走上「致富路」
    修好「脫貧路」 走上「致富路」  每日甘肅網5月22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以前的路坑窪不平,有些地方連架子車都拉不動,甚至有半米深的溝。每年收莊稼的時候,動不動就人仰馬翻。
  • 江蘇句容:葡萄架下套種赤松茸 廢棄秸稈長出「軟黃金」
    暮春時節,當記者來到位於句容市華陽街道奇果生態園內看到,已經長滿新枝的葡萄架下鋪了一層厚厚的秸稈,而在秸稈上長滿了酒紅色的「小圓傘」,這就是農戶萬鵬飛今年首次試種的食用菌——赤松茸。  據了解:這種套種模式主要是利用葡萄收穫之後的空擋期,巧打時間差,將農作物的秸稈粉碎做為原料,平鋪在葡萄架下,將菌種植入其內,秸稈在溫室條件下腐化成為赤松茸生長的養分,待到氣溫升高,赤松茸收穫完畢又會「讓位」給葡萄生長,
  • 葡萄架下的甜蜜生活
    黃河岸邊黃河村黃河村裡有能人靠著勤勞的雙手和敢想敢做的拼勁兒,烏海市的王勝雲把葡萄產業做成了致富的「金鑰匙」,和鄉親們一起過上了「下地是農民,回家城裡人」的好日子。      放下手中的工具,剛在葡萄園裡忙活完的王勝雲迫不及待的讓我們嘗嘗他種的「致富果」。
  • 小壩子村:搭上「致富車」 走上「幸福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滄市雙江縣忙糯鄉小壩子村通過組織化發展農業產業,變農產品為商品,2014年至2019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832元增加至12682元,增加了3.3倍,實現1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全村群眾搭上「致富車」走上「幸福路」。
  • 一把小油菜 種出致富路(圖)
    自2017年東麗區對口幫扶皋蘭縣以來,雙方緊盯脫貧攻堅重點難點問題,因地制宜施策,經過幾年來的精準幫扶,三和村靠著農業設施項目種出的「一把小油菜」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大棚種植專業村。  蘭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麗區援建皋蘭縣的項目之一,在此工作的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藍山:瑤山「養牛倌」 「闖」出致富路
    湖南日報訊(通訊員 王玉珏 潘有娣)大橋瑤族鄉大橋村村民李建雄依託家鄉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放棄從事二十餘載的木材加工生意,當起了一名「養牛倌」,帶動周圍村民「闖」出一條致富道路。斬斷窮根勤為本,脫貧致富闖當先。
  • 一把小油菜 種出致富路
    一把小油菜 種出致富路 2020-11-02 18: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奮鬥者之歌——巖裡: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新的產業要「落地」,關鍵在於引導,讓群眾看得到收益。經過幾番思考,巖裡決定當第一個「嘗鮮」的人,他聯合幾家有空地的村民,決定以承包的方式在九組和十組嘗試甘蔗種植。巖裡說:「一直以來,我們窩籠村產業都是靠種植玉米、旱谷、西南華、核桃,大多都是見效慢,收益不高的產業,村民收入一直提不高。我清楚窩籠村的海拔優勢,非常適合種植甘蔗,就萌生了種甘蔗的想法。
  • 上林縣白圩鎮 民生橋連通群眾致富路 - 縣區動態 - 廣西南寧市人民...
    鄉親們奔走相告,脫貧戶覃朝新高興地說:「是山兒莊大橋架起了大浪村群眾的幸福大道!」上林縣白圩鎮大浪村曾是深度貧困村,背靠大石山,遠離圩鎮,境內有清水河貫穿全村。孩子上學、群眾出行若選擇走陸路,只能繞行遠路;水路距離近,但只有渡船可過河,大浪村山兒莊江面130米寬,出行安全成了問題。交通不便制約了大浪村的發展,該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達到25.56%。要致富先修路。
  • 腰包鼓起來,生活越來越殷實,萊西市溝東新村—— 葡萄架下,生活...
    腰包鼓起來,生活越來越殷實,萊西市溝東新村—— 葡萄架下,生活「蝶變」 2020-12-11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小獼猴桃 鋪就致富路
    走在村道上,問起振川老漢為啥那麼高興,群眾都會說上一句:振川今年務獼猴桃,可把錢給賣下了。 「振川是高李村最早一批栽植獼猴桃的群眾,他家的4畝園子今年產出了16000斤獼猴桃,收益76000元,這也一舉打破了高李村的獼猴桃銷售記錄,成為今年高李村的獼猴桃『狀元』。」高李村黨支部書記李皎全高興地說道。
  • 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
    新華社瀋陽6月26日電題: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新華社記者於也童、李宇佳「這批花再有三四天就能成了,到時候希望賣個好價錢。」「用時髦的話說,玫瑰讓我們一家走上了致富『花路』。」瀋陽市遼中區種植玫瑰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所產玫瑰花色鮮豔、花姿優美、香氣濃鬱。張大娘一家所在的六間房鎮正是遼中玫瑰的主產地。從最初簡單的「支部+農戶」經營模式,到現在的「支部+合作社+電商+農戶」經營模式,六間房鎮的玫瑰花產業正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