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國首次月球交會對接拍下「相擁」瞬間,上海航天的拍照神器做到了

2020-12-08 上觀

經歷了6天的孤獨繞月之旅,嫦娥五號「軌道器」作為此次探月工程的「短駁車」,今天早晨終於等來了他的乘客「上升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    

與載人航天弱撞擊型周邊式對接機構不同,嫦娥五號採用了抱爪式對接機構方案,從「太空之吻」變成「月軌相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控制所研製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完美呈現這一歷史性過程。

你還記得嗎?2020年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並拍下了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的地月合影照片,一時間刷爆網絡,拍下這張刷屏照片的即為上海航天所研製的光學導航敏感器。

不同於探火任務中光學導航敏感器的「副業」功能,此次嫦娥五號所搭載的雙譜段監視相機是一款專業拍照神器,其主業就是記錄軌道器與上升器的交會對接過程,以及軌道器與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分離、與支撐艙分離過程。

與以往任務中所搭載的監視相機不同的是,這款相機集紅外和可見光成像於一體,紅外和可見光傳感器經各自的光學鏡頭獲取圖像數據,根據遙控指令要求在六種拍攝模式中自由切換,實現紅外和可見光分別或同時成像。

「這就相當於給普通相機加了一個夜視儀,即使交會對接過程發生在月背,接受不到太陽光照,我們也可以通過紅外相機記錄下全過程。」該所光學導航專家鄭循江介紹說,「而在有光照的情況下,如果光照太強,可見光相機拍攝的照片也可能存在過曝的情況,影響觀看效果。有了這款雙譜段相機,就可確保全天時、全光照條件下記錄交會對接過程,也可以讓大眾從紅外鏡頭的視角看看太空。」

為了給全國人民帶來高清的視覺感受,本次搭載在軌道器上的相機,其可見光譜段解析度達到2048*2048,紅外譜段選用非製冷長紅外波段,解析度為640*480。並要在此基礎上實現紅外和可見光同時成像,數據量巨大,研製初期產品始終無法達到任務要求的幀頻。

經過攻關,清晰度和幀頻都滿足要求了,數據傳輸又成了大問題。「就像一條單行道上要承載比平時多兩倍的車流,要麼會發生事故而停滯不前造成『死機』,要麼就要經過漫長的等待讓車輛逐次通行。」產品主管設計師王峰說,「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從圖像、視頻壓縮技術上下功夫。」團隊經過多種嘗試最終選擇了先插值再壓縮的方式,對不同的工作模式,採取不同的壓縮算法,利用幀間相關性,提高圖像質量,最後將壓縮後的數據下傳至地面解壓恢復。

海量的處理數據,除了給軟體工程師帶來極大難題,讓元器件選用也頗費周章。宇航級器件可靠性高,但運行速度相對較低,無法滿足數據處理的需求。為此,設計師經綜合考量,選用了工業級高性能8核處理器來提升數據處理速度。通過算法攻關及工業級器件的選用,不僅有效控制了研製成本,也給「寸土寸金」的軌道器留出了更多運輸有效載荷空間。而這,也探索了一條引民用技術為航天產品所用的新技術途徑,為時下熱門的商業航天和傳統航天產品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焦點

  • 定格月軌相擁精彩瞬間,上海研製的拍照神器實現「雙保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經歷了幾天的孤獨繞月之旅後,嫦娥五號的軌道器作為此次探月工程的「短駁車」,終於等來了它的「乘客」——攜帶著月壤樣品的上升器,並與之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軌道自動無人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與載人航天弱撞擊型周邊式對接機構不同,嫦娥五號這次採用的是抱爪式對接機構方案,即從「太空之吻」變成「月軌相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製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完美記錄下了這次「太空擁抱」的精彩瞬間。
  • 定格月軌相擁精彩瞬間,拍照神器實現「雙保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經歷了幾天的孤獨繞月之旅後,嫦娥五號的軌道器作為此次探月工程的「短駁車」,終於等來了它的「乘客」——攜帶著月壤樣品的上升器,並與之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軌道自動無人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與載人航天弱撞擊型周邊式對接機構不同,嫦娥五號這次採用的是抱爪式對接機構方案,即從「太空之吻」變成「月軌相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製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完美記錄下了這次「太空擁抱」的精彩瞬間。
  • 太空拍照「神器」出馬 定格嫦娥五號世界首創「牽手瞬間」
    中新網上海12月6日電(鄭瑩瑩 郭超凱 陳葆娟)嫦娥五號6日在太空上演「月軌相擁」對接,完成在軌樣品轉移。這是中國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抱爪式對接等相關設計理念為世界首創。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製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定格了發生在38萬公裡之外高速運行的兩器相擁過程中的瞬間。
  •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按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2月中下旬返回地球。肩負從月球取樣返回使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順利邁過重要關口。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 兩器「相擁」瞬間 如何萬無一失定格?
    在經歷繞月之旅後,軌道器作為此次探月工程的短駁車,終將等來它的乘客,並實現我國首次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與載人航天弱撞擊型周邊式對接機構不同,嫦娥五號採用了抱爪式對接機構方案,從「太空之吻」變成「月軌相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控制所研製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完美呈現軌道器與上升器的「擁抱」過程。
  • 人類首次月球無人交會對接,嫦娥五號技術反超阿波羅飛船
    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這也意味著中國深空探索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嫦娥五號挑戰人類首次,也意味著嫦娥五號在技術上已經遠超阿波羅飛船,這恰恰也證明了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進步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難度有多高要在月球完成無人交會對接,可以說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
  • 航天科工三院慣測技術為「嫦娥」交會對接「hold」住速度
    中國日報12月6日電(記者 趙磊)今天清晨,「嫦娥五號」圓滿實現月球軌道下的首次自動交會對接,順利攜帶月壤標本返回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及I/F轉換電路組成的「慣測小分隊」,一路以穩定可靠的表現為「嫦娥五號」提供高精度加速度信息,為這次交會對接穩住速度。航天科工有關專家表示:「要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需要以非常精確的控制來確保軌道返回組合體與上升器之間的相對速度儘可能小,而加速度反映的恰恰是速度變化的情況。
  •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04 要聞...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胡喆)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去月球「挖土」!
    、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 完美的"擁抱":揭秘嫦娥五號交會對接背後的故事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其中,通過遠程導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獲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那麼,什麼是「抱爪方式」?此次交會對接又有哪些看點?
  •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我國首次月球採樣獲成功
    【CNMO新聞】今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之旅。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歷時24天,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獲圓滿完成。
  • 實現多個「首次」!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7臺發動機護送「嫦娥」攬月...
    這一刻,是中國探月之旅在歷經13年的「繞落」跋涉之後,堅實踏下的「回家」腳步;這一刻,也是人類時隔48年之後,再次將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達成的激動瞬間;這一刻,更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7臺性能功能各異的大小發動機全程暖心護航,推舉長徵五號火箭進入預定軌道,助推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一個個高難動作,最終順利攬月返鄉的完美見證。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開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告訴記者,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與前幾位姐姐不一樣,「五姑娘」要實現我國首次在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
  • 交會對接!樣品轉移!嫦娥五號是怎樣完成這次「深情擁抱」的?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軌道器逐漸接近上升器。(國家航天局供圖)從上升器進入環月飛行軌道開始,通過遠程導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獲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
  •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五姑娘」奔月看點揭秘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在未來20多天裡,嫦娥五號將經過11個階段,最終採集約2kg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將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據記者了解,嫦娥「五姑娘」將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一次完成月壤對接,還有餘力探索月球,比阿波羅強太多了
    圖為嫦娥五號發射瞬間據官媒報導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8日6時59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離軌,7時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經度0度、南緯30度附近的預定落點。嫦娥五號上升器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在預定軌道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完成月球樣本轉移,並於12月6日12時許與軌返組合體順利在軌分離。並且據透露嫦娥五號在一次性完成交會對接後推進劑仍有大量剩餘!這代表,我們可以完成一些在計劃外的任務,作為後起之秀,相比於阿波羅來說,實在是優秀得過分。
  • 我國在月球首次實現國旗獨立展示!
    (原標題:我國在月球首次實現國旗獨立展示!)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1、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2、 首次從月面起飛;3、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4、 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若不計空氣阻力,它的數值大小為11.2km/s,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返回地球。
  • 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 嫦娥五號創造...
    國新辦17日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月球樣品是否會和美國分享?國家航天...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