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五臟六腑的相互關係的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靈樞 經脈篇》記載的「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就說明了經絡疏通的重要性。
1.拍打法
體內的許多痰、溼、瘀、毒生理廢物會堆積和堵塞經絡。體內的這些生理廢物,危害人的健康。而通過拍打經絡,就能改善微循環障礙,增強人體組織再生能力,從而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脂等作用。
其主要是運用手或專用的經絡拍,在人體經絡特定部位上,進行力道不同而有節奏的拍打。由於對拍打部位經絡的強烈刺激,使局部充血,血管擴張,消散生理廢物,血液循環加快,促進經脈的新陳代謝。輕拍為補,有振奮陽氣、溫經止痛的作用;重拍為瀉,有活血散瘀、消腫散結作用。
適用於一些跌打舊患、風溼關節酸痛、痰溼結節頑固、部位深聚的地方。
2.刮痧
俗話說:「經常把痧刮,活到八十八。」
有人說,出痧就是人為地造成了血管的損傷,是毛細血管的破裂。其實這是誤解,刮痧的真正效果是將人體多餘的熱積和粘附在微血管的瘀血生理病理廢物清除到血管外,然後經過全身的循環,將刮出的廢物從皮膚或尿液排出,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空間,從而保障氣血的正常運行。
過去民間刮痧對治療中暑、感冒、發燒、腹痛、腹瀉、寒溼、身痛等,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經絡刮痧比較適合運用在面積大的部位,特別是背部。
3.拔罐法
拔罐法具有祛溼逐寒,洩熱除毒,疏通經脈,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作用。凡有病理變化的經絡、穴位部位,都是由於氣滯血瘀、痰溼、脂肪閉阻不暢通等原因引起。對有病理變化的經絡、穴位或病灶進行拔罐,通過負壓的吸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養生和治療作用:
3.1排邪氣
可以將充斥於體表病灶、經絡、穴位乃至深層組織器官內的風、寒、痰溼、脂肪、瘀血、火熱、膿毒等各種邪氣從皮毛吸引而出,從而使經絡得以暢通。
3.2調整氣血
很多疾病發生時,都表現出組織器官血液流通不暢,血液供應減少,或是血流緩慢,代謝產物不能順利排除。通過經絡穴位拔罐,令血液循環加快,從而使新陳代謝旺盛,血管的緊張度與黏膜的滲透性改變,淋巴循環加速,細胞吞噬作用增強。
3.3調節神經系統平衡
吸拔刺激皮膚對該部位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胞血管產生調節功能,促使神經系統恢復平衡,令人即刻感到輕鬆止痛。
特別適用於胃脹、胃痛、腹脹、腹痛、腰酸背痛、情志抑鬱、痰溼結節、肥胖等疾病。
4.溫灸法
灸法是我國醫學古老而又獨特的一種醫療方法,它和其他療法一樣,也是在依據臟腑、經絡、陰陽五行等進行辨證論治的。利用艾或某種易燃材料和某種藥物,在穴位上燒灼、燻熨和貼敷,使其產生溫熱性或化學性的刺激,通過經絡穴位的作用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它之所以有較好臨床療效,是由於它具有溫經散寒、調和氣血、消腫止痛、解毒生肌、回陽固脫等作用。
溫灸法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既治療很多慢性病,又治療一些急症、危症;日常生活中體質虛寒、手足冰涼、怕冷部位,特別是熱天怕熱多汗、冬天怕冷手足冰冷最適合溫灸。
注意事項
1.循序漸進
當運用各種手法疏通經絡時,如果感受到特別疼痛,最好降低強度,讓機體有一個適應過程。循序漸進,慢慢適應,不可急於求成。
2.堅持不懈
只有堅持,才能發揮出經絡疏通的效果,從而達到養生保健和治療的目標。
最後,用古時藥店的對聯贈予大家:但願世上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
祝福每個人都健康平安。歡迎轉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