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這是北宋時期寇準寇大人詠頌華山的詩句,讀了不禁令人想到華山的雄奇險峻。華山,也稱太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境內,是中國五嶽之中的西嶽,素以雄奇險峻而聞名於世。「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故名華山。
圖 華山石刻
我已經是第二次來華山了。記得第一次登華山時,當年輕氣盛,憑匹夫之勇,與同行的9位朋友一道,選擇了當年解放軍智取華山時曾經走過的險路,耗時數小時終於登上了華山的北峰雲臺峰。
圖 華嶽仙掌峰
當年的華山還沒有修建纜車,登山全憑體力。途中屢次遇到險要之處,同行的朋友們幾乎將上山時準備的礦泉水、麵包、登山杖等物全都扔掉了,為的是能騰出雙手抓牢石縫、鐵索,只有我和於大哥將線褲子脫下來當做繩子,將這些東西背在身上,才算給大家保留了一點點途中的「給養」,為半途饑渴難耐的同伴留下了一點點口糧。
圖 登山道
圖 山上石刻
在爬天梯時,人臉需緊貼著石壁,個別地方甚至身體要向後仰著,上不見天,下臨深淵,只能清楚地看到上面的人腿在你頭上嚇得瑟瑟發抖。這種情況下,只能向上爬,無奈我只好像電影中的國民黨軍隊的督軍一樣,在下面大呼小叫,甚至冒險從腰間抽出登山杖來敲打前邊人的屁股,鼓勵同伴咬緊牙關向上攀登。說實在話,身處此地,上可求生,下則粉身碎骨矣!
圖 雲梯
圖 景色
再來華山時發現華山的雄奇依舊,只是登山的道路與安全措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特別是在我們當年攀登的北坡還修建了索道,從山下可乘纜車直達北峰。現代化的設施使人免去了許多勞苦,但無疑也使人失去了許多體會徵服艱難之後勝利的喜悅。
纜車平穩地把我們送到了北峰腳下,只攀登了20分鐘,我竟然已站立在海拔1615米高的北峰頂了。
圖 山下的玉泉院
圖 陳摶老祖像
北峰,又名雲臺峰,是華山登臨其他四峰的要衝,三面臨絕壁,只有向南有一條登山路。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均在來的路上,尤其是在被人們稱之為「華山咽喉」的千尺幢上,兩面峭壁中僅有一條狹隘的石縫,行人全靠雙手緊握峭壁邊的鐵索,身體伏貼在石階上前行,四周全是石槽,仿佛人是在一個石頭做成的巨型石筒中向上攀登。當臨近頂部時,只有一個一平方米多一點的洞眼,人就是從這個洞眼中鑽出來的,若將此洞口一封,憑你縱有萬夫之勇也休想登上華山。當年解放軍就是從北坡的絕壁之中攀援而上,出其不意地搶佔了雲臺峰,奪取了「華山咽喉」,才取得殲匪的偉大勝利。
圖 回望北峰頂
圖 長空棧道
北峰頂有一座道教真武宮。當你登上北峰頂的時候,百裡秦川盡收眼底,人們無不為勝利登頂而歡呼雀舞。你看那位老者,趕快尋一處乾淨的石階坐下來擦一把汗,平息一下呼吸;青年人則到處俯瞰深淵,欣賞北峰之險;團隊來的,留下一張集體合影,慶祝勝利登頂;情侶來的,倆人相擁,體會一下幸福瞬間。
圖 北峰頂
圖 山路
站在北峰頂舉目四望,但見山體幾乎儘是青色的巨石,有的像斧劈刀砍,有的似老人布滿皺紋的額頭,有的石紋交錯,充滿陽剛,有的陰柔相依,嫵媚無限。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北峰頂不遠處的群仙觀附近,有一石洞,洞口不大,僅容一人出入,但洞中有一大甕,看上去這甕比洞口還大,真不知這甕是怎麼放進來的,算得上華山一絕。
圖 當年的下棋亭
遊罷北峰,我們向金鎖關出發。去金鎖關必經擦耳崖,爬登天梯,過蒼龍嶺,攀五雲峰才能到達,聽聽這些名字就可以想像這些地方有多麼險要。
圖 馬勒崖
金鎖關位於蒼龍嶺的盡頭,從山上望去只見在突起的山脊上,兩旁儘是懸崖絕壁,萬丈深淵,中間僅一條石脊鳥道供人通行,遠遠望去就如空中懸一細繩,爬山的人影似一串串小螞蟻在繩上蠕動。行進中眾人不敢大意,屏息而行,每行進一段便停住腳步,一是喘口氣,欣賞一下這天下美景,二是相互照看一下,看看有沒有掉隊的。
圖 韓愈投書處
行進中忽見一巨石,上刻「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原來這裡說是傳說當年韓愈遊華山,爬到蒼龍嶺向上望去,石脊上一條鳥道通向天際,向下看兩側儘是絕壁,早已是心驚膽顫,沒有勇氣繼續登山,於是哭著鼻子寫下遺書投入山澗。韓愈這「一哭一投書」成了後人的笑柄,人們在此立石,以示此地的險要。
圖 蒼龍嶺
圖 東峰上紀念楊虎城來此的楊公塔
又經過一番努力,汗水早已溼透衣衫,我們終於到達了金鎖關。不知從何時起,金鎖關前的鐵鏈上早已掛滿了成千上萬把各式鎖頭,有「永愛同心」鎖,有「消災避禍」鎖,有「祝福平安」鎖等等,這種在峰頂絕險處鎖上一把鎖,以祈禱心中願望的做法在許多地方流行,只是不知再過幾十年後,這山嶺之間的地下要存留有多少鐵鎖和鑰匙,幾百年之後也許這裡變成了「鐵礦」。
圖 擦耳崖
圖 山體巖石
俗話說,「登上金鎖關,又是一重天」,金鎖關真的像一把金鎖,它鎖住了通往東、南、西、中幾座山峰的路,僅此一路,別無他途。
稍事停留後我們選擇了去東峰。爬上高約十幾米近乎垂直的「雲梯」,順利地登上了東峰。
圖 回心石
圖 東峰上的觀日臺
東峰的道觀依然是舊時模樣,只是當年「鷂子翻身」處的鐵索有了很大的改變,比過去增加了鐵鏈和護欄,安全了許多。在東峰的東南角上有一座下棋亭,傳說那裡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老道長陳摶老祖下棋的地方。倆人以華山做為賭注相搏一盤,結果趙匡胤把華山輸給了陳摶老祖。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圖 東峰是觀日出的好地方
圖 春華秋實
圖 沒想到玉泉院中還有座華陀墓
從東峰下來轉向去南峰,那裡是華山最高峰,海拔高度約2160米,峰頂有許多石刻,其中有一小石碑,上刻「華山極頂2160米」幾個大字。值得一提的是,在2160米的峰頂有一塊一平方米左右的小池,池中水呈綠色,據說此水遇雨不溢,遇旱不涸,無論春夏秋冬始終深不盈尺,被道家稱之為「太乙池」。我們在此觀察半天,也沒有發現這池水有什麼來緣,看來完全是靠高山凝露形成的。
圖 南峰上的華山論劍石
圖 紫雲勝景石
告別南峰,我們開始攀登華山最秀麗的西峰蓮花峰。遠望西峰,一側是懸崖絕壁,青灰色的花崗巖更增添了華山西峰的險峻感,而另一側則被大量綠色的樹木覆蓋著,仿佛是少女美麗的長髮,披於肩背,楚楚動人。神話故事《寶蓮燈》中沈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至今山上還有當時劈山用的巨斧呢。
圖 西峰上的劈山救母處
圖 遠眺西峰
圖 西峰上的斧劈石
圖 山間
遍登華山諸峰,心中有一種戰勝一切險阻後的快感。坐在鎮嶽宮的茶桌旁,喝一口道士為我們斟上的茶水,勝利的喜悅浮現在我們每一個人布滿汗水的臉上。這不禁令我想起了山下玉泉院的一副對聯:「從此登極峰,看玉女蓮花孰好;歸來想此路,覺蒼龍犁溝猶平」。凡經歷了華山之險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還有什麼險阻不能戰勝呢?
寫小詩一首以記此行:
《遊西嶽華山》
未聞佛鐘度遠林,
偶見寶劍意沉沉。
群峰淡淡氤氳色,
松柏浩浩鬱氣森。
寒來層雲覆石骨,
暑去曉月映嶽心。
臨淵旋目天梯後,
極頂抒情次第吟。
敬請關注
旅遊小貼示:
1、交通:華山距離西安市大約30公裡,可以從西安北站坐動車到華山北站下,全程大約40分鐘。華山北站有免費的公交車華陰1路、2路,運營時間為7:00-19:20,可以到達「華山遊客中心」(生態廣場),車程大概30分鐘左右。如果有人告訴你這趟公交車不到華山,或者沒有到華山的公交,別信。
坐火車到達華山站後,也可以在火車站東廣場坐華陰608路公交,到華山遊客中心站下,約40分鐘。或者乘坐計程車到景區,車費約15-20元。到達遊客中心購票後可持票坐專營的交通車前往登山口玉泉院。
另外在西安城東客運站,每天有多趟發往華陰市的長途汽車(7:00-19:15)大約15分鐘一班。途中會在華山停靠,下車即為玉泉院登山處,需要和司機說明到「華山」下車。客運站乘車要滿人才走,雖然也走高速,但是非節假日要等比較長時間,有時將近半小時。
2、美食:蔥興香椿、華陰豆腐腦、水晶餅、大刀面、肉夾饃、滷豬頭、蕎麥涼粉、燴餅、甑糕、擀麵皮、油輪、麻食菜、火鍋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