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中國單挑兩個超級大國,蘇聯是最大最直接威脅

2020-12-14 騰訊網

中蘇珍寶島之戰的前因後果3

作者:桅杆

按: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之戰,是大國博弈背景下一次並非偶然發生的衝突。此戰規模雖小,卻影響巨大,對中國和世界的格局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可謂小仗改變了大格局。本文試圖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儘可能客觀地探討這場戰鬥的前因後果。歡迎批評指正,歡迎討論交流。

1、大國博弈:中國力圖擺脫孤立處境

處境孤立:自冷戰開始,東西方陣營對峙,實質是美、蘇在爭奪霸權。基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蘇聯在二戰後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加之美國從1962年開始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到20世紀60年代下半葉,蘇聯在軍事領域開始佔據上風。

但由於美蘇都建立了龐大的核武器庫,形成了所謂「核恐怖平衡」,一時間誰也吃不了誰,雙方遂試圖緩和衝突。1965年8月5日,美英蘇三國籤訂了《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旨在限制後起國家發展核武器的權力,雙方「共治世界」的意圖日益明顯。

當時,中國處於十分孤立的境地:與美國處於敵對狀態,與蘇聯關係持續惡化。也就是說,中國是在單挑兩大陣營。如果美蘇「共治世界」的意圖成為現實,中國的處境將更加困難。如何打破這一趨勢,爭取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成為中國當時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透過現象看本質,中方認識到:美蘇「共治世界」只是表面的、暫時的,爭奪霸權、相互扼制,才是其既定的和長期的戰略,表面的「共治」掩蓋不了其爭奪世界霸權的實質。

突破困局:認清了本質,中國也就有了破解之道。當時對中國而言,蘇聯是最大、最直接的威脅,也是最兇狠的對手。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布拉格之春等事件中,蘇聯派出軍隊直接幹涉兄弟國家。勃列日涅夫還公開宣揚大國沙文主義,也為中國敲響了警鐘。

自抗美援朝戰爭後,美國對加入東方陣營的新中國一直充滿敵意,處處圍堵。但自1962年直接介入越南戰爭後,美國經濟上被拖累,軍事上也處於下風,在與蘇聯的爭霸中已經顯露疲態。因此,中、美都有藉助對方力量以對抗蘇聯的意願。但中美相互敵視長達20年,雙方嚴重缺乏互信,雖有「聯手」的意願,卻無法直接表達和溝通。為突破這一困局,中國決定在持續多年的中蘇邊境衝突上做文章,一方面向蘇聯表明決心,消除蘇方在爭議地區無休止的挑釁和既成事實的強佔企圖,進而促進邊界問題的徹底解決;一方面通過宣示與蘇聯決絕的態度,向美國發出明確的信號。

2、邊界問題:從衝突、談判到爆發戰爭

邊界衝突: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搶佔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從此成為中俄(蘇)的東部邊界,但具體邊界並沒有勘定。從沙俄時代到1949-1959年的中蘇關係蜜月期,兩國4200多公裡的東部邊界相安無事。由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中島嶼的歸屬沒有界定,世代居住在江邊的邊民依時令上島漁獵採摘,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下來。

隨著中蘇論戰擴大到國家領域,蘇聯終止合作,撤走專家,平靜的邊界也開始緊張起來。按國際慣例,兩國界河上的島嶼,以主航道中心線劃分雙方邊界,例如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蘇方稱為達曼斯基島)和七裡沁島等眾多島嶼,明顯在主航道中心線的中方一側。但蘇聯根本不管這一套,仍然沿用沙俄「先強行佔領、再談判確認」的侵略公式,無論這些島嶼在主航道中心線的那一側,他們都派人去實際控制,然後就認為不存在爭議。蘇軍邊防部隊從1960年開始,對上島的中國邊民先是驅趕,進而破壞中國邊民的漁採器具,毆打上島的中國邊民,行為極其粗暴和野蠻。蘇方的行為必然招致中國邊民的反抗,雙方的衝突即由此爆發,並持續不斷,每年都有數千起,且有逐步升級之勢。為解決邊界爭端,中國提議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

邊界談判:在中方的倡議下,1964年2-8月,中蘇兩國在北京舉行第一次邊界談判。談判期間,蘇方一直不承認有不平等條約,不承認有邊界爭端,極力迴避「邊界談判」的提法,稱之為「核定邊界線的蘇中協商」,對談判明顯缺乏誠意,因而前幾輪會談毫無進展。

中方為推動談判,建議雙方交換、對照按各自理解標出的邊界線地圖,以找出具體的爭議地區。在第五次全體會議上,雙方交換了標有各自主張的邊界線地圖。對照雙方提供的邊界地圖,東段存在爭議的地區涉及島嶼600多個,面積1300多平方公裡。雙方隨即組成專家工作小組,具體討論了東段邊界爭議。

雙方的專家基於專業判斷,遵循主航道中心線劃界原則,對600多個爭議島嶼的歸屬全部進行了劃分,確認其中的400多個屬於中國,只是對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的黑瞎子島的歸屬爭議不下。6月底,除黑瞎子島以外,雙方代表團已就包括黑龍江、烏蘇里江在內的東段4200公裡長的邊界線走向達成一致。蘇方代表團向國內報告,建議將有分歧的黑瞎子島地段「掛起來」,先草籤雙方工作小組已達成的協議。

意外中斷:在談判過程中的1964年6月8日,蘇方發出文件,責成其相關部委臨時修改涉及中俄邊界歷史和地圖的教科書。此舉表明,蘇方沒有談判達成邊界協議的誠意。7月10日,日本訪華團拜會主席時,提到蘇聯佔據日本北方四島問題,主席說:沙俄一百多年以前,把貝加爾湖以東,包括伯力、海參崴、堪察加半島都划過去了,那個帳是算不清的,我們還沒跟他們算這個帳。

從這個談話可以體會到,一方面是給蘇方施加壓力,以推動邊界問題的儘早解決;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中國人普遍存在的大量故土被佔的怨恨情緒,即使是偉人也不例外。日本報紙刊登了主席的講話後,蘇方立即以此為藉口,指示蘇方邊界談判代表團不得籤訂協議,致使談判中止。

實際上,在中蘇論戰進入高潮的背景下,實在不是解決邊界問題的良好時機,雙方當時均無意全面、徹底地解決中蘇邊界問題。9月底,蘇聯大使契爾沃年科專門返回莫斯科,意欲勸說赫魯雪夫同意籤署兩國東段邊界協議,卻無功而返。可能的原因是:由於爭議地區均被蘇聯實際控制,拖而不決對蘇聯更為有利。10月,赫魯雪夫下臺後,當時蘇聯內部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根本無暇顧及邊界事務,雙方自此再未提及恢復邊界談判問題。

無人小島:對於界河,國際上通常是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劃分河中島嶼的歸屬。珍寶島等島嶼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以西(見圖),按國際慣例應屬中國,但當時為蘇聯所實際控制,在島上不定期巡邏,並野蠻驅趕上島的中國邊民。

尤其嚴重的是,蘇方在1968年1月出動數輛裝甲車,對七裡沁島(在珍寶島下遊20公裡處)上的中國邊民實施野蠻衝撞,撞死5人,重傷45人,製造了嚴重的流血事件。1964年中蘇邊境談判時,蘇方專家也確認這些島嶼屬於中國,並準備交予中國的,後因談判中斷而作罷。此時,中方正好可以利用這些應屬於中國的島嶼做文章,遂開始派民兵和邊防部隊上島巡邏,以回應蘇聯驅趕、毆打邊民等挑釁行動,同時也藉以打破其「先強行佔領、再談判確認」的侵略公式。由此,中蘇雙方巡邏隊在島上的衝突不可避免,從相互對罵、推搡、毆打發展到持棒武鬥,最終在一個0.74平方公裡的無人小島上,爆發了一場舉世震驚的邊境戰鬥。

珍寶島和七裡沁島位置圖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為何沒對中國下手?
    常言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面對國際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我國毅然的選擇了一邊倒的政治策略,在美國和蘇聯這兩位超級大國稱霸全球之下,華約和北約成為了兩個主要的陣營,很難有國家能夠保持中立。
  • 沙俄時的落後農業國,二戰時的廢墟,前蘇聯如何變成了超級大國?
    俄羅斯雖然是歐洲最落後的國家,但俄羅斯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迄今為止,蘇聯和俄羅斯一共有24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中大多是數學、物理學和化學領域;他們的好多發明都改變了世界,推動了科技發展進程。 而為人類做出重大成就的科研成果,相當一部分是在沙皇時期打下的基礎。
  • 西方人眼中的兩個超級大國,一個至今不敢招惹,一個無法撼動
    其中就有美國,美國是當今世界的第一大經濟體正是因為它這種經濟的吸引有著更多的人進入美洲大陸,讓美國從一塊殖民地用不到200年的時間就成為了世界第一超級大國。所謂"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萬物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天敵,即使是作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也不例外它有著兩個不敢招惹的國家,一個是俄羅斯,另外一個就是中國了。
  • 美專家給出名單,未來亞洲將出現兩個超級大國,中國卻沒能上榜?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便一躍成為了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然而這卻還滿足不了這個野心勃勃的國家,他想要的不是成為超級大國,而是能夠稱霸全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美國在一直都在實現其霸權主義,對不少國家動不動就實行制裁以及軍事大棒。
  • 蘇聯都是超級大國了,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關鍵原因有三點
    但是,國家再強大,也不一定能成發達國家,最典型就是蘇聯。蘇聯在二戰後那是最強大的超級大國之一,但是即使如此,其還不是發達國家,甚至離發達國家還很遠,這是為什麼呢? 二戰後,蘇聯爆起,成為超級大國之一,跟美國平起平坐,在世界範圍內,那是第二大超級大國。
  • 如果蘇聯是現在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導語:如果蘇聯是現在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眾所周知,美國是目前世界上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其強大不僅僅體現在軍事實力方面,還體現在經濟、科技方面,所以其也成為了現如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人也不由自主的想到當年同為超級大國的蘇聯,如果現如今的蘇聯還存在,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那麼現如今的時間將會變成什麼樣?而對於這樣的想法,德國專家就表示到:不會比美國好到哪去。為何會這樣想?
  • 美國若衰落,誰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張召忠給出兩個國家的名字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的綜合國力在各自的努力之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美國以及蘇聯作為當時唯二的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主地位兩個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後來美國成功拖垮了蘇聯,但是現如今美國的地位卻不再是不可撼動的。
  • 地區大國伊朗和超級大國美國交惡40年,為何美國至今沒有對其動武
    我個人分析主要有下列原因:一,伊朗背後有其他世界大國撐腰,美國擔心動武會像當年越南戰爭一樣,表面上美國是與看似弱小的越共掌權的北越及南方的越共遊擊隊作戰(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實際上是和支持越共的蘇聯、中國這兩個社會主義大國作戰
  • 2050年,誰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美國認為3個國家最有可能
    超級大國這個頭銜最早誕生自冷戰時代,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於美國和蘇聯這兩個龐然大物一般國家的尊稱。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作為主要戰勝國的美國和蘇聯掌握著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政治影響力,國際地位空前高漲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分別成立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和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大軍事結盟團體進行著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激烈對抗。而在冷戰結束以後,曾經的紅色超級大國蘇聯分崩離析、華約組織不復存在,只留下了國力依舊強大的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
  • 世界最愛打仗的兩個國家,卻都打成了超級大國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國雖大,好戰必亡」,意思是國家雖然很強大,但是如果好戰的話,也是容易滅亡的。這也是中國古代很多王朝,如秦朝,隋朝等強悍但是非常短暫的主要原因了。而這放在國際層面,更是如此,在世界歷史中,那些好戰的國家,基本上現在都消失了。因為戰爭打多了,那麼必然樹敵無數,而且損耗國力,最後不滅亡才怪。
  • 上世紀70年代後,中國周邊消失的3個國家:1個超級大國,2個小國
    在1975年至1991年的這一時期,中國周邊消失三個國家,一個超級大國和兩個小國。 第一個國家是超級大國前蘇聯。蘇聯是一個曾經和美國戰鬥過的國家,但它最終被美國搞解體了。 1919年,十月革命在俄羅斯爆發。
  • 蘇聯解體獲利最大的2個國家,1個在西方強大,1個在東方崛起
    最典型就是蘇聯的解體,雖然讓很多國家,損失慘重,但是卻也讓一些國家獲益匪淺。最典型就是下面這兩個國家,堪稱蘇聯解體獲利最大的兩個國家,一個在西方強大,一個在東方崛起。1991年,長達70多年的蘇聯倒下,對於世界歷史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歷史損失。對於蘇聯體系50多個國家來說,也是損失慘重。
  • 美國如若衰落,誰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張召忠給出兩個名字
    自蘇聯解體以來,世界就變成了一種超多強的格局,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許多人認為美國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但當各國力量越來越強大時,情況似乎也有所改變。如今我們還不能斷定,在美國衰落之後,它到底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它是衰落還是持續強大,但我們不妨想一想,一旦美國衰落了,誰是下一個超級大國?張召忠給出了兩個名字,他認為最有潛力的兩個國家。做一個超級大國並不容易,它要求一個國家在所有領域都能獨佔鰲頭,經濟、軍事和科技水平都遠遠高於其他國家,而最重要的是,超級大國在世界上處於主導地位。
  • 蘇聯解體,中國趁此收回40萬公頃故土,還有另外兩個好處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當時執行了一種「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很顯然中國站在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一方,所以在韓戰中,雖然中國不想幹涉,但是畢竟中國已經做出支持蘇聯的行為,為了維護友好關係,只能派出志願軍越過鴨綠江前往朝鮮戰場和美軍對抗。「一邊倒」政策的代價過於「昂貴」,多少中國志願軍戰士的鮮血灑在了冰冷的朝鮮戰場,而他們的屍身至今也無法回歸祖國。
  • 美國檔案披露:中國六十年代的核計劃險遭美國甘迺迪政府破壞
    資料顯示他在與美國情報部門負責人談話中曾說:「必須阻止中國成為一個有核國家,原則上不管用什麼手段」。隨後美國展開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準備工作,擬阻止中國進行核試驗。方案一:尋求同莫斯科聯手。甘迺迪總統原計劃取得蘇聯人的支持,以外交和軍事壓力迫使中國放棄核實驗,甚至可以的話,兩方各派一架飛機攜帶核彈,直接摧毀羅布泊核試驗場。
  • 二戰後,蘇聯很快能成為匹敵美國的超級大國?靠的是什麼?
    蘇聯在經濟上確實無法與美國一較高低,但是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短短數年的時間裡,蘇聯就有了與美國一較長短的的能力,這是為什麼?其實蘇聯之所以能夠成為匹敵美國的超級大國,從頭到尾也不是因為經濟強大,而是因為它的政治強大和軍事力量。
  • 二戰後,五常中有兩個國家差點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
    五大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中最特殊的一個存在,分別由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這五個國家都是二戰的戰勝國,在二戰中都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二戰後,五常中有兩個國家差點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這兩個國家就是英國和法國。
  • 蘇聯有多強大?解體至今已經有29年,還有多項世界第一無法打破
    但是在慘烈的戰爭中,依然有新的大國勢力產生,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和蘇聯,它們在二戰後成為了兩個隔海相望的大國。在二戰結束後的數十年間,美國和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和國際利益等多種原因,一直處於對峙狀態,這也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冷戰」時期,兩國除了直接交戰幾乎在所有方面都處於敵對狀態,而這場漫長的爭霸最後是因為蘇聯的解體而結束的。
  • 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雖然不是最大受益國,卻成為超級大國
    一般來說,蘇聯是上個世紀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與美國相提並論的國家,雖然在經濟、農業、輕工業等領域比不過美國,但是蘇聯的軍事能力、重工業能力都不弱於美國,甚至在航空航天、超級工程建設方面,更是壓了美國一頭。
  • 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大國,中國離超級大國還有多少路要走?
    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大國,中國離超級大國還有多少路要走?首先,什麼是超級大國呢,超級大國是指極端強大的國家,其特點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別的國家。從超級大國這個名詞出現以來全世界共出現過4個超級大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4個超級大國的崛起之路。現今世界上只有美國一一個超級大國,曾出現的三個超級大國均在歐洲。世界上第一個被冠以超級大國稱號的就是西班牙帝國,第二個出現的超級大國就是英國,另外一個就是同美國一樣在二戰之後同時成為超級大國的前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