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五常中有兩個國家差點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

2020-12-16 老鄭世界百態

五大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中最特殊的一個存在,分別由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這五個國家都是二戰的戰勝國,在二戰中都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二戰後,五常中有兩個國家差點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這兩個國家就是英國和法國。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英法兩國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自然不會有合併的想法,也根本不可能。而且在歷史上英法兩國在一起參與的戰爭也不在少數,比如在鴉片戰爭中英國和法國就組成了聯軍,一起出戰的。

雖說英國和法國在二戰中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可是最終他們都成為了常任理事國之一,可是他們並沒有滿足,而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第一次提出合併的想法,法國甚至連名字都想好了,叫做「英法共和國」。

要知道英法兩國本身的底子就不弱,如果真的合併那麼世界上就會多一個超級大國,實力甚至不亞於美國和蘇聯,那麼世界的格局也會因此而改變,可是最終英國並沒有答應,然而在巴黎會談期間,法國又再一次的提出了合併的想法,再一次的遭到了英國的拒絕,從此法國就再也沒有提起。

由此也可以看出法國也是一個具備超大野心的國家,如果當時英國同意了,那麼世界又會是怎樣的呢?

相關焦點

  •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兩國差點合併成超級大國,就連名字都想好了
    在世界上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組織,那就是聯合國,聯合國又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這五大常任理事國分別是中國、美國、俄國、英國和法國,在這五個大國中,曾經有兩個國家差點合併成了超級大國,連名字都已經想好了,只不過最後合併失敗了。
  • 五常實力最弱的兩大國,曾想合併成一個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
    「五常」在聯合國內是很特殊的存在,不僅擁有一票否決權,更代表著聯合國的核心利益。毫不誇張地講,聯合國的權力大部分來自於五常的認同。可很少有人知道,英法作為五常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曾經想要直接合併成為超級大國,甚至連合併後所使用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盎格魯法蘭西,意思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與法蘭西共同組建的國家。英法合併風波發生在1956年,是由當時的法國總理摩勒提出的,他希望促成英法合併成一國來增加其在歐洲的影響力,以及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
  •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兩國差點合併為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
    在最重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中,美、俄、中、英、法五個大國對全球事務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不僅是因為這五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且在經濟、政治、軍事等各領域,這五個國家相比於其他國家都具有壓倒性優勢。
  • 法國想和五常另一國「合併」?願以英國女王為尊,連名字都想好了
    在二戰結束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再次發生,也為了調和各國之間的矛盾,世界各國聯合起來成立了聯合國。為了維護聯合國的權威性和提案的有效性,聯合國設立了五個常任理事國。這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是在二戰中做出卓越貢獻的國家,為了表彰他們在二戰中為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聯合國賦予了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對於任何一個聯合國的提案,只要五常之中有一個國家不同意,那麼這個提案就不可能通過。要知道五常的地位都是靠著自己在二戰中的拼殺爭得的,很多國家例如日本、印度就是想成為常任理事國都沒有辦法。
  • 5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2國打算合成一超級大國,連國名都取好了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浩劫,法西斯為了一己私利,不顧一切地發動戰爭,不僅破壞了世界長久以來的和平,還打破了世界格局,幾乎把全人類都拖進災難之中。然而,正所謂「邪不壓正」,膨脹的野心終有「破碎」的一天,在中、蘇、美等國際的奮力還擊下,法西斯節節敗退,到了1944年,德國已經敗局隱現,日本也不得不在太平洋戰場投入更多的兵力。
  • 聯合國五常中,曾有2國想合併成大國,國名都想好了,是哪2國?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說的是時代演變過程的一個規律,就拿中國來說,從大禹建立夏朝奴隸制國度開始,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整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歷史文化從來沒有斷過。但是卻誕生了很多不同的政權。只不過最後的結局還是合在了一起,有了新中國的存在。
  • 聯合國五常中,曾有2國計劃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國名都提前想好了
    二戰,始於1939年,終於1945年,歷時6年,總共有61個國家參加戰爭,牽涉到20億多人,共造成9千萬多人傷亡,這場全球性戰爭使世界各地人民不斷遭受陣痛。#可是英國和法國心裡並不服氣,美國是他們的後輩,甚至連英國都「創造」出來了,現在卻爬到了兩個人頭上,讓兩個老牌歐洲強國都很沒面子,因此,英法也曾有一段時間想效法蘇聯,兩國聯合成獨立於蘇聯、美國之外的第三勢力。
  • 聯合國五常有多強?排名靠後的兩個國家,他國都望塵莫及
    現在一共有193個國家加入了聯合國,亞洲地區有39個國家,非洲地區是54,東歐和獨立國協國家共計28個,來自西歐地區的有23個,拉丁美洲則是33個,北美和大洋洲地區的國家相對較少,只有16個,世界上所有主權受到公認的獨立國家都加入了聯合國。在這以外,聯合國在會員國以外還設有觀察員制度,梵蒂岡和巴勒斯坦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國,在國家之外,還有各種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實體等,都參與到聯合國中。
  •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兩國打算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國名都取好了
    在聯合國中,有5個國家擁有其他國家所希望擁有的權利,即否決權,而擁有否決權的國家則是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五個國家參加了投票,其中只有一個國家投了反對票,投票以失敗告終,印度5次提出要加入常任理事國,5次都遭到拒絕,每一次都投了反對票,只有一個國家投了反對票,每次都投了反對票,是不同國家。
  • 為二戰和平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聯合國五常名不虛傳,都有什麼權力?
    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聯合國五常通過聯合國平臺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至於五常有多厲害以及權力之類,下來我們來做一下簡述。聯合國五常:聯合國是二戰體系下的主權國家組織。1945年6月26日,舊金山制憲會議圓滿結束,《聯合國憲章》正式籤署。
  • 五常國家實力究竟有多強?排名墊底的兩個,也足以碾壓其他國家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五常國家的實力發展得參差不齊,在此過程中,甚至有一些國家萌生了取代五常位置的念頭,但是這種想法卻一直沒能實施,原因很簡單,他們的實力跟五常國家相比還差得遠,即便是五常中排名墊底的兩個國家,實力也足以碾壓其他國家。【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二戰的五大戰勝國,自二戰來保留最強軍事實力,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
  • 美國若衰落,誰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張召忠給出兩個國家的名字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的綜合國力在各自的努力之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美國以及蘇聯作為當時唯二的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主地位兩個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後來美國成功拖垮了蘇聯,但是現如今美國的地位卻不再是不可撼動的。
  • 聯合國五常有多猛?排名靠後的兩個國家,他國都不可逾越
    聯合國在當今世界存在感還是很高的,因為有了它的存在,世界上很多不必要的戰爭也都避免了,這也是是它成立的初衷所在。而聯合國就是在二戰結束之後,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幾個國家帶頭成立的。聯合國目前有193個會員國,前面也說過了,聯合國的成立初衷非常簡單,就是要杜絕戰爭的發生,讓世界各國可以協同發展的更好。
  •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2國計劃合成一超級大國,連國名都取好了
    在歷史上,英法兩國曾經兩次提出要合併,甚至連國家名字都想好了。不過可惜的是,情形總是逆轉,過去是法國拒絕了英國,結果後來又變成了英國拒絕法國。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中法國打得那麼「菜」,為什麼還能成為五常之一?
    法國憑什麼成為五常之一?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五常,就是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保留最強軍事實力,而且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這一點大家都比較清楚。五常在二戰戰後出現,一般都是戰勝國擔任,一定程度上是大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體現。法國呢?法國是歐洲大陸上相對有實力的大國。
  • 兩個拼湊起來的「超級大國」,一個解體成15個國家,一個也已告急
    現如今我國走過了太多的不易,逐漸在國際上站穩腳跟,直起腰板成為了一個超級大國,這些都離不開我們民族的歷史沉澱,但一些國際上的其他超級大國則正好與我們相反他們沒有太過長久的國家歷史,而是臨時拼湊出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拼湊起來的」超級大國」,一個解體成15個國家,一個也已告急了。
  • 世界最愛打仗的兩個國家,卻都打成了超級大國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國雖大,好戰必亡」,意思是國家雖然很強大,但是如果好戰的話,也是容易滅亡的。這也是中國古代很多王朝,如秦朝,隋朝等強悍但是非常短暫的主要原因了。而這放在國際層面,更是如此,在世界歷史中,那些好戰的國家,基本上現在都消失了。因為戰爭打多了,那麼必然樹敵無數,而且損耗國力,最後不滅亡才怪。
  • 五常將重新「洗牌」?中國地位堅如泰山,兩國瀕臨「出局」
    誠然,五常中的五個國家在二戰中都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國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國家的綜合實力出現了下滑,而作為非五常的國家則一直對五常的位置虎視眈眈,印度就是其中之一。
  • 五常中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卻沒有人敢小瞧,就連美國都不敢動手
    二戰中,航空母艦作為浮動的機場,遠離國土執行打擊任務,令沒有航母的國家損失慘重,戰列艦從此退出最強軍艦的地位,讓給航母。發展到現代,航母的性能更加先進,並且體積也越來越大,能夠執行更多的任務。但是有一個國家比較特殊,至今沒有建造新航母。
  • 面對大國壓迫,小國能不能合併成一個大國對抗?沒想到會如此艱難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不單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發生在國際社會之上,大國往往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他們可以在對外貿易或者大國博弈中將小國作為籌碼,而小國卻往往沒有反抗的的權利,比如二戰時期的慕尼黑會議上,關於蘇臺德地區的割讓問題,捷克方面的代表甚至沒有參加會議,進行發言就被迫割讓了一部分領土